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649730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关于“摩羯”和“摩竭”名称的区别,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其中, 大多数学者文章中两种形式名称选取其一,但是未言其用意,只有少数学 者进行了辨别者文章中两种形式名称选取其一,但是未言其用意,只有少 数学者进行了辨别。综合来看,笔者更为赞同杨伯达先生的观点,认为 “摩羯”与“摩竭”来源不同,应该将两种形象区分开来,“摩羯”代表从希腊 传来的羊首鱼身的摩羯宫图像,而“摩竭”代表印度本土的 Makara 图像, 其形象似鱼,嘴大张,鼻上卷。本文中所讨论的便是这种从印度传入的摩 竭纹图像。这种摩竭纹图像是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进入中国,目前最 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

2、,至隋唐时期,摩竭纹主要出 现在金银器、瓷器上,作为一种花纹图案装饰。文章从目前见刊、见展的 十余件摩竭金银器出发,重点讨论了其在唐代金银器上的特点与发展。一、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发现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见刊和见展的唐代摩羯纹金银器约有十余件, 大部分藏于国内,但仍有数件于早年流于海外。多数出土地点、时代明 确,少数仍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下面笔者将以文字结合表格的形式将搜集 到的这十几件摩竭纹金银器标本的相关情况集中公布如下:标本 1:内尔森摩羯纹银碗现藏于美国内尔森艺术馆,年代为盛唐早期。银碗外壁对称装饰有六 组忍冬纹,内底则在水波底纹长捶揲出五只摩羯纹,其中,中部为一只大 摩竭,四周对称环以四

3、只小摩羯,四只小摩羯两两间又以鸭子、鲇鱼等相 间开。这件银碗上的摩羯头部狰狞,身部短小,嘴大张,长鼻上伸,长舌 上卷,圆目瞪视,小型牛状耳,耳、目之间延伸出一只螺旋状大羊角, 头、身之间竖以一列粗壮的大鬃毛(图 1) 。标本 2:何家村鎏金“双鱼纹”(或曰摩竭纹)银碗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共两件,造型和大小基本相同,年代 为盛唐时期。侈口,腹部向下斜收,圈足。通高 2.7、口径 11.6厘米,重 122 克。碗底内有两条首尾相向溯游的鱼,鱼身鎏金(图 2)。对于这两件 银碗上的鱼纹,申秦雁先生认为应称作双鱼纹,应该是地方官吏进奉给皇 帝的贡品,可能是以鱼水喻君臣关系,以表忠心之意 ,韩伟

4、先生也认为 是双鱼纹。而齐东方先生认为应为摩竭纹 。标本 3:何家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年代为中唐时期。银杯为平沿,喇叭 形八棱圈足,杯身一侧有中亚粟特式的圆形环柄额如意云头状的平鋬,环 柄下端还有勾尾。杯身为八瓣花形,花瓣与花瓣之间以柳叶条带作界栏, 界栏内錾刻出一幅幅仕女、狩猎图案及花草,杯腹下部模印出八瓣仰莲以承托杯身。银 杯内底以水波纹为底纹,中部錾刻出一圆目、牛耳、嘴大张、舌上卷、双 须上扬的摩竭头,摩竭头四周环以三尾小鱼(图 3)。银杯的造型奇特瑰 丽,采用唐代典型的八曲葵口和圜底碗形,指垫上的鹿与指环吸收粟特银 器的特点,内底的摩竭纹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

5、狩猎图中的猎人是突厥人 的形象,仕女游乐又是盛唐时期绘画的典型题材,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和东 西文化的交流特点。据学者推断,何家村窖藏的埋藏年代应在唐德宗建中 四年(公元 783 年)爆发的泾原兵变中,埋藏地点为刘震宅 。标本 4:喀喇沁“双鱼”银盘出土于内蒙喀喇沁旗,共两件,年代为中唐时期。原报告称为“双鱼” 银盘。盘心双鱼相向溯游,鳍尾具备,但为龙首,双睛圆凸,上唇翘卷, 利牙卷舌,浑身鳞甲錾刻细密,刻工精细。在双鱼之间置有一宝珠,宝珠 位于全盘正中心处(图 4)。这件银盘上的“双鱼”与印度摩羯十分相似,但 是身体酷似鲤鱼,有鳍,周身遍布鳞片,又作戏宝珠状。具有很强的唐代 本土金银器风格,侧面

6、反映出印度摩竭的中国化。标本 5:丁卯桥银錾金“鱼化龙”纹盆出土于江苏丹徒丁卯桥,年代属于盛唐晚期。原报告称为银錾金“鱼 化龙”纹盆,但根据其纹饰特征,所谓的“鱼化龙”应为摩竭形象(图 5)。 该盆敞口,腹部五出,平底。盆底錾刻一对翘尾展翅,睁目张口的摩竭, 嘴前各有一颗火焰宝珠,摩竭、宝珠周围饰以莲花、荷叶和七条游鱼,地 刻水波纹;盆腹内一周五曲区间内刻有五对珍禽,间以涡轮状卷草纹和鱼 子纹;沿面刻五只瑞兽,间以海石榴花和鱼子纹(图 5)。盆底外刻“力士” 二字 。标本 6:太乙路摩羯纹金杯1983年出土于西安市太乙路工地内,年代为唐代后期。通高 3.5、宽 径 7.5 厘米。侈口,浅腹、圈

7、足(图 6 )。杯体为四瓣海棠形,四壁饰四组 阔叶大花,杯内底四周围以联珠和叶瓣为边饰,中部捶揲出一组摩竭戏宝 珠纹,周围錾刻出细密的水波底纹。该金杯的主题纹饰是摩竭,具有浓郁 的印度文化特点,但摩竭用于捶揲的手法制成,周围饰以联珠纹,又是西 亚金银器的做法;杯内壁对称地装饰出两组花纹是中国传统布局,但框边 的花瓣又有西亚特点;海棠形又属于模仿萨珊的结果。所以,这件金杯应 是中国工匠制作,富含本土风格的同时,又广泛吸收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因 素。其发现地点位于唐长安城东市遗址内,东市中就有金银行,这件金杯 有可能是金银行的遗留物 。此外,与标本 6 类似的还有鄂尔多斯出土的时代为晚唐时期的摩竭戏

8、珠纹四曲盆(图 7)。标本7:卡尔凯波海棠形摩竭纹髙足银长杯由海外收藏家卡尔凯波收藏。年代为唐代。该杯锤击成型,纹饰平錾而成,花纹涂金。杯沿刻莲瓣一周,杯壁每个海棠瓣中刻展翅鸿雁一 只,底衬以漩涡式蔓草,杯底錾刻摩竭一只,圈足边沿饰以联珠(图 8)。标本 8:俞博摩竭天马纹莲瓣银碗由瑞典收藏家俞博收藏,年代为唐代。该碗侈口,鼓腹,圈足。锤击成型,莲瓣模冲成型,纹饰平錾而成,花纹涂金。碗外壁模冲出三层莲 瓣,腹壁中部莲瓣硕大,上下各有小莲瓣一周。每层莲瓣十二枚,每枝莲 瓣内填充忍冬蔓草纹。口沿下之余白填以飞鸿、奔狐、折枝、萱草、蜂 蝶、流云。碗内底于水波纹中模冲出五只摩竭,间以鲇鱼、凫雁,外绕天

9、 马、流云各六(图 9)。标本 9:白鹤美术馆摩竭鸳鸯纹莲瓣银碗现藏于日本白鹤美术馆,年代为唐代晚期。该碗侈口,鼓腹,圈足。 腹部有硕大的莲瓣十四瓣,每枚莲瓣内填充忍冬蔓草。口沿下之余白填以 奔狐、萱草。碗内底于水波中心錾摩竭一只,鲇鱼四只,鸳鸯两只。圈足 外饰宝相莲瓣一周,内底为三重结构纹样(图 10)。二、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特点与发展由于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收集的资料十分有限。据目前发现的唐代金 银器来看(表 1),摩竭纹装饰最早出现在盛唐早期,至唐代晚期逐渐增 多,主要集中于杯、碗、盆、盘等生活用具上,并且作为主要装饰题材, 多錾于器底,少数为捶揲、模冲而成,周围环绕其他纹饰。盆、盘上多成

10、 对出现,其他多为单个。典型的摩竭形象为长鼻、嘴大张,舌头伸长,有 的有角,鱼身,中晚唐时逐渐长出双翼,身体有鳞片,尾鳍上翘。从其工 艺、造型和配套花纹来看,往往是结合了众多地域文化的综合体:捶揲等 制作工艺多来自于西亚,部分纹饰和造型又具有萨珊等风格,摩竭的造型 源于印度,莲花、游鱼、水波、仕女游乐、狩猎等图案又是唐代本土典型 纹饰。所以说,这些金银器是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结合体,并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中国化的因素体现的越来越多。在唐代,除了金银器外,摩竭纹还见于瓷器之上,如在黑石号打捞的 长沙窑瓷器中就见有大量装饰花叶、莲蓬、飞鸟、摩竭鱼纹的瓷器。另 外,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以北铜官附近的瓦渣

11、坪发现的长沙窑古窑址也发 现了类似于黑石号瓷器上的摩竭纹饰,其出土釉瓷上某些纪年题记证实此 窑盛行于中晚唐时期。唐代瓷器上摩竭纹与金银器上的摩竭纹时代特点基 本一致,只是较晚出现在瓷器上。这与唐代金银器繁荣发展及南青北白瓷 器的鼎盛密切相关。三、结语唐代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时代,对外交流异常繁荣,无论是交流的内容 还是地域都较之前有长足的发展。其中,金银器作为一项重要的交流物品 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唐王朝向内输入外来金银及器物,同时也 将自己的产品向外输出。因此,就外来金银及器物输入来说并没有使中国 的金银储备发生多大变化,但直接影响的是唐朝工匠的金银器物制造。随 着外来器物的风靡,唐代出现了不少仿外来风格器物的仿制品。外来金银 及器物从输入到仿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对外来文化的认同过程。之 后又将很多中国因素融入其中,如缠枝、折枝花草及仕女游乐场面,将中 国化的元素和外来装饰因素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唐代金银器。金 银器上的摩竭纹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便是在这种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由 最初的摩竭“鱼”向“鱼化龙”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