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6484896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摘要吉利汽车作为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 展,吉利汽车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在轿车行业取得了一席之地,这 得益于吉利汽车在李书福的领导下,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和行业定位,成功的完成市场 转型。最近,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再次将吉利汽车推向了风头浪尖。关键词:吉利;沃尔沃;并购;动因;效用;方案;可行性分析ABSTRACTGeely automobile industry as a domestic top private cars is the only one in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ente

2、rprise,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obolli gigli car with a flexibl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has a place in the car industry, thanks to geely automobile in LiShuFu,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correct and industry orientati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3、of market transition. Recently, geely Volvo takeover again another dilutive to the geely automobile.Key words: gigli; Volvo; m&a; reason; utility; scheme; feasibility; analysis1并购各方整体概况1. 1浙江吉利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 桥和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 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06

4、年,通过市场的精耕细作和 品牌的有效推广,吉利汽车销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共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20 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近15,000辆,同比增长1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100 亿元,同比增长41.88%以上;实现利税近1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全国轿车销量 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奋斗中,吉利汽车凭借其 正确的市场战略选择和行业定位,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1.2瑞典沃尔沃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 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4年,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 布里尔松。沃尔沃汽

5、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 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 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到1937年,公司汽车年产量已达1万辆。随后, 它的业务逐渐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能源产品等多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北欧最大的公司。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效用分析2.1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2.1.1品牌突破扭转地质低价品牌形象,买入高端行业,用吉利品牌进入高端市场显然不行,为了 摆脱吉利在消费者中的低端制造的形象,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其突破品牌发展瓶颈的一 个最有效的收购。从吉利的品牌发展战略看,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既可以维持沃尔 沃的高端品

6、牌形象,在利用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还能提升吉利品牌的定位,利用细分的吉 利、华普、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沃尔沃来划分不同的市场,沃尔沃主打中高端, 吉利中低端,此种品牌战略正是吉利在高端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之后的最佳选择。此外,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也能把其汽车设计理念逐步融入其他产品线,并衍生出新的设计 理念,提升吉利产品线的总体设计水平。此外,在国外汽车供需已经达到基本饱和的状 态下,中国是汽车产业新兴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奥迪、宝马等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 发展,而沃尔沃却还没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品牌还是营销,都不如其他品牌更 适应中国环境,在这方面更需要吉利将沃尔沃本土化。2.1.2中国

7、需要中国唯一的豪车品牌,中国有更多机会2.1.3走向国际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网络助吉利走向国际,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的背 景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在国内高端汽车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凭借沃 尔沃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吉利可以较快进军国外高端车市场。2.1.4技术需要沃尔沃研发技术资源助吉利自主创新,吉利收购沃尔沃解决了其在利用多品牌战略推进 中高端产品的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的问题。对于吉利来说,借助沃 尔沃的技术优势,其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里也将明显增强。2.2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效用分析2.2.1示范效应对中国民营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有较好的

8、示范效应,在国家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 多国外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是中国企业出手的好机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以较低的成 本获取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吉利成功签订并购协 议,将吉利中国民营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的积极性。2.2.2股权效应吉利并购沃尔沃对吉利控股集团本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吉利将100%拥有 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 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人才和重要 的供应商体系;第二,有利于迅速做大吉利的产销规模。2.2.3国际效应吉利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

9、是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领先的民营企 业,此次成功签订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有 利于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同时可以帮助改变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利于 扩大本土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尽快走向国际市场。3.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本步骤及流程展现3.1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本步骤3.1.1锁定沃尔沃2002年,吉利公司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李书福在内部宣称要收购沃尔沃。接着在2007 年和2008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给福特美国总部挂号信,阐述收购沃尔沃想法、提出收购 沃尔沃的方案。在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可能出售沃尔沃的时候,吉利也在竞争之列,同时, 另一家10倍吉利规模的欧洲汽车公

10、司同时邀请洛希尔助购沃尔。经过吉利公司的努力, 以及李书福组建的专家团队的多方谈判,终于在2011年12月23日,福特达成一致, 吉利锁定沃尔沃。3.1.2建收购团队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积极组建收购团队,选取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投行、律师事务 所、财务顾问等进行收购事宜。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法律事务;德勤 负责收购项目、财务咨询;洛希尔银行负责项目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对沃尔沃资产进行 估值分析。在比较好收购团队的支持下,收购沃尔沃也会变得合理、公平。3.1.3争取官方的支持吉利在收购的过程当中,积极争取中国官方和外国官方的支持。在外国方面,欧盟和美 国都通过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项

11、目的反垄断审查,这样就为吉利并购沃尔沃提供了 便利的条件;在中国官方方面,在2009吉利就获得了发改委的支持函,获取国内唯一 竞购方资格,同年12月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支持吉利顺利收购沃尔沃,2011年7月, 项目获发改委审批通过,商务部也正式审批通过。3.1.4项目融资2009年9月29日吉利全资子公司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拥有41亿元 自有资金。采取多种融资方案相结合,原则上不用香港上市公司钱,同时保证有利股权地位,并且一条走政府路线,利用大庆国资(30亿)、上海嘉尔沃(10亿),一条与基 金合作的融资路线但最终放弃了该方案,利用吉利香港上市公司or沃尔沃项目单独上 市。3.2

12、流程展现设计并购流程如下图所示吉利收购团队组建资产评估争取官方支持制定接受政府反垄断审查项目融资计划达成收购事宜4.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方案4.1资产方案实体资产和无形资产4.1.1实体资产整车厂、零部件厂、研发中心和仓储中心的厂房、生产设备、试验及测试、办公 等设备设施、工装模具、存货及其它相关资产。其中涵盖9个系列产品;3个产品平台; 4个整车厂56.8万辆的产能;一个发动机公司;一个拥有40%股权的生产变速箱、悬架 及底盘附件的零部件公司。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 V50、V70; 3个平台为:沃尔沃的P1、P2、P24平台;200

13、0多个全球网络:全球100多 个国家2500家经销商,主要分布欧洲和北美市场.4.1.2无形资产包括沃尔沃自有知识产权的商标、专利及注册等2450项;福特公司无偿转让给沃 尔沃公司的发动机、平台、模具等技术专利及有关权利1500项,100多个网址和200 多个设计专利;福特无偿提供广泛许可给沃尔沃公司的发动机技术45项,安全技术20 项,沃尔沃专门使用技术40项及其他专利;福特无偿提供有限许可给沃尔沃公司的混 合动力技术专利230项,及其他沃尔沃公司完成生产及未来发展计划所需要的技术。李书福强调因为法律条文的限制,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用到未 来的吉利车上。在各种知识产权中,福特

14、对其中相当部分的知识产权享有使用权。4.2业务方案4.2.1资金来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15亿美元中,有11亿美元来自吉利自身融资平台,2亿美 元来自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伦敦分行,另有2亿美元为福特卖方融资。整个收购涉 资13亿美元现金。其中,吉利自身融资平台为: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出资 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亿 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和12%,共 筹集了 11亿美元的资金。4.2.2企业高管人员安排口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全体李书福-董事长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副董事长沈晖(原菲亚特中国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汉肯塞缪尔森

15、(曾任全球商用车巨头MAN AG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赫伯特德梅尔博士(曾任德国奥迪集团董事长)约恩方斯施罗德(曾任华伦威尔森航运公司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霍建华(殷拓集团亚洲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资深合伙人)口沃尔沃轿车高级管理团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克布(原大众汽车北美区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汉斯奥斯卡森(曾沃尔沃轿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特首席营销官)4.2.3收购完成后各方关系福特、吉利、沃尔沃及长安1根据吉利与福特达成的协议,有一些技术沃尔沃授权给福特用;吉利有一些技术可以 来自沃尔沃,但不是全部。2交易完成后,福特将在动力系统、各种汽车零部件、工程支持与信息技术的供应等方 面继续为

16、沃尔沃轿车提供支持,确保沃尔沃汽车的继续生产。这种合作将历时数年(包 括售后服务在内的整个产品周期)。3.由于长安汽车此前与福特合作生产沃尔沃S40与S80, S80的生产合同有效期将到2018 年截止。吉利或有兴趣与长安合作,以得益于长安丰富的生产经验;同样,长安或也有 兴趣与吉利合作,以保持其长期的生产业务。这两大汽车制造商将来或许有合作的机会。5.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的提出是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吉利的高层主管认为这次 的收购无论对于吉利还是沃尔沃都是一次挑战也是机遇,下面结合前面背景来分析吉利 收购沃尔沃是符合其长期战略发展计划的: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中

17、国车市形势日趋严峻,各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主推经济型汽车的吉利集团自去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初步效果在下半年的车市严冬中 逐渐显现出来,整个集团销售量逆势而上。吉利的主要措施有:1、实施战略转型。集 团定下了争取用3-5年时间按照“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完成 从“低价格”战略向“低成本、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战略转型。2、积 极开拓海外市场。从以往单纯的一般贸易向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同 时进行海外维修服务中心的建设,初步构建了海外业务的体系,完成海外主要市场的网 络布局,培养了一批具备海外业务经验的业务和管理人才。3实现全面的技术领先。吉 利

18、在高速爆胎安全领域推出了 BMBS技术,即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彻底化解爆胎 风险,同时在油电混合动力、电子等平衡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也实现重大突破,吉利远 景C NCAP成为目前碰撞安全性能测试中唯一获得四星级的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从此看 出,收购沃尔沃的计划与以上战略不谋而合。首先,在去年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政府为提高经济建设,采取政策大力扶持中小 型企业的发展,如扩大贷款规模和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方式,以及政府对中小企 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恰好符合国家政策条 件,在资金上会得到国家的支柱。虽然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相 对于福特

19、当时收购沃尔沃时64亿美元比较低,但对于吉利汽车这个刚刚发展壮大起来 的民营企业还是一个不小的投入,政府资金上的支持为收购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次,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品牌的价值也受到了一定 的贬值影响,在以前,吉利想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时不可能 的。同时,沃尔沃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和宝马、奥迪等为人所熟知的轿车品牌齐名,它 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是可想而知的,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它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有利 条件,是吉利汽车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借助于沃尔沃的名气,吉利汽车将自己的品 牌打出去。在这次的收购过程中,外国媒体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媒

20、体,这恰好就 是一次免费的广告效应,将吉利汽车推向了风口浪尖。吉利在实现其堪称中国汽车厂商 迄今最具雄心的全球化扩张计划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最后,国际一流品牌、业界领先的安全技术、丰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积累,遍布全 球的营销网络,沃尔沃的诱惑力大到让任何一家具有战略雄心的企业都无法抗拒。沃尔 沃的软肋是盈利能力不足,原因是高企运营成本遭遇销量下滑。而吉利的核心能力在于 领先业界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对中国汽车市场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吉利汽车这次收购 的是沃尔沃100%的股权和知识产权,收购成功后,吉利汽车对这些关键技术拥有所有权 和使用权。吉利汽车正从“低价格”向“低成本、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

21、国际化” 战略转型,而国内的轿车品牌一直是利用市场换技术,因此不可能将成本降低下来。沃 尔沃以其领先的安全技术而闻名,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后,可以将其专项技术运用到吉 利汽车生产中去,这就大大降低了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这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原 因之一。吉利汽车之所以以较低的价格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 就是吉利汽车拥有核心的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懈动力”,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结合,将他们的核心技术连在一起,前景不可估 量。总而言之,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时符合其战略规划的。通过对吉利汽车内外部环境 的分析,吉利汽车从2007年以来开始致力于提

22、高它的品牌形象,由原来的低端产品向 高端的转型,抓住金融危机的机会,想办法占领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抓紧时间研 发新技术,降低成本,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沃尔沃恰恰能够为吉利汽车战略计划提 供便利和条件,因此,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因素。6.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利弊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一直被称为“蛇吞象”或者是“农村小伙娶洋媳妇”,我们看 问题不应该如此的绝对,这其实对于吉利汽车集团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时中国汽车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本土汽车 产业海外战略的关键性转折事件。至此,中国本土汽车集团正式拥有了豪华品牌,改写了 中国汽车业无独立豪华

23、车品牌与核心技术的历史。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吉利汽车收 购沃尔沃也是符合其战略发展要求的,吉利汽车战略定位在从生产低端大众化的产品逐 步向高端产品转型,同时加强开发海外市场,并且吉利汽车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 研究,它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能够低成本的生产高质量、高技术的汽车产品,而沃尔沃恰 巧能在这些方面给吉利汽车强大的支持,高端的品牌价值,海内外顾客的认可度和熟知 度以及高新的核心技术,吉利汽车如能够合理的加以利用,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是如虎 添翼。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存在。沃尔沃在收购之前由于盈利能力不足和企 业运营的成本过高而出现连续几年的亏损,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吉利汽车需要

24、考虑 的。吉利与沃尔沃差距过于悬殊,以中国国内汽车发展水平,还不具备组织国际化生产 的能力,也没有产销和金融合一的能力,同时沃尔沃结构和资产结构比较复杂,吉利汽 车是否能够消化沃尔沃。中国的企业缺少很多在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将才帅 才,在运营国际化品牌上缺乏经验,这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很多人都担心,连福特汽 车公司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吉利汽车能否解决的好,确实为吉利捏把汗,如果战略处理 的不得当会给吉利汽车造成不小的损伤。在面对这些优势和缺点,吉利该如何扬长避短,下面提几点意见看法:1、长期以来,沃尔沃都以生产质量性能极高的高端车和低调的作风而在业界享有 盛誉。沃尔沃被中国企业所收购无疑

25、会增加其对当地政府机构的品牌吸引力。据悉,在 当前中国的官车市场上,奥迪是最大的供应商,其在华所销售的汽车中,有20%都是由 中国政府所采购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将会对奥迪和宝马在华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威 胁。吉利目前已经取得了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获得政府的订单是沃尔沃 扭转亏损局面所必须跨出的第一步。目前正值中国政府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在政府米购中 所占的比例的时候,而沃尔沃在成功被吉利收购之后,将变成当前最高端的自主品牌, 很可能会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中有所作为,甚至今后可能会超过奥迪等国外豪华品牌成为 新一代的官车。因此,吉利应该争取政府的支持,让政府成为其客户之一,这能够为沃 尔沃扭亏

26、为盈提供重要条件。2、沃尔沃现在最大的问题节是规模太小,它跟奔驰和宝马比起来规模还是不够的, 但是它的研发收入跟奔驰、宝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形成大量的 技术。由于相对规模比较小,所以每一辆车的成本就比较好,因此就亏钱。所以要想办 法把这些技术充分的发挥,把这些产品要扩大销量。只有规模扩大了,每一辆车的成本 就下降了,利润就出现了。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对于在国际汽车领域运营 上缺乏经验的国内汽车品牌,及其需要在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将才帅才。因 此加强管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也是吉利需要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四、面对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吉

27、利需要沃尔沃在中国轿车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原来 沃尔沃的产品开发思路是全球化的,以后也不会变,但要增加专门针对中国设计的车型, 不是S80L那样简单的加长,而是大量吸收中国元素,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毕竟对于任 何一个跨国汽车公司来说,中国这样增长火爆的大市场,都值得专门研发。五、吉利必须保持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并为沃尔沃制定了全新的 复兴计划,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吉利和沃尔沃的优势资源在于其强大的 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成本控制能力,将他们结合起来会有无穷的能量,可以满足社会不同 的需求。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吉利和沃尔沃的各项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解决目前的困难, 相信吉利收购沃尔沃将给中国汽车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中国自主 轿车品牌将迎来一个春天。参考文献: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蒋运通.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过程与实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3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冯雷鸣,范徽跨国公司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谢世清.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误区分析J.北京:新华文摘,2005,21: 126-1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