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48546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全(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象学考试题型:题型-、名词解释 5个,每个2分,题型二、判断15个,每个 1 分,题型三、填空题25-27个1空1分,题型四、完成题(画图)4个,每个2分,题型五、 计算(辐射、积温、压高公式、湿 四选三)、题3个,12分,题型、问答题6个, 25分-29 分师平时的作业题也要看。此资仅供参考,有争议的地方查找课本或向他人咨询。第一章 大气1 概:光化学氧化剂、酸雨、可吸入颗物、飘尘、尘、天气、气候光化学氧化剂:是由天然源和人工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 的(主要的是O3,PAN)酸雨:是指PH5.6的水可吸入颗物:是指径小于10 “m的子。飘尘:是指径小于

2、10 “m的微。尘:是指径大于 10 “m的微。天气:天气是指某一个地 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 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 体状态气 候:气候是长时间内 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丄状态2 .简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组成:a、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外的所有混合气体统称干洁空气,干洁空 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b、大气中水汽: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海洋 和江河湖等水体表面蒸发和植物体的蒸腾,大气中水汽含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水汽 水汽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含多,只占大气总容积的0%4% C、气溶胶子: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植物花粉和孢子、盐、 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及小水滴、

3、冰晶 等。气溶胶子来源分为人工源和自然原垂直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对层、平层、中间层、热层、散层对层 :特点 有强的上下对运动层内集聚3/4大气质和几乎所有的水汽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时间,温随高升高而低该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 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一层内,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一层平层 :随高的升高,温也升高该层空气较稳定该层温受地面影响小,水汽含很少,天气,能见好,臭氧含较多中间层:随高的升高温下该层空气较稀薄热层:这一层的厚是从中间层顶到5 0 0KM的高随高的升高,温也升高该层的厚和最高温值与太阳活动有关该层空气极其稀薄。散层:(热层顶以上到3 0 0 0 km的高)该层内温连续,难以确

4、定温曲 线该层空气分子受地心引的作用极小,因此运动速极快3 对层的主要特征(见题2)4 大气污染物分哪几大类?并举出具体污染物A、含化合物:SO 2 SO 3 H2SO4 H2S醇、亚酸盐、酸盐和有机化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SO qHqSOaHqSBt氮化合物: NH3N2ONONO2等,通常以no,no2危害最C、碳氧化合物:CO、CO2D、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CH4、C2H2是主要污染物E、含卤素化合物:卤代烃、其他含氮化合物和氧化物F、光化学氧化剂:O3、PANG、颗物:气溶胶、飘尘、可吸入颗物5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酸雨:a、使河、湖泊酸化

5、。b、危害植物生长c 低土壤肥,使土壤酸化 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同时也向地面和宇宙放射辐射,寸地面起保暖增温的作用a、气温上升,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地区,南两极的冰将加快融化b、最寒的高纬地区增温最大,因而中纬农业区可以向高纬区大幅推进c、C02浓的增加有于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物强,提高有机物产 臭氧层遭破坏:a 两极地区臭氧层明显变薄,南极上空春季出现臭氧层空b、紫外 线大通过大气层,使人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机会增大。C严重伤害植物,低海洋生物的 繁殖能。第二章 辐射1 名词解释 辐射、辐射通密、 日照百分、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逆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 效辐射、光饱和点、光

6、补偿点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子的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的方式辐射通密: 辐射通密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又称辐照通密日照百分:日照百分, 即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全天无云时应有的日照时数),之比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以 S。表示,我国采用S。=1367W/m2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的特征,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的透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大气这种向 外放射能的方式,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 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

7、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生辐射波谱区内子能能使叶绿素分钟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故这段波谱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在-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随光照的上升而增大,当光照上升 到某-数值之后,光合速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值光补 偿点:指植物在-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心物与呼吸消耗的物质达到平彳衡的 光照。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能积干物质。2 太阳表面温的为6000K,地球表面平均温3 0 0K,分别求太阳辐 射和地球辐射的能极大直对应的波长(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et=oT4 o=5.67 x 10-8W/(m2 k4)解:由斯蒂芬一玻尔

8、兹曼定得:eT 太=oT 太 4=5.67x10- 8x60004W/mEt地=oT 地 4=5.67x10- 8x3004W/m根据维思位移定得:(入m=C/T)Am a=C/T 太=2897x103/6000=482.83nm入 m ,=C/T ,=2897x103/300=9.657x103n m地地3 地球上之所以有四季交替以及昼夜长短有极严格而固定的周期性变化并因 纬而异的根本原因是么?黄赤夹角2327 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4 绘图说明:(1)太阳赤纬的季节变化(2)正午太阳高的季节变化((2)。223.502 3-5N)(1)夏至(最大)冬至(最小)夏 至( 0=23.5。)23.5

9、o)至( O(h 午=9000+23.5。)(h 午=9000 一渐小秋分(h 午=900 0 )h午的季节变化第五题冬季夏季昼长h (正午)昼长h (正午)低纬长大短大高纬短小长小何短,何大何小?将结果填入表中6 阳总辐射Q、依太阳高角、大气 质系数、 大气透明系数(P)及海拔 高 (H)的增大而增强(/)或减弱()的变化趋势填入表中第题h/m/p/H/S/D/Q/秋分(o=0)O的季节变化5 冬夏季节半球高低纬 圈上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角 (回归线以) 何长7 计算哈尔滨(4541N)、海口 (2158N)的二分日与二至日的 正午太阳高h 午=90o0 + o夏至:h(哈)=90 4541

10、+23.5h(海)=90 2158 +23.5冬至:h“=90 45423.5(哈)h、=90 215823.5(海)春分,秋分:(0=0) : h=90 454=4419 h-90 2158 =682 1(哈)(海)8, (1)日出日时太阳呈红色,的天空呈蔚蓝色。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能愈强,当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 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大,大气对 红橙光投过的较多二队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这就是旭日及夕阳时因为通过的大 气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逐渐呈现红色的原因(2)大气具有温

11、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存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地面 向外的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3)随海拔高的升高,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大,则 Ee增强,Ea减弱,从而Eo增大,故高海拔地区 温快。(4)微风的夜晚地面温幅大。无风或微风的夜,地面空气动混合差,有于地面辐射却温。(5)同纬之间引种时,短日照作物的难比长日照作物大。南引种时, 短日照作物,光温对发育速起相互叠加作用, 长日照作物光温对 对发育速起相互补偿的作用,所以同纬之间引种时, 短日照作物的难比长日照作物大。9、长短波光穿透大气层的能一样吗?为么?长波光强于短波光,(用分子散射定

12、解释)10、解辐射的基本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规符合 布格尔一兰勃特定,即:S =SqP m它表示:地表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随大气透明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大气质的增加r而减小11、 光饱和点越高或光补偿点越低,光能用 越高。在光补偿点以上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补偿点愈低光饱和点愈高愈能充分用光能,获得高产。12、试述光能用的计算及提高途径P= (hm/工(S +D )x100%提高途径:改革耕作制充分用生长季在温条件许可范围内使一中尽可能多 的时间在耕地上长满作物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合密植间作套种育苗移栽 等技术竟可能扩大田间群体绿色叶面积并维持较长功能期,使之于光合产的积

13、选育高光合效新品种使作物新品种有好的株叶形其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科学施 肥,合施肥,改善田间二氧化碳供应,使作物营养充足而协调 改造自然(如兴修水 温室塑棚地膜人工调剂光照等)使光热水资源配合最佳 及时预测和预防病虫 害及其他自然灾害果方面,可采用粮间作,抚育间伐合修剪小株密植等措施。第三章温1、概:温日较差、温较差、界限温温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温较差:-中最热月平均温与最月平均温之差、界限温: 是热资源的-种表达形式,是寸农业生产有特定意义的几个日平士均温。2、水分含的变化对土壤热容、导热、导温有何影响?水分含愈大,土壤热容越大,导热愈大,导温也增加,温超过一定数直后,导温反

14、而减小。3、土温变化的幅与快慢同热容有何关系热容越大,土温变化幅越小,变化的越慢。4、一日较差:纬:气温日较差随纬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状况:导热小的日较差大,深色土浅色土地形:凸地平地凹地,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乱作用较强,气温日较差比 平地小,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且在夜间常为空气泄汇合之地,故气温日较差较平地大下垫面:覆盖阴距海远近:沿海日较差小较差:纬,气温较差随纬增高而增大距海远近,距海远的地方受海洋的影响,较差小,越向大陆中心,较差越大下垫面:覆盖面 面 海拔高:高 低5、 r愈小,大气愈稳定,如果r 很小, 将是-寸发展的障碍 当rrm时,必然rrd,是必rrm,大气总还

15、处于稳定 状态当rdrrm时,寸于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寸应夫饱和空气来说, 大气又是处于稳定状态的120C,99C,求这 5天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作业)(活动积温为 Y=45.6C,有效积温为 A=5.6C,)8、解土温垂直变化规土温日较差随深增加而减小 随深增加,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时间后,每深 10cm 后 2.53.5C9、解释下事实(1)潮湿土壤增热慢却也慢,干燥土壤增热快却也快潮湿土壤湿大,水分含多,热容大,白天升温和夜间温较为缓和,反之,土壤干燥, 湿小,水分含少,空气含多,热容小,白天升温和夜间温较为拘。(2)小麦冬灌可以提高地温小麦冬灌,改变土壤的热特性,土壤水

16、分多,热容大,导热大,导致土壤表层温变化较小。(3)高山上太阳辐射强,但气温比平地低高山上风大,乱交换旺盛,白天气温升高幅小。(4) 谷底平地等低洼地形中气温日较差大低洼谷底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热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却故气温日较差大。(5) 距海越远温日、较差越大由于海陆热特性同 沿海地区水的热容导热大空气湿大距海越远受海洋的 影响越小温日较差越大。(6) 冬季早晨近地气层中的烟雾散去冬季早晨近地气层随高升高气温升高逆温气层很稳定所以烟雾散去。(7) 夏季天气变得又闷又热时常常有阵雨来临又闷又热的夏季湿大温高气层稳定对所以常常有阵雨来临。(8) 天地

17、温日较差比阴天大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强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温强。第四章水分1 概:相对湿、水、水相对变、蒸腾系数、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 相对湿: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水:指从云中到地面夫经蒸发渗透和径所聚集的水层厚以mm表示水相对变:指水的绝对变与多平士均水的百分比。蒸腾系数:蒸腾系数又称需水 指植物合成1克干物质所蒸腾消耗的水分克数。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影响最大的 时期称为作物水分临界期。如果作物对水分相当敏感又正是当地水条件较差却稳定的时期就成为水分影响产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2 饱和差、点温和温点

18、差的含义?饱和差:在-定的温条件下饱和水汽压与此时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之差。点温: 空气中水汽含变 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气温低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 的温。温点差:气温与点温的差值差值越大 说明空气中水汽含越少反之说明空气水汽含越大。3相对湿的日变化有哪些规?它和温有么关系?日变化:相对湿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相对湿日变化的特点是-天中有-个最 高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时;一天中有有一个最低值出现在1415时气温最高的 时候。白天相对湿随着温的升高而变小夜间相对湿随着温的低而增大。变化:一般在内陆地区,相对湿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反即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在季风盛地区相对湿的变化与气温-致-的最大值

19、出现在夏季 最小值出现冬季。4 简述水汽压日变化的类型及出现的条件?水汽压变化?水汽压的日变化有两种类型即单波型和双波型。单波型:水汽压的日变化与空气温的日变化-致。-日中有-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 出现在午后14-15时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形成单波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垫面的蒸发 所引起的而蒸发强的大小与温有关。白天温高蒸发强进入空气中的水汽多水 汽压大;夜间温低蒸发慢水汽压小。这种单波型变化多出现在海洋上沿海地区 寒季节的大陆和暖季潮湿的地区。双波型:水汽压在-中有-个最高值,-个次高值,-个最低值和-个次低值,最低值出 现在气温最低的清晨,大约在日出之前;次低值出现在午后对作用最强的时候,在

20、1516 时;次高值出现在910时,最高值出现在2122时,双波型多出现在大陆上乱作用较 强的夏季。水汽压变化: 水汽压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相似,-中有-个最高值和-个最低值。 在大陆上,水汽压的最高值出现在蒸发强的7月,最低值出现在蒸发弱的1月;在海洋上,最 高值在8月,最低值在2月5 影响水面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1)蒸发面的温 2)饱和差3)风速4)气压5)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6 影响土壤蒸发因子有 几个? 土壤有几个蒸发过程?水汽凝结必备的条件?雾云的形成 条件?影响土壤蒸发因子:土壤结构,地形和方位,地下水位,土壤颜色,植被覆盖土壤蒸发过程:第-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是在土壤表面进的第二

21、阶段:土壤的含水减少到田间持水的 70%以下,土壤表层变干,含水减少,表层 形成一个干涸层第三阶段:当土壤表层非常干燥时,土壤内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发生在深层土壤 中,水汽通过土壤孔隙,再扩散到大气中去;蒸发的速比同样条件下水面的蒸发小的多 水汽凝结的条件:大气中的水汽含必须达到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雾的形成条件:底层空气的下垫面接触却,至点一下发生凝结云的形成条件:水汽充足;有足够的凝结核;空气中存在水汽凝结成水滴,凝华成冰晶的足 够却过程,特别要有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绝热却过程7 已知点温Td = 10C、饱和差d = 10,6hpa,求饱和水汽压E和相对湿r (作业题)8 某气

22、象站某日晚上2 0时测得气温60C。相对湿80%,据历史资统计, 在当日天气下,气温在夜间将继续下,下速每小时1C,假定空气中水汽含变,试计算夜间何时成或霜。9 已知京某初夏气温ta = 35C, 点温t d = 20C,求饱和差d和相对湿r (作业题)10. 试举几个作物的水分临界期,简述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长短与作物对水分适应能的 关系开花,孕穗,灌浆等,水分临界期多与花芽分化的旺盛时期相联系,临界期时间较短的作物 和品种适应水分的能较强,临界期的很长,容遇上水分条件的危害。第五章气压与1、某座山山脚处的气压lOOOhpa,气温100C,测得山顶处气压为7 0 0 hp a,气温00C,求山高

23、?( 普斯压高公式: Z2 -Z1 = 18400 (1 + a t m ) log (P1/P2)其中:t m = (t +t 2)/2 a=l/273 )由普斯压高公式得:Z2 -Z1 = 18400 (1 + a t m ) log (P1/P2)= 18400(1+ (10+0)/2) /273)log(1000/700)= 2902.4m则山高为2902.4m。2、分别在高空和低空下,等压线平直和弯曲时,空气受状况如何?(只用文字说明)高空:等压线平直时: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 G丿 和水平地转偏向(A n)的作用 等压线弯曲时: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水平地转偏向和惯性离心(C )低空:

24、等压线平直时: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水平地转偏向和摩擦(R) 作用陆4、绘图说明:(1)海风和陆风及其出现的时间(P117)( 2)山风和谷风及其出现的时间? (1)(2)(P118)陆风谷风山风5、绘出半球地面气压带,风带的纬分布图。 (P115)6、绘出半球高压内的场状况(低空) (同 3题图2)8、下图用风的符号标明摩擦层中气压场中的风9、下图用风的符号标明自由大气中气压场中的风向 P高第,七章天气学及气象灾害1、名词解释:气团,锋气团:指在水平方向上,温,湿和大气稳定等物性状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 小的大土块空气锋:两种同性质气团(气团和暖气团)之间形成的过渡带初R霜冻:秋季的第一次

25、霜冻终霜冻: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冻害:指动植物在0C以下的强低温下受到的伤害2、何谓锋,暖锋,静止锋?他们各自的天气表现如何?锋: 当气团的势较强时, 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锋面过境后,气团代 替暖气团暖锋:当暖气团的势较强时, 暖气团推动锋面向气团一侧移动,锋面过境后, 暖气团代 替气团静止锋:当,暖气团势均敌,短时间内相上下,或由于地形阻滞,锋面很少移动,在 一地区来回摆动,呈静止状态暖锋的天气表现:锋面过境时,依次出现卷云,高层云,雨层云,雨区出现在锋线前,常为 连续性水,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低锋的天气表现:1)缓锋的天气表现:锋面过境时,依次出现雨层云,高层云,卷云, 雨区出现在

26、锋线后,过境后地面天气为气团控制的天气2)急锋的天气表现:过境时形成稳定天气,雨区位于锋线两侧,过境后气温低,气压升高,天气转3、我国冬夏两季各受么气团影响?对应的天气特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太平洋气团 冬季,源于西伯亚和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 在高空偏气的引导下向南移动, 使我 国绝大部分地区在该气团控制下,天气寒,干燥,气温急剧下,温日变化大,但在气 团南下的过程中,逐渐变性,即温,湿随之增高,干燥与寒程变小,称为变性极地 大陆气团,冬季侵入四川盆地的空气就是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 在单一的变性极地大陆气 团控制区域内,上空有下沉气,一班天气好。夏季,源于热带太

27、平洋上的湿热气团影响我国,当热带太平洋气团在我国南部或东部沿海地 区登陆时,常为稳定天气,早晚,午后对旺盛,产生积状云,间有雨,如在我国 持久停,并控制大片地区,则高温炎热,久无雨,常形成干旱,在其控制的西部边缘 地区,地面常有锋面,空中常用槽线,变线配合,常有水天气4、锋面锢囚后的天气有么变化?过境时云层增厚,水增强,水区扩大。由于锢囚锋是由两条移动的锋面相遇而成的, 所以他的显著特征是在锢囚锋两侧均为水区,锢囚锋水仅是由原来的两条锋面带来 的,而且还是由于锋面相遇后锋上暖空气的抬升作用进一步加强所造成的5、简述气旋,反气旋内及西风槽脊前后的气状况和天气特征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

28、旋,在半球,气旋内地面的空气沿逆时针方向从四 周向低压中心辐合,迫使低压中心空间产生上升运动,绝热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因 此气旋内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在半球,反气旋内地面的空气做顺时针方向 从中心向外散,使地面高压中心对应的高空空气下沉,绝热增温,相对湿减小,云消雾 散,所以,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少云天气。6、何谓副高?天气特点如何?副高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我国大陆以东广阔洋面上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有很强的下沉气,有时出现下沉气温,所以,在副 热带高压控制区内,多为少云天气,风速小,天气炎热。

29、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是随季节而变化的,-般冬季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强也 弱,对我国的影响较小。夏季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强较大,对我国的影响也最大,从 冬到夏,副热带高压向偏西方向移动,势逐渐减弱,而从冬到夏,副热带高压则向南偏 东方向移动,势逐渐减弱, 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南进退,我国大陆雨带也随之南移 动芬。7、霜冻和害有么共同点和同点同: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C以下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影响。害是农业产物 在以上的相对低温下受到的伤害或影响相同:是低温对作物的危害8、霜冻和霜有何区别?霜冻由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区别: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C以下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影响

30、。霜是近地气层的 水汽在地表或地表覆盖物的表面上凝结的水晶霜冻的成因分为三类:(1) 平霜冻:一天中的时间可以出现,与空气侵袭的范围有关,且持续时间较长, 有时持续几天出现霜冻,所以造成霜害的区域较广,小气候的差异较小(2) 辐射霜冻:具有局部性,小气候的差异显著,它的强弱受地形、地势和土壤性质的影 响较大(3) 平辐射霜冻:由空气的入侵和夜间辐射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霜冻,常出现在初 秋和晚春,一个地区每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多属于混合霜冻9、人工防霜有哪些方法?其原是么?农业措施:选用抗冻能强的新品种农艺措施防御霜冻 选择背风向阳避冻地形 抑制冰核活性细菌物措施:1)熏烟法 原: 烟幕可减少地面有效

31、辐射,使地面温速减慢烟堆燃烧,放出热,提高近地气层的温,增温效果为13C 烟雾中亲水性微吸附大气中的水分,使水汽凝结放出潜能,缓和气温下的幅2) 灌水法 原:一方面增加土壤湿,即增大土壤的热容和导热,使夜间土壤 下缓和,另一方面,灌水后水蒸发进入大气,使近地气层中水汽含增多,湿增加,在 夜间温时,水汽凝结,放出潜热,可缓冲温下的幅3) 覆盖法4) 包裹 法10、简述害、冻害的防御措施害的防御措施:选育耐低温、早熟品种 调节播种期 灌水 喷水和根外追肥 喷 湿水面或叶面增温剂冻害的防御寸策:选用适抗寒的丰产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选择空气难进 出、背风向阳的地段种植经济作物采取冬季覆盖、镇压和

32、冬前浇冻水等调节农田小气候 的技术11、冰雹形成的条件及防御措施形成条件:强上升气运动 充足的水汽供应防御措施:加强风雹预报种植耐雹品种及时躲避人工消雹12、干旱、洪涝的含义是么?有哪些防御措施?干旱:长期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到满足,影 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的类型:按成因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干旱 黑灾 干旱的防御: 大搞农田基础建设,增加灌溉面积 防旱的轮作布局和耕作保墒技术 选育扌抗旱作物及作物品种 覆盖法 营造防护 种子抗旱锻炼 人工雨 防御干旱新途径,抗旱剂洪涝:由于长期阴雨和雨,雨过集中,出现河水泛滥,山洪发,土地淹没,作

33、物被 淹没或冲毁的现象。洪涝防御:1) 工 程措施 2)非工程措施3)生物措施 4)心组织,狠抓各项准备工作 5)加强值班, 密关注雨情,汛情。13、风沙危害方式:强风沙埋土壤风蚀大气污染14、季风和海陆风有何异同:同点:1、范围同。 海陆风仅仅局限在沿海地区,而季风可以深入到大陆内部,当然越往大陆内 部走,季风的影响就越小。2、 成因同。两者虽然是由海陆热性差异形成的,但是季风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 节移动形成的,是宏观的大气概。而海陆风则是单纯的热性质差异形成的局部天气特征。 相同点:是由于海陆热性差异造成的。第八、九章气候与农业气候1、简述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是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统计状态

34、,天气的综合表现。形成因素(1) 辐射因素:太阳是地球和大气的主要能源,是大气中一物过程和物现象发展的基本动, 是气候形成的根本因素,地球上气候的纬差异以及各地气候的变化主要是太阳 辐射变化造成的。(2)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因素对气候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海陆分布。地形和洋、纸杯和冰 雪覆盖等因素自身的辐射收支,温特性同,也会对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3) 环因素:空气的大规模运动,使各地的热和水分得到交换,特别是经向环使因 太阳辐射的纬差异造成的气候特点减弱。(4) 地形因素:是地形本身所形成的独特的气候,二 是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5) 地表覆盖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互动对气候的影响:a

35、.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b. 改变大气成分 c.人工释放热2、么是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各气候带的基本特点气候带:是最大的气候分类单元,它大致与纬平,环绕地球呈带状气候型:根据气候特征所划分的类型各气候带基本特点:书本183到1843、高原气候与高山气候有何同高原气候的土温和气温比同纬同高的山地要高,高原辐射强温变化趋于极端,其日较差和较差士均较大,水少,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山地气候:一气温比同纬平地低,二气温日较差和较差比同纬较小三同一山地因局地条件同,气候具有差异。4、简述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大陆性气候1. 云雾少、日照多、多天2. 冬季寒、夏季炎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相差大、最热月在

36、7月,最月在1月3. 水稀少,且多集中于夏季,际变化大季风气候1. 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 夏季高温多雨3. 冬季寒干燥5、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一、季风显著 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西或东风,夏季盛东南或南季风;每当 冬夏季风出现一次明显的进退时,气温有一次明显的下或上升;雨季起讫日期与季风进退日期一致,水的多少与夏季风影响的程密,夏季风影响的强及持续时间士均为东南甚至西,因此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也为自东南向西递减P202二、大陆性强 气温的日、较差大;冬季寒,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月出现 在1月份,最热月出现在7月份,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37、P202三、温 变化大 温的空间分布;温较差大P206 四、水复杂水的空间分布;水的时间分布 P208-209A、(l)试述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国气候大部分地区具有季风性显著的特征: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盛西或东 季风,夏季盛东南或西南季风季风区温中国季风按属性分为热带季风和东亚季风,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两广和云南南部,特点是冬、夏温变化缓和,形成明显的雨季和 旱季,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偏东风, 东亚季风按地纬分为副热带季风和温带季 风。我国冬季为世界同纬最地区,夏季炎热程胜于同纬其他地区水特点:水分布由东南向西递减,雨季的起止和季风进退进相一致。(2)试述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温的空间

38、分布特点: A热中心区一月平士均气温有两个高温区和低温区,前者在海南岛南部和台湾南段, 后者在新疆的富蕴地区和黑龙江漠河地区。盛夏7月高温区有两 个,一 个在淮河以南及川东,平均达28C以上,另一个在吐鲁番盆地。B、 温梯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 南温差大,南温差冬大夏小。 C、地形影响显著 主要表现在 山脉寸暖平的屏障效应。地形低洼在冬季出现“湖效应(盆地冬聚)高山背风坡的焚风效应。温的时间 变化: a 、温较差大,温较差方大于 南方,西部大 于东部b、春秋温升方快于南方c 、四季气温日较差各地参差一全国冬夏日 较差均较小,方春季最大,长江域春秋相近, 华南沿海秋大于春。中 国气温日较差和较

39、差是愈向方和卩 陆愈大。(3)水的空间分布:季风 的影响:水与世界同纬地区相比,在33oN纬线以地区,水偏少,330N 纬线以南地区,水偏多。全国水分布很士均匀,一般是自东南向西递减。 地形的影响:山区水比平原多,迎风坡水比背风坡多。水在一定的海 拔高以下随高的增加而增加。水的时间分配: 水集中在夏季:中国水状况主要取决于夏季风的进退, 故水集中 在夏季。水变冬季大于夏季(水小的地区水变大。)(4)试述中国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点气温的、日较差大;冬季寒,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月多 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与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记忆。7、试分析中国农业气候资源1)光能资源2)热资源 3)水资源8、(1)简述西农业气候大区的特点1.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2. ) 水少,变化大,季节分配士均3. )积温有效性高4. )风能资源丰富、风沙严重(2)简述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的特点1. )季风活跃,气候湿润多雨2. )光温、水资源丰富3. )水热同季4. )农业气候类型多样5. )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3)简述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的特点1. )太阳总辐射能多2. ) 平均气温低,暖季温凉,最热月平均气温高,积温少3. )基本没有绝对的无霜期4. )水湿润状况差异悬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