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导论

上传人:张姑****py 文档编号:16502623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发展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儿童发展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儿童发展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导论(1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许铁梅许铁梅 季燕季燕 王丽莉王丽莉 等等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一、课程说明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从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本课程从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化发展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证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客发展规律,从而证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观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把握儿童心理发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脉络、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发展的展的脉络、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发展的转折和条件。转折和条件。确立正确的儿童观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本课程还将较系统地介绍重要的儿童本课程还将较系统

2、地介绍重要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内容、观点以及主要发展心理学流派的内容、观点以及主要的实验研究,并作客观分析。的实验研究,并作客观分析。二二 主要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1。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周念丽,张青霞,华东师大出版社。3儿童心理学,王振宇,江苏教育出版社。4学前心理学,陈帼眉等,北京师大出版社5儿童心理学纲要,杨丽珠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儿童早期发展心理学,郭亨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7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宗奎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0儿

3、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婴儿心理学,庞丽娟,李专写,浙江教育出版社。12幼儿心理学,高同梅、张泓,浙江教育出版社。13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陈帼眉、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14外国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曹能秀、王凌,云南民族出版社。1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三、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v思思 考考v阅阅 读读v讨讨 论论v实实 践践 (观察、调查和实验)你有多位老师v我们提供问题,前人的研究信息和理论观点v书本提供更广泛的研究信息和理论观点v同伴提供不同于自己的看法v儿童提供有关问题的直接答案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童年的秘密吧!让

4、我们一起来探索童年的秘密吧!童年的秘密v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在其晚年(1934)发表的一部著作。她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儿童、教育儿童的第一人。一、为什么要研究儿童?v出于功利的目的v出于对儿童的好奇心v出于对生命本质的反思什么人需要研究儿童?v儿童教育工作者v儿童家长v儿童玩具商v儿童服装设计者v儿童节目主持人v等等 你对童年有过好奇吗?你对童年有过好奇吗?你对于童年的秘密有哪些问题呢?你对于童年的秘密有哪些问题呢?v儿童怎样看待世界?v儿童怎样看待自己?v儿童怎样思考?v儿童有情感吗?v儿童的道德观念是怎样的?vv儿童是从哪里来的?v儿童是怎样成长的?

5、v儿童为什么会成长?v什么因素会影响儿童的成长?v儿童不同于成人v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的思维方式v儿童的情感儿童的情感v儿童的世界观儿童的世界观v儿童的自我观念儿童的自我观念v儿童的伦理观念儿童的伦理观念v儿童的审美观念儿童的审美观念儿童是成人之父。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ardsworth,1770-1850)童年能帮助我们理解:童年能帮助我们理解:v我何以成为现在的我?v我应该怎样?儿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v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v人类生命的本质第一编 总 论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章 导 论v第一节 儿童发展概述

6、v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基本问题v第三节 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v第四节 儿童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发展概述儿童发展概述v一、什么是儿童发展v二、儿童发展研究的对象v三、学习和研究儿童发展的意义一、什么是儿童发展(一)发展与儿童发展(一)发展与儿童发展1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v发展包含三个要素:vA.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vB.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的;vC.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2.关于“儿童”的概念v你是怎样理解儿童儿童的?儿童泛指整个身心未成熟阶段的个体,一般指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儿童观的演进:v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v中世纪的儿童观

7、:儿童生而有罪v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儿童观v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v“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v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成为可能v儿童的世纪: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对儿童权益的发现、承认和尊重v儿童观的演变:与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环儿童观的演变:与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环境变迁密切联系境变迁密切联系v古代,中古代古代,中古代:“具体而微具体而微”(小大人)(小大人)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

8、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还没能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儿童观念,还没能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人”的概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念中分离出来。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教会占统治地位,他们鼓吹教会占统治地位,他们鼓吹“上帝创上帝创造世界造世界”、“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原罪原罪”等一等一系列谬论,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便认为系列谬论,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便认为儿童也是有罪的。教会认为只有通过儿童也是有罪的。教会认为只有通过“畏畏神神”的教育,才可能消除所谓的原罪。在的教育,才可能消除所谓的原罪。

9、在教会学校里,儿童因为学业不良或出现微教会学校里,儿童因为学业不良或出现微小的违纪行为等,一般要遭到惨痛的体罚。小的违纪行为等,一般要遭到惨痛的体罚。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性、人道、人权的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性、人道、人权的大旗,讴歌人的体魄、智慧、力量,肯定大旗,讴歌人的体魄、智慧、力量,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新的人生观沉重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新的人生观沉重打击了打击了“原罪说原罪说”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承认儿童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承认儿童的自

10、由与兴趣。的自由与兴趣。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捷克捷克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历史发展到这个时代,人们终于认识到儿童期不历史发展到这个时代,人们终于认识到儿童期不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有独立存在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的价值。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英英 洛克:白板说(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教育漫话)法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爱弥儿)“教育心理学化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中出现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中出

11、现“教育心教育心理学化理学化”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为依据,这当然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为依据,这当然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要求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儿童,并开展了大量要求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儿童,并开展了大量的儿童教育实践活动,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的儿童教育实践活动,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福禄贝尔福禄贝尔人的教育人的教育 达尔文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1876)福禄贝尔(福禄贝尔(1782178218521852)德国教育家德国教育家 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力量,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

12、通过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这种内在的力量各种活动使这种内在的力量得到发展。他创办了世界上得到发展。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研究儿童和第一所幼儿园,研究儿童和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体系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返回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成为可能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与此结合,成为推动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的力量。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莱尔(18411897)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这部著作是他对其儿子从出生大批3岁末的系统观察日记。它的出版标

13、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儿童的世纪: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对儿童权益的发现、承认和尊重 1899年爱伦凯(18471926,瑞典人)出版了一部著作巧妙地取名为“儿童的世纪”,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现在我们看到了刚过去20世纪的确是儿童的世纪,而现在的21世纪更是儿童的新世纪。现在对儿童的认识(一)v儿童是人,他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v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v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v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现在对儿童的认识(二)v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这种

14、精神生活;儿童还具有形之于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人应注意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不应将成人文化无条件地强加给儿童;v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以启示,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v每位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而且在于儿童的欢乐幸福;v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什么是儿童发展?v 是研究儿童是研究儿童心心理理与与生理生理发展变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二)(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的概念v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发展心理学:v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v(1)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

15、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v(2)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人、动物的生命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其目的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 v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探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探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认识各个阶段的心和规律,以及认识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理年龄特征。简言之,就是研究毕生心理和行为简言之,就是研究毕生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是狭义的发展心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理学

16、。(三)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v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儿童的心理研究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其一般的心理和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儿童的认知、情绪、自我意识、艺术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特殊领域与一般发展规律间的相互关系。v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二、

17、儿童发展研究的对象对象:对象:儿童心理与生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儿童心理与生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v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WWW”来表来表示,即示,即v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特征与模式;v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时间表;v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释,分析发展的

18、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v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v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如:儿童的行为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等具如:儿童的行为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等具有普遍性的模式。(下面以儿童学步为有普遍性的模式。(下面以儿童学步为例):例):(图片来源:图片来源:WWW.163.COM)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制v主要回答或研究引起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

19、v许多心理学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种种假设,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实验验证等,构建种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v例例1:对儿童语言获得而言,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三、四年内,就能基本上掌握并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如语言产生的机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称作普遍语法,也就是语言获得装置(LAD)。v例例2: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v每个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

20、点并不相同。如何测定这些个别差异,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征。v例例1:气质特征:气质特征、智力、个性等方面差异、智力、个性等方面差异v儿童个体间的差异如何造成?这些差异怎样儿童个体间的差异如何造成?这些差异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地解释儿童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地解释儿童彼此之间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的个体差异?例:例:v小虎,不满9周岁,但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1岁半起就非常喜欢识汉字、认图形,从1数到100时才23个月。3岁时,自己就会读小人书了。幼儿园小班没呆多久就去了大班。在大班同样没过多长时间就随同班的孩子一起进了小学,当时只有5周岁。教过他的老师都说孩子特聪明,学习成

21、绩也好,已经跳过两次级了。最近,班主任老师还建议让他提前去读中学。小虎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v知识面很宽,显示出对外在世界的广泛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对数字及语词都甚为敏感,接受能力强,计算反应快而准,语言理解深刻且表达丰富;在需要动手操作的智力测验项目上反应平平,有些方面不如一般儿童。v综合言语与操作两方面的评价,他的智商水平是中上。孩子性格评估的结果显示v他比较缄默孤独,易出现情绪反复,较任性散漫,难与大集体同步,只有在压力之下,才会对自己有所约束,同时他还有一定的紧张焦虑感。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v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22、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四)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v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家庭、邻居、学校、社区、文化团体、社会经济团体、亚文化团体、城市乡村即生态圈。事实上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把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的每一个循环,都是一种更高水平的重新。了解儿童生态环境对 儿童发展的影响可以 进一步揭示儿童发展 心理学的原因和机制,也能为任何正确指导 儿童健康的发展创造 条件。儿童 儿童父母 父母以新的方式,对儿童作出反应 儿童对父母

23、的反应儿童父母 儿童的反应影响 父母 v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U)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以及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以及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联系等不同的形式具体地存在于个

24、体发展的生程与联系等不同的形式具体地存在于个体发展的生活中,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方面给予不同活中,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方面给予不同的影响。的影响。v微观系统(活动(特征、要素)、角色、人际关系、微观系统(活动(特征、要素)、角色、人际关系、家庭和幼儿园)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v微观系统的三要素微观系统的三要素v活动(特征、要素)、角色、人际关系活动(特征、要素)、角色、人际关系v微观系统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主要包括家庭和幼儿微观系统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主要包括家庭和幼儿园。园。v家庭环境中的

25、影响因素:一是家庭的生活空间特征;家庭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一是家庭的生活空间特征;二是家庭成员的结构、素质。二是家庭成员的结构、素质。v幼儿园:活动的目的性;学生、朋友、伙伴的角色;幼儿园:活动的目的性;学生、朋友、伙伴的角色;人际关系由对成人的依恋转向同伴。人际关系由对成人的依恋转向同伴。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2、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随着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形成和扩展的。它是随着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形成和扩展的。中间系统是人类发展进

26、步的原因,也是发展的结果。它的基中间系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原因,也是发展的结果。它的基本原则是:若生活中各微观系统间的关系越强、越能互补,本原则是:若生活中各微观系统间的关系越强、越能互补,则中间系统越发达,因此也越能有力地推进个人的发展。则中间系统越发达,因此也越能有力地推进个人的发展。如:家庭与幼儿园互不联络、重视,则幼儿在园的表现就易处如:家庭与幼儿园互不联络、重视,则幼儿在园的表现就易处于不利地位。于不利地位。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人类发展生态与学前儿童发展外系统外系统: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但会受其影响。但会受其影响。如:

27、父母的工作性质会影响他们与如:父母的工作性质会影响他们与孩子互动的时间与品质;电视节目对个人发展的影孩子互动的时间与品质;电视节目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社会福利制度、法律等。响;社会福利制度、法律等。宏观系统宏观系统:表现所在社会的信念和思想体系。是:表现所在社会的信念和思想体系。是“某某种文化、次文化或其他广泛社会情境中的社会蓝种文化、次文化或其他广泛社会情境中的社会蓝图图”。它说明了某种文化中成人应如何对待孩子、。它说明了某种文化中成人应如何对待孩子、教养孩子,孩子应追求何种目标等等。宏观系统随教养孩子,孩子应追求何种目标等等。宏观系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对个人的发展相当重要。时代的发展而改

28、变,这对个人的发展相当重要。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体方法v例如,例如,v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可以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v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v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上来分析,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上来分析,不难看出它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交叉不难看出它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交叉面上,其研究的结果既能深化我们对心理发面上,其研究的结果既能深化我们对心理发展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展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有助

29、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新近的研究趋向新近的研究趋向v1、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转向对因果关系的揭示v2、从研究单一的心理机能转向对儿童整体发展的研究v3、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研究占据重要地位v4、研究过程和资料分析过程中,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应用v5、研究中的生态化运动四、学习和研究儿童发展的意义v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v2、儿童教育心理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v3、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v4、对医学、文艺、社会工作等实践领域具有很大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30、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历史性的争论历史性的争论)争论的三个阶段:v第一阶段:谁的作用?v第二阶段:谁的作用更大?v第三阶段:二者如何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之争(一)绝对决定论(一)绝对决定论G(遗传)E(环境)其代表人物为高尔顿其代表人物为华生 绝对决定论绝对决定论v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高尔顿为为代表。代表。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v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31、。观点:天生的能力分为十六等,并通过家谱调查归纳出一条祖先遗传规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用公式表示为 1/2+1/4+1/8+1/2n=1实验:家谱研究K氏家族的研究家谱分析家谱分析是指对是指对200多个名人和一般人的直系亲属做多个名人和一般人的直系亲属做分析,得出的结果支持了高尔顿的看法,在名人的后分析,得出的结果支持了高尔顿的看法,在名人的后代中名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的后代!代中名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的后代!K氏家族的研究:氏家族的研究:K 氏家族后代的分析则是对一个氏家族后代的分析则是对一个正常男子和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个女子的后代进

32、行正常男子和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个女子的后代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结果很明显,正常女子的后比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结果很明显,正常女子的后代明显比那个处于比较不利环境的吧台女的后代要优代明显比那个处于比较不利环境的吧台女的后代要优秀的多了!这虽然反应了一些问题,但却不能完全把秀的多了!这虽然反应了一些问题,但却不能完全把人的发展归结于环境的因素!而是遗传基因起了重要人的发展归结于环境的因素!而是遗传基因起了重要作用。作用。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华生为代表为代表v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v观点:特殊的培养环境观点

33、:特殊的培养环境 特定类型的人特定类型的人v他的一句名言是对绝对环境论的极好写照:他的一句名言是对绝对环境论的极好写照:“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各族和职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各族和职业。业。”实验:形成和消除恐惧情绪实验:形成和

34、消除恐惧情绪实验对象:小阿尔伯特实验对象:小阿尔伯特,2岁岁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毛茸茸的玩具熊)毛茸茸的玩具熊喜欢喜欢 2)毛茸茸的玩具熊和刺耳的金属声)毛茸茸的玩具熊和刺耳的金属声恐惧恐惧 3)毛茸茸的玩具熊)毛茸茸的玩具熊恐惧恐惧迁移迁移至所有至所有 毛茸茸的东西,甚至实验员毛乎毛茸茸的东西,甚至实验员毛乎乎的手乎的手(二)共同决定论(二)共同决定论v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v幅合论幅合论 斯腾斯腾v成熟优势论成熟优势论格赛尔格赛尔v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鲁克森伯格鲁克森伯格 代表:1.斯腾斯腾“幅合论幅合论”X1X2环境遗传代表

35、代表2:格赛尔:格赛尔成熟优势论成熟优势论观点观点: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2个:个:成熟和学习。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准备状态”有关,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来自双生子研究。论据论据:“双生子的爬梯实验双生子的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TC48周行为基线的观察表明发展水平相当此后持续6周训练,表现出比C更好的技能没有训练53周开始进行

36、少量的训练55周能力没有差别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双生子爬梯实验对你有双生子爬梯实验对你有何启发?何启发?启示11)超越生理成熟的水平过早训练,事倍功半。2)容易形成挫折感,自信心下降,不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3)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且情绪易迁移。启示2v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v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v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v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v应用题: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并描绘实验过程。v(1)

37、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v(2)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每天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三)相互作用论(三)相互作用论v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沃纳、瓦龙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v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开,也不完全取决

38、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成熟、自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中第四个因素是,其中第四个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v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结为: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结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存的。(精神分裂症、其它有潜在遗传倾向的心理障碍还有:双极抑郁症,自杀,生理性肝炎等)(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化的。(遗传改变环境的典型例子:RH溶血病;环境改变遗传

39、的典型例子:苯丙酮尿症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是动态的。(不同 的心理或行为:低级的心理机能与高级的心理机能;不同年龄阶段:年龄越小与年龄越大)我们的看法(一)(一)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环境的影响要建立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遗传也要通过环境起作用(遗传仅仅提供一个基因型或反应范围,而现实的表现型则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看法(二)(二)遗传和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环境的影响能通过遗传固定下来,遗传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又能决定环境。可以说,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遗传

40、。我们的看法(三)(三)遗传和环境既竞争又合作,它们的相互作用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式,有时遗传占主导,有时环境占主导,都是为了使双方的优势能充分地发挥。二、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发展是技能和行为不断积累的产物,还是包含着质的飞跃和阶段性变化的过程?连续性变化和不连续性变化是否都代表了发展的特征?0 1个 月新 生 儿 期1个 月 1岁 乳 儿 期1 3岁婴 儿 期 先 学 前 期3 6、7岁 幼 儿 期 学 前 期 童 年 早 期6 1 1、1 2岁童 年 期 学 龄 初 期童 年 中 期1 1、1 2 1 4、1 5岁少 年 期 学 龄 中 期童 年 晚 期1 4、1

41、 5 1 7、1 8岁青 年 初 期学 龄 晚 期发展具有连续性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性v连续性:连续性: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总是在前一时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生,后一阶段的发展也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v阶段性: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旧质要素而占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即阶段性。v 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发展阶段的划分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年龄特征 所谓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

42、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我们的看法v儿童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它是量变和质变的具体表现。v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三、主动性和被动性 是强调儿童具有主动发展的潜质,还是强调儿童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四、稳定性和可变性四、稳定性和可变性 是强调儿童稳定的心理特性的发展,还是是强调儿童稳定的心理特性的发展,还是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塑造作用?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塑造作用?这又归结到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一些理论家强调稳定性儿童们天资有高有低(如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能力),而天资是终生不变的。这些理论家格外强调遗传的作用。如果他们视环境

43、为关键,那么通常会认为早年经历是建立人类终身行为模式的基础,他们认为,早年的重大挫折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能完全被儿童后来所经历的积极事件的影响所消除。另一些理论家则要乐观得多。他们认为只要有新的经历为其提供支持,这种变化是可能的。五、情境性和普遍性 是强调行为受具体情境决定的一面,还是强调行为受普遍心理特质的制约?一个人的特征或性格指导一个人的行为,还是情境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是一定情境下特有的,还是在各种场合下都会表现出来。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六、“关键期”问题“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这个概念是从植物学、生物学和形态学移植

44、过来的。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v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一年左右就能学会日常口语。2、视觉发展关键期 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3、3岁左右是识字的最佳时期(另:4岁是图形知觉 发展的关键期)4、4岁左右是数字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 5、想象力发展的最佳

45、时期是36岁总 结 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各种发展理论。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v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推动作用。v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v2、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的影响 n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n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 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著作,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心理

46、学的奠基人。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v1、20世纪早期v霍尔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复演说复演说v这个时期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个时期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v(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v(2)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v(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六十年代中期v()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v()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v()偏爱实验室研究。3、60年代中期到现在v()重新发展了皮亚杰理论。v()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

47、。v()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v()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v古代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论述:v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王廷相的“性相近,习相远”学说;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新中国成立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v黄翼著的儿童心理学;v陈大齐译的儿童心理学v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陈鹤琴(公元1892年-1982年)新中国成立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v1949-1958年:学习苏联v1958-1965年:第一个繁荣期v1966-1976年:濒临毁灭时期v1976-1980 年:恢复时期v1980 现在:稳定发展时期第四节第四节 儿童

48、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原则,也是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二、研究类型 主要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纵向序列研究、跨文化研究 (一)横向研究(一)横向研究v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v例如,如果测量3、6、9岁幼儿的注意力发展情

49、况,可以分别选取各年龄组幼儿进行测查,得出结论。v优点:是时间短、取样大。v不足: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二)纵向研究(二)纵向研究v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v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v1984至1995年间,在南京开展了针对同一群体儿童的追踪调查研究。1984年初次调查了697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5.7岁,其后分别于1988年(平均9.7岁)、1990年(平均11.7岁)、1994年(平均15.7岁)对这些儿童作追踪调查。调查均用父母报告的

50、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v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别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别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且发展到青子女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且发展到青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行为行为改善改善”更多地见于男孩而非女孩。更多地见于男孩而非女孩。v优点:心理发展连续和阶段性的

51、资料;纵向研究可以对儿童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整体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关系。v缺点: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被试的代表性问题。(三)跨文化研究(三)跨文化研究v跨文化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v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一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跨文化研究的具体例子:跨文化研究的具体例子:v华东师大的周念丽老师1996年以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和日本的母亲,对自己的4-5岁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展所持的期待及采取的行动。结果是中国母亲要比

52、日本母亲对孩子的智力期待高得多。三、研究方法v1、观察法观察法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 4、测验法、测验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v1、查阅文献,进一步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v2、查阅国内的心理学核心期刊,了解目前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与相关结论。v3、儿童发展心理学经常会运用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设计。这两种方法有何有缺点?哪些方面的研究更适合运用横向研究,又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更适合运用纵向研究?预 习阅读参考书,了解以下信息:1.儿童个体是如何形成的?2.儿童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是怎样的?3.儿童个体如何继承了长辈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