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469588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气象灾害 ——旱灾(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的气象灾害 旱灾人教版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 徐兴月 课标要求:1、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分析干旱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学分析:本节课只研究气象灾害中的旱灾。结合2、3课标可知实质上是研究旱灾形成的天气形势或系统,及其发生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从而深刻的认识这种灾害的原因和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简述自然灾害主要特点,实际上是概述各类自然灾害的共同特点,如相关性、地域性等,在第一章中已经完成。本课只对旱灾发生的时间、地域、危害方式及相关灾害作必要的梳理。为深刻的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自然环境,应当通过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受灾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认识自

2、然灾害的系统框架。本课只对旱灾这一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进行自然环境分析,而不是对多种自然灾害的共同发生地域作自然环境分析。选修教材讲灾害必须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角度来展开,否则就和必修教材从自然要素讲灾害一样。 必须明确干旱只是天气变化过程,只有在一定地域造成相应损失,才构成灾害,所以教学中必须严格说明旱灾,语言表述尽量不用干旱。 教学目标:1、结合中国干湿状况分布图,比较干旱和旱灾的不同,归纳我国旱灾多发区的分布。2、结合08年冬至09年春北方旱灾,分析春旱形成的原因及其多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3、结合06年夏季川渝地区的旱灾,分析伏旱的形成原因及其多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4、结合自

3、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指出旱灾的主要危害及相关自然灾害,提出相应的减灾措施。教学重点:旱灾的形成原因 (这是认识旱灾发生的过程、特点及时空分布的关键。)教学难点:旱灾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这要涉及相应区域的自然地理知识和区域分析方法,而学生对此掌握的情况并不好,学生在进行地理环境要素相关性推理方面能力不足。)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与归纳、图表分析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分析自然灾害的三个要素提问:同学们好,我们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中国的气象灾害,你能说出我国典型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吗?导入:刚才大家说了很多,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其中的热带气旋和寒潮,本节课我

4、们继续分析我国的另外一种气象灾害旱灾。提问: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发现问题了,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是干旱,而老师呈现的标题是旱灾,你能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图A、B两地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吗?图示:读中国干湿地区图 归纳: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状态,是环境的常态,不构成灾害。 旱灾某段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的自然环境异常现象。B地位于季风区,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使得该地区降水不稳定,容易产生异变。提问:你能说出干旱区和旱灾分布区的区别吗?干旱区:西北内陆 旱灾多发区:半干旱、半湿润区、湿润区降水的异常偏少是导致旱灾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把它叫做旱灾的致灾因子。自然要素的异变可以形成自然

5、灾害。追问:A和B相比,之所以B地区旱灾多发,除了降水异常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归纳:B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一旦缺水,他们就会受到影响,成为承受灾害的客体,我们把它叫做受灾体。提问:分析一种自然灾害,只从这两个方面行不行?还差什么? 孕灾环境。提问:请大家读图观察,孕育灾害的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图中的箭头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孕灾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可以“放大”或“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问:我们把刚才的图稍加变化用来分析旱灾,假设某区域一段时间以来气温高,降水少,但是造成的灾情并不严重,你能举例说明其他要素

6、是通过怎样的影响减轻旱灾的么?植被:涵养水源土壤:植物秸秆、覆膜可以减少蒸发、保护墒情水文:足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灌溉地貌:地势较低的土层更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地势较高可能加剧旱情。地貌因素相对比较微观,只有相对比较具体时才能分析。因此,我们在分析旱灾时,应该既关注主要因素(气候),又要环顾整个自然环境特点。归纳:旱灾是我国最普遍和危害程度最大的灾害,不同地方灾害发生的时间、形成过程和危害程度都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来分析,从而更好的防灾减灾。转承:刚才我们明确了旱灾在我国的大体分布,下面我们就我国几个典型的旱灾分布区进行具体分析。图示: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提问:说出我

7、国旱灾频次较多的几个地区。B 华北地区 C 长江流域 D 华南地区 讨论辨析回答问题完成学案思考回答回答问题听讲读图回答问题区分干旱、旱灾概念说出分析自然灾害的三个方面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分析旱灾分析春旱的形成原因及自然环境特点导入:2009年春天,B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其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实属罕见,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景象。并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此次春旱的进行分析。并完成学案。问题:1、图中遭受中旱以上旱情的地区有哪些?其中损失最大的地区是。试说明其原因。 2、结合资料,分析通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此次旱灾的原因。分析归纳:1、中旱以上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西藏东南和西南

8、地区。但是华北地区受灾面积大,因为该地人口与城市密集,耕地多,冬小麦等农作物生长(返青)关键期,水资源不足。2、旱灾的形成原因 气候: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华北地区,而此时华北气温回升快,导致春季的华北干旱;如果气温回升过快过高,干旱程度加大,很可能就形成旱灾。近几十年来,华北春旱发生频率进一步加剧,这与哪个环境问题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补充:墒情: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称作土壤墒情 植被:枯萎、涵养水源能力差。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径流:降水量少用水量大、地表水地下水少读图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学案结合资料分析春旱的形成原因,完成学案说明春

9、旱的主要原因分析伏旱导入:位于半湿润地区的华北会发生春旱,那么降水更多的C地区旱情又是怎样的呢?材料:川渝大旱读图,思考:读夏季(7、8月)长江流域等压线分布图,并根据资料,分析处于湿润地区的长中下游江流域易旱灾的原因。并完成学案。分析、归纳:天气:副高高压脊控制,受台风、冷锋降水影响小土壤:气温高,水分蒸发快 植被:处于生长旺盛期(造成水热不同期)径流:蒸发旺、用水更多,水量锐减(长江)读图思考、回答问题。试填学案。 分析伏旱形成的原因旱灾的危害提问、讨论:结合旱灾发生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相关资料,分析旱灾造成的危害。归纳:农业:农业减产(作物枯死或不能正常结实)。工业、城市:用水更加紧张

10、。生态:土壤、植被缺水,径流减少,导致地下水水质变差(污水倒灌)、高层建筑地层不稳。诱发灾害:森林火灾、蝗灾结合资料思考回答说出旱灾的危害旱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问:针对旱灾的形成和危害,尝试提出应对旱灾的措施。梳理:(1)人工干预降水气(2)修建水库(或回灌地下水),调节径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调配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水(3)保护植被,覆土保墒(薄膜、秸秆)植、土(4)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耐旱作物、灌溉技术),发展低耗水工业;治理水污染,循环用水。人(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灾害预警和监测。人结合资料思考讨论说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小结依板书提问,提升到自然灾害高度:1分析灾害形成

11、应从哪些角度进行?致灾因子某自然要素异变致灾环境自然环境整体的特点受灾体主体是人类活动状况2旱灾的致灾因子是什么?大气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导致大气、土壤水分偏少。自然要素异变。3分析旱灾多发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要从哪些方面展开? 气候、径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即五个要素的相关性。4分析旱灾的危害和防御措施应从哪些角度展开。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分析旱灾,应该结合自然环境整体性,围绕致灾因子,分析孕灾环境,考虑作为受灾体的人类活动,才能够发现规律和问题,科学的防灾减灾。尝试归纳回顾知识。整理分析自然灾害形成的思路课后延伸分析华南地区或非洲地区的旱灾,完成学案表格的剩余一栏。(机动使用)。课后研究加强巩固课后练习见学案板书设计长江流域伏旱人类活动孕灾环境。旱灾华北春旱致灾因子受灾体危害自然环境-整体性自然要素异变措施成因分布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