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478672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教案与点评(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市新课程十节示范课 教案与点评说明: 精彩的教学 有益的探索根据市教委深入推进二期课改的要求,市教研室组织了幼儿园10节集体教学示范课的拍摄。这10节集体教学示范课,均出自本市教学评优一等奖教师和市名师基地的优秀教师们,是她们追求新课程改革的理想和理念,大胆探索优质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虽然,在10节课中,幼儿的年龄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风格也不一,但她们共同探索着能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这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尝试与探索。希望这些示范课,包括每节课后的点评与思考,能成为本市幼儿园教师园本教研与专业培训的“教材”,并在共同观摩与研讨中,让我们实现共同的成长。活动名称:破译

2、电话号码(大班上期) 执教者: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陈青活动目标: 在师生共同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中,梳理、提升加减口算的经验,让幼儿初步发现并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活动过程:一、破译电话号码(目的: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发现口算简便的方法。)1、破译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破译电话号码时,声音轻轻不影响别人。破译完成后举手表示。小结:l 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l 出现相同的算式题不再重复算,这样能加快速度。2、破译宋老师家、吴允中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弟弟朋友破译同伴的电话号码,妹妹朋友破译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其他要求同上。小结:l 破译时要看清加减符号,不能粗

3、心。l 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是减0),得数就等于这个数。l 算式题中减号前后的数字相同,得数为0。二、幼儿自编密码(目的:鼓励幼儿运用简便口算方法创编电话号码。)1、交流编制的密码。2、小游戏:打电话3、延伸至区域活动点评:破译电话号码 (陈 青)一、积极探索主题式综合课程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方法,使集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共同建构的意义。今天,在主题式综合课程中,集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还要不要上?怎么上?成为本市教师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在破译电话号码这一活动中,为我们大胆探索了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有效的集体数学活动的实践。加减运算,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了低结构数学活

4、动在幼儿自主构建数概念、获得数学能力中的作用,让幼儿课前在数学活动区里,通过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然后,又预设了高结构的集体数学活动,帮助幼儿输理、提升、归纳加减运算的方法,在师幼共同构建中,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本活动积极探索了在主题式综合课程中低结构的数学活动与高结构的数学活动的关系问题,使集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成立的意义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二、注重方法,强调兴趣,挑战智慧,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首先,注重方法。本活动没有拘泥于“教”幼儿一道道计算题的知识,而是着眼于幼儿运算方法和运算能力培养。“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交

5、换位置得数相同”、“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减0),得数就等于这个数”等等。幼儿获得了计算的方法、能力,就能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其次,强调兴趣。教师关注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活动中,创设了“打老师家的电话”;“破译同伴家的电话号码”;“自编我家的电话号码”等有趣的情景,让幼儿在快乐的猜猜、算算,编编、做做中,进行数学活动。再者,挑战智慧。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最终为了刺激幼儿的数学智慧和思维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本活动中,教师该意识非常强,不断创造教学机会,挑战幼儿的发展。比如,“自编密码”,就是挑战幼儿的逆向思维。又如,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呈现了全是“+0”的运算题:6+0、2+0、5+0、2

6、+0,“算式题还可以这样编的?”幼儿在惊讶、惊叹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刺激和挑战。所以,注重方法,强调兴趣,挑战智慧,本活动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三、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反映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的数学教育能力。教师语言简明,要求清楚。无论是介绍教学内容还是提出操作要求,教师都精心预设了简单、明了、清晰的问题和要求。如,在幼儿操作前,教师这样表达:“第一,破译时,不发声。第二,完成破译后举手表示”。使幼儿能明确、准确地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思路清晰,小结到位。整个教学活动重点突出,步骤清楚。每个段落、层次结束后,教师都用清晰

7、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小结,有效地帮助幼儿梳理了学习的思路。另外,师幼互动有术,交流有方。在活动中,教师游刃有余地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时而顺应,时而推动;时而激励,时而挑战,让幼儿在积极的、主动的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讨论与思考:如何充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元素,让教学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比如,教学中在归纳几种运算方法时,如果呈现的样式也能注意更清晰、更有序,那其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熏陶。又如,在教师预设的全部运算方法呈现后,是否还可以给幼儿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还有其它好办法吗”,也许能够进一步刺激幼儿对运算方法的探索兴趣,对数学学习的更大愿望。

8、活动名称:屋顶上的秘密(大班上期) 执教者: 虹口区友谊幼儿园 吴佳瑛活动目标:1、感受屋顶的不同以及对我们生活关系。2、尝试在问题情景中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一、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目的:是在交流中发展语言,关注孩子语言的表达,丰富他们的经验。)1、出示文字“秘密”、“屋顶上”,引出话题。2、幼儿提问,解决几个问题小结:屋顶上一些设施的不同用处(根据孩子的介绍)。二、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目的:感受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发展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1、出示一组照片猜猜我去了哪里,结合经验说出理由。2、了解空中百鸟园在何处,猜猜为何屋顶上有百鸟

9、园?3、幼儿看录像,了解屋顶百鸟园的意义。4、再猜一张照片,判断这是什么地方?上面会有什么? 5、了解屋顶停机坪上直升飞机救人的事情。小结:屋顶的设计和这幢房子里的人和事是有关系的。6、 交流其他的屋顶三、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目的:重点通过设计、分析,发展想象、创造能力。)1、 猜测幼儿园屋顶及栏杆的作用。小结:屋顶是不可以随便攀爬的,我们要注意安全。2、幼儿园的屋顶平台上还缺什么?3、引发在幼儿园屋顶上做游戏的规则。点评:屋顶上的秘密 (吴佳瑛) 一、选材好、选点妙、选角度巧,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的智慧和预设的精彩。首先,选材好。幼儿前期对屋顶的形状、屋顶上的瓦片和老虎窗进行了充分的观察,

10、并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引出了一个探索的兴趣点屋顶。教师选中这一切入点,适时地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使这一“教材”,既有效唤起了幼儿的经验储备,又充分激活了幼儿在教学现场的思维。其次,选点妙。教师独辟蹊径,选择了“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符合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水平的教学点,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愿望,使教学过程不断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再者,选角度巧。在呈现“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有趣的屋顶时,教师采用了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观察、推理、判断中,不断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来“猜测”:“猜一猜吴老师最近去过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空中百鸟园)”“

11、再猜一猜这是在哪儿(屋顶停机坪)”。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猜一猜”过程中,整合了所有的认知经验,激活了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乐园,发展的摇篮。二、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师幼互动游刃有余,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余的师幼互动能力。比如,当幼儿介绍:“这是我搜集的资料,是冷却塔”,教师:“那是什么?冷的反义词”幼儿:“是热。”老师:“对,是散热器。”又如,当幼儿表示听不懂永乐公司经理介绍“空中百鸟园”的话时,老师有点出乎意料,但立刻机智的回应:

12、“哦,我知道了,经理说的普通话没有幼儿园老师标准,所以你们听不太懂。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经理说的话是很有条理的,第一点第二点他一共说了三点理由。这样,我们再仔细听一遍,你能记住、听明白一点也可以。”吴老师有效地回应了来自幼儿的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充分反映了教师的现场互动能力。由此,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更有意义的经验。三、目标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评量其价值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是看它对幼儿发展与成长的作用与意义。本活动,目标清晰,价值取向合理;层次分明,重点问题突出,使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比如,第一环节“回忆、交

13、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重在交流,在生生之间分享、互动中,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彼此探索发现的经验。第二环节“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重在理解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借此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三环节“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重在设计,在设计中刺激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自主、思维活跃、表达大胆,充分体现了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活动名称:宝贝,不可以(中班) 执教者:浦东新区 浦南幼儿园 祝晓隽活动目标: 根据画面中出现的生活情景和图画符号,合理猜测妈妈的话,理解“不可以”背后的爱和关怀,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活动过程

14、:一、 倾听感受1、 说说爱妈妈理由重点提问: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小结:看来每个孩子都非常爱妈妈,因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人。2, 倾听妈妈的话(看ppt,听录音)重点提问:找到你妈妈声音了吗,听到妈妈都说了些什么呢?听了妈妈话,你觉得心情怎样?小结:妈妈的话让我们感到温暖,妈妈的话使我们变得快乐,妈妈的话给我们增添了力量,这就是妈妈的声音,最最动听的声音。3、 过渡提问:是不是妈妈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你们感到快乐,你们都爱听呢?二、阅读理解1、 阅读图书14幅重点提问:都看到了些什么?大卫想干什么呢?如果大卫继续这么做,你猜会发生什么事?猜猜这会儿大卫的妈妈会说什么呢?大卫听了妈

15、妈的话,心情怎样?(启发孩子根据画面中的生活情景和图画符号,合理猜测妈妈的话。理解妈妈说“不可以”的原因)2, 回忆经验重点提问:大卫遇到的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遇到什么情况,你的妈妈也会非常严厉地对你说“不可以”呢?为什么妈妈那么爱你们,却要对你们说“不可以”呢?(用图示符号的方法整理幼儿所反映出的生活经验,并呈现在版面上)小结:原来,每一个妈妈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妈妈是多么希望你们健康快乐成长,尽管妈妈的话有时的确会让我们扫兴,使我们不痛快,但是每一句话里都装着妈妈满满的爱。3, 继续阅读图书58幅重点提问:大卫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妈妈给了大卫什么特殊的礼物?小结

16、:是啊,世上哪个孩子不爱自己妈妈,哪个妈妈不疼自己的孩子!宝贝们,瞧,记得听妈妈的话,像大卫一样别让妈妈操心三、 延续活动1、 观看动画,迁移经验小结:看了这段动画,我们知道了,如何去理解妈妈的话,做一个懂事的孩子2、 讨论交流:重点提问:想想,今天回家,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让你的妈妈露出笑脸?小结:孩子们,带着你对妈妈的爱,去听妈妈的话吧,记得做不让妈妈操心,能让妈妈快乐的孩子。点评: 宝贝,不可以(祝晓隽)一、教师视角独特,选材智慧,使整个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教育震撼力。每次开展我爱我家主题活动时,“爱妈妈”是教师们必选的素材点。通常,教师们会选择一些妈妈关心、爱护孩子的具体事例,如

17、,妈妈为宝宝看病、妈妈为宝宝烧饭、洗衣等,帮助幼儿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在本活动中,教师在选材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从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可以”这个角度切入话题,以理解“不可以”所蕴含的爱为主线,借助阅读材料,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在“不可以”背后所体现的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其视角独特,选材智慧,尝试了对爱妈妈题材的突破。同时,对今天的独生子女体会爱、理解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整个教学活动从选材到组织,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教育震撼力,突现了教育的价值。二、联系幼儿的生活,强化幼儿的体验,使活动的教育价值更加突现。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说、听、猜等环节,说说喜欢妈妈的理由、听

18、听妈妈爱的声音、猜猜妈妈会怎么说等,将阅读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开始部分,从说说爱妈妈的理由进入,引发幼儿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照顾与关爱,听听妈妈对自己爱的表达,进一步感受妈妈的爱。在主体部分,通过阅读,理解大卫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背后所蕴含的爱。在最后部分,联系生活中妈妈对自己说“不可以”的情景,进一步将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孩子自身的经历自然衔接,体会妈妈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强化了幼儿的体验,使活动的教育价值进一步突现。三、教育方法多样,教育机智灵活,反映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整个活动过程,教师的教育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图夹文的方式

19、呈现阅读材料。运用了反问、追问等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使用了图示、符号、扮演、模仿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阅读理解、反复体会妈妈说“不可以”背后蕴含的爱。此外,教师在教育现场所表现的教育机智也非常灵活,体现在对幼儿生成问题的处理上。比如,开始部分,当幼儿说说听了妈妈的话之后的感觉,有的孩子说“感动”,教师回应“用得很恰当”;有的表示“惊讶”,教师也“故作惊讶”道“原来妈妈是那么爱你”;有的感到“紧张”,教师解读“你的这份紧张是来自于感动啊”。简洁准确的回应,反映了教师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透视出教师与孩子之间自然的情感交流。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主要问题紧紧围绕“爱妈妈”这一重点与“

20、理解不可以背后的爱”这一难点。小结清晰,语言具有情感色彩,富有感染力。同时,教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爱与不爱”“该与不该”的讨论中体会着妈妈的“要求与宽容”,培养了幼儿的辩证思维。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反映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讨论与思考:教师在教材的详略处理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比如,“理解妈妈不可以背后的爱”与“如何让妈妈高兴”在一次活动中是否都要文章做足?可以再探索和思考。活动名称:诗歌听雨(源自新教材大班学习中的主题“春夏和秋冬”)(大班)执教者:徐汇区乌南幼儿园 龚敏活动目标:1、 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2、 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活动过

21、程:一、 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老师出示幼儿的记录,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二、 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1、 从“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2、 老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3、 分段欣赏(1)第一段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方法。(2)第二段重点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3)老师朗诵诗歌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4)幼儿相互交流理解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等。(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雨点是怎么玩耍的”等) 4、 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5、 鼓

22、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三、 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1、 (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2、 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点评:听雨(龚 敏)一、教师具有驾驭教学内容、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使整个活动既有情趣,又有发展价值教师用她特有的敏锐与细腻,就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雨”,演绎出一个如此鲜活、如此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活动的设计到展开,充分显示出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比如,对作品的改编,教师将主人公“小花蝴蝶”改编为“小豆豆”。故事主角的变化,更能引发幼儿的真情实感

23、。变“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斗”为“叮叮叮,小雨落在屋顶上,它在屋顶上翻跟斗”,句式的调整,使得语言朗朗上口,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采用“什么声音、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使之更加规整,有助于幼儿的感受、理解与仿编。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感受丰富。教师引领着孩子们,围绕“说说雨天的感受”“听听不同的雨声”“回味雨天特有的乐趣”等,环环相扣,有效地引发了儿童大胆的想象表达。教学过程还让我们感受到执教者既亲切又具感染力的语言,体现了一位成熟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这是一个既有情趣,又有发展价值的活动。二、提问、追问富有教育艺术,让师幼互动更有意义有效的提问和追问源于教师对教材的

24、理解、对儿童的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多次巧妙的抛出问题,引发互动。如,在幼儿两次欣赏作品之后,教师出示卡片,发问“这幅图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通过对“一样”和“不一样”的比较与分析,帮助幼儿理解了诗歌,提升了概括能力。又如,在多次欣赏作品之后,教师的追问“同样是雨点,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引发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也挑战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提问、追问成为师幼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三、善于运用教学辅助用品,使教具发挥了提升教学效果,强化教育功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拉近作品与幼儿生活的距离。活动中教师多次借助媒体,营造了情景交融的

25、文学意境。比如,借助于优美的轻音乐,使散文诗和雨天即景融为一体,帮助幼儿充分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雨天的意境美。又如,图示卡片的设计也颇有创意,教师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以及散文诗透出的情趣,为幼儿展开文学想象提供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与思考:如何合理地回应幼儿生成的问题,使教育现场的师幼互动变得更加有意义?比如,当孩子在回答老师“喜欢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时,有个孩子说“我有时候喜欢下雨,因为;我有时候又不喜欢下雨,因为”这样的思考与回答多么具有辨证的思维方式啊,可教师在现场没有及时捕捉并予以积极的强化。又如,当幼儿谈及“避雷针”这一生成的话题时,教师如何合理的回

26、应,才有助于幼儿形成比较科学的概念?希望对此能有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名称:我们来跳民族舞(大班上期) 执教者:长宁区实验幼儿园 奚 珏活动目标:1、感受小组、集体合作编舞、跳舞的方法与乐趣。2、能从不同的旋律、歌词、动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歌舞的特点,引发对少数民族表达方式的兴趣。活动过程:(集体舞“爱我中华”进场)一、讲讲、猜猜所了解的少数民族(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大声地用有节奏的语言、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数民族。)1、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告诉大家?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2、玩猜猜少数民族的游戏:请你看一个动作或是一样东西来猜,也要用有节奏的话回答。小

27、结:看一个动作或一样东西就能猜出是什么民族,而且能用有节奏的话来回答。二、分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主要关注:幼儿间关于合作编舞、表演的方法。)我们不但知道很多少数民族,还在课前4个人一组一起编了少数民族的舞蹈。不过,每一组到底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是个秘密。今天我们就把小组编的舞蹈跳给大家看,请你猜猜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舞蹈?他们用了什么好方法?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表演了自己排练的舞蹈,还学到了别人一些编排、记录舞蹈动作的好方法,欣赏了别组好看的舞蹈动作。三、集体跳各民族舞蹈(主要关注:1、幼儿能对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乐节奏自主地舞蹈。2、每个幼儿能否把学习到的新动作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28、)1、听音乐顺序排列少数民族图片。2、集体跳各民族舞蹈。3、教师表演。(通过教师的舞蹈示范,让幼儿进行欣赏、模仿和学习)点评:我们来跳民族舞 (奚 珏) 一、大胆探索舞蹈教学的新方法,让幼儿在合作编舞中乐于创造,在交流分享中有效学习。今天的舞蹈教学还要不要上?如何上?尤其是舞蹈教学中的“新授课”还能不能进行?这是新课程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又一挑战。本活动中,教师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舞蹈教学的新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青年教师勇于实践的精神。方法之一,合作编舞,同伴学习。让幼儿自愿组合,分小组进行自主编舞。包括编舞蹈的动作、编舞蹈的队形、编舞蹈的造型等。孩子们在同伴一起商量,小组合作编舞中,形成了属于

29、“自己的”独特的舞蹈。方法之二,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在小组创编的基础上,教师预设了集体教学活动,让各组在交流中学会编舞,在分享中学会欣赏。因此,本活动充分体现了合作编舞、自主学习的意义,也集中反映了交流分享在幼儿舞蹈学习中的价值。二、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舞蹈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为了使教学活动更突现对孩子的发展价值,教师在本活动中,通过与幼儿积极互动,来体现教师的推动作用。这样的师幼互动体现在:第一,教学前的互动。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创设了宽松的、充分的幼儿创编舞蹈的空间,教师则积极提供包括音像资料、民族舞图片、服装道具等大量学习的“资源”,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设计、自主创编的机

30、会,进行主动的学习。第二,教学中的互动。在教学现场,教师通过各组编舞情况的展示、交流,体现教师的作用。有的组,教师重点是“预设”动作的设计问题;有的组,教师着力“引导”的是队形变化问题;而有的组则有意“推动”的是舞蹈造型、亮相问题,等等。每一次,教师都归纳不同,提升不一,反映了在幼儿舞蹈学习中教师的积极作用。第三,教学后的互动。本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编舞的技能。在同伴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新经验,挑战幼儿的学习能力。可以这么说,尽管整个活动中,幼儿是“在前”的,但教师的积极推动作用却是非常充分的。三、勇于面对舞蹈教学中的示范问题,尝试把舞蹈教学的元素与新课程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31、。以往,教师的示范,是舞蹈教学,尤其是“新授课”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们都不敢“示范”了,惟恐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有碍于幼儿的自主学习。但在本活动中,教师勇于面对舞蹈教学中的“示范”问题,努力把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既有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又有欣赏学习、模仿的学习。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的“示范”出现在幼儿的探索、学习之后,作为共同学习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分享舞蹈学习的经验。一段动人的、优美的教师“双人傣族舞”,让幼儿看得如痴如醉。在观摩中,幼儿舞蹈欣赏的水平在提升,在观赏中,幼儿创编舞蹈的能力在发展。讨论与思考:一堂集体教学活动,如

32、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使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更加突现,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本活动中,教师如果在处理几组幼儿交流的问题上,能有详略之分、重轻之别(当然,这是基于课前对幼儿创编舞蹈能力的把握上的)幼儿编舞中的难点就会更加明确,也就更能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阶梯”。同时,在活动中,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交流与展示。科学探索活动:转起来(中班) 执教者:徐汇区科技幼儿园 袁晶晶活动目标:1、 愿意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2、 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过程:一、 游戏:迷迷转(目的: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转动”的意思)二、 幼儿动手尝试让各种物品转

33、动起来 提问推动: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提问推动: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使他转动吗?小结的重点:l 通过文字、符号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l 初步了解转动与“力”是有关的。三、 创造性地通过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转动起来的方法 提问推动: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随机观察,给与鼓励和支持。 提问推动:你这种转动,在那里也看见过?引发联想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小结的重点:从幼儿演示的创造性转动方法,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总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四、 游戏:跨步前进(目的: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发现生活中的转动) 点评: 转起来 (袁晶晶)一、教师注重方法,注重幼儿的自主学

34、习与发现,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更有价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不同的物体转动起来”、“用不同的方法让同一种物体转动起来”、“用一种物体使另一种物体转动起来”等,让幼儿自己发现、主动建构有关“转动”的经验,并初步感知转动与力的联系,发展幼儿思维的变通性。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学习的方法,比如,“说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可以使它转动?”“数数,我们一共想出几种方法?”等,并用简炼的语言和文字帮助幼儿

35、梳理、归纳转动的方法,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更有价值。二、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操作活动更有意义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设了探索的情景。从“你用什么办法?使什么转动起来?”这一问题切入,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又选择了“风车”这个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共同探讨“风车与力的关系”。接着进一步捕捉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从“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转动”,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发现生活中转动现象的有趣和奇妙。联系幼儿的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兴趣,更有意义了。三、教师的语言清晰、简练、幽默,富有独特的个性魅力。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清晰简练,又不失幽默。比如,对幼儿

36、提出要求时,教师的语言简明扼要“我们试一试、玩一玩,让它转动起来”。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时,教师的语言诙谐有趣“这是滚动,你能玩玩转动吗?”。师幼交流互动时,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噢,转动要使劲,原来转动和使劲用力有关!”在孩子们面前,教师表现得时而将信将疑,时而恍然大悟,在“一退、一进”之间推进了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活动中我们感受着教师独特的语言魅力。讨论与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例如,幼儿园教师对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怎样更具有敏感性?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的解释更加准确、合理?又如何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索内容的难易度问题?等

37、,都是对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幼儿园科学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在本次活动中,“转动”与“力”、与“轴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使这些科学问题的解释既符合科学的原理,又适合幼儿的学习和理解?再比如,活动中关于“转动”涉及的动词“拧”“拔”等,似乎还需要再细细推敲,使之更合理。活动名称:有趣的盒子(小班上期) 执教者: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 何 洁活动目标:1、 在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2、 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征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活动过程:一、 说说自己的盒子1、找一个盒子,与好朋友说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2、集体交流。小结:这

38、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同,里面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盒子是专门装好吃的东西的,有的盒子是放用的东西的。3、送盒子宝宝回家:l 看看你手里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还是用的?把它们送回家。 l 重点提问:这个盒子(牙膏盒)是装什么的?牙膏不是也要能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放在吃的东西这边?二、 猜猜神奇的盒子重点提问:这里还有一个盒子,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蛋糕盒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牛奶盒方方的牛奶盒子里可以放些什么呢?鞋盒子这里面放的是你们的鞋子还是我的鞋子?为什么?豆腐盒这是什么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吗?你怎么知道?(透明的)香水盒这么大的手帕是怎么藏到这么小的盒子里的?l 盒子宝宝的全家都来了,数

39、数一共有几个?l 这么多盒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一个接一个、从大到小)小结:这么多盒子,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鞋盒子里躲着透明的豆腐盒子、豆腐盒子里躺着香香的香水盒子。原来,小盒子可以躲进大盒子里面,这么多盒子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三、理理各种各样的盒子后面有很多盒子,你找一个“盒子妈妈”,把所有的“盒子宝宝”都想办法藏在“盒子妈妈”里面。数数“盒子妈妈”可以装几个“盒子宝宝”。点评:有趣的盒子 (何 洁)一、选材巧妙,设计有创意,使小班的集体教学活动有情有趣。老师把盒子,这一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集中在一次活动中呈现给孩子。饼干盒、餐巾

40、纸盒、药盒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碰撞出激荡心智的思维火花。其中,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就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地把一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盒子连环套起来,像变魔术似的逐一呈现。孩子们的眼神、表情伴随着老师的“魔术”,由惊讶到惊喜,从好奇到欢欣。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发现着、学习着。二、挑战和发展了幼儿关于盒子的认知经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整理物品的生活智慧,使活动富有推动幼儿发展的价值。该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把玩盒子中,而是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丰富了幼儿有关盒子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用途等经验,有效地刺激和发展了幼儿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另

41、外,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整理盒子宝宝”的环节,让幼儿尝试把一大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盒子叠放起来。在“比一比,看谁叠放的盒子最多”的要求下,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摆放着,探索着。有效地挑战了小班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三、富有激情的小结,饶有兴趣的追问,使师幼互动更有效。教师与孩子们在教育现场的互动颇有特色。她时而充满感情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时而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时而又富有激情地总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比如,抛出两难问题,“这个盒子是装什么的?(牙膏盒)牙膏不是也要放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是吃的东西?”挑战了孩子“类”的经验。又比如,小结语,“这么多盒子,它们一

42、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用“放着”、“住着”、“躺着”、“躲着”、“藏着”等不同的动词,不断地丰富着幼儿有关盒子的语言和认知经验。在师幼积极地互动中,孩子们在表达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讨论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处理好高结构集体教学活动与低结构个别探索活动的关系,给幼儿更充分的探索与学习的空间?这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整理盒子”的环节,可以作为后期低结构活动的一个引子,不一定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作结论性的评价,是否可以更好地创设让幼儿尽兴地探索、充分地学习的课程空间,以激发幼儿更大的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名称:饼干乐园(小班) 执教者:松江区荣

43、乐幼儿园 金 胤活动目标:1、在看看、比比、分分、尝尝等过程中,发现饼干的不同(大小、形状、颜色、口味等),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过程:一、 回忆吃饼干的经验小结:大家都喜欢吃饼干,我们吃过许多不同的饼干。二、选选、说说最喜欢的饼干1、选选自己最喜欢的饼干要求:有4种不一样的饼干,请你看一看、选一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饼干,拿1块放在盒子里。(重点观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选择饼干;关注个别使用夹子还有困难的孩子)2、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饼干l 你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幼儿归纳饼干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l 寻找有相同特点的饼干,玩玩“饼干

44、找朋友”的游戏。小结:形状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大小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颜色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饼干都有好朋友。三、帮助饼干分家家1、准备玩游戏要求:把其他3种饼干找出来放在盒子里。(重点观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选择饼干;引导孩子看看、数数4种饼干找齐了吗)2、玩玩分家家要求:这儿有两个家,我们帮4块饼干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后让它们碰一碰、亲一亲,再请好朋友住到一个家里去。(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分类情况)3、说说分家家的方法你让哪些好朋友住在一个家里?小结:同样4种饼干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找朋友分家家。四、延伸:吃饼干引导孩子关注饼干的味道,发现味道一样的饼干也是好朋友.点评: 饼干乐园(金 胤)一、教师积极

45、尝试把幼儿的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小班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新的挑战中学习。教师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饼干”信手拈来,借助小班孩子“吃饼干”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种颜色、形状、大小的饼干,充分挖掘了饼干的主要特征,让小班孩子在吃吃、玩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个纬度提供两种颜色、两种大小、两种形状的饼干,来挑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比比、分分、尝尝”,找找饼干的共同特征、说说关于饼干的新发现、并自己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使幼儿原本模糊、零碎地分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自然地帮助幼儿获得了“把具

46、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的分类方法,同时也挑战了小班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二、活动设计有层次,活动要求有递进,使幼儿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发展。教师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活动环节的层层递进上。如,两次分饼干的设计:第一次重在求同,通过提问“还有谁的饼干也是”,引导幼儿发现饼干的共性特征。第二次重在求异,通过问题“这四块饼干一样吗?把其它三块饼干请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饼干与饼干之间不同的特征。精心的设计还体现在活动要求的递进性上。如,两次选饼干的要求不同,第一次是“一样的碰一碰”,启发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第二次的要求更进一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

47、,尝试独立的分类。有层次的活动设计,有递进的活动要求,使幼儿在面临符合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发展。三、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及与小班幼儿互动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亲切、表达清晰、要求明确。比如,在第一次选饼干时,教师提示:“看一看、选一选、找一种、拿一块”,清晰的语言、简明的句式,符合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自由且有序的操作常规。越小的孩子差异越大,在和小班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着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意识。比如,教师具有捕捉个别幼儿的经验,继而引发其他幼儿交流相关经验的能力。当一个幼儿表示“我喜欢吃圆圆的饼干”,教师便面向全体孩子“你们吃过圆圆的饼干吗?除了圆圆的饼干你

48、还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教师还有不断提升幼儿经验的意识。当幼儿表示“我喜欢吃圆饼干”时,教师随即引发幼儿对饼干特征的关注和理解“你的饼干,形状是圆圆的”。这些互动片断,反映了教师与小班幼儿良好的互动能力。讨论与思考:如何在互动的机智方面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使幼儿在师幼共同的活动中获得更有意义的发展?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如果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再等待一些;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再平和、自然一些;如果每一环节的小结再规范一些互动也许会更加有效。活动名称:青蛙唱歌(中班) 执教者: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黄颖岚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大胆表现所体验到的

49、动物(青蛙)与事物(风、荷叶)。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乐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的表现。活动过程:一、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韵律游戏:荷叶和风。1、发现荷叶: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2、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游戏:小风和荷叶3、倾听低音区快速强烈的音乐游戏:大风和荷叶4、强弱不同的音乐交替进行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二、想象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1、经验再现:小青蛙(唱唱跳跳:歌曲小青蛙)2、想象青蛙的各种叫声。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尝试不同节奏的叫声)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象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叫声就好象在说不一

50、样的话。如:“呱呱!呱呱!”(你好!你好!)(说明:教师与幼儿即兴互动,大胆想象不同的语言节奏。) 3、媒体情境:青蛙唱歌。小青蛙和小金鱼拓展经验:谁会在水里吐泡泡?(引出歌曲青蛙唱歌)小青蛙和大白鹅听听猜猜:教师即兴将自编的大白鹅谜语随乐曲旋律编唱。小青蛙和老青蛙试着用不同的声音歌唱,并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歌唱游戏。三、音乐游戏:青蛙下水1、 编编唱唱:蛤蟆下水青蛙下水。2、 唱唱玩玩:1只青蛙2只青蛙3只青蛙许多青蛙!点评: 青蛙唱歌(黄颖岚)一、教师有效地尝试了让音乐的元素与新课程的要求有机结合的问题。从活动的目标到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优美的琴声、借助多媒体、辅以提问和插问,引领幼儿在游戏中

51、充分地感受、体验、探索音乐的变化,自主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高低、快慢,用声音的变化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各种叫声,等等。整个活动过程,教师注重幼儿自己的学习与发现,注重幼儿的想象与表达,注重幼儿说、唱、舞、欣赏等多种表现方式,体现了教师有效地尝试了让音乐的元素与新课程的要求有机结合的问题。二、活动设计情景连贯,过渡自然,使幼儿充分感受了音乐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基于幼儿对青蛙特征和习性的已有经验,教师以青蛙为主角开始了本次活动设计。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展开、情景连贯。从荷叶与风,联系到荷叶上的青蛙,进而推进到青蛙和水里的动物朋友;从倾听风的变化声,转换到拨动荷叶动作和

52、表现不同的风速;从想象小青蛙的叫声,转换到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等等。教师的设计,使整个活动情景连贯,过渡自然,一气呵成。这将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更有益于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想象情景、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三、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使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更有意义。教师首先对名曲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将音乐旋律作了变奏处理,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更适合中班孩子欣赏和表现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使自身的情绪、语言表达、身体动作与音乐所传达的情景相融合。在参与韵律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时而温柔舒缓,时而诙谐有趣,把幼儿带入

53、了审美享受的状态。在参与幼儿即兴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倾听、理解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表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不同叫声,帮助幼儿梳理了语言节奏,使幼儿的表现表达更准确、更清晰。从活动的选材、设计到组织,都体现了教师自身良好的音乐素养,也使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变得更有意义了。讨论与思考: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使教师的“教学站位”更加合理?使之既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推动发展的教学主导作用。另外,教学内容的取舍怎样进一步凸现一次音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无关的组织性语言和无意义的情节等,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活动:我们的城市(大班) 执教者:闸北区 芷江中路幼儿园 郁 青一、集体交流:(目

54、的:通过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愿望)1、 游戏:猜猜是什么,引出探索点出示图片,根据教师要求,寻找、猜测物品,并引出问题:影子会变吗?2、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出问题出示路线图。提问:这条路线可以到谁的家?除了刚才那么走,还可以怎么走?你喜欢怎么走?为什么?引出探索问题:你家到幼儿园可以走几条路?最喜欢走哪条路?3、 交流孩子的问题,尝试共同解决还有哪组有问题?(幼儿提出自己活动中的问题,尝试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二、分组探索小组探索A:我家门前一条路l 老师预设的问题:你家到幼儿园可以走几条路?最喜欢走哪条路?为什么? l 环境与材料:(略)l 重点观察

55、:幼儿是否寻找到自己或者同伴从幼儿园回家可走的几条路线,并运用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小组探索B:上海石库门l 幼儿生成的问题:什么是石库门?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l 环境与材料:(略)l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会围绕一个话题共同交流。小组探索C:新闻坊l 幼儿生成的问题:电视台是什么样的?新闻是从哪里来的?老师预设的问题:屋顶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l 环境与材料:(略)l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会使用多种途径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小组探索D:城市光影l 老师预设的问题:影子会变吗?l 环境与材料:(略)l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小实验。三、小组分享交流:(目的:分享个别探索的经验

56、,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1、回忆经验提问:影子会变吗?怎么变的?小结:(根据幼儿探索的情况小结。光动了,影子会变;东西动了,影子也会变;光多了,影子会变多)2、 故事“放电影”,引出新的探索问题l 出示故事书和幼儿一起看看说说。l 提出新的问题:连起来的影子会发现什么?点评:我们的城市 (郁 青)一、 大胆尝试“探索活动”,努力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探索型主题活动,这是一种结构化程度很低的课程样式,是上海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们的一种大胆尝试,一个实践创新。尽管很难用所拍摄的短暂的三十分钟时间来反映本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全过程,但是,我们也能从采撷的活动片段中见微知著,感受到

57、这个活动的目的,那就是努力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例如,在 “光与影”的案例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老师将孩子们自己画的一幅“我们的城市”的大画,在封闭的走道一角悬挂起来,背后留有一定的空隙。于是,孩子们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初始,他们对透明的大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前前后后地走动,发现自己画出来的画怎么会有影子?随着灯片的移动,他们又发现影子会动的。于是,他们开始欢呼,不停的前后推移灯片,使影子发生一些变化,或大或小,原来影子可以根据远近而变大变小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自主建构起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概念”:影子、光源、移动、遮光物等等。教师顺应了孩子的需求,将故事书放电影

58、在结束时,以小组分享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并在活动结束后展现在操作室中,让孩子们继续在看看、玩玩,变变、动动中引发新的思考。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的,更非“灌输”的,而是充分自主获得的。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什么、与谁学、怎么学,可以自主地决定用什么方式进行探索、进行表达。在这样的课程天地里,幼儿获得了超乎成人预设的发展,在这样的探索中,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了。二、 积极创设课程化的环境,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鼓励幼儿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乐于表达。在探索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学习的,因而,环境、材料等课程资源的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如,在建造石库门的活动

59、中,孩子们虽然对石库门是无比好奇的,但真正要“研究”起来就显得十分陌生。于是,在环境中,老师提供了许多的资料,有中国建筑、外国建筑;古代建筑、现代建筑;著名建筑、一般建筑,还有许多关于老上海的文化、游戏等,试图通过这些资料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石库门的特点。果然,孩子们并未被那么多资料所“吓倒”,而是从丰富的资料中,通过选择,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开始了有目的的探索。因此,正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环境与材料中,幼儿开始了有意义的发现与探索、学习与发展。可以说,探索活动是幼儿生成的,而环境与材料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活动的探索特点,以及一个主题不同阶段的时间特点等,有目的、有

60、计划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孩子尽兴地探索,尽情地发现。三、 善于观察,积极互动,用丰富、多样化的方法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在探索活动中,师幼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探索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本活动中,充分反映了教师在观察、互动和支持孩子发展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有时,教师以观察为主,顺应孩子们的发现,有时,教师则以挑战为主,推动孩子们的学习。时而,教师是“玩伴”,与幼儿一起享受学习的过程,时而,教师又是一位“教练”,接过一个孩子抛过来的“球”,转发给全班孩子,刺激、挑战大家的发展水平正是在教师多样化的,充满智慧的互动中,孩子们的探索学习变得更有趣,也更有意义了。讨论与思考:探索活动的特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站位”。如果,在本活动中,在有些环节处理上,比如,当孩子们在“我家门前一条路”这个主题活动中踯躅时,如果老师再等待一下,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学会等待,在探索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市教研室 幼特教研究部(0903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