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649784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中国医药报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主要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大类,也叫第一线药物和第二线药物。杀菌剂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抑菌剂有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等。以上药物对治疗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异烟肼 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偶尔可有癫痫发作,一般情况下注意观察即可。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毫克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每3个月1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可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

2、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利福平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利福平常见的不良反应。遇此情况应认真分析:若为药物一般不良反应可调整用药时间,避免空腹时用药;若为变态反应所致则应停药。少数患者可发生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常见于剂量过大或患有慢性肝炎者。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有肝胆疾病史的患者禁用该药,在常规剂量下应用时亦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吡嗪酰胺 其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为主,可见于个别用药量偏大,每日剂量超过2克或疗程过长者,且以老年人为多。为预防该药的毒性反应,每日剂量应在2克以下,疗程应在3个月以内,用药时间不可过长;老年人更应谨慎用药。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血尿酸升高及

3、诱发关节痛,故痛风患者应禁用该药。另外,有极个别对日光敏感者,服药可使皮肤曝光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铜色,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乙胺丁醇 其不良反应很少,为安全系数较高的抗结核药。据报道,该药长时间服用可偶发神经炎,与剂量有关。使用较小剂量很少发生,一旦出现肢端麻木可用维生素B6对抗,可使症状较快改善。还可偶见球后视神经炎,一般大剂量应用时发生,对此要每月检查视敏度,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及眼底,若有异常应及时减量并对症处理。对氨基水杨酸 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烧灼感、上腹区疼痛、腹胀及腹泻等。故应于饭后服用,必要时可与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同服,以减轻刺激性,若反应重时

4、需要停药。个别患者服药时间较长(2个月以上),可发生单项转氨酶升高,可伴腹胀、纳差及恶心等,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情重者亦需及时停药。卷曲霉素 其作用似链霉素,不良反应亦似链霉素,即对第8对颅神经有损害,引起听力下降或前庭功能障碍。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大剂量应用时还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有短暂的蛋白尿、转氨酶升高,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目前该药临床较少使用。氨硫脲 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每日低于100毫克不良反应较少,超过100毫克及长期应用则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及肝脏损害,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以及转氨酶升高,偶见黄疸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这些临

5、床反应时要适当减量,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停药。另外,极少数患者用药后,还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生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头痛、头昏、眩晕、共济失调及视力模糊等症状,遇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时均要立即停药。乙硫异烟胺 其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常见且较为普遍,宜将药物放在饭后服用,并适量加服碳酸氢钠,可以减轻这一反应。少见的不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故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慎用。目前乙硫异烟胺已很少使用,取代者为丙硫异烟胺。后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大。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剂量复杂,在临床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

6、问题,为此就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谈点粗浅看法。1 辨证论治是指导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基础临床中不按照辨证论治的特点而滥用中成药的现象很普遍。如不辨明属风寒还是风热是实证还是虚证,用羚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治疗一切感冒发热;不辨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用蛇胆川贝液、复方川贝精片或川贝止咳糖浆、润肺膏等治疗各种咳嗽症。此种用药方法,有时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贻误病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对症治疗,以提高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 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问题2.1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例如金匮肾气丸与强的松同用,可增强治疗肾炎的疗效,有利于消除尿蛋白与水肿,而且能降低强的松的副作用。对于此种配伍

7、,应认真总结经验,予以推广。2.2 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临床中与四环素同用的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中的石膏含有钙,易与四环素的成分形成络合物而降低溶解度: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大山楂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同用,二者合用酸碱中和而降低疗效。婴儿散与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二者合用,作用降低;山楂丸、保和丸与复方新诺明同用,山楂丸、保和丸中含的维生素C、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可酸化尿液,使乙酰化的磺胺不易溶解,析出结晶深集在尿道外,轻则可引起结晶尿,重则导致血尿。临床上须伴服等剂量的碳酸氢钠,以克服上述毒副作用。中西药联

8、用涉及药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各科,是具有很大潜力的研究课题,因此应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西药联用的规律和药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中西药配伍规范化、科学化。3 中成药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目前,中成药的服法简单,多是不拘情况一律早晚温开水送服,少见特殊医嘱。如服用某些滋补药时,用姜、枣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生姜与大枣同用,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吸收,又可增强滋补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及妇女血虚经闭和产后诸证时,用黄酒或白酒为引,借酒性辛热,温通经络、发散风寒;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治肾阴亏虚证时,用淡盐汤送服,取盐的咸味而引药入肾;服用

9、润肺止咳或润肠通便药时,用蜂蜜调水服用中成药,利用蜂蜜的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效。姜枣等引经药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要药,在中药汤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中成药的用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针对目前某些“方对,症符,药不灵”的现象,建议加强对中成药服法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以期更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充分发挥中成药的疗效。4 患者盲目购药和不准确用量带来的危害按国家药品不良监测中心透露,现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人逐年增加,这是由于不少患者仅凭听闻、看广告就盲目的用药,追求“高、精、尖”,“洋而全”,致使重复

10、用药、多种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给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例如,临床上小儿常用的中成药,一般都具有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在家中经常贮存一些以备急用,然而,有些家长对某些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药性功能、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还误认为“中成药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致应用不当,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例如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口腔溃疡、齿龈炎及目赤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疗效颇为显著,然而不少家长认为,它是专门用于解毒的,殊不知,滥用或应用不当,照样会引起中毒反应。据报道,

11、有一男婴足月出生第5天,其母亲听说牛黄解毒片能“泻火”、“解胎毒”,便擅自每天给婴儿一粒,当连续服用至5粒时,婴儿突然出现严重吐泻,且表现为嗜睡、拒奶、气急、面色发灰而脱水、酸中毒。又如有一女患者自述患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同时服用,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剂量,如复方大青叶片说明书中注明用量一次3片,该患者一次服用7片,最终因过量服用药物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久治不愈。由此可见,当前重视和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知识教育尤为重要。总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应是多环节的,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深入研究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使其应用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