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509783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序号第一册第8课授课班级高 一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名 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 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咀嚼推敲,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深层含义。2、 体会本文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练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3、 了解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进步奋斗终身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在21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

2、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因为正是这样一位巨人,他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一、简介马、恩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

3、,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估量ling 量入为出ling 抹布m 抹去m纷繁芜杂 w 怃然w 忤逆w 妩媚w 仵作w 违忤w 廊庑w 豁然开让hu 嫉恨j诅咒z 沮丧j 狙击j 含英咀华j2、解释下列词语(1)纷繁芜杂:多而杂乱。(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亦比喻顿时领悟过来或迅速解决问题。(3)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4)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5)英名:指英

4、雄人物的名字或名声。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6)不可估量:无法估计。三、介绍体裁及其结构 本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议论文。开头:追述逝者去世时的情行。悼词的结构 主体:颂扬逝者的功绩结尾:对逝者悼念颂扬之情。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列出课文提纲,理出课文的结构(一)提纲开头(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形。 主体(2-8):颂扬马克思的功绩 2节: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深远影响。 3节:介绍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意义。 4节:评价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 5节:说明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6节:阐述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精神。 7节: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

5、。 8节:赞颂马克思伟大崇高的人格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结尾(9):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和颂扬。(二)结构总分总 (科学理论) (总纲) (革命实践) 开头 主体 结尾分析:第1段和第9段是一般悼词通用的开头和结尾。3、4、5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紧扣第2段的“对于历史科学”。6、7段论述马克思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实践活动,紧扣第2段中“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第2段是全文总纲。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第8段加以归纳,总说马克思作为一个科学家和革命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 完成学习与指导的一、二。课题序号第一册第8课

6、授课班级高 一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名 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 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咀嚼推敲,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深层含义。2、 体会本文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练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3、 了解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进步奋斗终身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课外作业1、完成书后练习三。 2、预习6、7、8节教学后记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本文的体裁及结构。2、恩格斯从哪

7、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一、赏析课文(一)赏析第1节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节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马克思去世时的情景:时间、地点、情景。(2)作者开头为什么把马克思去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具体? 明确:时间的精确记录,表明恩格斯的郑重态度,悲痛心情,同时突出了这一时刻的不同寻常马克思的逝世必将给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3)“停止思想了”用的修辞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讳饰的手法。 表达了恩格斯不愿说、不忍说的悲痛心情,同时包含了对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崇高评价。(4)“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永远

8、的睡着了”一句中精确记录时间有何作用?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明确:时间的精确记录,表现出恩格斯的沉痛、惋惜以及为马克思安详地去世而感到某种程度的安慰。 破折号领起的部分撼人心魄地反映了恩格斯内心的巨大矛盾与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暂时地像往常一样睡着,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但又不能不说出。(二)赏析第2节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提问:这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总纲,领起下文。3、提问:“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说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不偿的。(三)赏析第3-

9、5节1、学生集体朗读这几节。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下列问题。(1)这几节照应上文的哪句话? 明确:第2节中的“对于历史科学”。(2)第3节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领起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用类比方法,说明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贡献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就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对自然科学的意义一样巨大。(3)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第4节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明确:“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

10、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5)如何理解第4节中的“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黑暗中摸索。”这句话? 明确:“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相对照,赞扬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划时代意义,嘲讽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6)第5节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7)这三节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第3节是讲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第4节讲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特殊运动规律,由“一般”到“特殊”。3、4两节是点,5节是面,由点到面。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1、完成书后

11、练习三。2、预习6、7、8节课题序号第一册第8课授课班级高 一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名 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 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咀嚼推敲,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深层含义。2、 体会本文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练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3、 了解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进步奋斗终身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含义。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课外作业1、书后练习四 2、学习与指导三教学后记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

12、课1、作者为什么要把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具体?2、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要点。一、赏析6-8节(一)赏析第6节1、学生朗读课文。2、提问: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3、“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是指什么?明确:承上启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4、提问:“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 明确: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

13、他认为不为研究而研究,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实践服务,为推动人类历史前进服务。5、提问:文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明确:文中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赏析第7节1、集体朗读课文。

14、2、提问: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明确: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3、提问:“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4、如何理解“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这句话? 明确:“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这句强调说明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作了“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 “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这句

15、用“热烈、顽强、卓有成效、很少见”等词语,感情色彩强烈,对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非凡气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辉煌成果进行了热烈的歌颂。5、“最早的莱茵报创立伟大的国际公认协会”这一段话说明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揭示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本质特征;二、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及革命业绩。(三)赏析第8节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提问:“马克思是当代最早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反面证明马克思对敌人打击的沉重和他所承受的压力之大,证明他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3、对“他对这一切才给予答复”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用精彩的比喻描述了马克思的恢弘气度,广阔胸怀和无所畏惧的战斗风

16、格。4、对“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说明马克思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全世界的解放而不是个人的私利;马克思的敌人不是与他个人有什么仇隙,而是整个人类的敌人。(四)集体朗读这三节课文,加深理解。二、赏析写作特色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3、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从全篇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形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取叙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述的方式;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议论的方式;而在叙述、议论之中又无处不饱含着诚挚的感情。从局部看,这三者则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总结全文,完成课堂练习。1、书后练习四2、学习与指导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