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上课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487491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伤仲永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伤仲永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伤仲永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伤仲永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上课用(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伤伤 仲仲 永永王安石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临川先临川先生文集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作者王安石(1021-10861021-1086),),字介甫,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被列宁誉为家。被列宁誉为“1111世世纪的改革家纪的改革家”。晚年封。晚年封为为荆国公荆国公,谥号,谥号“文文”。著有著有王临川集王临川集等。等。他是他是“唐宋(散文)八唐宋(散文)八大家大家”之一之一。“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之一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家的合称,即唐代唐代:韩愈、

2、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宋代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辙、王安石、曾巩。听朗读听朗读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感情注意停顿,语气,感情,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二、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二、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1、金溪民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句,并自为其名。2、仲、仲 永永 生生 五五 年年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5、传、传 一一 乡乡 秀秀 才才 观观 之之9、其、其 受受 之之 天天 也,贤也,贤 于于 材材 人人 远远 矣矣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指物作诗立

3、就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8、余闻之也久。、余闻之也久。仲仲隶隶尝尝啼啼焉焉邑邑扳扳谒谒称称泯泯矣矣耶耶zhngzhngl lchngchngy yynynt tmnmnyypnpnyyy ychnchn读准字音读准字音翻译课文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具书,翻译课文金溪金溪民民方仲永,方仲永,世世隶隶耕。耕。译:金溪译:金溪平民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生五年,未仲永生五年,未尝尝识书具,识书具,忽忽啼求啼求之之。译:仲永长到五岁,不译:仲永长到五岁,不曾曾认识笔、墨、认识笔、墨、纸、砚,(有一

4、天)纸、砚,(有一天)忽然忽然放声哭着要放声哭着要这这些东西些东西。【属于属于】父父异异焉,借焉,借旁近旁近与之,与之,即书即书诗四句,并诗四句,并自自为为其名。其名。译:父亲译:父亲对对此此感到惊异感到惊异,从,从邻近人家邻近人家借借来给他,(仲永)来给他,(仲永)立即写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了四句诗,并且且题上题上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其诗以其诗以养养父母、父母、收收族为意,传族为意,传一乡一乡秀秀才观之。才观之。译:这首诗以译:这首诗以赡养赡养父母、父母、团结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内容,传送给全乡全乡的秀才观赏。的秀才观赏。自是自是指物作诗指物作诗立就立就,其,其文理文理

5、皆皆有有可可观观者者。译:译:从此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立刻完成,诗的,诗的文采和道理文采和道理都有都有值得值得看看的的地方地方。父父利其然利其然也,也,日日扳扳仲永仲永环谒环谒于邑人,不于邑人,不使使学。学。译:他的父亲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每天牵牵着着仲永仲永四处拜访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同县的人,不让让(他)学(他)学习。习。邑人邑人奇奇之,之,稍稍稍稍宾客宾客其父,其父,或或以钱币以钱币乞乞之。之。译:译:同县的人同县的人对对他他感到惊奇感到惊奇,渐渐地渐渐地以以宾客之礼对待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有的人有

6、的人还花钱还花钱求求仲永题诗。仲永题诗。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译译 文文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

7、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译译 文文余余闻之闻之也久。明道中,也久。明道中,从从先人还家,先人还家,于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能称称前时之闻。前时之闻。译:译:我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听

8、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我跟随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先父回到家乡,在在舅舅家里见到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的名声相称相称。又七年,还又七年,还自自扬州,扬州,复复到舅家到舅家问焉。曰:问焉。曰:“泯然泯然众人矣。众人矣。”译:又过了七年,(我)译:又过了七年,(我)从从扬州回来,扬州回来,再次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消失,成为普通人了。成为普通人了。”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

9、道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失,成为普通人了。”译译 文文王子曰:仲永之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通悟,受之天也。也。其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贤于于材人材人远矣。远

10、矣。卒卒之为众人,则其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受于人者/不至不至也。也。彼其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得为众人而已耶?恐怕比普恐怕比普通人还不如了。通人还不如了。1 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童年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青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才思敏捷,天资非凡才能衰退,大不如前才能衰退,大不如前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忽忽啼求之啼求之”、“即即书诗四句书诗四句”;“指物作诗指物作诗

11、立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父异异焉焉”、“邑人邑人奇奇之之”“不能不能称称前时之闻。前时之闻。”“泯然泯然众人矣。众人矣。”表现在2 2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家世有什么作用?“世隶耕世隶耕”三字交代了仲永的身份、三字交代了仲永的身份、家世,是对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的原

12、因是什么?“父父利利其然也,其然也,日日扳扳仲永仲永环环谒谒于邑人,不使学。于邑人,不使学。”目光短浅,在目光短浅,在“利利”的驱动下,动词的驱动下,动词“扳扳”和和“谒谒”,起修饰作用的,起修饰作用的“环环”,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生动形象,慨叹之情溢于言表。,生动形象,慨叹之情溢于言表。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

13、西毁灭给人看。鲁鲁 迅迅4、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有详有略,大力铺陈大力铺陈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沦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沦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伤”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仲永之通悟”确实是确实是“受之天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

14、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即“父利其然也,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说明“受之人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5 5、作者对仲永一事有何看法?最后一段议论讲作者对仲永一事有何看法?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了一个什么道理?“受之天受之天”人的天资人的天资“受之人受之人”人的后天学习和教育人的后天学习和教育作者认为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仲永之通悟”是是“受之天受之天”,他才能,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受于人者不至”,天资好的人,没,天资好的人

15、,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受之天”与与“受之人受之人”了了了了 的关系,指出的关系,指出后天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子子 才是至关重要的。才是至关重要的。EXIT伤伤仲永仲永究竟为究竟为谁谁而而“伤伤”?说说你的理?说说你的理解。解。仲永仲永:天资过人,却: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丧失成长的自主权仲永之父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

16、使学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邑 人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生之有神,也得生之有神,也得育之有方育之有方,否则大器难成。,否则大器难成。(一)、作者为什么伤仲永?(一)、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仲永天资非凡,但因“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二)(二)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第一:第一: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具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有作诗才能。第二:第二: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衰退大不如前。第三:第三:又过七年后,仲永完全又过七年后,仲永完全变成一

17、个平庸的人。变成一个平庸的人。父利其然也,日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人,不使学贪图小利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其受于人者不至其受于人者不至没受到后天没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从个人情况看:从个人情况看:从道理上讲:从道理上讲:(三)(三)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文章的段意归纳文章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三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写方仲永才能衰竭,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终于成为普通人。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但后

18、天的学习更重要。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五)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3.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2.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不能称前时之闻前时之闻”,是以,是以“见见”的形式。的形式。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

19、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2.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伤”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有家

20、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不使学”的原因。的原因。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把他的天赋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把他的天赋之高渲染得越浓,其才能泯灭引起之高渲染得越浓,其才能泯灭引起的哀伤才会越深,作者的痛切之情的哀伤才会越深,作者的痛切之情就会更有感染力。就会更有感染力。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 情形?情形?小结小结 本文本文寓理于事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通过方仲永5 5岁到岁到20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人的天资和

21、后天成才的关系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详写方仲永幼。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惜之情;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解释词语:解释词语:1、“世隶耕”隶:隶:2、“未尝识书具”尝:尝:3、“父异焉”焉:焉:4、“即书诗四句”书:书:5、“并自为其名”自:自:为:为: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自:是:是:就:就: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宾客:属于。曾经。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动词,写。自己。动词,题上。从。这。完成。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8

22、、“或以钱币丐之”或:或:9、“父利其然也”利:利:然:然:10、“从先人还家”从:从:11、“还自扬州”:12、“贤于材人远矣”贤于:贤于:13、“卒之为众人”卒:卒:14、“且为众人”且:且:15、“固众人”固:固:16、得为众人而已耶?有的人。动词的以动用法。以为利。这样。从扬州回家。比优秀。最终。尚且。本来。反问句。恐怕他想成为一个普通人都不能够吧?跟从。1 1、通假字、通假字日日扳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扳通扳通“攀攀”牵、引牵、引2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未未尝尝识书具识书具古义:曾经。古义:曾经。今义:用口品尝。今义:用口品尝。古义:渐渐。古义:渐渐。今

23、义:多做今义:多做“稍微稍微”讲。讲。古义:平常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今义:许多人、大家。稍稍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其父泯然泯然众人众人矣矣 忽啼求忽啼求之之()借旁近与借旁近与之之 ()传一乡秀才观传一乡秀才观之之()余闻余闻之之也久(也久()不能称前时不能称前时之之闻(闻()环谒环谒于于邑人邑人 ()于于舅家见之舅家见之 ()其其诗以养父母(诗以养父母()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父利其其然也(然也()3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即即书书诗四句诗四句”“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动词,写。名词作动词,写。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每天。意动用

24、法(认为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怎么样)父父异异焉焉对对感到惊奇感到惊奇稍稍稍稍宾客宾客其父其父把把当宾客当宾客父父利利其然也其然也以以为利为利邑人邑人奇奇之之对对感到惊奇感到惊奇 4 4、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不使学不使学”“还自扬州还自扬州”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不让(仲永)学习。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自扬州还扬州还”:从扬州回家。:从扬州回家。(一)、作者为什么伤仲永?(一)、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仲永天资非凡,但因“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二)(二)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

25、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第一:第一: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具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有作诗才能。第二:第二: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衰退大不如前。第三:第三:又过七年后,仲永完全又过七年后,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变成一个平庸的人。父利其然也,日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人,不使学贪图小利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其受于人者不至其受于人者不至没受到后天没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从个人情况看:从个人情况看:从道理上讲:从道理上讲:(三)(三)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泯

26、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文章的段意归纳文章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三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写方仲永才能衰竭,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终于成为普通人。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五)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3.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2

27、.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不能称前时之闻前时之闻”,是以,是以“见见”的形式。的形式。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2.2.后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后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伤”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三个

28、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不使学”的原因。的原因。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把他的天赋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把他的天赋之高渲染得越浓,其才能泯灭引起之高渲染得越浓,其才能泯灭引起的哀伤才会越深,作者的痛切之情的哀伤才会越深,作者

29、的痛切之情就会更有感染力。就会更有感染力。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 情形?情形?小结小结 本文本文寓理于事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通过方仲永5 5岁到岁到20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前两段叙事叙事,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议论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提出作

30、者的见解,解,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受于天受于天”指什么?指什么?“受于人受于人”又指什又指什么?你怎样认识么?你怎样认识“受之天受之天”与与“受之人受之人”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受于天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即有天赋。“受于人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所受到的教育。人的智

31、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有用之才。课堂辩论:成才的关键。课堂辩论:成才的关键。正方: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正方:天资聪慧是成

32、才的关键。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九、有关学习的名言九、有关学习的名言 人的天才只是火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学习!高尔基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毛泽东 天才是百分之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铁杵磨针 磨针溪,

33、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磨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车胤囊萤 胤(yn,车胤,晋朝南平人)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要想知识常新,思想常新,还得要想知识常新,思想常新,还得多学习呀。真可谓多学习呀。真可谓“问渠那得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同学们 热爱你们的学习吧热爱你们的学习吧!成才与勤奋的名言:成才与勤奋的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了。鲁迅鲁

34、迅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牛顿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奋。爱迪生爱迪生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学。梅兰芳梅兰芳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以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要求: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要求: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

35、言。言。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时间在时间在2 2分钟左右。分钟左右。课堂小测:翻译以下词语。课堂小测:翻译以下词语。世世隶隶耕耕未未尝尝识书具识书具父父异异焉,借焉,借旁近旁近与之与之,即即书书诗四句,并自诗四句,并自为为其其名。名。其诗以其诗以养养父母、父母、收族收族为为意意,传,传一一乡秀才观乡秀才观之之。自是自是指物作诗指物作诗立就立就,其,其文理文理皆皆有有可观可观者者。邑人邑人奇奇之,之,稍稍稍稍宾客宾客其父,其父,或或以钱币以钱币乞乞之。之。父父利其然利其然也,也,日日扳扳仲永仲永环谒环谒于邑人,不于邑人,不使使学。学。翻译以下句子。翻译以下句子。父异

36、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书具给他,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书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从此人们指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从此人们指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人还拿钱求他的诗。有人还拿钱求他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