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468084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词原

2、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

3、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

4、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

5、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

6、,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 (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 材料二: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

7、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 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

8、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 (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嘉莹认为,词虽然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但天生就有“比”“兴”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 B.叶嘉莹认为比兴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即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

9、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物。 C.叶嘉莹认为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并不可信,但引出了“比兴”的“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喻的解释。 D.蒋勋认为,李煜经历了亡国之痛,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生命体验,爆发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浪淘沙这些后期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兴有各种解释,叶嘉莹在材料一中选择的是广义的解释和引申的解释,是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 B.叶嘉莹引用乌夜啼是为了解说“兴”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 C.因为“兴”的情况比较复杂,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

10、理性的衡量和比较。 D.唐诗在黄金时代之后已经不可能超越,继续模仿唐诗的没有出路,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创新的反而超越了唐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分)() A.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B.桃之天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D.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

11、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请结合叶嘉莹先生“比兴寄托”理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懒狗 石舒清 红羊乡有个村子叫舒家川,舒家川有个叫虎虎的人。虎虎家有一条狗,在村里是有些名气的,它的名气由它的懒而来。一般懒人有,懒狗不多见,虎虎家的这条狗,可算是懒断筋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把它的筋抽去了那样。有时候趴在火日头下,晒得要冒烟了,晒得狗蝇子要爬满它的眼睛了,比如树荫墙影就在眼前不远处,它宁晒着,也不活动到阴凉里去。天气热,渴得它吐出舌头来忽闪忽闪的,然而你要是把水盆搁在远处,它是不会来喝水的。因为它有这个毛病

12、,就有人专门试它究竟懒到了什么程度,就把水盆一点点挪近着它,看离多近它才会喝水。真是不可思议,水盆离得那么近,只要它探一下头就可以喝到水,但它就是不探这个头,好像往前一探它的脑袋就会掉下来,好像它的身子不是它的身子,而只是它的一个拖累。它的眼神也是淡漠的,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促使它和诱惑它。都说,它是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当然它也是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它从来不走近食盆,食盆可以和它保持一个恒定的距离,要把食盆拿到它跟前,搁到它的嘴下面,说,吃,它才不大情愿地吃起来,好像它的吃不是为了自己,而完全是在照顾着谁的情绪和面子。养这样一条狗做什么,说不清,也就养着了。它在门上那么一卧,总还是个狗吧,狗

13、能起到的一些作用它也是能起到的。因为多吃少动,它还是较胖大的。村里人笑话说,虎虎家养的那不是狗,那是养了个老爷,狗里头能被称作老爷的,也就虎虎家里这条了吧。一般喂狗吃喝都是虎虎的事,虎虎一边喂它一边说,到头懒死你信不信,看狗那不大愉快的面孔,它未必相信这话。 说话就到了那天黄昏,月亮早早地出现在半空,但是没有光亮,像灯还没有通电似的。虎虎端着狗的食盆找不到狗,咦!这懒狗到哪里去了?院里不见。出了街门,见外面蓝乌乌的有些古怪和沉闷,好像要突然间打雷下雨那样。更为可怪的是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随着懒狗的叫,那种若飘若浮的蓝雾一样的东西似.乎在不停地浓

14、郁着收紧着,好像天空绷紧了,好像天空突然要变脸了。虎虎没来由地一阵心悸。吃来,他向懒狗喊着。懒狗看到他,忽然就像终于找到了他那样,跑过来把头抵到他的脚上,嗅来嗅去,而且呜呜哝哝,若有所告。虎虎觉得气闷,好像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要压下来,使他觉得呼吸有些不够用。他不想喂狗了,他想返回屋里去,但是懒狗却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又咬住他的鞋,把他的脚都咬痛了,他刚准备踢懒狗一脚时,就像突然来了一阵飓风,把他卷起来扔到了地上,接着就是满耳朵的撞击声和破裂声。在黄风土雾中,大地像巨浪中的船那样颠簸摇晃起来了。地动了。虎虎趴住不动,一手伸出去拉着一条狗腿,什么也看不到。 大震过后,家里就剩了虎虎和懒狗。懒狗第一次主

15、动地把一盆食吃了,它看起来就像是从黄土里钻出来的。 村子几乎被摇平了,眼前的世界完全不认识,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五官全部长错了位置。 人变麻木了,人凭着这难得的麻木渡过难关。没有伤心也不觉得害怕,一切感觉好像都隔膜着,距离人远远的。冷,往骨头里头冷。冷得这个人好像不是自己,不是自己又是谁呢?总还会一点点冷到自己身上来。虎虎搭狗窝那样搭了个简易的草棚,暂时住在里面,和他的狗挤睡在一起。竟然弯月还出来,像大出血的瘦女人把脸贴着怪诞的天幕。天空像个旧门帘似的,好像一阵风就可以吹个无影无踪。虎虎觉得狗身子在热着自己。 晚上不知什么时候,好像有什么动静,虎虎恍惚间觉得自己身边空了,好像懒狗出去了,在远处山

16、呼海啸一般撕咬,也可能是个梦吧。虎虎觉得如果白天不再到来,日头不再出来,都是有可能的。啥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天还是亮了,日头出来,像刚刚剥出的一枚蛋黄。日头好像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那样,又一次兴冲冲地出现在这世上。懒狗躺在离草棚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没有血再流出来。流过血的毛板结在一起,使人看起来有些扎眼。来了两个人看了看又走了。那两个人拍打着虎虎的脸,摇晃着他的身子,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多大的难啊,若不是你的狗护你,你早被狼吃掉了。 夜里不知谁张罗着,把幸存的人招呼到一起,把几根旧椽子劈成柴火,点燃了,大家烤着。月儿在火光的上面一浮一飘一浮一飘,就像谁提

17、了个灯笼在荒山里走。 震后第三天,虎虎好像有些明白了过来,而且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精神了一些。 (摘编自地动,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虎家的懒狗在村里出名并受到村人痛恨,是因为出奇的懒,懒到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 B.虽然虎虎对懒狗不够好,并骂它“到头懒死你信不信”,但懒狗不计前嫌,关键时刻还是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虎虎。 C.地震之前,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可见它感受到了险情。 D.地震后,“来了两个人看了看又走了”,“把幸存的人招呼到一起”“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18、,突出了团结才能战胜灾难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懒狗”的“懒”,如“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把它的筋抽去了那样”。 B.“看狗那不大愉快的面孔,它未必相信这话”,通过狗的神态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懒狗”似乎能听懂主人的话。 C.小说直接描写了“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通过其“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的死后情况,表现了它的神勇。 D.小说以虎虎作为叙述视角,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平静从容、张弛有度地描写,让读者印象深刻。 8.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请分别指出文中三个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9.石舒清的长篇小

19、说地动,是一部关于海原大地震的力作。其实质是小小说的组合,以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用非虚构的方式书写世道人心。懒狗构思取材巧妙独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

20、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黥髡者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曰:“可。” 是时,上

21、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B.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

22、/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C.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D.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甲为天干首位,寅为地支第三位,干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官婢,指古时因罪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女子。没入官府的男子为官奴。 C.诗,指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黥髡,古代的两种刑罚。黥,指剃去头发;髡,指在面上刺字。 12.下列对原文有

23、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文帝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皇后也参加劳动,亲自采桑养蚕。 B.汉文帝认为肉刑太残酷,不合道德,应该废除,用别的惩罚去代替。 C.张苍、冯敬提出了所有刑罚都应该减免的建议,汉文帝下达了同意的文书。 D.汉文帝特别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他下令免除了农田的租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2)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 14.文中提到汉文帝时期“刑罚大省”,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

24、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松江独宿 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沧洲: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时节、地点,见到洞庭落叶触发了无边的愁绪。 B.“孤客”点明了身份,“不胜愁”统领了全诗,强化了愁绪。 C.颈联含蓄地

25、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深哀。 D.尾联通过与自由飞翔海鸥的比较,表达了摆脱功名束缚的期望。 16.请简要赏析“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岳阳楼记中写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则为国君担忧的句子是“,”。 (3)东风在古诗中经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出一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

26、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属于孩子们的纯真夏日是的。刘仁杰的夏至中,孩子抬着头,若有所思,身后的老人埋头劳作,屋檐下酣睡的黄狗正享受着夏日的宁静。画面中,地里的菜叶儿、盛开的花儿、飞舞的蝴蝶以及孩子的脸庞,都沐浴着日光,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夏至正是莲花初放的时节,“赏莲”便成了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水宫仙子”的雅称,大家熟知的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就在他的府衙中栽种莲花,千古名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更是。赏莲既要看莲花娇艳,也要看荷塘碧绿。离开了骄阳,夏日夜晚的莲花也同样娇媚可人。陈孟昕的工笔画作品夏塘风轻花落迟描绘了一片夏夜的莲池

27、幻境。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 夏至之景,有阳光熠熠,有,更有宁静闲适的温柔面孔,它交织着多样的情绪,也是生活热度自然的延绵。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枕无忧应运而生传颂至今疾风骤雨 B.高枕无忧水到渠成传诵至今疾风劲草 C.无忧无虑应运而生传诵至今疾风骤雨 D.无忧无虑水到渠成传颂至今疾风劲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

28、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 B.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 C.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 D.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通常商用飞机的飞行高度是35000-40000英尺,在这个高度,人们甚至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飞机,更不用说它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即使同一架飞机飞

29、得很低,例如:距离地面仅有几百英尺的高度,。然而,如果飞机离从地面起飞,仅距离地面几十英尺,你肯定会看到它的影子,()。 “飞机太小”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奇怪,但如果你观察一下飞机相对于光源的体积大小,看看飞机与光源(太阳)的大小比例,就会发现,虽然飞机长度可达几十米,但它们飞行在数万米高空,其长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鸟类,因为与飞行高度相比,它们的身体显得太小,。然而,如果一颗巨大小行星掠过地球上空,地面上数百万人肯定会看到小行星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事实上,这也是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月食本质上就是月球运行至地球本影区域所形成的。 所以,,但这些非常分散,以至于普通人几乎看不到。

30、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飞机的阴影在起飞和降落时都是可见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B.在起飞和降落时都可见飞机的阴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C.这就是为什么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都可见的阴影 D.这就是为什么飞机的阴影在起飞和降落时都是可见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所谓礼射,就是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是在起源于商周时期“射礼”基础上,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射者在开弓射箭过

31、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有人认为,射箭就应该追求“百发百中”,不应遵循“礼”;也有人认为“礼射”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注重人的道德自省,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学习借鉴意义。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C项错在“并不可信”,文中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故选C。

32、 2.B解析A项,错在“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C项,因果关系颠倒。D项“反而超越了唐诗”错,词并没有超越唐诗。故选B。 3.D解析ABC都是由物及心,而D是由心及物。故选D。 4.材料一首先提出词中有比兴寄托的深意的观点,接着对“比”“兴进行解释,以诗经诗品.序文赋乌夜啼为例,详细解说了中国诗歌见物起兴的传统;以诗经.硕鼠减字木兰花为例,详细诠释了中国古诗的以此例彼的方式;再分析了“比兴”从古诗的心物交感到“言在此意在彼”的含义演变过程。(答对一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诗歌创作中有“比兴”手法,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有“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

33、喻的意思。温庭筠以女子自比,当男子求取功名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感情也有某种暗合之处,所以以失落的爱情或追求爱情而不得的闺中怨妇自比。说有“离骚初服之意”,是因为离骚中有“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句子,也是指到朝廷做官不被接纳,退下来重新整理自已原先的志向。这种感情与温诗的情感有相近之处。(也可以将“离骚初服”理解为“照花”后四句,是指“兴”之意。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如有不同解释,言之成理即可)(“比兴”手法2分,具体分析4分,共6分) 6.C解析A项,“并受到村人痛恨”错,文中看不出这一点。B项,“虎虎对懒狗不够好”错,从“一般喂狗吃喝都是虎虎的事”可以看出他

34、对狗还是很好的,“到头懒死你信不信”也不是真骂。D项,“突出了团结才能战胜灾难的主题”错,小说重点不在写人们的团结。故选C。 7.C解析错在“小说直接描写了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侧面描写。故选C。 8.(1)第一处画线句子描写了地震前不同寻常的景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灾难的即将到来。(2)第二处画线句子是地震后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地震后的满目疮痍,同时反映了人物心灵所受到的巨大打击,也为下文狼的出现作铺垫,吸引读者阅读。(3)第三处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烘托出黑夜的清冷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灾后幸存的人们依然惊魂未定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希望。(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1)小说以地震为背景,通过懒狗在地震来临之时向主人示警,并咬住主人裤脚,在主人遇狼时以命相搏,最终救下主人,而被狼咬死的故事,表现了灾难之际狗对主人的忠诚。(2)小说将懒狗平日的“懒”与地震时的“灵”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