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16486911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 教学方案是将教学原则转化为教材和教学活动的方案,我们应当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第六课逍遥游教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逍遥游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

2、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3、,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飞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4、,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语文教案 学问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力量目标: 1.训练同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力量。 2.引导同学绽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意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育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2.训练同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家写了一篇奇文,说鲲鹏之大,鲲鹏展翅之时,两翼蔽日,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写事物之小,说连一根小草

5、也能做成船。这些夸张令人惊异,感觉新奇,布满深厚的浪漫主义颜色。这位大家就是庄子,这篇奇文就是逍遥游。 二、整体把握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老师范读,生听读解决自读时的问题。 3.师朗读指导 4.生再读、或齐读 5.反馈: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或提出疑问。 三、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1.借助解释、借助小组的力气理解课文疑难词语,粗通文意。 (要点提示:通假字,重点实词“怒”“志”“抟”“息”“负”“覆”“培”“角”“枪”“控”“适”“念”“修”“绝”“已”“正”“海运”“野马”“扶摇”“坳堂”“夭阙”“莽苍”“果真”“泠然”“数数然”等等) 2.以练习一(第3问的后一

6、问暂不考虑)为线,连续研读课文 要求:逐题朗读,逐题作答,要求尽量用原文作答,并直译。 四、小结:(参见板书) 第一段文意上有三个要点。第一个从文章开头至“南冥者,天池也”,写鹏鸟游览于九万里,有待“海运”。其次个从“齐谐者”至“而后乃今将图南”引齐谐的话,证明大鹏徙于南冥是凭借风力,再进而说明鹏和“野马”“尘埃”同样是“有所待”。第三个从“蜩与学鸠笑之曰”至第一段完说明蝉和斑鸠这两个小动物也是“有所待”。 其次段文章为了说明小与大的区分,小与大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在鲲鹏与蜩、学鸠的故事中,插入了一系列的比方,如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方,长寿者的彭祖与众人之比等等,有的浅显,有的奇妙,有

7、的夸张,极大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情趣。 第三段“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以及不求名的宋荣子算不得逍遥游,“列自御风而行”“犹有所待”;文末点明主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索练习一第3问和练习二。 思索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2.引导同学绽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3.关心同学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育同学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读课文,投影上节课板书内容,复习旧课导入。 二、新课 争论

8、明确 1.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 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鲲鹏,小至尘埃、小草)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其次段,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这一段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印证。 (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运用对比列举了大量例证。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有时“小年”。鲲鹏是“大知”,蜩、学鸠、斥鴳等见识短浅,只能算是“小知”。) (老师可深问:为什么还要争论“小大之辩”的问题?一方面强调了人在熟悉上的区分,说明“以小及大”的困难;另一

9、方面也反映了庄子熟悉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的“无己”。) 第三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中人的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名全文主题。 写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第一种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列子虽已能“御风而行”,赛过宋荣子,但仍旧“犹有所待”。因此这三种人都不能说已入“逍遥游”之境。最终庄子说,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无所待”而“逍遥游”。什么人才可入此境呢?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才能得到肯定

10、的精神自由。这样,全文结论水到渠成。 2.课后练习三,史记中说庄子“汪洋自咨以适己”,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特点? 要点:构思雄伟,思路开阔。(鲲鹏鸟的宏伟,大椿树的长寿,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些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微小、两者对比,献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借用寓言说理;想象奇特丰富;句法多变,节奏明快。(详见老师用书) 三、小结 本文采纳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终推出结论,其是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蔽着炽烈的感情。 四、齐读课文,再体会。争论明确:你对庄子提出的境界有什么看法?(追求小要是庄子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面

11、,他认为:在到了这样的境界,就能与天地浑然一体,游览在肯定自由之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需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这当然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幻想,但也间接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动 乱的.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一些人渴望逃离.。)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 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庄子“无为”思想的看法。 有爱好者可查找关于庄子的资料,利用早读时间与大家沟通。 逍遥游教学反思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靠、肯定自由地游览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冲突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飞翔,在肯定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同学学习此课的难点是理解什么是

12、逍遥游,教学重点是分析此文的论证思路。当然作为文言文关心同学解决文字上的阅读障碍是必需完成的任务。对于此文我设计了三个课时,依照疏通文意,分析论证思路,理解主旨三点来教学。 文句的理解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我只是对关键字句以及同学提出的怀疑作了解答,并且设置了文言题目。从练习的完成效果来看,大部份同学经过老师的关心都能读顺课文。不足的是在设计此教学内容的时侯没有把诵读结合起来,第一课时课堂容量稍大,未充分顾及对学问点的消化,反而使个别同学产生了畏难心情。 分析本课的论证思路,我实行的方法是段段分析,以题带动。如第一段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依据课文相关语句,分析鲲鹏的形象。二是写鲲鹏、蜩鸠其用意是

13、什么?其余各段分别设置了下面几个题目:其次段运用了哪些事物,阐述了什么道理,试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第三段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 ?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从堂上同学的表现来看,同学难以把握文段的论证思路,不能对层层递进的内在规律作出明晰的分析。缘由可能是运用了反问句式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不太能理解此种论证之法。同学对关键语句的把握不能做到精确。细思之,主要是我设置的问题过于宽泛,同学难以通过筛选信息组织答案。同时也与预留时间不够有关系。于是造成了大多问题是“自问自答”。虽然经过我的讲解同学了解了文章论证结构,但与预设通过此环调动同学思维的教学目的有较大差距。对于此环节我应降低难度,

14、通过小组沟通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精当的提示引导同学是我应当改进的地方。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靠、肯定自由地游览永恒的精神世界。同学虽能记住此意,但并不能理解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终说:必需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遗忘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肯定自由地作逍遥游了。第三段同学因没

15、有肯定的学问储备,理解这种哲学思辩的问题自然是难的。如何深化浅出的让同学理解,这是日后教学必需重视的问题。 庄子的逍遥自由观是躲避现实的、消极的、虚幻的。但是庄子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也是执着的。这无疑是对人类自由本性的体认。他想像的所游之处,透露出庄子对残酷的、是非淆乱的现实的厌倦,也表现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和眷恋。在封建桎梏下的人们从现实与逍遥境界的对比中,可以感受到.的黑暗,激发对自由的憧憬;也可因之消极、悲观走向沉沦。后世很多失意人士如阮籍、李白等,在无待逍遥的启示下,对封建.的黑暗给以揭露和抨击,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庄子的逍遥观鲜亮地提出了在客观必定性面前如何实现自由的问题,这是值得确定的。这是对庄子“逍遥游”实质的理解。同学理解起来是最为困难的。 总结此文教学的阅历,我遵循思路,步步引导是正确而易行。然如何通过问题设置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是我要多加思索的。 春教案pp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