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52490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第一卷导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本论第一卷导读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成、恩格斯花费大量心血 整理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被 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写作背景19 世纪 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在英、法 等国占据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明显地暴露 出来,集中表现为1825 年开始并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 发给工人阶级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 发展而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用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而当时流行的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

2、能把工人运动引向邪路。马克思正是适应这种历史 的需要而开始研究经济问题。推动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因是德国莱茵省议会关于经济问题的争论。马 克思在柏林大学读的是法律。1842 年至1843 年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第 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就推动他的研究由纯政治或哲学 转向经济问题。1847 年 8 月,出版了哲学的贫困,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 方法作了新的说明。此后又出版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1857-1858 年,写了经济学手稿( 1857-1858 ), 这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即资本论第一稿。1861-1863 年,又写了1861-

3、1863 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1864-1865年,又重新写了资本论第三稿。在此基础上,1867 年 9 月 14 日马克思亲自校订出 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包括马克思写的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法文版序言;恩 格斯写的第三版序言、英文版序言、第四版序言,正文七篇共二十五章。资本论第一卷共七篇,阐述了三大学说:一是劳动价值学说,主要是第 一篇的内容;二是剩余价值学说,主要是第二至第六篇的内容;三是资本积累学 说,主要是第七篇的内容。第一卷从生产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一)劳动价值学说阐明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形式和价值规律,构成

4、了整个资本论理 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 品堆积,因此,资本论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 动产品。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社会 属性体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是商品所特有的 社会属性,是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价值的 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 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 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量即社会 必

5、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人的劳动可以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 二重性,是由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已经发展为生 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形式,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形式在历史上先后经过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 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产生货币形式。货币形式的出现是商品内部矛盾发 展的结果,即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6、的对立,发展到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其他几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社会生产和流通都不可能全面有计划进行,支配着各 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的是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价值规律通过竞争、供求、价格 等机制发挥作用,调节着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刺激商品生产者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实现优胜劣汰。在资本 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必然

7、产生商品拜物教。(二)剩余价值学说生产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和动机。生产剩余 价值依靠资本。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任何资本家必须首先用货币 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然后才能进行生产和经营。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 本,货币只有在特殊的运动中才能转化为资本。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 -商品;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两种流通不仅在形式上有明显的 区别,更重要的是,资本流通的公式在结束时的货币量比起点时的货币量有一个 增殖额。这就是说,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不发生价值增 殖;而作为资本流通的货币却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这个价值增

8、殖就是 剩余价值。这就出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即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商品等价交换 与价值发生增殖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社会条件:“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 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 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就 是劳动,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 商品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的 唯一目的和动机就是榨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

9、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其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着不同职能。不变资本是转化 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转变为 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生产出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既然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就是因为看 准了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可以创造增殖价值,因此,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要充分 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不仅要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并且要 让工人继续劳动,在必要劳动时间以外提供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的基

10、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 说:“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 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 剩余价值的竞争来实现的。资本家利用什么样的形式占有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呢?这就是工资。资 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这一形式 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表面上产生了平等交换的假象。资本主义剥削的实 质在于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资本主义工资则把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相 混同,把劳动力的价值表

11、现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进而把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 起来了。因此,不揭露工资所产生的假象,剩余价值理论就难以最终确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家依靠榨取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使资本不断增 殖的规律。它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动机和实质,规定了资本主义生 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根本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 的全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 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这一发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为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供了一把钥匙。列宁曾明确指出

12、:“剩余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三)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及其 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 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即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把剩 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 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 便继续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 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反过 来

13、又成为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资本构成分为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前者是资本的物质形态,指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的构成比例;后者是资本的价值构成,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 比例。资本积累最初只表现为资本量的扩大,后来则是通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发 生质的变化,即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不断增大不变部分而实现的。因为资本的 可变部分的比例会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从而对劳动的需求也会相应递减, 就会出现大量相对过剩的人口。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存在条件之一。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

14、数资本家手里,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在增长;其结果必然产生两 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 的贫富两极分化。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虽然越来越 多,但他们自己却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 源。马克思得出结论说:“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 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 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 响了。剥

15、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一种历史必 然。当然,这一历史趋势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当代启示尽管资本论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资 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但是, 其中许多思想观点是带有普遍性的,对于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一)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是走了 弯路、犯了错误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最终选择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 们一定要牢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化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中, 商品仍然是社会产品的普遍形式和细胞形式,货币仍然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流通 规律和价值规律仍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作用。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 济,它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 主义生产的区别,不在于价值是否增殖,而在于这种价值增殖体现的社会生产关 系,即价值增殖部分归谁占有,是归少数资本家所有,还是归最广大劳动者所有。 社会主义的价值增殖意味着以更少的劳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生产更加丰富的社 会财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商品生产、货币流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的方式、特点和途径,按照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办事,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

17、发展。(二)重视资本的积累,更要重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 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便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 资本积累的结果,一方面导致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导致广 大劳动者日益贫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财富的积 累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 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因此,社会主义要重视必要的积累,同时更要重 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人 民群众真正过上富足、安康、有尊严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