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471102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沉淀反应可作为滴定分析的很少,这是因为:,由于条件的限制,能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不多,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 Ag+ + Cl- AgCl Ag+ + SCN- AgSCN,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 银量法又根据所用指示剂的不同,以创立者 的名字命名为:,莫尔法(Mohr),佛尔哈德法 (Volhard),法扬司法(Fajans),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1.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方程: 假设以浓度为C mol/L的AgNO3滴定浓度为 C0mol/L,体积为V0mL的NaCl溶液,滴定到某一 刻AgNO3的体积为V

2、mL。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关系:,溶液的电荷平衡为:,因溶液滴定过程中为中性:H+=OH-,-为该体系的滴定曲线方程,当已知加入AgNO3的体积,或滴定分数,就可 求出对应的Cl-。,以pClV,或pAg-V作图,得滴定曲线。 也可通过近似计算求得。见P131页,曲线变化规律:,pX与pAg两条曲线以化学计量点对称。,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明显的突跃,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反应物浓度 反应常数1/Ksp,Ksp越小滴定突跃越大,二、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原理: 滴定反应: Ag+ + Cl- = AgCl (白) 指示终点反应: 2Ag+ CrO42- = Ag2

3、CrO4 (砖红色),滴定条件:, K2CrO4用量(c):510-3mol.L-1,量大,易使终点提前,产生负误差。,量小,AgNO3量要多,产生正误差。,滴定时应剧烈摇动 尽量使AgCl吸附的Cl-及时释放出来。 应用范围: 只适于用AgNO3直接滴定Cl-或Br-和CN- 若滴I-(或SCN-),则AgI吸附I-严重 若Cl-滴AgNO3,则Ag+先与CrO42-反应,无 法指示终点。,铁铵矾指示剂法(Volhard法),原理:,滴定反应:SCN- + Ag+ = AgSCN(白色) 指示终点反应:SCN- +Fe3+ = Fe(SCN)2+ (血红色),滴定条件:,强酸下,H+0.1-

4、1mol.L-1,剧烈摇动,应用:,直接滴定法:测定Ag+,返滴定法:测定Cl-、Br-、I-、SCN-等,滴定反应:SCN- + Ag+ = AgSCN(白色),指示终点反应:SCN- +Fe3+ = Fe(SCN)2+ (血红色),使用返滴定法应采取的措施:,过滤,加某些有机溶剂,如硝基苯、二甲酯类,提高Fe3+的浓度以减少滴定时SCN-的浓度, 从而减少滴定误差。,见教材P135页, 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以吸附指示剂指示终点的银量法.,吸附指示剂,酸性染料:荧光黄及其衍生物,碱性染料:甲基紫、罗丹明6G,以荧光黄为例:,原理,滴定条件:,溶液的酸度,尽量使卤化银沉淀呈胶体状态

5、,具有较大的 表面积.-稀释、加糊精、淀粉保护胶体,防止 AgCl沉淀凝聚。,指示剂的吸附能力要适当。胶体微粒对指 示剂离子的吸附能力,应略小于对待测离子 的吸附能力。,滴定应避免强光,应用,可用于Cl-、Br-、I-、SCN-和Ag+等离子的测定。,三、银量法应用,1.天然水中氯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莫尔法(PH 7-10)测.但若水中含有SO32-、PO43-及S2-等,则采用佛尔哈德法.(返滴定,强酸下),2.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的测定,有机物 + OH-Cl- (碱水脱卤),如:六氯环己烷(农药,666C6H6Cl6)中Cl-测定:,C6H6Cl6 + 3OH- = C6H3Cl3 + 3C

6、l- + 3H2O,溶液冷却后,加 HNO3 调至酸性,用佛 尔哈德法测释放的 Cl- 的含量。,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重量分析:,将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再转化为一定 的称量形式,然后用称量法测被测组分含量的分 析方法为重量分析法。,概述,分类:,挥发法 萃取法 沉淀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利用沉淀反应。,特点: 准确度高, 费时,繁琐, 不适合微量组分,一、沉淀重量分析法,几个概念:,沉淀重量法: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 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 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 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2.沉淀

7、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称沉淀形式。 3.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 量的化学组成称为称量形式。,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溶解度小 b易过滤和洗涤 c纯净,不含杂质 d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a确定的化学组成 b性质稳定 c较大的摩尔质量,对沉淀形式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过滤 8000C Ba2+ + SO42- BaSO4 BaSO4 洗涤 灼烧,过滤 烘干 Ca2+ + C2O42- CaC2O42H2O CaO 洗涤 灼烧,过滤 烘干 试样溶液 + 沉淀剂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洗涤 灼烧,待测离子 沉淀剂 沉淀形式 处理过程 称量形式,注

8、: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式,晶形沉淀 0.11m BaSO4 1.沉淀的形态 非晶形沉淀 0.02 m Fe2O3nH2O 凝乳状沉淀 0.020.1m AgCl 决定沉淀类型的因素: 沉淀的性质 形成条件 沉淀的预处理,2.沉淀的形成,构晶离子:形成沉淀的离子,(如BaSO4中Ba2+,SO42-),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由静电作用相互结合 成的“离子群”,沉淀微粒:晶核形成后,溶液中其他构晶离子又陆 续沉积在晶核周围,使晶核逐渐长大,成为沉淀微粒,(1)成核,a.异相成核:,构晶离子在外来固体微粒(杂质)诱导下或 容器壁不光滑,使构晶离子聚集成核。,

9、异向成核客观存在,无法完全消除。(如试 剂不纯,既使分析纯,也还有0.1ug杂质;器壁 不光滑等)。,异相成核,均相成核,b.均向成核:,构晶离子自发形成晶核过程(过饱和溶液中),沉淀微粒进一步堆积成沉淀,沉淀,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沉淀颗粒的大小,由聚积速度和定向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聚积速度:构晶离子聚积成晶核,进一步聚积出沉淀颗粒 的速度。,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顺序排列于晶格内时的定向排 列速度。,聚积速度主要由溶液的过饱和程度决定,过饱和程度 可用相对过饱和度的大小来衡量。,-描述均相成核作用程度的公式,Q:加沉淀剂瞬间 溶质瞬间的总浓度.,S:沉淀刚形成时晶核的溶解度.,K :常数

10、,与沉淀物性质,溶剂,温度有关.,沉淀过程中,一般总是先发生异向成核而后 发生均相成核.,当相对过饱和度较小时,以异相成核为主. (因为溶液中固体微粒(杂质)数目是有限的),当相对过饱和度较大时,异相成核的晶核数 目有限,无法再增大,大量的构晶离子必然要自 发地聚集生成新的晶核,这时均相成核作用突 出.,各种沉淀都有一个由异相成核为主转变为均相 成核为主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相对过饱和度称 为临界值。, Qc S,故临界值可表示为 Qc/S,Q/S Qc/S ,异相成核为主,颗粒较大,Q/S Qc/S 均相成核为主,颗粒较小,若,即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在临界值以下,沉淀以 异相成核为主.(大颗粒)

11、,某种沉淀的临界值 Qc/S 越大,表明该沉淀 越不易形成均相成核作用.,如: AgCl Qc/S=5.5 BaSO4 Qc/S=1000,(2)成长,堆积 (即晶型,无定形 形成过程),(外因),总之,沉淀颗粒大小主要由相对过饱和度与 临界值决定。,(内因),(二)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1.溶解度,(1),溶解度:,(微溶化合物溶解度是以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的),对于1:1型 MA 微溶化合物有,固有溶解度:,(总)溶解度:,2.溶度积,活度积:,3.条件溶度积,对于形成MA沉淀的主反应,还可能存在其他副反应。,(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同离子效应:,沉淀反应达平衡时,再加过量沉淀

12、剂(或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效应,叫同离子效应。例:见教材P137页,但沉淀剂并不是越多越好,还应同时考虑盐效应,酸效应及络合效应。,一般来说,,对易挥发沉淀剂,应过量50%-100%;,对不易挥发沉淀剂,应过量20%-30%.,(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或由于质子化反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酸效应),例题 :见教材P137页,(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配位效应,由于发生了配位反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配位效应。,有时沉淀剂本身就是配位剂,此时既有同离子 效应,又有配位效应。,MA沉淀平衡中,

13、同时有配合剂L存在。,(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4.盐效应,加入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如:,I,r,kSP,S,所以考虑同离子效应降低S的同时,应考虑盐效应。,其他影响因素,温度,溶剂,颗粒大小与形状,溶胶作用,水解作用,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共沉淀 是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 性杂质也夹杂在溶液中析的现象。 表面吸附 形成混晶或固溶体 包埋或吸留 后沉淀 是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原来不能析出沉 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沉淀 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 慢加沉淀剂并充分搅拌 进行陈化 均匀沉淀 均匀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时溶液中缓慢逐渐产生 所需的沉淀剂,待沉淀剂达到一点浓度时即开始产 生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在较浓的热溶液中进行沉淀 加入大量电解质 不断搅拌 不必陈化 利用有机沉淀剂,沉淀的过滤和干燥,沉淀的过滤 沉淀的洗涤 沉淀的干燥、灼烧和恒重,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 摩尔质量之比。,见教材P143页,见教材P14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