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531173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 引言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 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 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 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 39 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 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 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 构

2、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 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 2008年4月 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 1354亿美金的资金, 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 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 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 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

3、,由实 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 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 3到5年内,还将有 1, 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 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 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 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 6 家金融 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

4、交易管 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据美国金融机构估计,这 6家银行次级债亏损共 约 49 亿元人民币。这些银行的管理层也表示,由于涉及次贷危机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 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体制的改革, 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剥离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大大减轻了流动性风险对银 行日常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的应对措施得当, 一系列的政策把金融危机对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所以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挤 兑和对金融市场不利的征兆,进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

5、题。图 1 1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1.2 管理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各个行业都存在所特有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其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衡量和分析,以最低成本即最经济 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获得最大收益的金融管理方法,称为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 的风险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流动性管理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关系银行正常经营的最为直 接的第一道屏障。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出:“流动性对于任何银行的持续经营都是非常重要 的。”然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要想完全

6、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商业银行实际上也只有通 过承担和管理风险方能获取利润。也就是说,现代商业银行已经不是要回答承担与不承担风险, 而是要回答承担多大风险、自身有多大的能力来承担风险、如何管理风险以及怎么样才能尽可能 小的承担风险的问题。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表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 力.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存亡.综观百年金融发展史,银行 无论规模大小,引发其倒闭的一个共同问题都是流动性.银行一直会受到流动性的压力;没有足 够的流动性,银行就无法经营。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方面,银行真正意义上的 挑战是流动性风险问题

7、.原则上,如果一家银行缺少足够的流动性,即使该银行具有债务清偿力,也会出现严重经营困 难,甚至导致经营危机.相对于其他企业机构,银行通常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流动性风 险转化为实质的危机,公众将失去对银行的信任,纷纷到银行提取存款,最终使银行面临破产的 危险.更为严重的是,资产配置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经营业务,各金融机构之间因资产配 置而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联系,同时各银行是以信用链相互依存的,使得资产配置风险具有很强 的传染性。一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的爆发还会传染到其他的商业银行,少数银行的破产会像 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酿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在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8、这种风险 彻底爆发: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发生了因存款人挤兑而导致的商业 银行流动性危机,最后致使大批商业银行破产倒闭,进而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些 国家多年来的建设成就一下就倒退十数年叫。经历金融危机后的亚洲经济,几年来一直步履艰 难,一撅不振。同时,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在金融自由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环境中,银行经营中 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时期。银行的各种风险之间,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它们之 间密切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尽管流动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之一,但它 也是其它银行风险长期潜伏、积聚、恶化的结果,信用风险、经营风险、

9、操作风险、体制风险等 都会引起流动性风险的生成和爆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服务自由化的 到来,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 重视。然而,流动性的压力和潜在的威胁依然巨大,所以做好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就迫在眉睫了.因 此,本文将就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些理论和银监会的要求,并结合工商银行的具体案 例来分析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并且给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概述2.1 商业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概念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

10、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 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流动性指的是一种支付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现实的流动 性,即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及将资产变现的支付能力,而且还包括潜在的流动性,即经济主体采用 各种融资方式、金融工具从居民、同业、金融市场等渠道获得现金用于支付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又可以进一步的分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 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销售出去,即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 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成 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下

11、表反映了商业银行在资 产和负债两方面的流动性供给和需求。表 2.1负债流动性 资产流动性 供给需求供给 需求 吸收存款客户提取存款本息 贷款本息回收贷款发放 转入存款 转出存款收回存放同业存放同业款项 向央行借款归还央行借款 归还拆出资金向同业拆出资金 同业存放 同业存放转出 证券出售或兑付 购入证券 同业拆入归还同业拆入黄金外汇售出 黄金外汇购入 出售CDs兑付CDs提回准备金上交准备金 回购证券售出 回购证券赎回 库存现金超限额部分库存现金最低限额 出售金融债券 兑付金融债券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则指银行不能随时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流动

12、性 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中最终体现为银行在任一时刻的偿付压力,而这一压力是与流动性缺 口密切相关的。流动性缺口是一个受利率、经济增长率、通胀率、资产负债构成以及资产与负债 之间匹配关系等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而且流动性缺口对以上因素反应的灵敏度会随着市场环境、 银行规模和经营行为的变化有不同的表现。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具体表现根据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典型的流动性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再融资风险、偿还风 险、提前支取风险。首先是再融资风险。是由于资产负债的成熟期不相匹配而引起的。银行一般借入大量短期存 款,然后向其贷款客户长期放贷,造成资产负债到

13、期日的不一致。当需要归还客户德短期存款 时,由于向贷款客户提供的贷款还没有到收回的期限,无法及时收回,从而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来归还短期的存款,造成流动性的短缺,可能致使银行从其它渠道以较高的成本来获取流动性, 归还存款,给银行带来损失.接着是偿还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信贷业务中贷款延期偿还的可能性.由于贷款客户不按照合约规 定及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银行将不得不通过流动性储备,满足其他客户存款提取或贷款的需求。 贷款的客户可能由于自身财务的原因,无法按时的归还向商业银行所贷的款项,使得银行本来预 计的现金流入减少,当其他的客户有贷款需求或同行有借款需求时,银行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 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14、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产生,从而要动用一些资金储备来应付.最后是提前支取风险。是指大额银行存款的非预期提取与信贷额度的非预期使用。这种流动性 风险的表现和第二种“偿还风险”的表现恰恰相反。它是由于客户的对大额银行存款的提前支取, 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没有预见的突然减少,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满足日 常运营的需要.然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发展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本充足率不高,相当多的中小银行都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 的 8标准;二是资产负债业务中,中长期债务占比较高;三是资产负债期限和数量结构严重错 配,多项资产负债比例管

15、理指标超标,如存贷款比例超过规定标准,导致超负荷经营;四是资产 流动程度低,变现能力差。一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由于债券市场的起伏 变化,也因公开市场业务不完善,不能起到提高二级准备的作用。流动性比例偏低,流动性资产 缺乏,资产变现能力差。资金的使用效率低。2。2.2 巴塞尔协议中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自从 1988年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它已经被公认为是国际银行业竞争规则的一个国际惯例, 它在银行监管、防范金融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巴塞尔协 议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是在 1997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当

16、时的巴塞尔协议机制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 外随着新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旧的巴塞尔协议在监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 1999年 6 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建议要对旧的巴塞尔协议进行修改,得出了一个新的巴塞尔协议.在最新的巴塞尔协议中,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 充足率不得低于 8%。这里的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 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 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 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

17、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 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巴赛尔委员会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出,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 8 时,一旦流动性风险发生,商业银行能从自己的资本中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抵御,即使遭受一定得 损失也能够帮助银行本身度过难关,避免倒闭的风险。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我国商 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这个标准,在 5左右。这既不满足巴 塞尔协议的要求,也不符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这些商业时刻都在面临这流动性风险的 威胁.2。3 中国银监会和央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在欧美国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都是主要以其自身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完成。但是,

18、对于 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的中国来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更多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 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的监管来完成.所以,在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就必 须先对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和监管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2.3。1 中央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 中央银行是制定我国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职能部门,它颁布的措施和文件对商业银行流动 性风险的管理有着指引和法律效力。199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管指标中规定了 九项指标,1996 年对这些指标进行了修订,新的指标分为监控指标和监测指标两大类,体现出 真实性、科学

19、性和完整性的特点,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反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中就 包括重要的流动性风险。新的指标体系较充分地借鉴和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的相关数 据,因而基本符合国际规范标准,同时这些指标都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关系.要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涵有一个全面认识,商业银行要做好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就 必须要对这些指标有明确的了解,以下就是其中与监管流动性风险有关的指标:(1)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金是为了保证业务营运顺利开展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一部分保留在银行的利润。保持充足 的资本金,有利于弥补资产负债风险,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惯例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 资本

20、净额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 4;附属 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 100%(注:资本净额=资本总额一扣减项)。(2)贷款质量指标该指标规定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 8,呆滞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 比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 2。保证贷款健康,流动性不受 损失.(3)备付金比例指标该指标是为了保持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而设置的,包括人民币指标和外汇指标。人民币指标要 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 5,外汇指标要求外汇 存放同业款项和库存现汇之和与各项外汇存款之比不得低于 5%。(4)拆

21、借资金比例指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 4;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 款(扣除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联行占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 8;同业拆借只能解决银行在资 金营运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资金不足,是头寸调剂,不能为盈利而短借长用,弥补信贷资金缺 口。针对一些银行进行的违规拆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设置这一比率指标就是要加强对拆借 资金的管理,把拆借资金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5)存贷款比例指标贷款是中国银行的主要资产形式,也是风险比较大的业务,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该指标反映银 行的总体流动性状况.存贷款比例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其风险程度越大。中国人 民银行规

22、定,各项贷款和与其存款之比不得超过 75%(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 得超过 85%)。这样就不会放贷过度,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6)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在中国银行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的比重较大.为了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中国人 民银行规定,人民币指标规定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余期一年期以上的存 款之比不得超过 120;外汇指标规定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外汇中长期贷款与各项外 汇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60%。(7)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该指标规定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低于 25%(其中:外汇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外 汇各项流动性负债的

23、比例不得低于 60).表 2 。 2 中央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指标 合理值资本充足率 不低于8贷款质量逾期贷款:不超过 8呆滞贷款:不超过 5呆账 : 不超过 2%备付金比例 不低于5%拆入资金比例 不超过 4拆出资金比例 不超过 8存贷款比例 不超过 75%中长期贷款比例 不超过 120%资产流动性比例 不低于252.3。2 银监会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成立于 2003年 4月,是为了通过审慎有效的 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通过宣传教育工作 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而成立的

24、监管机构 2。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 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 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 在缺陷或者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 场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自 2003 年成立以来,银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 监管和规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下表是措施的列表:表 2.3措施文件 时间 大致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12-28 加强对银

25、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 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004-222 以防范风险为目的,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 险及经营状况的综合评级,系统地分析、识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实现对股份制商业银 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管,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 2004-3-25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检测和评价,给出指 导意见。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2006-1-17 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上表中,2006 年,银监会为了加强对商业

26、银行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 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其中,对流动 性风险也给出了四个指标的具体要求:(一)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 不应低于 25。(二)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 60。(三)流动性缺口率为 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 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 于-10。(四)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 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 贷款率

27、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 5%.2。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 除了中央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的监控外,商业银行自身也需有一套管理和监控流动性风险的指 标。一下七个就是几个管理流动性风险最有效的指标:(1)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获得的资金-资金使用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银行能获得的资金和应偿还的债务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该银行的流动性能 力.为了衡量这种能力,把未来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和资金来源之差定义为流动性缺口。若流动 性缺口为负值,则表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资金的供给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银行就必须通过动用 现金储备、变现流动资产或在市场上获得资金来填补缺口;如果

28、流动性缺口为正值,则表示该银 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现金流量的盈余。这种盈余当然表明了银行所具备的流动性能力.(2)股权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总资产股权即所有者权益,此比例高的银行,表示其资本金较多,其负债比例相对较小自身实力较 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强因此比该比率低的银行更容易筹集到所需的可用头寸。(3)贷款与总资产的比率 贷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资产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如果贷款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转让,那么这类贷款就是银行所有 资产中最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通常,该比率较高,表明银行流动性较差;该比率较低则反映了银 行具有很大的贷款潜力,满足新贷款需求的能力也较强。(

29、4)一级储备率一级储备率=现金/总资产一级储备指现金资产,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起到第一保证作用。一级储备的比例越高 ,越能在 一定程度上保证银行的流动性与安全性。(5)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那些投资期限在 1 年以内、信誉好、易变现的资产。这种资产是“临时”存储在资 产负债表上的,一旦需要,马上就能以合理的价格转换成现金。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越高, 银行存储的流动性就越高,应付潜在的流动性需求能力也就越强。但是对于大银行来说,因为它 能容易地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因此不必要存储太多的流动性,所以银行的规模越大,该比率 越小。(6)核心存款比例核

30、心存款比例=核心存款/总资产银行存款按其稳定与否可分为核心存款和非核心存款.核心存款是来源于居民和小企业的相对 稳定的且具有可预测性的存款资金基础,对市场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季节变化和经济环境对其影 响也较小,是银行可靠的资金来源.不过,一旦银行失去信誉,核心存款也会流失.非核心存款也称 易变存款,受利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当经济环境变化对银行不利时,非核心存款往往会大 量流失,而这也正是银行流动性需求增加的时候。所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时,不能这考虑这类 存款。这一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来说,地区性的中小银行该比率较高, 而大银行特别是国际性大银行的这一流动性比率较低。(7)

3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银行的总体流动性状况。流动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中央银行 存款、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短期投资(包括证券投资、自营证券、买入返售证券和短期投 资),短期贷款,应收账款和其他短期资产;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存款(包括短期存款、短期储蓄 存款),同业拆借放款项(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财政性存款、同业存放款项、同业拆放),其他 应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工商银行为例在分析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将通过对工商银行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以及贷款质 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工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

32、建议和改进 的方法。3。1 中国工商银行简介3.1。1 中国工商银行大致情况中国工商银行于 1984年成立,全面承担起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目前 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四家银行之一。2005 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工商银行”);2006 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公开发行上市后,工 商银行共有A股250,962, 348, 064股,H股83, 056, 501, 962股,总股本334,018, 850, 026股.本行及所属各子公司(以下统称“本集团”)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银监会批 准经

33、营的包括人民币及外币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在内的商业银行业务及境外机构所在地有 关监管机构所批准经营的业务。工商银行具有强劲的盈利能力。自2003年引入国际审计以来,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8。成本收入比为34。48,继续保持合理水平。每股收益 0.24元,增长41。2。在2007 年末,总市值升至 3,389.34亿美元,增长 35%,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综合化经营与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迈出更大步伐。随着 2007 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工商银行 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收购澳门、非洲等地最大银行 股权,进入俄罗斯、印尼等新市场,境外机构达 11

34、2家,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 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在中国及全球1 3个国家与地区,中国工商银行拥有3 8 1 ,7 1 3名开拓进取、经验丰富的员工,为 1 。7 亿个人客户与 272 万公司客户提供广泛而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近 1 。 7 万家境内外机构,覆盖中国大部分大中城市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为客户直接提供优 质服务;国内领先的电子银行平台,触手可及的网上、电话、手机与自助银行四大渠道,提供资 金管理、收费缴费、营销服务、金融理财、代理销售、电子商务六大类服务;贵宾理财中心、电 话银行、网上银行专属通道,专业金融理财师,为贵宾客户提供独到的服务。工商银行还与国内

35、 及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球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3。1。2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框架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构成了 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如图 314.2008年,本行积极推进集团层面风险管理工作,进 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从下面的框架结构图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家大型的商业银行,其 风险管理的还是比较完善的: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有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会员会和专职的副行 长负责,他们直接领导资产负债管理部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可以看出,总行中的风险管理部门 联系十分紧密,各个管理部门间环环相扣,层级分

36、明;但也可以看到,总行和分行之间的联系则不 够紧凑,分行的流动情况不能及时的反映到总行,即使反映到了,总行处理意见的反馈也不是很 及时,可能会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结构图 313。2 资产流动性分析本文将通过对资本充足率、一级储备率和流动比率这三个比率的分析对工商银行近 5 年三个指 标对比中国民生银行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的状况。3.2.1 资本充足率分析表 3.1 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年份 2005-12-31 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工商银行 9。89% 14。05% 13。09 13.06%上海银行 11.75% 11

37、.97 11.27% 11.27图 3-1 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从图31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 20062008三年间保持的相对稳定,只是略微 有些波动。2007-2008 年虽然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也明显高于巴塞尔协议和中国 人民银行8的要求,对整体的运营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跟同行业的上海银行相比较,虽然 2005 年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革时,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当时的上海银行,这可能和体制刚刚进行了大的 变动,各方面运营还没有进入正轨有关,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幅增长,并在 2006 时一举超越了 上海银行。从中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之后,对于资本充足率十分重视,

38、在度过 了一年的磨合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持和提升资本充足率,在国内同行中,其自身 在资本方面有较强的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3。2。2 一级储备金率分析表 3 。 2 工商银行一级储备率比较年份 2005-1231 20061231 %单位:百万 现金总资产 比值 现金总资产比值工商银行 553,572 6,376,922 8。680865157 703,245 7,509,489 9。36475172 上海银行 78.42 23,941。97 0.327533139 18,447 262,903 7.01671981 2007-12 31 20081231现金总资产比值现金 总资产

39、比值工商银行 1,142,346 8,684,288 13.15416992 1,693,024 9,757,654 17.350728上海银行 41,276 308,986 13。35863968 64,957 367,736 17.6640439图 3 2 工商银行一级储备率比较一级储备金体现了资产的流动性,改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就上面图表中计算 出的数据来看,工商银行的一级储备金率并不低,同时保持着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这对防范和 管理流动性风险来说是一件好事;从与同行业的上海银行的一级储备金的比较来看,两者在 2008年的时候,该比率相差无几,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资产流动性。但

40、仔细看会发现,无论现金资 产还是总资产,工商银行都是上海银行的成百上千倍,也就说工商银行那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数 额也是非常巨大的,一旦发生大的流动性风险,其损失也会非常巨大。3。2。3 流动性比率分析表 3 。 3 工商银行流动性率比较年份 20051231 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工商银行 48。9 48.9 26.8 33。3上海银行 39 30。04 26.95 38。21图 3-3 工商银行流动性率比较从上面的数句和图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工商银行在 2007年和 2008年这两年里流动性比率急剧 下滑,滑坡幅度最大有 12个百分点,说明其资产的流动性出现了

41、一定问题;而跟上海银行相比, 就更明显的看到了 2007年流动性比率的滑坡.虽然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但从2007年开始就低于上 海银行了.不过,在银监会的监管指标中,对流动性比率的要求是不低于 25。而工商银行最近 四年最低的时候也有 26。,但流动性比率的突然下降必须要引起管理层的注意。3.3 负债流动性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除了通过资产来反映外,另一种就是通过负债来反映了。所以,对以负 债流动性的分析也很有必要.而负债的流动性则要通过存贷款比例指标和股权与总资产的比率这两个指标以及对负债结构的 分析来反映。3。3.1存贷款指标分析表 3 。 4 工商银行存贷款比例比较年份 2005-123

42、1 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工商银行 51。2 51。4 56。3 56.4上海银行 57.17 57.33 61.37 63.58图 3-4 工商银行存贷款比例比较根据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指标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一般不得超过 75,存贷 款比例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其风险程度越大。如果超过了这个警戒线,则说明该 银行过度放贷,留存银行内的资金不足,同时可能会产生巨额的呆账坏账,预计的资金无法收 回,进而爆发流动性风险。从上面的数据分析来看,工商银行一直将它的存贷款比例控制在 60%以内,这一点上要明显好 于同业的上海银行。但从柱状

43、图可以看到,2007和 2008两年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外加上 金融危机的爆发,管理层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其继续上升。3.3.2 股本资产率分析表 3 。 5 工商银行股本资产率比较年份 20051231 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工商银行 4.04% 6.28% 6.27 6。22上海银行 4。34 4。69 4.78 5.12图 3-5 工商银行股本资产率比较股本资产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例的大小,比例越高,则说明负债越小,抵御流动 性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仍然是由于股份制改革的原因,工商银行在 2005 年的时候,所有

44、者权益占 总资产的比例不高,但经过一年的经营和调整之后,其比率迅速攀升到了 6%以上,上升了近2个 百分点,同时远远高于同业的上海银行.所以,工商银行在股本方面也拥有比较强的抵御流动性 风险的能力.3。3.3 负债结构分析表 3.6 工商银行 2008 年负债结构2008 年负债结构客户存款 8,223,446 89。87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和拆入款 646,254 7.06卖出回购款项 4,648 0.05应付次级债券 35,000 0。38%其他 241,168 2。64%负债合计 9,150,516 100图 3-6 工商银行 2008 年负债机构从工商银行的负债结构可以看出,客户存款

45、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达到了 89.87%.其他各种负 债加起来才将将 1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工商银行 2008 年的负债结构过于单一,有发生流 动性风险的可能。但是要得到更可靠的结论,需要进一步分析工商银行的客户存款的期限结构。 表 3.7 客户存款期限结构图 3 7 客户存款结构 5 进一步分析工商银行的客户存款可以看出,2008年活期存款和 3个月以内到期的客户存款占了 67.2,也就说,工商银行的客户存款中,有 50.8面临的不定时未知时点的提现,有 16.4%将 在 3 个月内提现。所以,如果两者相遇,或有不利的市场消息,会让工商银行在短期内面临较大 的流动性风险.3.3。4 贷

46、款质量分析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有与其主要业务是对企业和居民放贷,所以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往往 和贷款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表 3.8 客户贷款期限结构从客户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的公司类贷款达到了 64.9%,占了很大一部分。也就说, 工商银行在短期内有过半的贷款无法收回,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数字可能更大。3.4 分析结果及建议3。4。1 案例分析结果 通过对工商银行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以及贷款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到,工商银总体的流动 性风险不大,各项指标都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流动性风险处于一个可控的范 围内,较之国内同行业的上海银行,流动性风险更小,各种指标更合理

47、。但是,在分析过程中,也发现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不少的隐患。 首先是负债结构过于单一。可以看到,工商银行的负债主要以客户存款为主,比例达到 89.7%,这是一个十分高的数字;同时,在这么多的客户存款中,不定时提取和短期内要归还的 比例也达到了 67.2。一旦金融市场出现了不稳定,大量客户要就提款,那么其流动性就会出现 大问题。其次,是近两年来存贷款比例的持续上升。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而贷款则是商业 银行主要的资金支出之一。该比例的升高表示银行的资金支出和资金来源的数量不匹配,如不好 好管理,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再次,从贷款质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贷款作为工商银行的一项主要资产,

48、其资产的结构过于 单一,期限长期化趋势明显。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 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资产的流动性.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 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所以,在贷款占资产的比例和贷款的期限结构问 题上需做出改进。3.4.1 改进的建议根据对工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分析,针对其不足,提出几条相应的改进建议.第一,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 险管理体系在国内虽然已经算是比较完善的,但是领导层在管理理念和意识上仍有不足。尽管工 商银行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体制,成立了风险

49、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但 由于中国还不健全的金融环境,在一些金融机构的实际经营运作中,上述机构如同虚设,发挥的职 能作用十分有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起到的 作用微乎其微。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商业银行应 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有意识的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 会等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当然,公司的治理机制不是固定的或是有模式的,不同的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自身的公司文化,经营规

50、模和优势特点,制定一套独有的治理机制。 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 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要做到这一点,商业银行应从上层管理部门做起,由上而下,强化管理层 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和控制水平的同时,组织下属各部门深入学习,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意识深入每个公司职员的心中,使每个员工明白在日常的工作中,自己在方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的具体职责。第二,要以科学预测和分析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缺口风险预警机制。虽然工商银行目前 的流动性状况还算良好,但也有隐患存在.所以,要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科学分析。在进行 分析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51、,如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市场动态、客户 的经营情况、预测者的以往经验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 理中对银行业务进行动态追踪,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 警,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方案。第三,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水平。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 品,鼓励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既能为居民提供一条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 道,也可以有效的分散居民存款,大大减轻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提高银行自主定价水平, 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丰富资金的来源渠道,降低客户存款的比例,使负债

52、 数量结果多样化;同时,优化负债的期限结构,长期和短期负债要合理搭配。第四,将未来现金流分为确定到期日现金流和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确定到期日现金流系指所 有来自外部负债和即将到期资产中有明确到期日的现金流.明确到期日现金流应根据其确切到期 日计算;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是指商业银行在到期日现金流不能完全反映流动性风险,或者包括 活期存款在内的负债没有明确到期日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行为调整等方法测算的现金流。不确 定到期日现金流的计算必须遵循审慎原则。这样可以根据这个分类,计算出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大 小,对可能的流动性缺口及早的进行补救,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对资金的余额进行管理,提 高其盈利性。第五

53、,要提高贷款质量,提升银行市场地位。贷款质量高能保证现金流及时的收回,同时保证 贷款资金不会损失,从而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流动性;而提升银行的市场地位则要通过品牌的影响 力,树立银行在顾客心中良好的形象。同时,多参与社会建设和多为经济发展出力,在金融界和 工商企业界建立广泛的业务协作关系,互助联谊,保持良好的合作意向,这样在流动性遇到困难 时,能从外界获得帮助。第六,加快发展货币市场,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从工商银行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商业银 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市场发展水平的影响.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商业银行 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变现自身拥有的有价证券或借入短期资金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

54、,同时在流动性 需求下降时可以将多余的流动性头寸投资于短期的金融工具,增加盈利.发达的货币市场可以大大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增加国债 品种和数量,这样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会大有帮助。4 研究总结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今天,各种风险危机四伏。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 能够长期稳定运营的的关键风险,就历史经验和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来看,对于它的管理好 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因此,本文结合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研究发

55、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 险的管理上主要还是存在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自主管理意识不强,贷款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认为,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在日常的运 营过程中,做好对监测流动性风险的指标的监控;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通过 对流动性指标的计算分析银行流动性的现状,及时调整自身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弥补可能出现的 流动性缺口;同时,以自主管理为主,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监管为辅,来将流动性风险的危害对正 常运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美理查德布克斯泰伯。对流动性危机周期的理解和监控J。金融分析家杂志,2001,2:91962黄其明。我国国有商业

56、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04(5),14(10):108109.胡江芳。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 科技创业周刊,2005,7:38394陈倩媚随机模型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海南金融J,2007, 3:7176。5张玉红,冯宗宪。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经济改革J, 2007, 1: 32346徐朝科。全面风险管理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J。成都行政学院院报, 2005,13(4): 6364。7周毓萍,胡江芳。浅论Var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科技和产业,2005,5(12): 2830.8郭少杰,杨洁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黑龙

57、江对外贸易,2006,10: 979冯巧玲基于存款搬家现象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 当代经理人,2006, 3: 220221。10刘莉亚。银行危机早期预警模型的比较分析J 金融与证券,2005 (6) ,27 (5): 141144.11刘淑娥。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J 财稅金融,2006, 22(2): 2226.12任鑫,李海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处置模式与证券化分析】J.北方经 济, 2005, 9: 9597。13周历.西方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 经济评论,2006,3: 151158。14何德旭,葛兆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08,8: 3

58、840.15许崇正,刘雪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金融论坛,2005, 9。16归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表现及其原因研究J。特区经济,2007, 10。17王文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措施探讨J。经贸财会,2004,3: 4748。 18聂泉,胡志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8,7:810.19金红梅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0张阳如何找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最佳切合点J 现代商业银行,2006, 7:2527。21孙迎芬.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江苏商论,2008, 9.22买建国。流动性过剩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59、策略J。浙江金融,2008,3.23潘科峰开放形势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世界经济情况,2007, 4。24谢丽红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J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7, 4。25王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J。商业文化,2008,1。26 吴惠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探析J 华北金融.2007, 3: 5455.27杨锦,曾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探析】J.浙江金融,2007, 8。28牟怡楠。商业银行流动性考察: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 9. 29巴曙松,袁平,李辉雨,韩丽,任杰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综述J.金融博览,2008, 10: 28 29.30范锦香。关于现代市场经济下银行存款制度的新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6,3: 7576.31张仁德,姜磊银行声誉,存款人预期与银行挤兑】J 南开经济研究,2005,1: 9699。32 Philip Strahan。 LIQUIDITY PRODUCTION IN 21ST CENTURY BANKING 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8 ,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