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49679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院(系)名 称 理学院 课 程 名 称 材料力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程力学 课 程 负 责 人 王春玲 申 报 日 期 2009.04.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制二OO九年三月十日填 写 要 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申报表文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1情况1-1基本信息姓

2、名王春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06.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82202222学 位博 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理学院E-mailwangchunlingjd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理学院 力学系 (710055)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材料力学,基础课,周学时4,5届490人2工程力学,基础课,周学时4,4届444人3塑性力学,研究生基础课,周学时4,3届300人4薄板理论,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2届23人5非线性振动,专业课,周学时4,5届178人6. 板壳理论,专业课,周学时5,1届28人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 指导工程力学专业2002级本

3、科生毕业论文,2人2. 指导工程力学专业2003级本科生毕业论文,5人3. 指导工程力学专业2004级本科生毕业论文,5人4. 指导工程力学专业2006级、2007级 、2008级研究生共5人5. 指导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板壳理论课程设计,27人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校级重点教材建设近五年来出版的教材:塑性力学(主编,编写13万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05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2008.12 ,获校级研究生优秀基础课任课教师2. 2007.12,主编研究生塑性力学教材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1. 王春玲.关于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若干

4、思考. 陕师大学报,2006.72. 王春玲,李华.材料力学的理论体系及框架图.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093. 曹彩芹.王春玲,李华等,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改革.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09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负责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D23),2006.9-2008.122. 负责一项省教育厅项目(04JK218), 2004.7-2006.123. 负责两项校基础基金项目及一项校人才基金项目4. 参加一项教育部高校博士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703005),2006.1-2008.125. 参加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E212),20

5、03.9-2005.12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发表论文十多篇,SCIE收录1篇,EI(光盘版)3篇,EI网络版数篇,下面仅列出其中的7篇。1. 王春玲,黄义,贾继红,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稳态振动的解析解,应用数学和力学,2007,28(2);(EI及SCI同时收录)2. 王春玲,黄义. 双参数地基板的精度分析,工程力学,2008,25(7);(CSCD核心期刊) (EI收录)3. 王春玲,黄义. 弹性地基板的分析简化模型,岩土力学,2008,29(1); (CSCD核心期刊) (EI收录)4. 王春玲,黄义.剪切模量是幂函数的成层土的地震随机反应, 应用力学

6、学 报,2004,21(2);(CSCD核心期刊) (EI收录)5. 王春玲,黄义,张为民.指数模量成层土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半解析算法, 应用 力学学报,2005,22(2); (CSCD核心期刊) (EI收录) 6. 王春玲,黄义. 板下地基位移分布规律及参数确定, 应用力学学报,2008, 25(2);(CSCD核心期刊)7. 王春玲,黄义.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弯曲解析解.岩土工程 学报,2005,27(12): (CSCD核心期刊)(EI收录)近五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2005年获校级科技论文奖(1人)2.2007年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3.2008年获省级

7、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4. 2008年获校级科技论文奖(1人)1 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王春玲 女1964.06教 授固体力学主讲(课程建设负责人)朱 寅男1951.07副教授工程力学主讲(教学改革) 张为民 男 1965.01副教授 力学 主讲(课件设计)李 华女1974.03讲师 固体力学 主讲(课件开发) 何芳社男1962.07教授力学主讲(教学研究) 冯仲齐 男1952.06教授力学主讲(课程指导)曹彩芹 女1972.08副教授工程力学主讲(课件开发)孙 莹女1978.04

8、助工实验力学 辅讲(实践教学) 吴艳红 女 1979.12助教 工程力学 辅讲(实践教学) 2-2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材料力学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的教师 2 名,40-50岁教师3名,30 39 岁的青年教师3 名,30岁以下1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从职称上看:正教授3名,副教授 3名,讲师1 名,助教2名。从学位上看:4 人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1名), 3人有硕士学位。师生比例达到合理水平。大班理论课的师生比例为 1 :120 ,小班实验课的师生比例为 1 :15 。这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学术与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勇于开拓

9、创新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承担了全校本科生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改革的任务,还承担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指导任务和科研工作,全方位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绩显著。在教学方面,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系上建立了严格的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体系。实行“青年教师固定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思想,掌握课程教学要求,逐渐积累教学经验。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导师负责组织听课,及时反馈听课意见,纠正教学中的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在掌握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础上,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撰写教学论文。聘请多名退休教师担任课程的教学顾问与督导,确

10、保教学质量。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青年教师能快速熟悉并熟练驾驭每一个教学环节,效果显著。中青年教师分别获陕西省高校工科基础力学课程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一次。一人获我校首届青年教师教案评比一等奖,一人被评为2005年度校教坛新秀。同时,两次获得多媒体课件奖.在科研方面,由一些专家带头,指导青年教师逐步参与到各种科研活动中。在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老教师的共同传帮带下,使青年教师很快成熟起来,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 材料力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 材料力学试题库及补充性资料的建设;

11、3. 材料力学教学方法创新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4. 材料力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5. 材料力学网络资源建设;6. 开放性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7. 材料力学精品课申报与建设;8. 材料力学教学辅助资源的建设。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不断进行内容的整合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结合,并注重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力求概念准确、层次清楚、语言简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2. 在教学手段方面,在原有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创作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在试题库建设和考

12、核方面,不断进行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工作。初步研制了材料力学试题库系统。课程考核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加权计算,平时成绩按实验成绩、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综合评定。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1. 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了多次修订,并形成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2. 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大纲,给出了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编写了授课教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复习指导等教学辅助材料,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等)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提供交流和互动平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编写了习题册及答案,重新修改了实验教学计

13、划,编写了新的实验指导书4. 已初步建立了材料力学课程试题库及自学自测系统(学习辅导系统)。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刘伟,基础力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探索与实践教育与教学改革 论文集,20052. 钟光珞,何芳社,工科力学课程内容与体系探讨,探索与实践教育与教学改革论文集,20053. 黄义,何芳社.工程力学课程内容与体系探讨,探索与实践,2005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1.理论力学课程教材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012.建筑力学教材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123.工程力学多媒体课件优秀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2006.064.弹性力学多媒体课件优秀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113课程描述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我校的前身是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6年由东北大学土木系和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及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科、建筑艺术科合并而成,开办普通本科教育,是原国家冶金部所属第一所本科院校,也是陕西省较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材料力学课程作为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课,也就与我校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因此,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建校之初,即成立了力学教研室。力学学科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

15、一。先后有陈舒淘教授、梅占馨教授等在力学教研室从事过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些老教授的悉心教导下,涌现出一大批教学和科研人才,并且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之后,力学教研室分成了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和力学实验室。2000年,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和力学实验室又合并为力学教研室。2006年以力学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力学系。力学教研室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一支稳定的力学师资队伍。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炼就了一批责任心强、严谨治学、教学效果优秀的老教授,他们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一直影响着后来人,使材料力学课程享有良好声誉。 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实验室和学科建

16、设力度。2001年,工程力学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力学实验室顺利通过陕西省教育厅基础课程实验室评估。1993年,本课程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加以重点建设,本课程的教学不断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力学建模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目标。为此,近年来,在学校和理学院的支持下,力学系对“材料力学”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和立体化建设。实现了“材料力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文字教材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配套、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1. 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我校的特色,我们对现有材料力学课程的内容重新进行审定,构筑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后,修订教学大

17、纲。从内容体系上看,加强了与工程的联系,教师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增加了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力学建模等内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专门研制了材料力学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3. 编写和使用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从2001年起在我校各相关专业材料力学课中配套使用了自编的“材料力学习题册”、开发研制的材料力学习题库及自学自测学习系统(学习辅导系统)。扩充性资料的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措施,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目标,力争在二

18、、三年内,上一个新台阶。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和机电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在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中,处于连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一环,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亦具有代表性。本课程以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全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

19、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按知识模块分)本课程按总学时为96学时1. 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36学时(含实验) 拉(压)、扭转和剪切的内力、应力、变形、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截面几何性质;应力状态分析、胡克定律和强度理论。2. 核心内容24学时(含实验)弯曲内力、应力、强度条件,弯曲位移、变形和刚度条件。3. 综合应用知识36学时(含实验) 超静定问题;组合变形(含截面核心、弯曲中心);压杆稳定专题;能量方法专题;动应力和动位移专题;冲击与疲劳专题。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按照认知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

20、机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为:1.教学重点构件在拉(压)、弯、剪、扭几种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强度和刚度是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重点,该内容既是材料力学课程后续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也是土木和机械等工程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大量涉及的知识模块,结合孙训方教授等主编的材料力学(第四版)对教学内容做出的设计和调整,对多学时的材料力学课程我们将拉(压)、弯、剪、扭几种基本的变形形式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这样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的主线和脉络形成一种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与紧接的后续课程衔接

21、,并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超静定问题是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中难点之一,为了便于学生对超静定问题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识,我们在第二学期的一开始集中讲解超静定问题及其求解方法,以往将超静定问题分散到各种变形形式中分别进行讲解的方法,既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而且还降低了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建立位移条件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将各种超静定问题按照构成超静定的原因来进行分类,例如由外部多余约束构成的超静定、由内部多余杆件构成的超静定和含有刚性构件的超静定等等,不同的超静定问题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建立位移条件和补充方程。 胡克定律也是学生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一个难点,因为相关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计算

22、结果之间经过了内力、应力、应力状态分析和胡克定律等四种力学关系的转换。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加强对横截面和斜截面应力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胡克定律中应变和各应力之间的方向性关系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组合变形由于复杂力系作用的组合变形,常不易想象,也常常成为学生学习材料力学课程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力系作用方位、作用点与计算截面和计算点之间对应关系,将原来的复杂问题化解为若干简单问题的组合,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有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设计思想 基本理论验证和理论分析与实验

23、研究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方面。通过基本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力学基本概念,了解实验技术基础,培养学生基本力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或修正完善力学模型能力;应用实验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实验中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具体实验设计如下:基本实验 1)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压缩实验 (2学时) 2)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实验 (1学时) 3)低碳钢拉伸时弹性模量和泊桑比测定 (1学时) 4)低碳钢与铸铁的扭转实验 (1学时)5)剪切弹性模量(G)的测定实验 (1学时)6)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2学时) 7)弯扭组合

24、时主应力的测定 (2学时)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 冲击实验2) 偏心受拉实验3)材料横向变形系数的测定4)压杆稳定临界力测定5)疲劳实验2.效果 通过实验动手、观察、测试,学生结合理论课的知识,对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达到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提高。同时,对一些特殊现象进行探索,寻找答案。锻炼和增强他们的能力与才干,使他们在实验中接受现代测试技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评价是“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动手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

25、;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使用与建设:先后选用的教材:铁木辛柯材料力学,刘鸿文材料力学、单辉祖材料力学以及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孙训方材料力学二、三、四版。目前使用的教材: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优秀教材;孙训方材料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优秀教材。教材建设:编写配套的材料力学习题册;为了满足其他教学需要,还编写了工程力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筑力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塑性力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拥有齐

26、全的教学文件和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教学日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复习指导书等。同时在我校各相关专业材料力学课程中配套使用了自编的“材料力学习题册”及习题答案,还有自己开发研制的材料力学习题库及自学自测学习系统(学习辅导系统)。此外,学院资料室备有数量充足的教学参考书及相关资料。我校图书馆藏书14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9万册,外文图书17万册,期刊4421种;订购有清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镜像数据库;并且订购多种外文期刊、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土木学院专业资料室也收藏了大量的土木专业的图书、期刊和有关资料。这些场所幽静

27、,资料丰富,内容新颖,为学生了解力学界最新消息和成果提供了便利条件。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有课程组教师自编的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每隔两年更新一次,始终保持与实验设备配套,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普遍反映该书和教材结合紧密,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效果良好。实践性教学环境:近几年对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力学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实验设备250台件,实验设备总价值160万元,其中用于材料力学实验的设备100多台件,总价值约100万元。仪器设备较先进,运行良好,利用率高,能够进行各种基本教学实验(目前开出7个基础实验)和一些综合设计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选修课程,完全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践性

28、教学要求。此外为学生的开放性实验提供实验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网络教学环境 ;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建立,学生实践环境、网络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已制作了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网上答疑系统,编制了学生成绩登记自动统计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教案、习题课教案、复习指导、习题答案、实验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书等均已上网。学生成绩也实现了网上公布,为学生及时查询成绩提供了方便。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方式,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积累和提高。课程组成员在

29、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下教学理念: 1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 2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 4统一教学评价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5注重科研及教研成果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根据以上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做到: 1.强调材料力学课程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各自专业中的关键作用。明确材料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从“授之与鱼

30、”转变为“授之与渔”。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讲解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揭示矛盾,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在基本强度理论讲解中,从低碳钢和灰口铸铁扭转实验现象,到纯剪切应力状态分析,得出适用的强度理论。问题的提出可以采用从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从实验现象引出重要概念,从工程背景引出理论问题,从力学史引出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研究。改变教师“一言堂”,展开课堂讨论,活跃学术气氛。例如,讲完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分析内容后,可以要求同学自己总结四种基本变形杆件的受力、内力和

31、应力分布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充分讨论形成结论。3加强课程实验和实践性环节,在必修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中,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4.材料力学的知识与工程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传统的黑板加粉笔 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各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各种力学教具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制作了材料力学教具数十件(套)以及各类力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32、。另外,在课件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动画、影片和图片。制作了材料力学及习题课电子教案,理论力学电子教案,工程力学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力学教具的综合使用,使得一些过度抽象的力学概念、难于理解的力学现象变得迎刃而解,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学生们的极大欢迎。5课外作业少而精,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题目,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避免学生“照猫画虎”。6.教学评价要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材料力学课程总评成绩包含三部分: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讨论。同时,实行教考分离。考试均用题库A、B卷及标准答案,流水批

33、卷。对考核结果及时做出试卷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意见。7.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邀请了校内外专家学者来举办与课程相关的系列讲座。在校内举办基础力学竞赛(已举办3届),组织学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一名学生获得2005年全国大学生(非力学专业)力学竞赛二等奖。所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满足了优秀学生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校内同事举证评价如下:材料力学课程是我校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逻

34、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小组一贯坚持求实、严谨的教风,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态度端正、备课充分、讲课思路清晰熟练、重点难点突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效果良好,在教学检查中多次受到表扬。后续课程教师也普遍反映学生力学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本人同意推荐该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增荣 校外专家评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材

35、料力学课程是该校土木工程、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专业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该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学术与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中青年教师曾分别获陕西省高校工科基础力学课程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四次,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多次。一人获校首届青年教师教案评比一等奖,一人被评为2005年度校教坛新秀。同时,该教学团队还承担省部级项目多项,完成了多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有10篇以上被SCI和EI收录,出版教材、专著7部。以

36、科研水平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对现有材料力学课程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审定,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调整,构筑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结合,并注重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力求概念准确、层次清楚、语言简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教学手段方面,在原有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制作电子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工作。初步研制了材料力学试题库系统。课程教学团队还编写和使用了促进学

37、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从2001年起在校内各相关专业材料力学课中配套使用了自编的“材料力学习题册”。扩充性资料的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十分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其工程力学实验室早已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基础课程实验室评估,与结构实验室一起构筑了一个高水平的、从事材料力学教研的实验平台。 综上所述,本人同意推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建议学校对该课程给予支持,加速推进该课程网络化等方面的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陵学生的评价结果: 教师为人师表,能按时上下课,无擅自停课、调课现象;教师教风严谨、授课态度端正、备课

38、充分、讲课思路清晰熟练、重点难点突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启迪思维,引导我们掌握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课堂有一定的深度、有新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平易近人,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课能严格要求,认真辅导答疑,及时批改作业;授课效果良好,学习这门课程收获很大。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课堂教学录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例题解答实际应用这一主线索,重点突出、推理严密、表述清晰。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关系,思考讨论题内

39、容紧扣授课重点。授课中能较好的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该资料表明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良好。4自我评价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1.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合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等各种教学手段 课程内容紧扣学科发展前沿、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关系,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初步形成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课件等教材体系,从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出发,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演示、网络教育相结合,并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力学系建

40、立了严格的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体系。实行“青年教师固定导师制”。中青年教师多次在陕西省及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3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设计开发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实验教学平台 力学实验室早已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基础课程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达到国内同类工科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与结构实验室一起构筑了一个高水平的、从事材料力学教研的实验平台。 通过全国力学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4-2 本课程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本课程具有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

41、累,在教学方面多次获得学校的各种奖励。 力学实验室早已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基础课程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达到省内同类工科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与结构实验室一起构筑了一个高水平的、从事材料力学教研的实验平台。 近五年来,课程组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省部级项目多项,完成了多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有10篇以上被SCI和EI收录, 出版教材、专著7部。课程组教师都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教师的科研水平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提高和丰富了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总体上说,我校材料力学课程的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环节、实验环节等诸方面在陕西省高校中处于前列。 4-3

42、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1.网络课程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还需进一步丰富;2、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3. 材料力学多媒体教学使用范围不够大。5课程建设规划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本课程建设目标为: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要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及力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规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通过2到3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潜心材料力学教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继续调整、更新和改革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43、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网络建设,把本课程建设成具有明显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本课程的建设步骤为: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 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热心从教、教书育人的教学队伍。2继续进行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以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为目的,建立新的以培养学生的力学建模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课程内容和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加强教材建设。结合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成果,编写出相应的一体化设计、

44、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系列教材。4.加强材料力学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和建设。5.对已上网的课程资源应注意进一步的修改更新和补充完善。课程资源上网计划:1. 2010年7月充实完善修改现有栏目内容。 2 2010年12月,开通网上答疑系统。32011年7月,网络版的材料力学教学课件全面上网。4. 2011年12月材料力学教学网站全面开通。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1. 课程介绍2. 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总体设计3. 教学日历、授课教案4. 材料力学复习指导5. 材料力学题库演示6. 材料力学自学自测系统演示7材料力学习题答案、参考文献目录8. 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9. 现场教学录像10. 材料力学课程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推荐、评审意见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年 月 日院(系)审批意见(公 章)年 月 日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