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49278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获奖教育探索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适当的科学启蒙,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有主动性和创造的人。 摘要 创新是民族之魂,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创造能够干新事,有创造力、有发明和有发现能力的人。培养有主动性和创造的人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教育正在或即将进入一个以主动学习和创造性适应为标志的更为人性化的终身教育的时代。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应结合幼儿思维特点,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着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之能够更好的得到发展。我们都

2、知道年幼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及时而适当的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同时,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个体差异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知道,目前学校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

3、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于生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生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创造

4、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我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 正文 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经常会问:“老师,雾是哪里来的?”“老师,你说太阳下山了,太阳真的下山了吗?”“为什么夏天会打雷,冬天不会打雷呢?”有时候,奇怪的问题的确把我难住了。但是此

5、时教师决不能厌烦,用三言两语打发孩子或干脆批评小孩不该胡说思乱想。这样一来,就会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发现幼儿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去寻求答案。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创新火花会因为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扑灭了。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因此多给孩子提供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提供给幼儿游戏的

6、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比如在幼儿纸工活动中,他们无意中折出了别样造型,而且兴奋地向同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会压抑幼儿灵感,扑灭他们创新火花。保护幼儿的创新行为、呵护他们创新想象,教师应注意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教学中,幼儿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抹掉他们独特的思维,否定他们的想象,教师应主动、耐心面对幼儿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启发、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7、 二、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 想象、幻想是人类的第一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前导作力量。很久以前,人类幻想有“顺风耳”“千里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电话、电报、望远镜、电视等发明以后,人类的这些幻想,确切一点说,人类的这些科学幻想也成了现实。 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伞的世界”主题活动中,我从多方面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并与他们一同进行讨论和大胆幻想,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8、。 日常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展开想象。教师多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童话书、科幻、寓言等,这些“精神食粮”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别人成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多提供给幼儿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半制品的游戏材料优点应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这些材料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他们从而敢于创新。 多让幼儿接触新事物,扩大幼儿视野。教师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幼儿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越宽广

9、,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幼儿关在室内,只想让幼儿写字、画画、背诗等,就会把孩子创新的火花扑灭,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正文 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问多答”。例如在“给你一封信”主题活动这个情境中,我就从怎样写信,怎样设计信封、邮票等入手进行全面引导幼儿去获得新的有关知识。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

10、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的兴趣、能力、爱好等各不相同,只有抓住各种最佳教育时机,对幼儿个性的创新发展进行培植、指导,才能培养出个性独立,富有创新性、开拓性的人才。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孩子们的人格,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独特的人格。 四、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

11、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敝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次,园里分给幼儿每人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

12、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新。”因此,当幼儿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一般地说,在班级中比较听话,能够顺从老师的意愿,遵循班级活动常规的孩子,也就是说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师视作好孩子,这种做法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然后,久而久之,幼儿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识,出于这种考虑,在评价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只要幼儿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谬,都热情地加以肯定,以强化 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位哲学家曾说,对于不懂的问题,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创新是一种睿智。儿时的好奇、冒险、自信,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若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培养,就会化作强烈的求知欲、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2003,教学科学出版社2 郭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2002年,天津翻译出版公司3现代科技实验教材4 科学 (1-3年级 ) 课程标准,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5 小学科普知识报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