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30479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农技中心.ppt(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麦精准量化管理技术,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选厚 研究员,小麦高产的精准量化管理技术,小麦高产的精准量化管理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的。小麦高产精准量化管理技术包括精细整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以及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量化管理、收获与贮藏等环节。,小麦精细量化管理技术的主要内,一、精细整地 二、合理密度 三、精准施肥 四、

2、适期播种,五、冬前量化管理 六、春季量化管理 七、后期量化管理 八、适时收获,一、精细整地,作用:小麦播前耕整土地是为了使土壤耕层深厚,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使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培育小麦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一、精细整地,1.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机耙23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播种麦田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 2.播种期土壤墒情指标 播种时010厘米土层最适

3、宜小麦播种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高于85%或低于60%均不利于全苗和齐苗。 适宜的底墒指标为0100厘米土体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土壤持水量的85%以上;或9-10月份的降水量达到180毫米以上。若小麦播种时低于这两个指标,则为底墒不足,应灌水造墒,一般亩浇水量以6080立方米为宜。 底墒不足麦田应在播前1015天施肥、耕翻后进行灌水造墒,灌水定额依据0100cm土体水分亏额而定。一般年份每亩灌底墒水6080立方米,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应取上限(80立方米/亩),多于常年时应取下限(60立方米/亩)。灌底墒水后0-100厘米土体的贮水量应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整地的目的

4、使麦田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良好,符合小麦播种的要求,为保证小麦苗全、苗匀、苗壮及植株良好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提高整地质量,充分发挥土壤增产潜力,整地的要求 平:地面平整,有利于匀播、浇水,防止点片积水。 齐:地边整齐,可有效利用土地,防止杂草丛生。 松:上松下实,表层疏松,不板结。 碎:土壤细碎,无大坷垃,利于保墒、播种,耕系下扎。 净:地里没有杂草和作物根茬、石块等。 墒:保墒良好,墒情一致。,整地存在的问题 由于旋耕后麦田坷垃少、易整地作畦,且省时省钱。因此旋耕播种尤其连年旋耕播种的麦田面积逐年扩大。旋耕播种的麦田由于表层土壤

5、过于疏松,造成播种过深且失墒快,出苗困难,分蘖受阻。所形成的深播弱苗分蘖缺位,冬前大分蘖少,成穗少且穗子小,穗层不整齐,极易发生根倒伏或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随着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地方采用前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机条播的整地播种方法,难以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或将秸秆完全掩埋,大量秸秆和肥料仍在地表,小麦根系与土壤接触不良,从而造成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缺苗断垄现象严重,麦苗生长瘦弱,冻害严重,或出现“吊死苗”现象。,提高整地质量,充分发挥土壤增产潜力,合理的整地措施: (1)传统翻耕麦田的耕翻深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和雨水等条件而异。一般认为,目前旱作麦田的耕翻深度以25cm

6、左右为宜,稻茬麦田以20cm左右为宜。 (2)旋耕麦田一定要在旋耕后用耙将耕层耙耱均匀,避免土壤翘空,造成失水快、保墒效果差,不利于种子出苗和幼苗发育。连续旋耕的麦田应旋耕23年后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3)采取秸秆覆盖和免耕的麦田一定要注意秸秆粉碎细致、覆盖均匀,前茬如果是玉米的话最好采取深松播种,以利于夏季蓄水保墒,同时有效地疏松土壤,避免小麦播种时土壤板结而影响播种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小麦的根60%分布在020cm土层,90%分布在040cm土层。麦田适当深耕或深松,可使耕层厚而疏松,土壤透气性增强,能增加土壤的根容量,扩大根系吸收面积,有利于贮水蓄墒和养分矿化,增强小麦抗旱和抗倒伏

7、能力,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二、合理密度,概念:合理密度,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变,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随着品种演变,生长量下降,但却有较大营养物质分配到穗部,从而减少了不育小穗数,增加了每小穗结实粒数,较好的处理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穗重与总重的比值增加,有利于千粒重和单穗产量的提高。,二、合理密度,

8、1合理密度的增产原因 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 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 减少倒伏损失,二、合理密度,2.合理密度的主要内容 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地力和生产条件 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期来确定 确定麦田适宜的基本苗范围 亩基本苗1820万,越冬期群体75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555万。 多穗型品种亩成穗数4755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克以上;大穗型品种亩成穗数3540万,穗粒数42粒以上,千粒重45克以上。,不同地区超级小麦的成产三要素构成,15,实打亩产789.9公斤数据,1、品种:济麦22 2、面积:3.42

9、亩 3、产量结构:亩穗数:51.2万/亩,每穗粒数:38粒/穗,千粒重:48克 4、群体结构:基本苗12万/亩,冬前总茎数: 79万/亩,春季最高总茎数:110-120万/亩 土壤有机质含量1.4%,全氮0.1%,碱解氮100 mg/kg,速效磷30 mg/kg,速效钾100 mg/kg。,二、合理密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等行距条播 宽窄行条播 小麦宽幅精播 合理调控群体发展,三、精准施肥,小麦的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 小麦对氮、磷、钾的平均吸收量 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据科学测定,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据科学测定,生产50公斤小麦籽粒需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0.625公斤、氧化钾1.25公

10、斤。那么生产500公斤小麦就分别需要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6.25公斤、氧化钾12.5公斤,再减去土壤本身就有的养分,理论上讲,能达到500公斤小麦的产量,你所施用的肥料养分应该小于上述数字。,三、精准施肥,播前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的总原则是:施足底肥,巧施追肥,推广根外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增微”。 实施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中不仅含有机质,而且还含有0.75的氮、0.94的五氧化二磷、1.53的氧化钾。如果一亩地能还田公斤玉米干秸秆,相当于施入2.2公斤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三、精准施肥,施足底

11、肥 关中地区小麦单产500公斤的高产田,需亩施有机肥立方米以上、纯氮13-1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4-5公斤、硫酸锌公斤。优质强筋小麦亩施纯氮总量以不超过公斤为宜。推荐配方如下: 尿素28-33公斤; 12%过磷酸钙50-67公斤; 氯化钾或硫酸钾6.5-8.3公斤、8-10公斤; 硫酸锌公斤。 施肥方法:有机肥全部掩底,5的氮肥和全部磷、钾、微肥混匀后,撒地表掩底(深施翻入犁底),撒地表。,650公斤以上麦田施肥建议 (1)亩产65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20公斤,磷肥(P2O5)912公斤,钾肥(K2O)68 公斤。 (2)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亩产

12、65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10%,两熟农田一体化土壤培肥施肥技术,四、适期播种,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七分种则苗齐、苗匀、苗壮是关键。要苗齐、苗匀、苗壮,适期高质量播种是基础。欲实现高质量播种,不仅要求在前作收后结合施足底肥,及时精细整地以蓄足底墒,因地制宜选用良好并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根据实际条件做到合理密植等,同时也要求做好种子与农机具的准备、适期精细播种等工作。,种子的构造,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

13、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 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

14、。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 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 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

15、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 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 晒种 精选种子 用植物激素、微量元素或药剂拌种 发芽试验 2.农机具检修 3.确定适宜播种期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等来确定适宜的播期 。播种期 当气温下到18-16时播种。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3日25日。,四、适期播种,品种选择,西安地区适宜种植强筋和中筋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

16、种植弱春性品种应严格控制播期。适宜西安地区推广的品种主要以中麦895、西农979、小偃22、西农889、阎麦9710、阎麦8911为主。搭配种植西农3517、西农2611、登峰168、陕麦159、陕农138。示范推广兴民218、豫麦49-198、西农538、西农558、郑麦366、新麦19等。,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0品种名称:中麦895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周麦16/荔垦4号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亩成穗数较多,冬季抗寒性中等。起身拔节早

17、,两极分化快,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平均73厘米,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好,旗叶较宽,上冲。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前中期对肥水较敏感,肥力偏低的试点成穗数少。穗层较整齐,结实性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2011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成穗数45.2万穗、43.4万穗,穗粒数29.8粒、29.7粒,千粒重47.1克、45.8克。抗病性鉴定: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4克/升、814克/升,蛋白质含量14.27%、14.93%,硬度指数6

18、5.7、62.0。面粉湿面筋含量31.7%、33.8%,沉降值30.3毫升、31.7毫升,吸水率60.5%、58.8%,面团稳定时间4.2分钟、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46E.U、195E.U,延伸性158毫米、165毫米,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47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6.2千克,比周麦18增产4.4%。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9千克,比周麦18增产4.3%。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播量14-16公斤。2.重施基肥,以

19、农家肥为主,耕地前施入深翻;入冬时浇好越冬水,返青至拔节期适当控水控肥。,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天。播种用种的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对虫口密度较小且未使用包衣种子的田块(防治指标:3000头),可采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四、适期播种,确定适宜播种量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应根据“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原则,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来确定播种量。多穗型品种基本苗为15-18万株/亩,大穗型品种18-22万株/亩. 多穗型品种播种量

20、10-11公斤/亩和大穗型品种播种量12-12.5公斤/亩。其中宽幅播种的播量增加1-1.5公斤/亩。 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晚播3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四、适期播种,5.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适宜、一致,下子均匀 覆土良好,播后镇压 规范操作,保证播种质量 播种方面的其他要求 防治地下害虫,农机农艺紧密结合! 要种好,“七分在农机(机械和农机手),三分在农户”,播种方式为宽幅精播,按照规定量播种,播量准确。 播幅宽度6-10厘米,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播种均匀,籽粒分散,个体占地空间大,克服了籽粒入土争肥、争

21、水的矛盾,利于根多苗壮,弥补了传统播种机播种缺苗断垄现象,无疙瘩苗。扩大行距到20-22厘米,利于小麦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边际优势好,成穗率高,特别是后期绿叶面积大,功能期长,不早衰,落黄好,穗数多,粒大饱满,产量高。 播后镇压,可以防止小麦籽粒悬空,促进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提高抵御干旱和低温冻害的能力。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旋耕播种麦田,一定要在播前或在播种的同时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也可在播种后及时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播种方式,播种基础差。播量大,播期早,导致大群体,大倒伏,病害重,穗小粒少粒重降低;高产麦田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和堌堆苗现象严重;

22、旋耕播种和秸秆还田麦田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和深播弱苗。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松麦田管理,增产技术难以准确落实到位。,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缺苗断垄和堌堆苗麦田,越冬期旋耕地块脚踩上去留下的陷坑和地中茎,苗情,苗情:大、低、弱、掉、缺 基本苗群体偏大。基本苗在18-29万/亩。 总茎数偏低,总茎数在42-67万/亩。 个体偏弱。主茎叶龄4.0-5.5,单株分蘖0.0-3.4,次生根2.9-6.5条。 播种质量较差,弱苗比例过大,次生根较少,分蘖缺位比较普遍。,精细匀播,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播种是小麦栽培的技术的核心环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播种作业,是获得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精细播种

23、,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是保证苗全、苗匀,培育壮苗,充分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和个体增产潜力的一项关键措施。 应采用精播耧或播种机播种,播深4-5cm。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地中茎多节,无分蘖和次生根,越冬期死苗率高。 (3)足墒播种 小麦生产实践证明,足墒播种是夺取来年小麦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因为在足墒条件下: (1)种子发芽快。(2)种子发根多。(3)分蘖早、快。,小麦播种深度一般是45cm比较合适。在此范围内,沙质土、墒情差的宜深些;粘性土、墒情好的可稍浅些。 播种深浅对小麦生长和培育壮苗影响很大。播种过深出苗慢,养分消耗多,

24、幼苗细弱,分蘖晚,次生根少,生长不良;过浅种子易落干,影响出苗,即使出苗,也常因分蘖节过浅,易受旱、受冻。深浅一致、适当则出苗早而齐,利于形成壮苗。 小麦的第一、二分蘖出现早,发育健壮,成穗率高;但在深播的情况下,或在种子分布过密的地方,下部第一、二分蘖不能发生,形成弱苗。这种弱苗即使加强管理也很难由弱转壮。 机播应严格的控制播量,达到下种均匀,播种深浅一致。,关于播种深度,冬春管理关键小麦生长发育阶段,(1)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

25、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其作用是: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小麦分蘖规律,分蘖的时期:苗龄三叶时开始,至拔节期结束。冬小麦从三叶到越冬,冬前持续约一个半月时间,第二年从返青到拔节结束。小麦分蘖发生的最低温度要求是24,故越

26、冬和返青的时间界限是稳定下降到和稳定上升到这个温度指标。 分蘖的规律同伸现象与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同伸关系。 缺位现象:同伸规律是理论数,实际分蘖数比理论数少。胚芽鞘蘖出现的机会很少,高位、高级蘖也常有缺少。任何时候条件不利,都可能缺位,而且条件变好时也不再生。但有可能发生该出的次生根,因长根和长分蘖所需的条件不同。 同伸关系产生的基础:在种胚形成期间,第四叶原基分化的同时(第三完全叶)也分化出胚芽鞘蘖芽原基。播种后,种子萌发至穗分化开始前这一期间,新的叶原基不断分化形成,在分化第五叶原基(第四完全叶)同时,主茎第一叶叶间分化出第一蘖芽

27、原基。叶原基和蘖芽原基分化速度相等,既每分化出一个叶原基的同时分化出一个一级蘖芽原基,因此产生了同伸关系。,同伸现象与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出胚芽鞘分蘖(C),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此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片叶子时,在主茎第一叶的叶鞘内生出第一分蘖。当主茎伸出第五片叶子时,在第二叶叶鞘内长出第二分蘖,以后主茎每增加一片叶,就有与主茎叶数呈N-3的对应蘖位出现。当主茎生出第六片叶时蘖已达三叶龄(3/),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p)。分蘖分为一、二、三级。,同伸关系的生产意义:实践证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在良好的播种条件

28、下,播种到出苗约需0积温120;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一片叶约需积温70。根据以上两个积温数,在查算出当地小麦从播种到越冬的0积温数,即可推算出当地小麦不同播期的麦苗,在越冬前单株主茎的叶片数和分蘖数以及全田总茎数;也可以根据对越冬前全田总茎数的要求,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进一步推算出播种量。总之对确定播期、播量以及控制冬前群体大小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小麦分蘖消长动态 冬小麦分蘖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冬前分蘖高峰,时间在分蘖后半个月左右,另一个在春季拔节前。冬前分蘖高峰是主峰,因冬前分蘖数占总分蘖数的7080%。到拔节期由于生长中心转移,小蘖逐渐死亡,最后稳定到穗数。分蘖两极分化的时间界限

29、是拔节前后,两极分化后,主茎和低位蘖长成有效穗,小蘖消亡,消亡顺序和分蘖发生顺序相反。,影响分蘖的因素,分蘖生长受品种、自然条件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小麦分蘖力高低是遗传特性的表现,不同品种分蘖力不同,一般冬性品种,由于春化阶段较长,分化叶原基和蘖芽原基的数目较多,所以分蘖力较强。春性品种,一般比冬性品种分蘖力弱。但同一生态型中不同品种的分蘖力亦有强弱之分。晚熟品种分蘖数目大。 温度是影响小麦分蘖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24的低温,分蘖开始缓慢生长,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加快,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318,高于18分蘖生长又缓慢。有“高温叶,低温蘖”之说法。 最适宜分蘖生长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708

30、0%。土壤干旱时影响分蘖生长,过于干旱不能产生分蘖,一般情况下水浇地比旱地分蘖多。土壤水分过多,超过8090%时,由于土壤缺氧,易造成黄苗,分蘖迟迟不长。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分蘖。 分蘖的发生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苗期施用氮肥特别是N、P配合做种肥,对促进分蘖发育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分蘖与播深有关,种子覆土深度越深,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消耗胚乳养分越多,出土的幼苗也就减弱,分蘖节参与地中茎的形成,植株分蘖显著减少,2cm的播种深度最有利于分蘖的形成。,分蘖的成穗,分蘖的成穗取决于有无足够的发育时间和营养供应。与品种特性、蘖位高低、播期早晚、单株营养面积大小、光照状况和肥水条件有密切关系。 低位蘖比高位

31、蘖成穗率高。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成穗率高,而冬前晚出现的分蘖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 分蘖成穗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但在同一密度下,地力水平较高、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时成穗率有所提高。播种晚、密度较小而冬前分蘖较少的麦田,春季的早生分蘖也有可能成穗,能成穗的分蘖一般是自身有四片叶以上,有自已的四条根,有自已的下一级分蘖,分蘖的穗分化进程要赶上主穗的分化过程或者落后一个时期。,未抽穗前如何判断分蘖有效或无效:,冬前判断:冬前具有三片叶以上的分蘖若越冬未死亡,且肥水条件正常就能成穗; 春季拔节以前:具有六片叶以上的分蘖可成穗,五片叶的介于成与不成之间,四片叶以下的不能成穗。 争取穗

32、数有两个途径:穗数决定于分蘖的增长过程和消亡过程,故争取穗数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总分蘖数;二是以较少的总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第一个途径因最高分蘖数多,易引起郁蔽而发生倒伏,第二个途径可减轻倒伏威胁。,五、冬前量化管理,冬前量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冬前及冬季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冬前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从出苗至越冬始期称为小麦的冬前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为10月上旬12月中下旬,一般要经历2个月左右的时间。冬前阶段小麦以营养生长为主。播后67天开出苗,出苗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分蘖,11月上,中旬进入分蘖第一盛期,越冬开始时第一盛期结束,亩穗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这一时期。该阶段虽然对肥,水的需求

33、量不多,但肥,水在形成壮苗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五、冬前量化管理,冬季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从越冬始期至越冬结束(返青)称为小麦的冬季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为12月中旬翌年2月中,下旬。随地区不同,小麦越冬期的长短差异较大,一般为13个月。越冬期间小麦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一般单株可发生分蘖12个,增生次生根34条,茎仍不伸长,出生叶片12片。这一期间小麦的生理代谢仍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量少,但积累量相对较多。越冬期间小麦需水,肥不多,但腊肥和冬灌在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五、冬前量化管理,3. 苗情划分的标准 冬前苗情划分标准 一类麦田:亩茎数60-80万,单株分蘖4-6个,三叶以上大蘖2.5

34、-4个,单株次生根5-8条。 二类麦田:亩茎数45-60万,单株分蘖2.5-4个,三叶以上大蘖1.5-2.5个,单株次生根3-5条。 三类麦田:弱苗:亩茎数45万以下,单株分蘖2.5个以下,三叶以上大蘖1.5个以下,单株次生根3条以下。旺苗:早播麦田亩茎数80万以上,单株分蘖6个以上,三叶以上大蘖4个以上,单株次生根8条以上。播量偏大麦田虽然单株分蘖较少,但亩茎数达80万以上,叶片细长,分蘖瘦弱。,五、冬前量化管理,(二)冬前及冬季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和调控目标 在适期高质量播种,争取麦苗达到齐,匀,全的基础上,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促根壮蘖,并协调好功苗生长与养分贮存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在

35、取得壮苗的基础上,促使根量增多,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有效分蘖期后尽量控制晚生小蘖滋生,提高成穗率;防止死苗,防治病虫害,为小麦中,后期的健壮生育奠定良好基础。,五、冬前量化管理,(三)冬前及冬季麦田科学管理措施 1.查苗补种,疏苗补缺 2.中耕镇压,防旱保墒 3.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五、冬前量化管理,(1)壮苗管理 :对壮苗应以保为主,即合理运筹肥(偏心肥)水及中耕等措施,以防止其转弱或转旺。 (2)旺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高,底肥用量大,墒足,且播种过早而形成的旺苗。促控结合,即采取镇压与施肥浇水等措施,以控大(蘖)促小(蘖),争取麦苗由旺转壮。土壤肥力高,底肥施用量大,播种量过多而

36、形成的旺苗。减少速效氮肥施用量,降低播量,防治(管理)措施是,控制肥水供应,结合深中耕(深6.7厘米)进行石磙碾压,以抑制主茎和大分蘖旺长,减少小蘖滋生。 (3)弱苗管理 :应抓住冬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田间管理(如疏松表土,破除板结,结合灌水开沟补施磷,钾肥等),尤其是水肥(冬追肥)管理,争取使麦苗由弱转壮。,五、冬前量化管理,适时冬灌,春旱冬防 1.冬灌有什么好处 小麦适时冬灌:一是水的比热大,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二是使分蘖节处在湿土里,免受生理干旱;三是为返青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管理主动,冬水冬肥相结合,可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

37、件;四是可以塌实土壤,防止冷风侵袭、粉碎坷垃,杀死越冬害虫。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据调查,冬灌比未冬灌的麦田,亩穗数增加12.3万穗,穗粒数增加6.7粒,千粒重提高1.3克,增产27%。,浇好冬水。对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冬水,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分蘖茁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不浇冬水以控制旺长。浇冬水的时间为日平均气温3左右开始(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结束为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墒情差的麦田适当早浇冬水。,灌水冬灌保,适时冬灌的时期一般在“立冬”后平均当日平均气温降至

38、84时,即为冬灌的适宜时间,其中以35为最佳冬灌时期,3以前浇完正好。但在具体实施时,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 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晚了;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低洼地、粘土地要提早浇,防止春季返浆严重,影响麦苗生长,岗沙地失墒快,须临近封冻时浇水,防止冬季干旱死苗。 关中地区冬灌的具体时间在节气“小雪”前后,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进行冬灌。各地应该因地制宜,依据实际苗情和天气变化,科学进行冬灌及早春灌,促根促蘖生长,弥补群体不足。,冬灌,未冬灌,冬灌的条件 浇干不浇湿 当土壤含水量沙土低于16%,壤土低于18%,黏土低于20%,即土壤水分不足时,应进行冬灌

39、特。若高于上述指标,可以缓灌或不灌。应明确哪些情况下可以不冬灌;第一,冬前雨水多,土壤含水量大,一般在16%以上,壤土在18%以上,粘土在20%以上,可以不冬灌。对可灌可不灌的地块,一定要坚持冬灌。以防意外灾害,造成死苗。同时灌后还可以调节水分,减轻春灌的压力。第二,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但要抓紧耧麦田保墒,提高地温,一定要活土越冬。 早浇弱,晚浇旺,适浇壮 水分不足的壮苗,适时搞好冬灌是保根增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措施。因旺苗田一般不缺水肥,若进行冬灌则易引起徒长,造成旺而不壮,成穗率降低。一般早茬旺苗,宜晚浇。 小麦晚茬麦播种迟,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积温不足,单根独苗多

40、,为了充分利用初冬冷暖间隙的有效积温,促进分蘖,一般宜晚灌。也可适当早灌返青水。瘦弱苗,特别是“一根针”苗,也不宜冬灌,以防淤苗,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幼苗生长。 若旺苗和弱苗麦田的水分不足时,可把冬水改为分蘖水,以水调肥,使麦苗生长健壮。,四、适量灌水 当田间持水量在60%70%时,一般每亩麦田灌水6070立方米,做到灌水接墒,地面无余水。灌水过少,不能接墒,形成冻壳,易“根拔”麦苗;灌水过多,会使麦根受渍,影响其生长发育,若水分不能完全下渗,易形成冰凌。 五、结合冬灌施肥 这次追肥实际上是冬施春用。对群体偏小,亩茎数五、六十万以下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结合冬灌追肥,比返青追肥效果好。因为

41、,返青浇水容易降低地温,影响小麦生长。追肥量每亩8-10千克尿素或碳酸氢铵20-25千克。对底肥充足,苗壮蘖足,群体六、七十万以上的一类苗,一般不追肥,以免春季分蘖过多,群体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晚播麦田管理,晚播小麦是指冬前积温低于500播种的小麦,大多于寒露以后播种,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晚播麦次生根很少,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因此,晚播小麦除了在播种时注意“四促一补”措施外,冬管理尤为重要。 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是影响形成壮苗的主要原因。晚苗争早发。晚播麦苗小苗弱,难以达到冬前壮苗标准要求。因此,要早施促苗肥,促苗早发。 墒情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不要追

42、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2遍,松土、保墒、增温促早发。 墒情较差的晚播麦田,浇小水消除旱象,适时划锄2遍,促苗生根长叶分蘖。,1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创高产。应注意的是,土壤严重缺磷的地块,增施磷肥对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提早成熟有明显作用。因此,配方施肥很关键。晚播小麦的施肥方法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做到因土施肥,合理搭配。一般亩产350500kg的晚播小麦,可亩施有机肥350040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4050kg。 当晚播麦正在出苗时,可浇施速效性肥料,将

43、腐熟的人粪尿和水以1:3-4的比例混合,顺麦浇施,或667平方米用硝酸磷肥5-7.5公斤对水后顺麦浇施,可促使麦苗出叶快、分蘖早。 2选用良种,以种补晚 实践证明,晚播小麦种植半冬性品种,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强度提高,容易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 3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 晚播小麦分蘖显著减少,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穗数不足,影响产量。因此,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播小麦增产的关键。应注意根据播期和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确定合适的播种量。各地对晚播小麦增加播种量的幅度都有一定的经验。,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1)早腾茬,抢时早播。要在不影响秋作物产量的情

44、况下,尽力做到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加快播种进度,减少积温的损失。 (2)精细整地、足墒下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时间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整畦灌水,造足底墒,使土壤沉实,无明暗坷垃,力争小麦一播全苗。晚播小麦播种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也可前茬收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 (3)精细播种,适当浅播。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 (4)浸种催芽。为使晚茬麦田早出苗和保证出苗具有足够的水分,播种前用2030

45、的温水浸种56h,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天。或者在播种前用2025的温水,将小麦种子浸泡1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cm厚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播种,可比播干种提早出苗57天。,5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1)镇压划锄,促苗健壮生长。返青期促小麦早发快长的关键是提高温度,管理的重点是镇压、划锄,对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加分蘖都具有明显的作用。(2)狠抓起身期或拔节期的肥水管理。一般晚播麦田追肥时期以起身期为宜;对地力较高、基肥充足、麦苗较旺的麦田,可推迟到拔节期或拔节后期追肥浇水;群体不足的晚播小麦,应在返青后期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

46、蘖增生。 (3)加强后期管理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根据土壤墒情在孕穗期或开花期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晚茬麦要浇好灌浆水,以提高光合高值持续期,并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千粒重。另外,要注意对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的防治。,小麦冻害症状,冻害较轻麦田:主要表现为叶色暗绿,叶片像用开水烫过一样,以后逐渐枯黄。受冻麦苗,一般先从生长锥表现症状。受冻的生长锥初期表现为不透明状,以后细胞解体萎缩变形。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 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

47、、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病因 小麦冬季冻害:11月中旬突然出现强烈降温天气,冬小麦在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情况下较正常年份提早10多天进入越冬阶段,从生理上看未经过糖分的积累和细胞脱水过程,对小麦抗寒力影响很大。 小麦春季冻害:分早春冻害和晚霜冻害两种类型。生产上后者发生较多,且受害重。晚霜冻害是晚霜引致突然降温,对小麦形成低温伤害。尤其是暖冬年份,播种偏早、播量偏大的春性品种,受害重。北方的小麦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其为害程度与降温幅度、持续时间、降温陡度有关。降温幅度和陡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受害重。,防止冻害原因,(1)生理死亡

48、低温所造成的生理死亡有两种类型: a.在低温条件下,植株体内细胞间隙结冰。 b.当温度聚然下降时,细胞原生质直接结冰。 欲防止生理死亡现象的发生,应该: 应选用抗寒耐冻品种,并做到适期播种;是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植株体内细胞的含糖量; 是合理运用镇压,中耕及培土壅根等措施;在低温到来之前进行覆盖,熏烟,冬灌等。 (2)凌抬 温度过低时,水分较多的麦田土壤结冰,体积增大,结冰土层(往往是下层)把土壤和根系一块抬起,地面龟裂,麦苗因根被拉断而死亡。防止办法是不进行冬灌,并做好田间排水降湿工作;对已发生凌抬者,只要分蘖节未被冻死,可以采取培土壅根措施,以保护分蘖节,并促进次生根快发。,防治

49、方法,1.浇好小麦冻水 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的抗寒小麦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掌握在3一5cm之间。适时浇好小麦冻水。一要看温度:日均温3一10时开始浇。过早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待冬小麦越冬时失墒过多,失去浇冻水的作用;过晚或气温低于3以下时,会造成地温下降,田间积水或结冰,引起冻害死苗。二要看墒情:当砂土地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壤土地低于70%,黏土地低于80%,要进行浇水。三要看苗情:麦苗不浇,防止群体过旺、过大。四要适量:浇水量不宜过大。一般当天浇完,地面无积水即可。使土壤持水量达到80。长势好、底墒足或稍旺的田块,可适当晚浇或不浇,防止群体过旺、过大。 2.施肥 小麦受冻后采取补救措施

50、,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对叶片受冻、幼穗没有受冻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死亡。已受冻麦田,应追速效氮肥,亩追硝酸铵10一13kg只或碳酸氢铵20一30kg,并结合浇水、中耕松土,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3.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壮苗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在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时,用0.30.5矮壮素溶液喷洒麦苗,可抑制植株生长,抗御或减轻冻害发生。另外,喷洒“新高脂膜”乳剂800倍液,隔十天左右一次,防冻、防寒、恢复小麦生理元

51、气。 暖冬、大播量等造成徒长情况下,过旺麦田可适当增加药量,用到3050毫升。根据试验情况,每亩用到60毫升也不会发生药害。如果小麦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暖冬现象,导致小麦旺长严重时,可在冬前喷施,用量为2530毫升/亩。,五、冬前量化管理,6冬前化除 作用 杂草与麦苗同时出土,尚未造成危害时就予以喷药防除,利于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 冬前杂草的出土量占到总出土量的90%以上,此时施药防除便于一网打尽,少留后患; 冬前杂草生长缓慢,抗药力差,容易提高防效; 对春季难以防除的部分恶性杂草如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节节麦、野燕麦等,开展冬前化除易于提高防效。,五、冬前量化管理,喷药最佳时间 小麦播

52、种后约40天左右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杂草基本出齐,麦苗处于3叶期,天气晴好,气温稳定在7-10以上且土壤较为湿润时为最佳施药时间。 科学选择使用农药 以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可选用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快灭灵)4克或36%唑草酮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奔腾)5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2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以阔叶杂草和野燕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亩可选用3.6%甲基碘磺隆加3%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阔世玛)20克,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麦极)20克加36%唑草酮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奔腾)5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53、 荠 菜,中文名:荠 中文其他名称:荠菜 拉丁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 英文名:Shepherspurse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田间杂草大多早春返青,随后即开花,华北地区4-6月为花、果期。长江流域花果期为3-5月。产生种子量很大。早春、晚秋均可见到实生苗。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种子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0.5mm,稍扁,顶端钝圆,基部稍窄。种皮黄至黄褐色,表面具细颗粒状斑点,略显粗糙。它的发生期除了12月、1-2月的严寒季节以及8月份酷热的季节极少或不发生以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生量大,特别是

54、10月上、中旬出现出苗高峰期。幼苗子叶2,长椭圆形。长3-4mm,宽约2m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至柄;初生叶2,卵形。灰绿色,先端钝圆,具长柄。苗期叶丛生,有星状毛,叶羽状分裂,提琴状羽裂或不整齐羽裂,有时不分裂,裂片有锯齿,具柄,柄上常带狭翅。不同季节的叶片生长速度不同,冬前平均43天长一叶,越冬期167天长一叶,初春7天长一叶,到3月份4.1天长一叶,最快时2天长一叶。从出苗到抽茎的积温需617度,10月份出苗到抽茎约需经历150-160天。抽茎后,高20-50cm,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边缘常有不规则的缺刻或锯齿,基部耳状抱茎。从抽茎至现蕾的积温需51,在三月份约需7

55、天。现蕾到开花所需的积温是80,花期在4月。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而具柄,花瓣4,白色,呈十字排列。短角果倒三角状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凹陷,中央具残存短花柱,果皮黄绿色,表面不规则细网纹,成熟时2瓣开裂,内含多数种子,据资料记载,一株生长环境较好的荠能结籽3500-4000粒。角果从4月底开始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落地,经短期休眠后即开始萌发。故早春至秋均见有苗,晚秋也能见到有花。,播娘蒿,中文名:播娘蒿中文其他名称:大蒜荠,米米蒿,眉毛蒿,麦苈蒿拉丁名:Descurainia sophia (L.) Schur.英文名:Flixweed Tansymustard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

56、株有分叉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幼苗子叶长椭圆形,初生叶2片、3-5裂,后生叶2回羽状分裂。成株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最终的裂片条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十字形。长角果窄条形或线形。种子长圆形或卵形,黄褐色或红褐色,有细网纹;单株可结籽5.25万-9.63万粒。种子繁殖,在麦田中(华北地区)多为10月出苗,翌年4-6月为花、果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3,适宜土层深度1-3cm,超过5cm不能出苗。出苗早晚和多少与播期及播后雨量有关,出叶速度与气温有关。,节节麦,中文名:节节麦中文其他名称:拉丁名:Aegilops tauschii Coss.英文名:Goat

57、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须根细弱,秆高20-40(50)cm,少数丛生,有时伏地。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1mm;叶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具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含小穗7(5)-10(13)个,长约10cm(包括芒在内)。小穗单生而紧与穗轴节间贴生,顶生者多不育,穗轴于成熟后逐节折断或整个穗轴自基部脱节,其节间顶端膨大;小穗小穗圆柱形,长约9毫米,含3-4(5)花;具2颖,颖草质或软骨质,扁平,长4-6mm,通常具7-9脉或可达10脉以上,顶端截平而具一或二齿;外稃先端略截平,顶具长0.5-4cm的芒,具5脉,脉仅于顶端显著,第一外稃长约7m

58、m;内稃约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脊部圆形隆起,近两侧缘各有一细纵沟,腹面较平或凹入,中央有一细纵沟,颖果与内、外稃紧贴而粘着。花、果期5-6月。,多花黑麦草,中文名:多花黑麦草中文其他名称: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拉丁名:Lolium multiflorum Lam.英文名:Italian Rye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短寿多年生禾本科草,须根密集,主要分布于15cm以上的土层中。秆成疏丛,直立,高80-120cm,叶鞘较疏松,叶舌较小或不明显,叶片长10-30cm,宽3-5mm。穗状花序长15-25cm,宽5-8mm,小穗以背面对向穗轴,长10-18mm,含10-15(20)小花;

59、颖质较硬,具5-7脉,长5-8mm;外稃质较薄,具5脉,第一外稃长6mm,芒细弱,长约5mm,内稃与外稃等长。喜温热和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为12-27时,生长最快,秋季和春季比其它禾本科草生长快,夏季炎热则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耐潮湿,但忌积水;喜壤土,也适宜粘壤土。最适宜土壤pH为6-7,在pH为5及8时仍可适应。多花黑麦草不耐严寒,在北京越冬率仅为50%。在长江流域以南,秋播可安全越冬,并可在早春提供优质青饲料,如在武汉地区,9月播种,第二年3月即可收割第一茬,盛夏前可刈割2-3次,4月下旬到5月初抽穗开花,6月上旬种子成熟,地上部结实后植株死亡。落粒的种子自繁能力强。多花黑麦草分蘖多,再生

60、迅速,春季刈割后6周即可再次刈割。耐牧,即使重牧之后仍能迅速恢复生长。,野燕麦,中文名:野燕麦中文其他名称:铃铛麦、香麦拉丁名:Avena fatua L.英文名:Wild Oat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旱地杂草,适宜发芽温度为10-20,发芽深度2-7厘米发芽率最高。西北地区3-4月出苗,花、果期6-8月;华北及以南地区10-11月出苗,花果期5-6月。生境、危害与分布:野燕麦适应性强,在各种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旱地发生面积较大。主要在麦田危害,与麦争夺水、肥和阳光,导致麦生长不良、减产,危害麦田最为严重,在麦田中常成单优势种杂草群落。除危害小麦外,也危害大麦、青稞、燕麦、豌豆、油菜等作物

61、。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并为麦类赤霉病、叶斑病和黑粉病的寄主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以西北、东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野燕麦目前在我国16个省区大约7000多万亩农田中发生,主要是小麦的伴生杂草,发生环境条件完全与小麦的进化保持一致,且苗期形态非常相似,难以防除。野燕麦的生活习性不仅与小麦相似,而且出苗不齐整,长势凶猛,繁殖率高,且成熟期比小麦要早。野燕麦可有15-25个分蘖,最多可达64个;每株结籽410-530粒,多的可达1250-2600粒;种子在土壤中持续4-5年均能发芽。与小麦相比,株高为小麦的108-136%,分蘖相对于小麦的2.4-4.3倍;单株叶片数、叶面积、根的数量相对于小麦的

62、2倍,形成对小麦的严重竞争。小麦因野燕麦的危害,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穗粒重减少,千粒重降低,导致大幅度减产。在小麦地中,30-40株/平方米的草害损失,造成20-40kg/亩的产量损失,146株/平方米的严重程度下,造成60kg/亩的高额损失。有报道,田间野燕麦穗数0-127.8万个/亩的密度范围内,每增加1万个穗,小麦产量损失2.7kg。,1. 不同除草剂要求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冬前降温天气居多,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选择施药时间。无风的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用药安全且效果最佳。施药时注意风向,防止药雾飘逸造成临近作物药害。 2. 根据麦田杂草的优势种类或主要种类,合理选择不同除草剂。由于目前市售

63、除草剂商品名较多,选择时应根据其通用名选定除草剂。 防除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恶性禾本科杂草: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世玛);5%唑啉炔草酸乳油(大能)。 防除蜡烛草、野燕麦的一般性禾本科杂草: 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世玛)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骠马);5%唑啉炔草酸乳油(大能)。 防除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36%唑草酮+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 459克/升双氟磺草胺+2,4D异辛酯悬乳剂(麦施达);70.5%二甲唑草酮WP(大惠农)。,3.在规定用量范围内取用药剂,不能随意减少或加大用药量,以免除草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 4.配制除草剂应用二次稀释法,即先将药剂加少量清水配成母液

64、,待母液充分溶解并搅拌均匀后,先后倒入盛有需水量一半的清水的喷雾器内,再加清水至需水量,并边加边搅拌。配制好的药液亩用量以30kg45kg为宜。 5.选择雾化性能良好、雾滴覆盖均匀、质量可靠的喷雾器进行田间喷药,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不可漏喷或重喷。 6.施药时做好防护工作,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等,以免药液对身体造成伤害。 7.剩余除草剂及其它废弃物应妥善保管。使用完毕后的喷雾器要拆卸下各部件认真清洗,避免下次在其它敏感作物上使用时造成药害。对剩余药液及药瓶、药袋等废弃物要集中处理,不得乱抛乱扔。未用完的药剂要妥善保管,防止环境污染和意外事故发生。,六、春季量化管理,(一)春季小麦生长发育特

65、点 从返青至抽穗是小麦的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在2月上、中旬开始,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结束,共经历8090天。小麦生理代谢的特点是,氮代谢旺盛,干物质积累较多,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550%。对水肥需求量增多,要求最为迫切。,六、春季量化管理,(二)春季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和调控目标 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促进早缓苗,早返青,力使叶色葱绿,长势茁壮,根系发达;通过水肥管理来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促进分蘖两极分化,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巩固早期分蘖,提高成穗率,形成足够的穗数。,六、春季量化管理,春季苗情划分标准 一类麦田:亩茎数80-100万,单株分蘖5.5-

66、7.5个,三叶以上大蘖3.5-5.5个,单株次生根8-11条。 二类麦田:亩茎数60-80万,单株分蘖3.5-5.5个,三叶以上大蘖2.5-3.5个,单株次生根6-8条。 三类麦田:弱苗:亩茎数60万以下,单株分蘖3.5个以下,三叶以上大蘖2.5个以下,单株次生根6条以下。旺苗:早播麦田亩茎数100万以上,单株分蘖7.5个以上,三叶以上大蘖5.5个以上,单株次生根11条以上。播量偏大麦田虽然单株分蘖较少,但亩茎数达100万以上,叶片宽、长,叶色墨绿,分蘖瘦弱。,六、春季量化管理,春季麦田科学管理措施 1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 氮肥后移的作用及措施 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氮肥后移的措施。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氮肥后移技术将底肥的比例减少到30%50%,追肥的比例增加到50%70%,同时,将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