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503678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知识结构,环境,迁移,数量,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空间形式,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环境 承载力,合理容量,影响因素,必修2各章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差异: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构成指标:“三率” 增长模式图 增长模式地区(发达、发展中)差异 总趋势:过渡型现代型(三低),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65岁 65岁 7%,进步现象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人口发展的必

2、然趋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念及分类,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阶段及其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和矿产资源 经济因素:生活条件、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 其他因素:家庭、婚姻、教育、年龄,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

3、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 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 业土地资源。,(1)造成人才流失。,有利:,不利:,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 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2)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不利:,(1)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 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 社会问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与含义,环

4、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为首要因素,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与含义,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消费水平,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5、,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4.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水桶理论,地域文化与 城市发展,第二章知识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历史原因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行政原因,不同规

6、模 城市服务 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环境,本章知识逻辑关系:,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的等级体系,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城市个体,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体,不同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不同,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层层嵌套,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城市体系,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3、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经济因素

7、:地租差别离城市中心越远, 地租越便宜。,行政因素:合理引导,城市规划,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一般情况下) 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功能,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交通、就

8、业、社会等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本质内容,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第二节,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 城市地域,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城市化的概念,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功能分化,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特点3: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特点4: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特点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上海城市等级变化,

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自然因素,第三章: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地域分布,农产品,主要特点,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澳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农业,乳畜农业,环地中海种植农业,热量、光照、降水对分布与发展影响极大,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南水田、北旱地),不同的地形区(坡度、

10、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不同的土壤种类、肥力,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使市场范围扩大,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手段,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A、古巴的甘蔗,B、黑龙江的大豆,C、河西走廊的粮棉,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E、江南丘陵的茶树,灌溉水源,炎热的气候,地形,土壤,例: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热量) 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光照)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地形) 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地形) 杂交水稻使水

11、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技术) 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第四章:工业地域,满足生产技术需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产品生产存在工序上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成品生产零部件,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导 致,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基本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或规划建设的

12、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或低的工业地域,专业性工业地域,综合性工业地域,大的工业地区,区位条件比较,传统工业,资源 能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高新技术工业,科技水平 劳动力素质 环境 交通的便捷程度,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方式及优缺点,布局变化,商业(基本环节、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交通的影响,第五章 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特点,优点,缺点,运量大、速度较快、连续性好,建设投资大、 成本高,机动灵活,装卸方便,运量小,运量大、投资少、 成本低,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

13、 连续性强,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方式选择,铁路,每吨货物的运输费用,距离,0,几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的比较,1、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a.早期城市出现在河流、大道汇合处,b.公路铁路时代大城市位于交通枢纽处,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a.沿河带状发展转向沿交通轴发展,b.从内聚(团块状)到沿轴放射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形成 (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 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2)公路、铁路运输时代 公路、铁路沿线。 交通变化 商业网点发展,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向郊区发展(市区环路边缘),图图1 1,人口增长模式判断,资料判断,判断人口增长类型 说明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如果有总人口 的变化,还可以说明人口的机械增长情况等,会读三角坐标图,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E,C,图16,D 接近燃料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A 劳动力丰富;污染较小可在城区,方便 工人上下班。,E 接近水源,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距市场近。,B 位于河流下游地带,不污染城市,工业布局图,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结语,基础内容的把握 基本概念的理解 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基本技能和能力:读图、读表、读信息;过程图、规律图的分析 联系实际的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