王昭君的文化影响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545558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昭君的文化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昭君的文化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昭君的文化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王昭君的文化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昭君的文化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草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浅议昭君文化沈昌炜(呼市市委政研室、市人民政府调研室研究员摘要:王昭君是集貌美、身美、心美、行美、人美于一身的中华历史上完美的红颜女性。她是一个民族团结和善的身体力行的杰出大使,是一个融合各方优秀文化、发展草原文化的光荣使者。所以王昭君不仅是草原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为此作者认为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研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王昭君 外在美和内在美 文化瑰宝在绵绵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在广袤的千里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名字,千古传唱,那就是王昭君。无论是古代史书、诗词、戏曲,还是近代的戏剧、诗歌、小说、绘画、雕塑、连

2、环画、烟标、邮票、明信片等,都对王昭君的形象有非常完美的艺术再现。她在内蒙古可以说是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感人的历史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是人们心目中的中华女性真善美爱的美好形象。王昭君是个楚地汉族女子,为什么能为历代草原人民敬仰?历史上和亲美女好多个,为什么就她名扬海内外?最关键的还是在历史关键时刻她自觉的正确选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历史贡献。而这一切都是她的美德指导下的必然选择,而这又和草原的社会和平需求所不约而同。由此形成了王昭君的和美文化和草原美爱文化的心心相印和灵犀相通,二者是非常和谐统一的,我们之所以说昭君文化是草原文化的瑰宝和重大特色,其核心的依据就在于此,这从下面对昭君文化

3、内涵的分析中更能感受到。一、昭君文化是草原文化的瑰宝昭君文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即美和德。王昭君的美是一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的美。据史书记载在汉王宴请呼韩邪的临辞大会上,“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由此可见昭君的美丽形象和仪表是怎样震惊了汉宫的上下左右。昭君来自湖北巴蜀的香溪河畔,也使人联想到湘女的南国水乡儿女之少女美。她出生在良家殷户,母亲闵氏识字知礼,为人贤惠,使昭君受到良好文化礼仪和农耕教育,有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的淑女之美;入宫后也得到汉室文化礼仪熏陶,这也使其成为光明汉宫的靓女,有倾城倾国的皇室公主贵妃之美。而更为可贵的是以后她作为家庭幸福中

4、的女性,不仅相夫教子有方临危处事有度,有中华女性特有的母亲妇妻之美,而且远赴匈奴,德泽漠北,声名远扬,各族敬服,有各民族公认民族英雄杰女之美,由此可见,昭君的外在美不仅是汉族公认的,而且是中华各民族公认的,是和草原之美一致的。不仅是汉朝时公认的,而且是几千年历史公认的,而现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世界公认的,集貌美、身美、心美、行美、人美于一身,融美女淑妃贤妻良母女杰于一体,二千年来史之公认,民众长颂,一直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华历史上最完美的红颜女性了。王昭君的内在美是昭君文化的核心和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她的和爱美德,着重体现在贤义、和善、仁爱三方面。其文化核心就是

5、“和美”二字。王昭君的贤义是她正直、淳朴、刚毅、忠义的美德集中体现。传说她原是良家纯真淑女,因外美内秀,而招选入宫,却因不愿贿赂画师而不被君主所识。而当匈奴求婚,国需当头时,她毅然主动请缨“求行”(事见后汉书南匈奴传),决心远嫁匈奴,为国献身,追求婚姻和爱情的幸福。待到“临辞大会”上,她的美丽艳惊四方,连汉王也欲留时,她却没有贪图长安的豪华和富贵,一诺千金,而毅然远行,决不反悔。可以说我们在一个古代“弱女子”身上看到没有一丝媚骨和奴颜相,而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被古人赞曰:“不以色进,有班姬辞辇之贤,不以难委,有冯女当熊之勇;在后宫而赴绝城,偶殊类而辑边陲,有公主和戎,木兰

6、从军之义。”“谁言粉黛能倾国?淑女从来无媚色。”这样高尚的气节和人格比起其他历史上的美女真可谓有天壤之别,她的忠烈气节和没有人生污点,她的勇于和亲的远见卓识和自觉义勇胆识,中国历史上要找出她这样的第二个美女,可以说是非常困难,而这种美德和性格不正是和草原人民所相通的吗?王昭君的善是一种胸怀宽广追求民族和家庭幸福的大家风范善良和和善。史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后,成为贤妻良母,相夫育儿,家庭幸福。而当丈夫呼韩邪死后,为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她毅然放弃汉族婚姻习尚“从胡俗”,“复为后单于阏氏”,这种奉献和善良的精神也是远非一般美女可比的。在她和她的继夫及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几十年内

7、汉和匈奴始终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匈奴和汉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能互相交流。有利地促进当时中华各民族的繁荣昌盛。她对亲人的和善和对民族的善和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显然是无可估量的,人们长期传颂着她的恩译,唐朝诗人张仲素写道“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创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而西汉时代的诗人焦延寿的咏王昭君诗则赞曰;“昭君守国,诸夏蒙德。”“交和结好,昭君是福。”昭君作为当时的国际亲善大使,文化大使和经济交流大使,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而昭君在国家和民族面前仁厚慈善的胸怀,善良奉献的品德,使自己也获得了家庭幸福善终的美满结局和善报,流芳千古。可谓红颜亲善仁和、善始善终,中华巾帼首推王昭君。王昭君之爱是一种

8、内涵丰富的宽大仁慈之爱。她后来追随丈夫终身离开家乡,但她终生热爱家乡,丈夫去世后还曾上书求归。但她更爱国,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请缨求行,才会后来“从胡俗”改嫁。她是爱情坚定的追求者,在关键时刻,敢于冲破“黄金牢笼”,去追求自身应有的婚姻幸福;突破民族偏见,去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她和呼韩邪之间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充满着对丈夫,子女的亲情之爱和对第二故乡大漠草原的自然之爱;她是民族团结友好的奉献者,充满着一种崇高的民族团结之爱。她向匈奴人传授耕织技术,交流胡汉文化和生活方式及语言,这又是一种对人民之爱和对艺术、生活之爱。昭君出塞后,胡汉关系友好发展。汉朝后来还让昭

9、君的哥哥的两个孩子王歙和王飒封侯出使匈奴,维护汉匈民族的友好,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半个世纪的太平盛世,显示了昭君爱和平和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巨大功绩。这样爱民、爱国、爱亲、爱情、爱乐、热爱草原、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爱心赢得了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敬仰和佩服,作为一个充满爱心平民女性,她的千年传颂绝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这显示人民爱戴的持久生命力。她的故事长期在草原传颂,她的陵墓在内蒙还有多处,从呼市包头延伸到乌兰巴托,这充分说明她的仁爱精神早已融入到草原人民心中,成为草原博爱胸怀的不可分割部分。草原文化是什么?不正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不正是各民族的人类友爱吗?不正是一种对自然和社会

10、和谐发展之爱的追求吗?而王昭君所做的不也正是这样的追求和贡献吗?由此可见昭君文化不仅是和草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草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也体现在她的人生轨迹和她对三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上,我们从昭君的成长和活动区域也可以证实上述结论。二、草原文化的杰出传承和发扬光大者纵观昭君一生,生于长江中下游流域香溪河畔,熏陶于黄河中下游的汉都长安,而最后成就于蒙古草原之单于庭,可以说由一个巴蜀文化区汉文化中心区草原匈奴文化区的转移过程,对三个地区文化都进行吸收传承,但就时间和重点来说,最长停留和作用期是在草原匈奴文化区,同时她对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的早期交融起到了他人难以起到的重大

11、历史作用。从千年历史看,无论是官方文字,还是民间传颂把她代表的文化重点划归到草原文化范围可能是更贴切。作为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王昭君是一个民族团结和善的身体力行的杰出大使。是一个融合各方优秀文化,发展草原文化的光荣使者。青出于一兰而胜一兰,史书的简练确实的正面记载和民间千年不断的传颂和祭祀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历史影响还是现实作用,在草原文化中,除了金戎铁马之外,还有象昭君这样纵联中华三大文明区域,影响东西南北方文化的中国第一女性的历史人物。真是内蒙草原文化之一大幸事,真像毛主席所说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了。诚然,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还难以对昭君和亲后的细节作真实丰富的描述,

12、但依据大量的史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随着昭君以汉公主身份和亲后,传耕织技术,交流音律文化,传授汉族生活。辅助民族间政治交际的重要作为,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胡汉重要文化影响。有关事实表明,王昭君的近代影响就已东到日本,西到英法,南到越南,北到蒙俄。到了现代,王昭君的爱和平、爱生活和民族团结友爱的理念更是在世界范围引起共鸣,日、法等国学者纷纷专门研究王昭君并且发扬光大于国际了。三、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历史已上千年,但是五千年文明史中出过几个像王昭君这样无论在历史传颂上长盛不衰,还是在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的杰出女性呢?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王昭君不仅是草原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这不仅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且是在世界上和世界发展史上,像王昭君这样的杰出女性也是极为罕见,我们有责任把昭君形象和文化推向世界,全球共享,有鉴于王昭君的历史文物较少,而民间传颂较多,我们可以研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当前这样战乱和民族冲突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