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497133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十五”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十一五”期间的环境分析9第一节 贵阳市“十五”信息化建设现状91、总体概况92、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开发9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9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库建设102.3 领域信息化112.4 信息化法规体系122.5 对外交流与宣传123、信息产业发展12第二节 “十五”期间贵阳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31、信息化意识与管理机制薄弱142、缺乏统一网络基础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互通程度低143、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不健全144、信息产业比重偏低145、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156、城市信息化进程缓慢157、人才问题15第三节贵阳市“十一五”期间信息

2、化发展的环境分析161、经济环境分析162、国际、国内、省内环境分析17第二章 发展思路、实施原则和主要目标19第一节 发展思路19第二节 实施原则191、统筹规划、应用主导192、资源共享、体制创新193、规范务实,优质高效20第三节 主要目标20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12、信息技术应用与资源开发利用213、信息产业发展22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225、环境建设22第四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21、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231.1实施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231.2 加强政务信息共享231.3加大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241.4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管理242、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

3、和服务242.1支持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242.2规范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253、信息资源市场建设和信息资源产业发展25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253.2 信息资源产业发展25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27第一节 主要任务27第二节 加快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71、基础通信网络272、广播电视网络28第三节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81、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291.1 施行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291.2 加强政务信息共享291.3加大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301.4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管理312、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312.1支持和鼓励公益性信息资源的

4、开发利用312.2规范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313、信息资源市场建设和信息资源产业发展31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323.2 信息资源产业发展323.3 企业和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32第四节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331、电子政务332、产业信息化342.1企业信息化342.2 电子商务342.3 农业信息化352.4 金融业信息化352.5旅游业信息化353、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363.1 文化领域信息化363.2 教育领域信息化363.3 科技领域信息化373.3.1 总体目标373.4 资源和环境信息化383.5城市管理信息化383.6 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383.7 社会保障信息化3

5、83.8 医疗卫生信息化393.9 社会公共安全信息化393.10 社区服务信息化423.11 家庭信息化433.12 现代物流业43第五节 信息产业发展44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442、电子信息服务业452.1 电信与移动通信业452.2 邮政行业452.3 广播电视业453、软件产业及增值服务453.1 软件产业463.2信息增值服务业46第四章信息安全体系建设47第一节 组织管理47第二节 技术保障47第三节 基础设施48第四节 人才培养48第五节 环境建设48第五章保 障 措 施49第一节组织领导与体制建设49第二节政策环境建设49第三节资金保障措施50第四节人才培养与使用51第五节法

6、规与标准化体系建设52附录一:“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表54附录二:贵阳市信息化指标测评表56前言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人类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必将深刻影响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创建生态经济城市和促进和谐社会正起着越来越大、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关联度和贡献度最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重要战略之一。本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提出“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围绕十六大关于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和建设“大贵阳”的战略目标,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关于加强开发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专业性,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使本规划成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推进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定名为贵阳市“十一五”信息

8、化专项规划,是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有较大影响的重大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综合性、纲领性规划;是编制专题规划、区域规划以及指导制定各项信息化政策和项目立项审批的依据。本规划结合贵阳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点发展领域,拟定了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在2010年“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执行完毕时,全市信息化主要功能性指标达到全国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构建起“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一章 “十五”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十一五”期间的环境分析第一节 贵阳市“十五”信息化建设现状1、总体概况“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发展快速,信息产业占全市GDP的比例逐年提

9、高,已成为贵阳市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信息基础性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政务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1050工程”顺利实施,领域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深化,全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2、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开发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10月贵阳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电信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试点城市”之后,我市信息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各项指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见下表)。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库建设我市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各类政务应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十五”期间,初步建立了电子政务宽带城域外网,实现了视频会议、宽带互联网

10、接入、实时在线学习三大功能。“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覆盖全市六区三县一市八十五个乡镇,建成的网络节点已达105个。“十五”期间,“数字金阳”建设全面启动。编制完成“数字金阳”建设大纲;建立“数字金阳”前期数据库;2003年6月金阳市级行政中心智能化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2月完成投入使用,该工程评为全国智能化建设优质示范工程。2001年“贵阳通”公众信息网()正式开通,在全市各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社区、露天广场和旅游景点安装了触摸屏200台。建成了“贵阳市旅游网站”()和“贵阳市劳动保障网”()及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向公众提供便民服务信息服务。“数字贵阳”的核心工程贵阳地理

11、信息系统“GYGIS”一期工程向外国政府申请贷款300万欧元,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建立了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目前完成了全市范围内600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的CAD格式地图,遥感影像数据将完成入库工作。完成“贵阳市人口资源数据库”,对全市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领域信息化“十五”期间,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建设目标,结合我市党政机关和市直部门搬迁新行政中心,利用已经建成的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系统,全面启动了以电子政务应

12、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建设重点的政务信息化工程。“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的信息资源建设继续完善,网站每年进行主页改版更换和系统升级,“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完成。金阳市级行政中心智能化二期工程已建成统一的办公系统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并相继自主开发了多项电子政务应用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如:计生系统计算机网络连接全市10个区、县、市计生局及119个乡、镇、办的300多万人口资料,实现了计划生育的电子化动态管理。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建成并完善了社保业务信息系统、扶贫数据库、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城建档案馆管理系统、市总工会局域网等30多个项目。十二金工程

13、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贵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以农经信息网为核心的金农工程应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与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2002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同年,制定了贵阳市企业信息化工程专项规划,市政府每年从市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建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全面启动了企业信息化 “1050工程”。已有70多家企业纳入该工程, 市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约2200多万元,带动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近2亿元。教育信息化以“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为原则,完成了全市中小学远程教育规划和组网方案和贵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白皮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

14、成由71个终端节点组成的全市乡(镇)中学视频会议系统;86个农村乡镇中学中心教室;664个农村小学卫星接收点;182个农村教学播放点。2005年上半年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现有光纤网络,初步建成贵阳市中小学教育骨干网。2.4 信息化法规体系为加强对我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市信息产业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贵阳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合“数字金阳”的建设,编制了金阳新区建筑、居住小区智能化建设技术要求及检测验收规定。还编写完成了贵阳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12020)(草案)、金阳新区建筑、居住小区智能化建设技术要求及检测验

15、收规定(征求意见稿)、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代拟稿)。2.5 对外交流与宣传“十五”期间,我市先后举办了“全国第12届CAD/CG学术会议暨企业信息化高级论坛”、“2002首届中国(贵阳)互联网与西部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全国中心城市经济信息协作网年会”、“2002年首届贵阳(云岩)电脑节”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了 “贵阳市信息化知识竞赛”和“2003中国西部(贵阳)信息技术博览会”,展示会由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68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7000多万元。3、信息产业发展“十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04年末,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达34.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

16、.2,比上年增长35.2,成为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初步形成了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型元器件基地、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微硬盘基地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视听产品基地、贵阳软件园基地等五个相对集中的科研生产基地,在贵阳金阳新区占地2.42平方公里的知识经济产业化基地已初步建成。信息产业已形成年产CDMA手机158万部,彩电100万台、空调器50万台的生产能力;南方汇通已生产出1英寸/4.2GB微硬盘,下一步将生产直径0.7英寸、容量8GB的微硬盘,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贵阳软件园一期建设工程入园企业52家,完成销售收入约为2.7亿元。形成年产转移寻呼系

17、统3万套,IP电话系统2万套的生产能力;其中“康特系列财务软件”是西南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财政部评审的财务软件。电信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基本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全市电信行业完成业务总量4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邮政网络初具规模,集邮政实物传递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金融信息网络于一体,多种手段兼备的邮政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预计2005年末主要指标将达到或超过“十五”计划提出的预期目标。第二节 “十五”期间贵阳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市“十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实施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意识与管理机制薄弱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新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

18、一场思想意识的革新、管理机制的革命。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观念意识上的淡漠,特别是部分单位一把手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单一建网站和网络铺设上。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这些落后意识与管理机制阻碍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应用。2、缺乏统一网络基础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互通程度低贵阳市缺乏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基础网络信息平台,各营运商的网络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且存在着条块化分割、整合度差的问题,各区、县(市)及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由于资金来源不统一,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导致数据库建设状况参差不齐,资源共享程度差,网络和信息资源

19、互联互通程度低。3、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贵阳市乃至全国的计算机网络都普遍缺乏信息安全的法制保障,造成信息化网络建设与规划、网络经营与管理、电子支付、用户数据、信息资源保护等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的问题无法解决。亟需一套完整完善的信息政策、法律法规,为信息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信息产业比重偏低由于在区位环境、人才技术、经济总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加之地方财力支撑不够,信息产业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不多。使我市信息产业的市场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较低,造成信息产业的总量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偏低。5、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市民的信息意识直接决定城市的信息化建

20、设。贵阳市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还不够广泛深入,市民的社会信息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系统还不完善,投融资机制未形成,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诸多问题,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力度还有待加强。6、城市信息化进程缓慢我市城乡二元特征突出,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人均收入落后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并且,地区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十分显著,十个区县市中,人均GDP水平最高的白云区与最低的修文县相比,差距高达5.75倍,直接导致了我市信息消费水平严重不平衡。受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制约,我市城镇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结合不够紧密,而农村人口增长快于城市人口增长,且劳动力

21、素质偏低,现有人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导致“十五”以来贵阳市城市化率进展不大,影响了我市城市信息化的进程。7、人才问题人才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明显,由于贵阳市处于中低收入地区之列,导致人力资源条件差,成为制约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环境因素。而现有人才中的结构也不合理,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还缺乏大批熟练操作的高等级技术工人,是我市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隐患。第三节 贵阳市“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分析“十五”期间,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和积极财政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我市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22、标志着我市经济具有了比较高的积累率、投资率和生产增长率,形成了运行正常的发展机制和政策法治环境。对照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当前及“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将处于新一轮上升期,预示着我市经济将带动信息产业进入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贵阳市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工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高;在今后十年的经济结构发展布局中,省市政府也把工业强市作为发展战略来抓;因此信息化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也将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和资源约束矛盾会更加突出,在比较优势递减的同时,经济增长的成本也在上升。在

23、这个转型阶段中,产业结构将由传统产业为主逐步上升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将由国有为主体逐步转向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要素结构将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资金及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作支撑。这一阶段我市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严峻挑战,对于我市信息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农业经济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政策向农村的倾斜,我市也将

24、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将对全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在颁布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开发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强调通过信息化建设,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结构升级和增强贵阳市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此举有利于我市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快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

25、为我市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国际、国内、省内环境分析从国际环境看,在相当时期内,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东盟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为我市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市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形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提供了契机。从国内环境看,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今后二十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东部沿海地区信息产业将向

26、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南贵昆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设,为我市抓住机遇,加快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等战略目标,建议中的每一条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从省内环境看,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提出“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为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也是全省的信息中心,是泛珠江三角洲“9

27、加2”的合作伙伴和南贵昆经济区三个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更是黔中产业带的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幅射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也将逐步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计划,为我市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在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二章 发展思路、实施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发展思路贵阳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决策,积极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针、政策、

28、措施,紧密结合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以“统筹规划,应用主导;资源共享,体制创新;规范务实,优质高效”为原则,围绕建设“大贵阳”总目标和“数字贵阳”主战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第二节 实施原则1、统筹规划、应用主导信息化建设要由政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达到组织协调有力、机制规范有效、环境保障有序的要求,使信息化协调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

29、用、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要紧密结合需求,以应用为核心,政府先行,通过政务信息化带动领域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的全面持续推进。2、资源共享、体制创新根据各部门现状和特点,以互联互通、“条块”结合、“点面”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为出发点,逐步建立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共享率。不断改革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化推进体制,探索并建立有利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化人才等资源最大效率合理利用的体制,加快信息化的进程。3、规范务实,优质高效要保障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建设,认真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技术、安全、数据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同时建立相应的地方标准和规范体系;信息化

30、建设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制定有限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规划期内各项重点任务的确定与工程的遴选要体现基础作用和示范意义,要具备必要的实施条件并使工程优质建设完成。第三节 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每年提高20个百分点,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要得到实质提升,主要信息化功能性指标值达到全国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构建起“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到规划期末,要建成满足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的,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各类网络体系;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31、,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产业和市场雏形;全市拥有一批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与专业型人才,有人才培育、利用的有效机制;信息化体制、政策、法规、安全等基础环境指数良好。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要依托通信营运商和广电等部门大力开展信息基础网络建设。要建设完善高速宽带城域网,加快用户宽带接入网建设,IPv6的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突破,农村地区积极推进普遍服务,提高网络利用率。“十一五”末,全市每万人城域出口带宽0.24G/万人,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总长达40万芯公里;其中,每百平方公

32、里微波通信线路总长达7000波导公里,光缆覆盖贵阳市全境;广播电视传输网光缆线路总长达到5万公里,光缆覆盖贵阳市各区、县(市),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网络,整合现有城域骨干传输网,到2010年,覆盖面积50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80万,带宽超过10TB。2、信息技术应用与资源开发利用完成“数字贵阳”基础工程“贵阳地理信息系统(GYGIS)”二期工程建设,“数字金阳”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核心工程全面建设完成。政务信息化完成“两网”、“四库”、12个应用系统建设,政务部门普遍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及各个部门的互联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信息化完成“

33、1261”工程以及其他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农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和公众信息化完成主要基础性工程并在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取得实效。各区、市、县信息化指标完成值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值,年度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长20个百分点,进入快速发展期。到“十一五”末,全市家庭宽带接入比例达60%,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26台,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85部,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130部/百户,互联网用户数超过2300户/万人,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0%。3、信息产业发展到2010年,贵阳市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 %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

34、销售收入250亿元,通讯业务收入77亿元,年均增长率20;“十一五”末,我市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达到20%。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小学在校生拥有计算机数10台/百人,平均受教育10年。培养信息化复合型管理人员100名,信息化高层技术人员1000名。接受信息化应用知识培训的人员达到50万人。5、环境建设组织实施和制定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覆盖信息化各要素的比率达到100%,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在网上实现率达85%以上。第四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我市“十一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开发、确保安全”为原则,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培育市场,扩大需求,发展壮大信息资

35、源产业;二是着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共享,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推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1、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1.1实施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和出台的相关政策等20类政府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市属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以及贵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林城贵阳和“贵阳通”

36、公众信息网等重点网站等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1.2 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制定市属各部门和各区、市、县信息共享内容目录;建立信息共享责任制和考核监督制度;制定数据交换与存储、信息安全、数字证书等与信息共享相关的标准规范。建设和完善公用基础数据库,通过整合各部门原有数据库资源,建立自然人(人口)、机构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同时进行相关方面基础信息的共享试点,探索有效机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对土地、矿产、森林、水等基础性自然资源,由政府组织进行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37、。1.3加大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市属各部门和区、市、县按照各自的工作重点,规划和实施各类业务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宏观决策部门和经济、社会管理部门所需的重要信息资源。如:贵阳市地方法规数据库、城市应急资源库、城市综合应急系统专家库以及公安、卫生、水利、环保、城建、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各类业务数据库。金融、海关、税务、工商、国土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企业法人、公民等为信息主体,进行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库,经政府批准可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资源权属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管理措施

38、和管理办法,授权申请者使用相关政务信息资源,逐步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工作。1.4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管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分级分类管理的办法;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登记、备案、保管、共享、发布、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章制度;各部门将政务信息资源逐步纳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按照资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2、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和服务2.1支持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在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宣传等领域设立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资金和信息资源投入保障机制,支持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项目。开发公众信息服务资源库,进行公益性信息服务试点。制定政策,一

39、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发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二是对著作权拥有人许可公益性信息机构利用其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服务给以支持。由市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民政等相关部门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农村、社会困难群体等对象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2.2规范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市政府制定公益性信息服务内容和机构认定标准和公益性信息服务行为规范,明晰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服务界限;物价部门对公益性信息服务定价依法进行管理。3、信息资源市场建设和信息资源产业发展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制定信息市场管理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把信息资源市场作为我市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和发展,逐步

40、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信息消费与信息流通良好的市场环境。市政府所属各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通过市场采购的政务信息目录和办法,采用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商品和服务。3.2 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统计部门进行信息资源产业的统计工作。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重点发展数字化产品,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重点发展包括数据备份、市场调查等在内的现代信息咨询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逐步提高我市信息资源企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第一节 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贵阳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

41、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开发利用与推广,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信息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二节 加快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的信息通信网络,进一步提升贵阳在全省“信息高速公路”的枢纽地位。继续完善和改造现有电信、广电网络,逐步实现“三网融合”。进一步推进贵阳高速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建成支持多种业务及现有网络的核心网络,并实现各种宽带数据业务、语音业务、IPTV和交互式数字电视等多种业务的融合。继续扩大GSM、CDMA、小灵通等无线通信网络的交换容量和覆盖面,积极推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重点建设和完善以

42、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公共信息传输网、用户光纤接入网、多业务接入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在3G业务、个人智能终端、家庭网络以及在线游戏等方面广泛运用IPv6技术,使IPv6成为我市数据通信产业的一个技术亮点。1、基础通信网络建设以光纤传输为主体的,数字微波和卫星等无线通信为辅的全市数字传输网络,在现有G.652光缆和SDH技术的基础上,逐步采用G.655光缆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ODXC(光交叉连接)技术,向全光传输网过渡。进一步提高城域网骨干网络的带宽和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优化网络结构和配置,提高网络性能,加强网络的自愈保护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信息传输各部门的业务融合,促

43、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完善的以光纤接入网为主,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进一步推广各种数字用户线等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加快宽带接入网建设,使光纤点覆盖范围进一步缩小,提高市区和新建小区光纤接入覆盖率;全面推进对已有光纤社区、乡镇和重点行政村的宽带接入网建设进程。加强建设全市公众电话网,在持续稳定发展POTs(传统电信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发展各种智能平台,推动公众电话网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数字化、分组化的方向发展。改善通信环境,提高全市、尤其是农村的主线普及率。大力发展GSM、CDMA等移动通信网,不断优化网络结构,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服务水平,提高网络增值

44、服务能力,及时、平稳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2、广播电视网络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和完善,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率,加速广播电视网络的多功能业务、多媒体数据广播等业务的开发。建立数字广播电视交互系统,开展加密电视、远程图文信息、实时点播、多媒体数据广播等新型业务。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电视网络中心,积极推进IPTV、数字电视的应用。第三节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我市“十一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开发、确保安全”为原则,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培育市场,扩大需求,发展壮大信息资源产业;二是着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

45、务信息共享,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推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1、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1.1 施行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按照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和出台的相关政策,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报告及其执行情况,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府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和采购结果,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招标、建设和使用

46、情况,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重大行政处罚决定,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情况等20类政府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市属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以及贵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林城贵阳和“贵阳通”公众信息网等重点网站等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1.2 加强政务信息共享1.2.1 制定市属各部门和各区、市、县信息共享内容目录;建立信息共享责任制和考核监督制度;制定数据交换与存储、信息安全、数字证书等与信息共享相关的标准规范。1.2.2 建设和完善公用基础数据库,通过整合各部门原有数据库资源,建立自然人(人口)、机构法

47、人、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同时进行相关方面基础信息的共享试点,探索有效机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对土地、矿产、森林、水等基础性自然资源,由政府组织进行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1.2.3 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1.3加大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1.3.1市属各部门和区、市、县按照各自的工作重点,规划和实施各类业务数据库的开发利用。1.3.2开发利用宏观决策部门和经济、社会管理部门所需的重要信息资源。如:贵阳市地方法规数据库、城市应急资源库、城市综合应急系统专家库以及公安、卫生、水利、环保、城建

48、、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各类业务数据库。1.3.3金融、海关、税务、工商、国土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1.3.4以企业法人、公民等为信息主体,进行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3.5 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库,经政府批准可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资源权属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授权申请者使用相关政务信息资源,逐步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工作。1.4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管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分级分类管理的办法;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登记、备案、保管、共享、发布、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

49、章制度;各部门将政务信息资源逐步纳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按照资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2、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2.1支持和鼓励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2.1.1 在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宣传等领域设立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资金和信息资源投入保障机制,支持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项目。开发公众信息服务资源库,进行公益性信息服务试点。2.1.2 制定政策,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发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二是对著作权拥有人许可公益性信息机构利用其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服务给以支持。 2.1.3 由市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民政等相关部门制定

50、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农村、社会困难群体等对象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2.2规范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市政府制定公益性信息服务内容和机构认定标准和公益性信息服务行为规范,明晰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服务界限;物价部门对公益性信息服务定价依法进行管理。3、信息资源市场建设和信息资源产业发展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3.1.1 通过制定信息市场管理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把信息资源市场作为我市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和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信息消费与信息流通良好的市场环境。3.1.2 市政府所属各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通过市场采购的政务信息目录和办法,采用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

51、低成本的信息商品和服务。3.2 信息资源产业发展3.2.1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统计部门进行信息资源产业的统计工作。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重点发展数字化产品,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3.2.2重点发展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逐步提高我市信息资源企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3.3 企业和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3.3.1按照我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通过在重点行业、园区、企业、项目中建设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模拟系统、资源与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废弃物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利用原材料资源库、能耗数据库、废弃物数据库等支撑型数据

52、库,为建成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模式提供信息支持。3.3.2通过企业信息化推进和电于商务发展,在我市逐步建立行业和大型企业数据库,各类企业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深度开发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节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1、电子政务按照“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精神,全市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把电子政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本规划基础上编制贵阳市十一五电子政务专题规划。要加大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交换规范化、信息公开制度化,以提

53、高政府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动社会信息化。“十一五”期间,我市基本形成并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党委、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1.1 完善“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的技术功能,整合资源,完成数据查询下载等服务功能,积极推动政府各部门开展网上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开辟新栏目,进一步发挥“贵阳通”网站的便民服务功能。1.2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建设完成覆盖全市的一个多层次的、安全的、高效的、可靠的、可管理、能够提供多种服务的电子政务城域网。实现我市六区三县一市、各

54、级党政机关信息网络系统的接入,实现一网多用,提供多业务服务。以“市政务办公网”为核心平台,完善和扩展信息网络的功能,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高速宽带政务信息网络平台。1.3 建设完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金土等13个业务系统,到2010年,80以上的政府部门对公众实现网上服务。市级党政机关、市直各委、办、局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到2006年完成并实现互联互通,提高行政质量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等。1.4 继续建设并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

55、济数据库4个数据库,提高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共享;1.5 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和规范的培训制度。2、产业信息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和行业的应用,加快应用信息技术对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2.1企业信息化以制造业为重点,实施企业信息化“1261”工程。即110个优势产业,220个集成技术示范项目,660个单元技术应用推广项目,1ASP平台。详见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2.2 电子商务“十一五”期间,我市要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

56、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的原则,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结合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2.3 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要依托“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立并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农业专家人才库、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数据库,农业预警预报、防灾救灾等应用系统。“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各区、(市)县200个乡镇点

57、的“新农村信息服务直通车”系统,通过该系统加快信息技术在全市农业生产指导、产品流通管理的应用与普及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2.4 金融业信息化金融业的综合业务系统要在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前提下,达到全国城市银行的先进水平。信息化的重点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Call-center、信贷管理系统、自助设备系统、中间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打印报表及查询历史数据平台、事后监督系统平台等。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把数据安全作为一条主线建设好密钥体系,实现业务处理的交易认证。在2010年,初步建立综合性的城市金融网和支付金融体系、金融信息体系,实现数字化的电子银行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三A服务

58、,能对会计、财务、信贷、个人金融、票据、特殊资产以及资金的流动性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监控,使电子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2.5旅游业信息化依托“金旅工程”推进旅游业信息化,对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提高旅游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贵阳市旅游招商项目库,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站或管理系统,对旅游资源实施资源信息化、市场信息化、运营信息化,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一是在2010年构建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

59、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阳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器。3、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十一五”期间,建立国家支持、市场推动的运行机制,抓紧实施社会公共事业重大信息化工程,以及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具有重要示范和试验意义的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娱乐、网络社区公共服务等公共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家庭信息化结合,全面提升全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3.1 文化领域信息化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贵阳数字图书馆”。重点建设地方

60、文献资源数据库系统和包括全市各区县市图书馆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和基层站点。3.2 教育领域信息化依托贵阳市教育城域网,建成全市中小学教育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平台、远程教育平台,形成“天、地、人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网,完成“校校通”工程,大力营造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每校至少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重点建设贵阳市中小学资源中心、贵阳市教育管理数据库、贵阳市中小学资源管理网以及各区、县教育资源中心。“十一五”末期,全市中小学人机比达到:,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96%。3.3 科技领域信息化3.3.1 总体目标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61、和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体制;建立多层次公共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凝聚、整合一批创新型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建立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大力推进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形成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推动全市主要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为建设创新型的生态经济科技城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贵阳综合科技实力超过西部省会城市的中游水平。3.3.2 具体目标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防治技术取得突破。围绕节水、节能和污染防

62、治,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技术攻关和引进应用,利用高新技术初步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到2010年,全市重点污染源的废弃、粉尘和废水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农村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支撑社会发展的科技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教育、金融、旅游、商贸、通信、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贵阳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技术支撑能力;初步形成集自然灾害防御、生产安全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救援等技术于一体的贵阳市公共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健康与安全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广大市民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有所提高,人均科

63、普投入达到1元。3.4 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继续建设“贵阳地理信息系统(GYGIS)二期工程”,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防灾、救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可视化的信息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3.5城市管理信息化建成以贵阳市城市管理网站()为核心,各主要专业单位网站为骨干的互联网体系,逐步实现网上办文申报审批、群众投诉等业务。建立城市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在城市客运管理、道桥养护、城市环卫、城市河道管理、排水管理、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等实现信息化,转变城市管理的方式,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为广大市民服务。3.6 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依托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一平台”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办公自动化业务网,应用好国家、省的流动人口信息交换、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