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

上传人:水****8 文档编号:1646825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目录1总那么11.1目标依据11.2适用范围11.3编制原那么12编制内容22.1成果构成22.2规划内容要求22.3规划图纸要求93成果格式143.1纸质成果格式143.2电子成果格式164附表18附表4.1 规划指标体系表18附表4.2 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用地统计表20附表4.3 中心城区、镇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21附表4.4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2附录1: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24附录2:县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26附录3: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CAD成果制图标准281总那么1.1目标

2、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假设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和全省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成果格式,依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制订本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所称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县市域总体规划。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成果入库工作。由国务院审批的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应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1.3编制原那么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在城市开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城市总体

3、规划编制要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实现强制性内容分类分级管控和刚性传递,并加强公众参与。2编制内容2.1成果构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包括规划文本、条文说明、规划图纸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条文说明是对规划文本条文的解释和使用说明;附件主要包括: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征求意见情况、专题研究和技术论证情况、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的采纳情况,其他需要向审批机关呈报的文件和情况说明。2.2规划内容要求2.2.1现状和规划根底全面分析和评价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和开展阶段等重大问题,以及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2.2.2规划期限城市

4、总体规划近期期限宜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五年规划相衔接,远期期限原那么上为20年,本轮城市总体规划远期期限为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2.2.3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城市规划区宜为市辖区行政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与中心城区范围重合的城市可将两个层次规划内容合并。县市域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县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城市规划区宜为县市域行政范围。2.2.4开展战略和目标凝聚全社会开展共识,形成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相衔接的城市开展愿景。1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和区域开展战略,结合本城市特点,确定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县市

5、域总体规划应明确县市域的整体开展定位。2开展目标:围绕战略定位,明确经济社会开展、生态保护、宜居环境建设等规划目标及相应指标体系,做到具体指标可分解、可落实、可评估。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4.1规划指标体系表。3开展规模:尊重城市开展规律,以水、土地等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硬约束,预测规划期内设区市市域城乡人口规模及与其匹配的建设用地规模,明确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内规划城乡人口、城镇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以及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应细化制定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中心城区内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生态绿地不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用地统计表具体参照“

6、附表4.2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用地统计表、“附表4.3中心城区、镇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附表4.4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2.5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1区域协调:衔接落实跨区域协调要求,提出与周边行政区域在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空间开展布局、区域性重大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调重点。2空间格局:设区市市域和县市域应提出城镇化目标和策略,明确城镇体系结构,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区内各镇功能定位、开展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规划布局要点,明确集镇、中心村、基层村布局及建设标准。应按照全域规划、陆海统筹要求,协调衔接各类控制线,整合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国土开发

7、强度;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确定相应规模、比例以及管控要求;控制生态廊道,厘清山水林田湖与城市关系,延续历史文脉,展现特色风貌,形成全域理想空间格局。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应明确城镇建设用地比重,加强城镇结构形态控制;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应统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根本农田保护线以及其他生态、农业空间,并提出分区分类管控要求以及工程负面清单;城镇开发边界宜与生态控制线重合划定。控制线划定可参考“附表4.5控制线要素构成表。3城乡用地布局:确定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空间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镇建设用地可采用镇建设用地H12或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表达;明确城市、镇开发边界外城乡统筹、村庄建设和线性

8、工程的规划要求。4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确定中心城区开展方向、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明确分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空间布局;研究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明确旧城更新范围、目标和策略。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可适当简化用地分类表达,提出分区规划指引。2.2.6要素配置和支撑系统统筹全域资源要素配置,强化对专项规划指导作用。根据城市在区域开展战略中承当的特色职能和自身特色,可有针对性地增加其他要素配置的规划内容。1综合交通:设区市市域应提出交通开展目标、策略,确定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明确综合交通设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市域轨道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等的功能、等级、布局,以及交通廊道控制要求。在上述内容根底上,

9、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进一步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求,深化区内城乡交通线网、各类交通设施与枢纽布局。中心城区应提出路网密度、公交出行比例等城市交通开展指标,统筹城市对外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提出城市交通开展策略;确定客运枢纽的布局、功能与用地控制,确定货运枢纽布局及物流系统规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的开展目标、场站、廊道布局以及用地控制要求;确定城市道路系统,提出快速路、主次干路的等级、功能、走向、红线和交叉口控制,以及支路的规划要求;提出停车场布局原那么,明确停车分区,停车换乘等公共停车设施的布局、规模等控制要求;提出城市慢行系统步行、自行车等规划原那么和指引;提出公共

10、加油加气站及充电设施的布局要求。2历史文化保护:明确设区市市域内各历史文化名城含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名录和保护范围,提出保护原那么和总体要求。明确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古村落名录,提出保护原那么和总体要求。在上述内容根底上,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进一步深化区内县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村落及其他历史遗产名录,提出保护原那么和总体要求。中心城区应划定城市紫线,提出管控要求。3公共效劳设施:设区市市域应确定规划期内城乡公共效劳保障水平,明确有关量化指标;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明确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效劳等各类公共效劳设施配置标准、效劳人口、设施规模,明确重要公共效劳设施空

11、间布局,提出下层次规划落实其他各级各类公共设施配套的量化指标要求。中心城区应确定公共效劳中心体系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效劳等各类公共效劳设施用地布局。4市政根底设施:设区市市域、县市域应进行水资源承载力供需平衡论证,明确水资源配置方案。设区市市域应确定规划期内市政根底设施保障水平,明确涉及城市平安、有邻避效应及其他重要的区域性市政根底设施布局和要求;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深化明确本区内能源、信息、给水、排水、环保环卫、殡葬等市政根底设施开展目标与规划规模,按照城乡全覆盖原那么明确各类市政根底设施及主要线网布局。中心城区应进一步细化各类市政工程指标体系、设施用地布局及管线布局,划定城市

12、黄线,提出管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提出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的布局建设要求。5绿地与水系:确定绿地系统重要规划指标;确定绿地系统布局和建设要求;划定城市绿线,提出管控要求。提出主要河湖水系布局和岸线管控要求;划定城市蓝线,提出管控要求。6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等制定保护目标,确定水、空气、声环境分区及执行标准;明确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和措施。7综合防灾:设区市市域应提出城乡综合防灾减灾目标;明确主要灾害类型洪涝、台风、地震、空袭、地质灾害等及其设防标准,根据需要提出危险品生产储存基地的布局和防护要求。城市规划区县市域、中心城区层面应进一步明确防灾设施

13、用地布局和防灾减灾具体措施,划定涉及城市平安的重要设施范围、通道以及危险品生产和仓储用地的防护范围。8总体城市设计: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确定城市整体景观风貌格局;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明确城市设计深化要求;明确高度分区、视觉廊道、公共开放空间、天际线、地标等控制和引导要求。 9地下空间: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原那么与目标,划定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区域,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管控和人防的总体要求。2.2.7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要求应在文本中单独成文。1一类强制性内容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坐标界线,包括:城市、镇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重点绿线:包括城市结构性生态绿廊,中心城区

14、内重要的城市公园原那么上为公园面积4公顷以上,重要的滨水绿地原那么上为平均宽度20米以上,以及规划认为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其他绿地绿线。重点蓝线:包括中心城区内县级以上河道,小二型及以上水库,重要的湖塘原那么上常水位水域面面积4公顷以上,城市重要景观河道以及规划认为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其他城市河湖水系蓝线。重点紫线:包括中心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以及规划认为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紫线。2二类强制性内容结合城市规模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坐标界线,或者落实主要走向、布局等管控要求,并在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下层次规划中落实坐标界线,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界;

15、重点黄线:包括中心城区内城市交通枢纽场站、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以及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发电厂、220千伏以上变电站高压走廊、城市气源、城市热源、城市通信设施等市、县级以上市政根底设施,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市、县级以上垃圾处理、殡葬等邻避设施,涉及城市平安的重要设施范围、通道,危险品生产和仓储用地的防护范围,以及规划认为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其他城市根底设施用地黄线。重点道路红线:中心城区内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的道路红线。重点橙线:中心城区内市、县级以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以及规划认为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其他公共效劳设施用地边界。2三类强制性内容指一、二类强制性内容以外的其他强制性内容包括

16、一般性的绿线、蓝线、紫线、黄线、道路红线、橙线,涉及城市平安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中的约束性指标等,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在保障总量规模与效劳水平的根底上,具体坐标界线在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下层次规划优化落实。2.2.8行动方案和实施策略与国民经济社会开展五年规划做好衔接,确定城乡近期建设内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行动方案。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明确公众参与和规划监督、强制性内容分级管控和刚性传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分类调整机制的相关要求。提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目标要求,做到“开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相一致,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

17、划、一张蓝图。2.3规划图纸要求2.3.1图纸构成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分为根本图纸、补充图纸两大类。根本图纸指总体规划的必备图纸;补充图纸指根据各城市开展特色和表达需要,可备选补充表达的图纸,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当调整。在根本图纸中选择局部图纸作为入库图纸录入浙江省城乡规划空间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入库图纸按照2.3.3条要求绘制。2.3.2规划图纸目录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附录3: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县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附录4:县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增减相应图纸。2.3.3规划入库图纸1规划入库图纸构成: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

18、现状图县市域城乡用地现状图;城市规划区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县市域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图县市域空间管制图;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中心城区远期用地规划图;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图。2规划入库图纸表达内容:规划入库图纸均应包括以下通用要素:图框:包括工程名称、图纸名称、风玫瑰、比例尺、图例、组织编制主体、设计单位。底图:中心城区范围地形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比例应到达1:2000以上。行政界线及标注:省级、市级、县区、乡镇、行政村市区行政界线及相应行政区名称标注。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现状图县市域城乡用地现状图、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应包括以下要素:现状各类建设用地边界及用地填充,中心城

19、区用地分类深度参见“附录5/表3-6用地图层参照表,镇建设用地可采用镇建设用地H12或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表达。现状铁路、县级以上公路、五级以上航道、城市轨道交通、主干路以上城市道路中心线及相应文字标注,现状各类对外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及相应文字标注。城市规划区范围,现状城市、镇建设用地统计范围线。空间管制要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分布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历史文化街区、海洋保护区等保护区域的范围及文字标注。城市规划区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县市域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应包括以下要素:规划区县市域内远期规划各类建设用地边界、用地填充、用地性质标注,中心城区用地分类深度参见“

20、附录5/表3-6用地图层参照表,镇建设用地可采用镇建设用地H12或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表达。远期规划铁路、县级以上公路、五级以上航道、城市轨道交通、主干路以上城市道路中心线及相应文字标注,主干路以上城市道路道路红线,各类对外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及相应文字标注。城市规划区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城市、镇开发边界,远期、近期规划城市、镇建设用地边界。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图县市域空间管制图应包括以下要素:城镇、生态、农业空间范围;城市、镇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根本农田保护线;规划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海洋保护区等、重要资源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湿地水系、矿产资源密集地区等

21、、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和建设控制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行洪区、蓄滞洪区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地下文物埋藏区等等空间管制要素边界及文字标注。中心城区远期用地规划图应包括以下要素:中心城区内远期规划各类建设用地边界及用地填充,用地分类深度参见“附录5/表3-6用地图层参照表。远期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铁路、县级以上公路、五级以上航道、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中心线及相应文字标注,城市道路道路红线,规划各类对外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及相应文字标注;中心城区范围,城市开发边界,远期、近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橙线;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重要资源、自然灾害高风险

22、区和建设控制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空间管制要素边界及文字标注。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图参见第2.2.7条有关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表达要求绘制。3成果格式3.1纸质成果格式1规划文本文本采用A4幅面,双面黑白打印,软皮简装,白色亚光皮纹纸封面;所有表格统一放入附表,按照文本顺序编排,编号“表 - 表;引用法规、标准标准、文件的名称和内容必须标准准确;增加文字内容对应表格、图纸索引,索引直接在文本中增加“见附表 -或“见图集;文本的字号、间距和位置等格式要求如下:正文:页边距:上下30,左右25一级标题:黑体,二号,行距:40,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小二号,行距:40,居中,段前0.5行三级标题:黑体,

23、小三号,行距:28,段前空1行正文:仿宋包括数字和字母,小三号,行距28,段首空两个字符表格:小四号,宋体表头:黑体,小四号,加15%的灰底;表格后与下面正文之间空一行表名:黑体,小4号目录:目录二字:黑体,二号一级:黑体,三号二级:宋体,小三号,首行空两个字符封面大标题XXX总体规划:黑体,32号数字年份:黑体,一号(最后加“年字)阶段:黑体,二号规划文本:黑体,二号单位、日期:合体,小二文本书脊上应采用黑体字标注“总体规划20-20年 规划文本,字号可根据文本厚度自行确定。2规划图纸规划图纸指根本图纸、补充图纸。考虑图纸采用A3幅面,单面彩色打印,A3幅面折叠后装订成A4图册,在折叠后图纸

24、显著位置标明图纸序号及名称,便于查阅;入库图纸以电子文件为准,打印图纸可适当简化,表达核心要素。图集封面要求与文本一致;图纸目录单列排列,采用“一、根本图纸、“二、补充图纸分组;竖幅员纸标题在顶部,图例在底部;横幅员纸标题在顶部或右侧,图例在底部或右侧;图集装订应采用根本图纸在前,补充图纸在后的顺序,根本图纸、补充图纸之前应插彩页分隔,彩页上分别标注“一、根本图纸、“二、补充图纸。3条文说明参照规划文本格式。4附件参照规划文本格式。3.2电子成果格式上报成果时需要同步提交符合要求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根本图纸、补充图纸、入库图纸、条文说明以及附件,上述文件应各自建立独立文件

25、夹,一起刻录城市总体规划成果CD或DVD光盘,光盘正面标识工程名称、成果类型、成果版本、编制单位、编制时间、联系人、联系 等详细内容,具体格式应符合下列图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电子文件光盘正面标识例如1规划文本文本为word2003格式文件,文件后缀为*.doc。2规划图纸根本图纸、补充图纸、入库图纸根本图纸、补充图纸为jpg格式,入库图纸还应提供CAD和GIS格式文件。jpg图纸分辨率应不低于300ppi; CAD格式必须采用AutoCAD 2021版本保存,文件后缀为“.dwg,CAD格式同时应转换为相同内容的GIS格式成果,GIS格式成果应符合录入浙江省城乡规划空间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

26、相关要求。规划入库图纸CAD文件有关空间坐标、图层设置、图形标准、符号样式按照“附录5: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CAD成果制图标准执行。3条文说明文本为word2003格式文件,文件后缀为*.doc。4附件文本为word2003格式文件,文件后缀为*.doc。4附表附表4.1 规划指标体系表目标序号指标坚持创新开展1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2当年新增企业数与企业总数比例%3研究与试验开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工业用地地均产值亿元/平方公里坚持协调开展5常住人口规模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万人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万人6人类开展指数HDI7常住人口人均GDP万元/人8城乡居民收入比9城镇

27、化率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0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平方公里各县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集体建设用地比重%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平方米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11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2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13耕地保有量万亩14森林覆盖率%15河湖水面率%16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坚持绿色开展17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18国土开发强度%19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比重%20水功能区达标率%2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万元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24中水回用率%25城乡污水处理率%2

28、6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7绿色出行比例%28道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29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公里/小时30新增绿色建筑比例%坚持开放开展31年新增常住人口万人/年32互联网普及率%33国际学校数量个坚持共享开展34人均根底教育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35人均公共医疗卫生效劳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36人均公共文化效劳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37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38人均公园和开敞空间面积平方米39人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40人均人防建筑面积平方米41社区公共效劳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42公园绿地步行5分钟覆盖率%43社区养老效劳设施覆盖率%44公共效劳设施无障碍普及率%提升居民获得感45居民满意

29、度居民对当地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满意度%居民对社区效劳管理满意度%居民对城市社会平安满意度%注:此表适用于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市可根据城市战略定位与实际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针对性调整。县市域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参照该表确定。附表4.2 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用地统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2占城乡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m2/人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H建设用地其中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其中H11、H12城市、镇建设用地H13、H14乡、村庄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4特殊用地H5采矿用地H9其他建设用地E非建设用地其中E1水域E2农林用地E9其他非建设用地

30、规划区总面积注:人均建设用地=规划区建设用地总量/规划区常住人口; 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划区常住人口; 人均城市、镇建设用地=规划区城市、镇建设用地总量/规划区城镇人口; 人均乡、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区乡、村庄用地总量/规划区农村人口。附表4.3 中心城区、镇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中心城区、镇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建设用地hm人均城镇建设用地m/人村庄人口万人村庄建设用地hm人均村庄建设用地m/人常住人口万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m人均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m/人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中心城区XX镇XX

31、镇XX镇XX镇XX镇XX镇规划区合计附表4.4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比例%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m2/人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效劳设施用地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A2文化设施用地A3教育科研用地A4体育用地A5医疗卫生用地A6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7文物古迹用地A8外事用地A9宗教设施用地B商业效劳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其中G1公园绿地H11城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现状、近期、远期城镇人口分别按XX万人、XX万人、XX万人计。注:中心城

32、区内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生态绿地不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附表4.5 控制线要素构成表控制线体系空间管制要素构成2三类空间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1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森林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系、地质灾害易发区、矿产采空区、风景名胜核心区、地质公园核心区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沙源保护海域和重要滨海旅游区等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生态功能保障区1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和缓冲区、森林公园非生态保育区、湿地公园非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水源地

33、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非核心区、地质公园非核心区、区域结构性生态廊道等。永久根本农田保护线永久根本农田示范区农业空间其他农业空间永久根本农田示范区外其他农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及城镇建设预留控制区域城镇空间注:1、衔接落实环保部门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保障区。2、各地可结合实际对本表中空间管制要素构成做适当调整。控制线空间关系示意图附录1: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1根本图纸1) 城市区位图2) 规划范围图3) 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4)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5)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6)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7) 市域重大根底设施规划图8)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

34、保护规划图9) 市域空间管制图10) 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现状图11) 规划区城乡空间规划结构图12) 城市规划区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13) 城市规划区城乡交通体系规划图14)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图15) 城市规划区近期城乡用地规划图16)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17)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18) 中心城区远期用地规划图19) 中心城区绿线控制图20) 中心城区蓝线控制图21) 中心城区紫线控制图22) 中心城区黄线控制图23) 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效劳设施规划图24)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25) 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26)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27)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28) 中心城区

35、给水工程规划图29) 中心城区排水工程规划图30)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31) 中心城区通信工程规划图32)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33) 中心城区供热工程规划图34)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35)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36)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37)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指引图38)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39) 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图40) 中心城区近期用地规划图2补充图纸41)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42)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43) 市域旅游规划图44) 中心城区公共中心体系规划图45) 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图46) 中心城区道路编号图47) 中心城区环卫

36、工程规划图48)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附录2:县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1根本图纸1) 城市区位图2) 规划范围图3) 县市域城乡用地现状图4) 县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5) 县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6) 县市域远期城乡用地规划图7)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8) 县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9) 县市域给水工程规划图10) 县市域排水工程规划图11) 县市域电力工程规划图12) 县市域通信工程规划图13) 县市域燃气工程规划图14) 县市域供热工程规划图15) 县市域空间管制图16) 县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17) 县市域近期城乡用地规划图18)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19)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20) 中

37、心城区远期用地规划图21) 中心城区绿线控制图22) 中心城区蓝线控制图23) 中心城区紫线控制图24) 中心城区黄线控制图25) 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效劳设施规划图26)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27) 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28)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29)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30)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31) 中心城区排水工程规划图32)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33) 中心城区通信工程规划图34)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35) 中心城区供热工程规划图36)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37)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38)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39)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

38、计指引图40)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41) 强制性内容分类管控图42) 中心城区近期用地规划图2补充图纸43) 县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44) 县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45) 县市域旅游规划图46) 县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47) 中心城区公共中心体系规划图48) 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图49) 中心城区道路编号图50) 中心城区环卫工程规划图51)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附录3: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CAD成果制图标准1根本要求1.1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1.2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1.3平面坐标系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其他坐标系的,

39、在入库前应当做好坐标转换。1.4所有CAD图形文件必须采用AutoCAD 2007版本保存,文件后缀为“.dwg。1.5地形图、影像图宜作为外部参照文件插入入库图纸,作为外部参照的图形与图像文件必须与被参照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中,采用相对参照路径,图像文件必须含有坐标配准信息。1.6中心城区范围应采用1:2000以上大比例地形图。1.7 禁止对规划成果进行旋转、平移、缩放。1.8 总体规划成果图长度单位应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面积应以公顷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高程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2图形标准2.1块图形2.1.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CAD图件里的各类设施符号应采

40、用块实体类型表达。2.1.2 各类设施符号样式应须统一、标准。2.1.3 严格禁止对块进行打碎操作。2.1.4 严格禁止多层嵌套。2.2线图形2.2.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CAD图件里的线要素,应根据其表达的要素存放到相应图层中。2.2.2 线要素样式应统一、标准。2.2.3 线类要素宜采用多义线Pline实体类型,不宜采用圆Circle、弧Arc、椭圆Ellipse实体类型,禁止采用曲线Spline实体类型。2.2.4 禁止出现长度为 0 或长度极短的碎线。2.2.5 禁止出现重复线、回头线、锯齿线等常见图形错误。2.3面图形2.3.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所有CAD图件的面要素,

41、应采用闭合多义线表达面要素。2.3.2 严格禁止出现重复的闭合多义线或填充,分散的面禁止整体填充。2.3.3 相邻的闭合多义线或填充,它们之间的共线局部必须完全重合。2.3.4 闭合多义线或填充必须根据其表达的要素存放到相应图层中。2.3.5 市政道路应构面绘制道路地块。2.3.6内部挖空环状地块的内部多边形边界应放置在独立的图层上,图层名为外边界图层加“-内边界后缀。2.4文字标注2.4.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所有CAD图件里的文字标注,应根据其表达的要素存放到相应图层中。2.4.2 各类文字标注统一采用单行文字Text实体类型来表达,不允许使用多行文字MText实体类型来表达。2.4

42、.3 各类文字标注的字体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文字标注样式表序号标注类别字体1坐标、标高、半径、宽度、坡度等标注规划参数、表格、图签、说明、标注等宋体2单位名、地名、路名、桥名、水系名、名胜地名、主要公共设施名称等宋体3用地性质代码、地块编码、图例等黑体4图题、比例、图标、需重点突出的名称、规划期限、编制日期等黑体2.4.4各类文字标注的对准方式统一采用“中间。3图层管理要求3.1图层管理原那么3.1.1 0层为默认图层,除作为插入块的基准层外,严禁存放任何数据。3.1.2图层命名采用中英文组合方式,一般由前缀、主题名称二局部组成,以“-分隔:分类前缀主题名称分类前缀:采用两个字母的英

43、文,详见表3-1.主题名称:采用精简达意的汉字或用地代码描述图层内容,现状与规划要素亦采用主题名称区分,面要素的内边界增加“-内边界后缀。 图层名举例:JT-主干道3.1.2总体规划入库图纸CAD格式主要涉及通用图层、空间管制、城市六线、综合交通、用地图层5个分类,各城市可结合图纸内容需要,按照图层管理原那么和要求,自行增加公服设施、公用设施、市政管线类别的其他图层。在符合本标准确定图层命名根本原那么前提下,可结合实际需要对具体图层名称进行调整或增加相关图层。表 3-1图层分类前缀代码序号分类代码类别名称图层内容1TY通用图层各类行政区;规划区、单元;规划区范围;图框、图表等;背景地形影像等。

44、2GZ空间管制空间管制区;空间分区;各类空间管制要素边界;城市、镇增长边界,近期远期城市、镇建设用地边界,城市、镇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范围线,生态保护红线等。3LX城市六线红、绿、蓝、紫、橙、黄六种控制线与标注4JT综合交通各种等级的道路、铁路、地铁、轻轨、航道及相关标注等;交通设施符号等5YD用地图层现状、规划近期、规划远期各类用地边界,标注等6GG公服设施教育、医疗、商业网点、文化、休闲娱乐、体育、便民、社会福利、行政社服、生态科技等公共效劳类设施7GY公用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排水、环卫、防灾减灾等公用市政设施8GX市政管线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管线,断面及相关标注3.1.4

45、 不同图件中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层,其图层名称应保持一致,应采用统一的名称、实体类型。3.1.5 图层中线型、填充颜色以及图块符号,参照3.2图层具体要求执行。3.2图层具体要求3.2.1通用图层主要为各图件中的底图通用要素,图层要求见表3-2。表3-2通用图层参照表序号图层名称CAD图形类型GIS要素类型符号样式颜色ACIRGB107255,255,2552TY-地形图251105,105,1053TY-栅格图7255,255,2554TY-图框7255,255,2555TY-省级界线闭合多义线面224153,0,1146TY-市级界线闭合多义线面222204,0,1537TY-县、市、区级界线

46、闭合多义线面31255,191,1278TY-乡镇街道界线闭合多义线面23204,127,1029TY-村界线闭合多义线面21255,159,12710TY-行政区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11TY-规划区范围闭合多义线面 16127,0,012TY-控规单元郊野生态单元界线闭合多义线面 6255,0,25513TY-城市分区郊野生态分区界线闭合多义线面 6255,0,25514TY-行政村块点40255,191,015TY-中心村块点71191,255,12716TY-基层村块点1200,255,1913.2.2空间管制类图层包括各类空间管制要素和分区的界线范围,图层具体要求见

47、表3-3。表3-3空间管制图层参照表序号图层名称CAD图形类型GIS要素类型符号样式颜色ACI/RGB1GZ-生态空间闭合多义线面填充hatch8251,204,02GZ-农业空间闭合多义线面填充hatch1060,127,313GZ-城镇空间闭合多义线面填充hatch10255,0,04GZ-城市开发边界闭合多义线面50255,255,05GZ-镇开发边界闭合多义线面41255,223,1276GZ-中心城区范围闭合多义线面6255,0,2557GZ-远期城市城市建设用地边界闭合多义线面40,255,2558GZ-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边界闭合多义线面1100,255,1279GZ-远期镇建设用地

48、边界闭合多义线面1340,153,15310GZ-近期镇建设用地边界闭合多义线面1140,153,7611GZ-现状城市、镇建设用地统计范围闭合多义线面1255,0,012GZ-生态控制线闭合多义线面93126,189,12613GZ-生态保护红线闭合多义线面960,129,014GZ-永久根本农田保护线闭合多义线面10611,109,3415GZ-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闭合多义线面2976,47,3816GZ-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和缓冲区闭合多义线面3976,57,3817GZ-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闭合多义线面1060,127,3118GZ-森林公园保育区闭合多义线面2776.47.3819G

49、Z-森林公园非保育区闭合多义线面2876,19,020GZ-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闭合多义线面1500.127.25521GZ-湿地公园非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闭合多义线面151127,191,25522GZ-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闭合多义线面1400.191.25523GZ-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闭合多义线面1500.127.25524GZ-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闭合多义线面247127,63,7925GZ-蓄滞洪区闭合多义线面1500.127.25526GZ-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闭合多义线面8431.127.027GZ-风景名胜区非核心区闭合多义线面83127,204,10228GZ-地质公园核心区闭合多义

50、线面8776.47.3829GZ-地质公园非核心区闭合多义线面8819,76,030GZ-世界文化遗产区闭合多义线面200191,0,25531GZ-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闭合多义线面201223,127,25532GZ-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闭合多义线面24165.41.033GZ-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闭合多义线面205133,76,15334GZ-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范围闭合多义线面45165.124.8235GZ-根底设施廊道闭合多义线面19839.0.7936GZ-空间管制区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3.2.3城市六线图层具体要求见表3-4。表3-4城市六线图层参照表序号图层

51、名称CAD图形类型GIS要素类型符号样式颜色1LX-重点蓝线多义线面60,255,2552LX-一般性蓝线多义线面1420,153,2043LX-蓝线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4LX-重点绿线多义线面1020,204,515LX-一般性绿线多义线面940,153,06LX-绿线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7LX-重点黄线多义线面2255,255,08LX-一般性黄线多义线面51255,255,1279LX-黄线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10LX-重点紫线多义线面201223,127,25511LX-一般性紫线多义线面204114,0,15312LX-紫线

52、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13LX-重点橙线多义线面30255,127,014LX-一般性橙线多义线面31255,191,12715LX-橙线标注单行文字文字7255,255,25516LX-重点道路红线多义线面12204,0,017LX-一般性道路红线多义线面11255,127,12718LX-道路红线标注文字文字7255,255,2553.2.4综合交通图层包括各类交通运输线以及交通设施符号要素,图层具体要求见表3-5。表3-5交通运输图层参照表序号图层名称CAD图形类型GIS要素类型符号样式颜色1JT-客运专线多义线线 7255,255,2552JT-省域际城际轨道多义线线 7255,255,2553JT-都市区轨道多义线线 7255,255,255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