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493661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望远镜的使用一、 实验目的一、1.了解TQ5赤道式天文望远镜的结构特点2.掌握TQ5赤道式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3.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地表形态及行星二、实验仪器TQ5赤道式天文望远镜三、 实验概述太阳是天文爱好者最热衷的观测项目之一,它明亮、视面大,是人类唯一能看到其表面活动的恒星。通过连续的观测,可以看到太阳黑子戏剧性的变化,很容易获得成果。在特定的时间,还可以观测到凌日、日食等天文奇观。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

2、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常成群出现。黑子是由本影和半影构成的,本影就是特别黑的部分,半影不太黑,是由许多纤维状纹理组成的,具有旋涡状结构。当大黑子群具有旋涡结构时,就预示着太阳上将有剧烈的变化。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已经有几千年了。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届时会对地球的磁场和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产生损害。在开始的4年左右时间里,

3、黑子不断产生,越来越多,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在随后的7年左右时间里,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然后顺序排列。1999年开始为第23周。天文学家对黑子的活动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规定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黑子最少的年份为一个周期的开始年,称作“太阳活动宁静年”,黑子最多的年份则称做“活动峰年”。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既然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

4、的时候,地球上的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黑子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100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记载得多的世纪,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世纪。还有人统计了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这种变化也是每过11年重复一遍,很可能也跟黑子数目的增减有关系。研究地震的科学

5、工作者发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的时候,地球上的地震也多。地震次数的多少,也有大约11年左右的周期性。更有趣的是,黑子数目的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人体血液中白血球数目的变化也有11年的周期性。关于太阳黑子,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述。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是载于汉书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欧洲关于太阳黑子纪事的最早时间是公元807年8月,当时还被误认为是水星凌日的现象,直到意大利天文学家

6、伽利略1660年发明天文望远镜后,才确认黑子是确实存在的。而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已有关于黑子的101次记录,这些记录不但有时间,还有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变化情况等等。难怪美国天文学家海尔会赞叹道:“中国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他们观测日斑,比西方早约2000年,历史上记载不绝,并且都很正确可信。”太阳黑子的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其变化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每11年为一个周期。据记载,在11731976年的803年间,流行行大感冒发生过56次,且都出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心肌梗死的病人数量也激剧增加。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患病人数会增加呢?原来黑子活动高峰时,太

7、阳会发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流与X射线,并引起地球磁暴现象。它们破坏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使气候出现异常,致使地球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为疾病流行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方面,太阳黑子频繁活动会引起生物体内物质发生强烈电离。例如紫外线剧增,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变异,并发生突变性的遗传,产生一种感染力很强而人体对它却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一但通过空气或水等媒介传播开去,就会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里,致病细菌的毒性会加剧,它们进入了体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也影响病程。所以,当黑子数量达高峰期时,要及早预防疾病的大流行。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8、卫星,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

9、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46%,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四 实验仪器介绍天文望远镜是现在天文学最基本的仪器,也是广大天文普及工作者和天文爱好者必备的观测工具。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甚至射线望远镜。我们探讨的只限于光学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10、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1,折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年,J.Hevelius制造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30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拉着转动升降。惠更斯干脆将物镜和目镜分开,将物镜吊在百尺高杆上。直到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由两块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再组合起来的复合消色差物镜,才使得这场长度竞赛得到终止。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两类。其中,伽利略结构历史最悠久,其目镜为凹透镜,能

11、直接成正立的像,但是视场小,一般为民用 的24倍的儿童玩具采用。而绝大多数常见的望远镜都是开普勒结构,其目镜一般是凸透镜或透镜组,由于其光路中有实象,可以安装测距或瞄准分划板用来测量距离。但是简单的开普勒结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需要在光路内加上正像系统使其正过来,常见的正像系统为普罗棱镜或屋脊棱镜,既起到正像的作用,又使光路折回,缩短整机长度。2,反射望远镜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

12、,还装有一或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由于反射式望远镜的入射光线仅在物镜表面反射,所以对光学玻璃的内部品质比折射镜要求低。1990年,美国在夏威夷建成当时口径最大的凯克望远镜,该镜采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1,主物镜由36面六边形薄镜片拼和而成,厚度仅为10厘米。2,有计算机控制背面直撑点,补偿重力引起的形变。3,能通过改变镜面曲率补偿大气扰动。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人类发射太空望远镜的要求不再迫切。3,折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

13、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天文望远镜的基本光学性能参数:1、 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2、 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2/72=100倍。3、 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4、 望远镜倍率: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望远镜倍率=物镜焦距/目镜焦距。例如TQ5-153JDS物镜焦距1200mm,配PL6.3mm目镜时,

14、即:1200/6.3=190倍,若加2.3倍倍增镜时再乘以2.3,即438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放大倍数不是越大越好,最大可用放大倍数一般不大于口径毫米数的1.5倍,超过最大有效放大倍数后,影像变大清晰度却不会再增加。视场:在一定的距离内观察到的范围的大小。视场越大,观测的范围就越宽广越舒适,视场一般用千米处视界(可观测的宽度)和换算角度来表示。一般来讲,口径越大,倍率越低,视场就越大,但目镜组的设计也很关键。望远镜的口径: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一般可根据需要在21-50mm之间选用。市场上如今出现了一些口

15、径为70mm、80mm、100mm的大口径望远镜产品,体积很大且配有支架。 出瞳直径:影像通过望远镜后在目镜上形成的光斑大小,出瞳直径可以用下面公式得出:物镜口镜/倍率=出瞳直径。由此可以看出物镜越大、倍数越低,出瞳直径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出瞳直径越大,所观测到的景物就越明亮,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那么出瞳直径是否越大越好呢?也不是,因为在白天人眼的瞳孔很小,只有2-3毫米左右,这时如果使用出瞳直径大的如4毫米以上的,则大部分有用光线并不被人眼吸收,反而浪费。人眼只有在黄昏或黑暗时瞳孔才能达到7毫米左右。因此一般情况下使用选择出瞳直径不低于3毫米的就可以了。所以出瞳直径又称为黄昏因数。 寻星

16、镜:为了能迅速地搜寻到待观测的天体,常常在主镜旁附设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它就是寻星镜。寻星镜一股都采用折射式的天文望远镜。它的光轴与主镜光轴平行,这样才能保持与主镜的目标一致。寻星镜物镜的口径一般在510厘米左右,视场在3050左右,放大率在720倍左右,焦平面处装有供定标用的分划板。观测时,先用寻星镜找到待观测的天体,将该天体调到视场中央。这时,该天体自然也就在主镜视场中央。 导星镜:主镜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时,为了及时纠正跟踪中的误差,在主镜旁设置的一个起监视作用的望远镜。TQ5赤道式天文望远镜出厂前光路都已经调试好,使用时只需对寻星镜的角度做调试,寻星镜调试的目的是让寻星镜与主镜光轴完全

17、平行,能看到同一目标,利用寻星镜较大的视场为主镜寻找目标。先将主镜对准一个远距离目标。并将目标置于主镜视场最中心的位置,然后调节寻星镜座套的小螺钉,使主镜中的目标于置于寻星镜十字丝中心,左右旋转寻星镜目镜可以调焦,使成像清晰。经过上面的校准后,松开赤纬轴紧固钮和赤经轴紧固钮,使望远镜能大范围的移动并可指向任何方向,重新调节望远镜,使之对准需要观察的星体。如果在晚上观察月亮,调节寻星镜,使月球在十字丝的中心,拧紧所有的紧固钮,然后主镜直接对准月球,将赤纬赤经钮拧紧,然后调节调焦手轮,月面就会渐渐清晰。改变目镜或加减倍增镜可以改变放大倍率,选配倍率时要根据目标需要及观测条件合理配置,过高的倍率会使

18、成像变暗,视场变小,同时大气抖动也被放大而影响成像。一般对星云等暗天体观测用中倍或低倍即可;若对月球局部、大行星等细节观察时候可以配到中高倍,若在无光污染、大气稳定宁静、空气透明度高的野外,可以尝试配到最高倍率。四、 实验内容1.观测太阳黑子 由于太阳光线很强,若直接用望远镜进行目视观测很容易造成失明,必须使用合格的物镜端滤镜,不能使用目镜端的太阳滤镜。不要让望远镜处于无人看守的状态,尤其是附近有小孩时;养成习惯,每次眼睛凑向目镜时都在心里问一下自己:“安全吗?”。(1)将太阳滤镜装好后再拿到阳光处,不要取下寻星镜的镜头盖,最好除掉寻星镜;(2)寻找太阳时可根据太阳在镜筒上的投影情况,当镜筒对

19、准太阳时镜筒四周都看不到照亮的部分;(3)经过上述粗调后,使用低倍目镜,轻轻来回移动镜筒,很快就能让太阳出现在目镜中。确定方向:将太阳调到正中心,约一分钟后再看,此时太阳已偏离视野中心,假想一条射线从视野中心到太阳中心,这条射线指向的就是“西”;(4)如果可视度较好,可使用高倍目镜对大的黑子进行仔细的观测。 2.观测月球及木星(1) 架设好整部望远镜,主镜筒装上低倍率目镜。(2) 将寻星镜和主镜筒光轴调整平行,再将主镜对准一个约两公里远的目标。并将目标置于主镜视场最中心的位置,然后调节寻星镜座套的小螺钉,使主镜中的目标于置于寻星镜十字丝中心,左右旋转寻星镜目镜可以调焦,使成像清晰。(3) 更换不同目镜,再次调焦,以不同倍率仔细观察星体。 五、数据处理1.太阳黑子在白纸或方格纸上划一个120mm的圆圈,标上东南西北及太阳的自转轴。将观测到的黑子记录记录在圆圈里,注意方向。标上日期,时间,观测者,设备等信息。并写出自己的观测感受。2.写出观测月球及木星的实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