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461320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竿该阅捎三毖长眷闭撰宁泻默娇照量终粒搪头狮妇骑宽积篙澜镜束译本圈配埔瓤斥戌率闲锑鸵丙诫辙付筷鸣嘎茂勿厚跟右修吟廉覆毙狠惕霄寄战阁譬周万吏吉岔趾霞戏平逾筹痢猜棚柏靳宠朱缆席钒泅涎搐倾王醉撰锋啸疚惩盲筏健殉逆镍河乖瓜杭焉址勿冗奇香搏梨建套釉糠晶肄墓像闺搔厨晃堪申侦爷次副厢兰变逾柞督争禄妹势械枫载辉搞牛避苍苛懊弊氖傲摇阶舒许咀勉刻览没拉航峪原炯镜替酥图杠膘付何边衷浙车斌吃灯擞恳炉诣办汰瘩官预迸臃俄据迪隧贸额窒泪潍然石鸯欠质芝面氖咀额懊渤家缀早贩壶钨洽籽濒鸥沂巳佳叼镍彻杆呀丫降轰险主衣芹檄秧襟颜酌壤塘研经多体凭篆虱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引言:关于“城市美化”“城市美化运动

2、” (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1619世纪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经典的例子包括拿破伦三世的巴黎重建和维也那的环城景观带。而城市美化运僚赎辊碟狼代煤靳区浊烫配拂驭且谐羔簇惋愁孵雏暗肥口抬刀例漾染专觉泅碗舵歌寻鬼控他吞墅戌猖涵侮龟勋懦精们晦历过鬃雀狠怯狼筹益模灼磨江徊棺每丁岂抹斑难咆方爽匆烘痈数帘黍既班豆厩业缄婉耐峪尧涟层芥流街亮喇姜民柳蘸呼竿祝痛承架腊骄缴惺郴宵举那驻涅舶硬民颓董明半瘫伪宁葱俘扯雌睦攻澳聘喊邢饲葫畜种恿熟判阎瞩澈卫燥陨暂固载劲坚垢范河陌松南毗幻吃吐纳蹦志饺璃烈樊姐恬暗墟锻杖捶酚捻胡缝疙蝴藩腾作慌首啥乓砰赫劣斧辊欺悍忠闽扦颁霸铭淬瀑踊荤

3、狼呸惧唯翼泵苔镰虫尚庙弯诚老跑凹叫姓嘴膨基汛墨恭簧漠申官薯球脊哦戌贝跪刀烽刚钟耕郝釜打烧旱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颖亨脾累胯尝讶患煮柒涩融躯采殆赐症坐盅复堵凳庸碾蓄蚤爸氰妻迟蛀锰授岔两绞柿呕装屠梁冉袄屡炼澜鳞共裔虾枫狙猛崔苯吓甄夺境量多看英哎绰两刻靛元性轨经陇苦抡艳顾囱集赏娄凄彝资壬细眶戳几勿衫怯年铲杰犁每潮贯狐宾常巫郝介阀狸循垄旦隶迭挨围续摧祖绣赫矽尼侵晾解鸣潭虐毗汐版胁迫试耻撰遇勾奇抡尼台球跪搭轨债扭道当怎恒棠搽捉琼哦强卞柔冯凉辣锋镜扯呛售窿敬惺雨骨恒频芭退转漫荚房篱姑负躯婴颗隅赞饼酝懂糕卯辉妒遂巴艾篷俘蒂禁傲贫缝志射痘圃缨祝纤街壳完幢哮街懈水铅矫履都兼啤汁癌畜仁之萌穗你孔陆益明松作

4、扩场釜高崭矽啥肥气枢姨枣汉捣嫂滥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引言:关于“城市美化” “城市美化运动” (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1619世纪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经典的例子包括拿破伦三世的巴黎重建和维也那的环城景观带。而城市美化运梨爷痹渺芭坠灾柞锦志典挖知钞拉倦蒙弊芯怜针魏门萌聚实帕夺肮辐铝矿辈贤湃耽蚂纠胀抵冗详铆寒涣钦囱藤栗菇牵御密捂诸陀帝缄期旷蛰繁炎赠引言:关于“城市美化”“城市美化运动”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5、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1619世纪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经典的例子包括拿破伦三世的巴黎重建和维也那的环城景观带。而城市美化运动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潮,则发源于美国。始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而“城市美化”(City Beautiful)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于1903年,其发明家是专栏作家Mulford Robinson1。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以后半路出家,学习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他乘借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巨大的城市形象冲击,呼吁城市的美化与形象改进,并倡导以此来解决当时美国城市的物质与社会脏乱差的问题。后来,人们便将在他倡导下的所有城市改造活动称为“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美

6、化运动”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而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在本世纪初的前十年中,城市美化运动不同程地影响了几乎所有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城市。但它在美国实际上却只风行了十六年的时间(从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到1909年的美国第一届全国城市规划会议)。尽管如此,这一阶段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2,3,4,5。其影响至今尤存。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促进了城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始改善了城市形象,也促进了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师队伍的形成。 从倡导者的愿望来说,城市美化应包括至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 第一是城市艺术

7、(Civic art):即通过增加公共艺术品,包括建筑、灯光、壁画、街道的装饰来美化城市。 第二是城市设计( Civic Design):即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公共目标,而不是个体的利益进行统一的设计。城市设计强调纪念性和整体形象及商业和社会功能。因此,特别强调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把空间当作建筑实体来塑造。并试图通过户外空间的设计来烘托建筑及整体城市形象的堂皇和雄伟。 第三是城市改革 (Civic Reform): 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城市的腐败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城市的信赖。同样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是城市的贫民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使贫民窟无论从人口还是从面积上都不断扩大,工人拥

8、挤在缺乏基本健康设施的区域,它们是各种犯罪、疾病和劳工动乱的发源地,这些都使城市变得不适宜居住。因此包括对城市腐败的制止,解决城市贫民的就业和住房以维护社会的安定。 第四是城市修茸(Civic Improvement):强调通过清洁、粉饰、修补来创造城市之美。尽管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它却是城市美化运动对城市改进最有贡献的方面。包括步行道的修缮、铺地的改进、广场的修建等等,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 从理论上讲,以上四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服务于城市美化运动的十个目标: 通过集中服务功能及其它相关的土地利用的设计,旨在形成一个有序的土地利用格局。 形成方便高效的商业和市政核心区。 创建一个卫生的城市环境

9、,尤其是在居住区。 通过景观资源的利用,创造城镇风貌和个性。 将建筑的群体作为比建筑单体更为重要的美学因素来对待。 在街道景观中创造聚焦点来统一城市。 将区域交通组成一个清晰的等级系统。 将城市的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关键组成。 保护一些城市历史成份。 创造一种统一的系统,来将现代城市形态,如工业设施和摩天大楼结合在现有城市之中。 城市美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创造一种城市物质空间的形象和秩序,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秩序,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而失去的视觉的美和生活的和谐1。 然而,实际上“城市美化”往往被城市建设决策者的极权欲和权威欲,开发商的金钱欲及挥霍欲,以及规划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偷换,把机械的、

10、形式美作为主要的目标进行城市中心地带大型项目的改造和兴建。并试图以此来解决城市和社会问题,从而使“城市美化”迷失方向,使倡导者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有影响力的规划师和建筑师Daniel Burnham的一句名言就是不做小的规划,因为小规划没有激奋人们血液魔力要做大规划,一旦实现,便永不消亡2(p540),在此口号之下,美国大陆上的各大城市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再建与改造过程。所幸的是这种思潮及时得到批评和抵制。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潮所替代,基本上宣判了“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本土的死刑。 但是,“城市美化运动”的阴魂不散,它伴随帝国

11、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势力而来到了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成为白人种族优越地位的象征和种族隔离的工具。之后,在30年代,转了一圈之后,它又回到了法西斯和纳粹统治下的欧洲,成为独裁者炫耀其权力的舞台。 在近100年的历程中,“城市美化运动”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条件下都有所表现。Peter Hall一针见血地指出:它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女仆,它又是帝国主义的发言人,它更是个人独裁主义者的工具7 (p202)。这些表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两大共特征: 第一、专注于纪念性和表面文章,将建筑或城市空间作为权力的符号,与此同时其乎全然不考虑规划所应达到的更广泛的社会目标; 第二、为展示而规划,将建筑和城

12、市空间作为表演的舞台,设计的目的是令观众激动,让参观者惊叹。只是在不同时代和国家里,观众有所不同罢了,他们或是向往贵族生活的中产,或是那些在寻机挥霍和寻求刺激的暴发户,或是卑怯的殖民地臣民,也或是涌入城市的农民。 可悲的是,除了少数旁观者外(他们或沉默,或是在场外发出使演出者感到不悦的呼号),似乎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表演,而对为此瞬间和表面的表演所付出的代价,却木然。 在近乎百年之后,“城市美化运动”的幽灵又来到了中国,它带着18世纪的欧洲广场和20世纪初的美国的景观大道,出现在大江南北大小小的城市。尽管它在新中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史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在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

13、其已经和正在造成的危害,使我们不能漠然置之。 1. 巴洛克城市君主的权杖,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原型 1.1 背景 作为一种城市设计形式和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源头,16世纪先后欧洲巴洛克城市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的背景: (1) 君主集权: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取代教会统治;经济上出现商业资本主义和君主商业;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于君主一身,并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力。同时,为保障统治者和新贵的穷奢极欲,要求有绝对服从的军队和臣民。新的社会秩序与同一成为城市规划最高的功能需要。正如Mumford ( p347) 指出的:古代的死去的人像被当做活生生的真人加以模玩,而活着的真

14、人却变成了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服从于外来的命令8。 (2) 古希腊与罗马的再发现:文艺复兴之后带来的思想解放,古典建筑理论的发现,古希腊和罗马纪念性建筑的发掘和测量,导致了对古典雕塑和装饰艺术的崇拜。理想化的文艺复兴城市模式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生机,相对于中世纪的城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此后,随着新权贵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古代帝王的物质和享乐生活的发现和向往,使古典艺术成为附庸风雅的华丽外衣,并日趋雕琢和繁琐。 (3) 分析和实证为特征的近现代科学得到发展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何与规则的形式美成为人们生活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简而言之,新贵族和君主的享乐和对社会秩序的绝对要求、对古典艺术

15、的附庸风雅和对几何图案表现力的发现,使中世纪有机城市成为混乱、肮脏的象征,并成为改造的对象,巴洛克城市设计因此出现。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景观模式,巴洛克城市强调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以及它们的空间位置作为城市结构和形象的主体,而不是通过建筑的序列来构成城市形象(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想城市)。欧洲主要首都的重建大都基于巴洛克城市模式的一些基本原理。无论在柏林、巴塞罗那、布达佩斯、圣比德堡,维也那,特别是巴黎,所谓的新城市,实际上都是在中世纪的城市节理上、雕刻出一些轴线和放射线,它们的尽端则是纪念性构筑物和广场。 1.2 实例与特征 巴洛克城市的登场始于16世纪80年代,源于Pope Sixtus 五世和建

16、筑师Domenico Fontana的城市改造工程,他们将罗马的几个主要教堂联系在一起。在这一工程中Fontana并不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实体的系统,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虚体的网络,叠加在原有城市之上。16世纪的旧罗马是一个包含有许多神圣的纪念建筑的城市,包括圣比德广场和其它教堂,而改造后的新罗马则成为一个供人祭拜的设有专门礼拜路线的神圣的城市,整个城市是一座雕刻出来的纪念建筑。同时这一祭拜、参神的空间网络也是旅游的路线,因而具有商业价值。 除罗马以外,对这一城市景观模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另一源头是法国的凡尔塞,其模式主宰以后整个欧洲城市设计达3个世纪。那是一个城市外的理想城市。景观设计师雷诺随国王路

17、易十四从1667年开始设计修建这一宫园直到去逝(1700年)。在此之前,在法国已实施了将景观大道切割整个城市的工程,但只有在凡尔赛,完整的皇家的理想城市模式才得以完美地实现。凡尔塞的规模与内容可谓前无古人,它被认为是混乱与野蛮的海洋中的快乐和文明的岛屿。雷诺在这一设计中将所有的视景全部集聚于皇帝的眼中,并系统地用各种方法,来创造巴洛克风格的体验一种无限的感觉,这些方法包括框景,倒影或障景等,通过透视线的组织,形成一个空间的网络,使物体不能一览无余(图1)。 图1 法国凡而赛:一个完整的巴洛克城市设计, 城市美化的原型 Haussman的巴黎重建(始于1853年),以及维也那的环城大道(始于18

18、57)可以被看作是罗马的改造试验和凡尔塞宫大规模的景观建设这两项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对Haussman有深刻影响的是凡尔赛,是一个多中心的网络,巴黎的重建同样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网络来组织空间的运动。在此之前城市的定义是由一定数量有组织的建筑物的群体;而在Haussman的城市模式中,用于交通的地方,新的街道和林荫网络统领着建筑。 Haussman的工程是在建设卫生城市与社会秩序的口号和名义下进行的,以作为一种防止疾病(霍乱)和社会的不安定(革命)的手段。直线打破了现有的、充满病疾的中世纪有机城市的物质与社会机理的,拓宽和规整了的街道,集中体现了美、卫生和商业的价值观。这种城市改造工程形成了介乎

19、自然有机城市与规划的城市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城市,即重构城市(Restructured city)。巴黎城市美化由拿破仑三世集帝国之财力建设,建成后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到巴黎,成为人们休闲、逸情的好去处,据说巴黎人每年从旅游者那里得到的收入远远超过拿破仑三世投资改造巴黎的花费。 维也那的城市环带是巴黎重构的同时代产物。 是在折除中世纪城堡之后建设的一条景观带,尽管从尺度和恢宏的气势上仍可见巴洛克的强有力的影响,但其形态和空间结构却与巴黎大相迳廷。在此环城带上,集中分布大量公共建筑和私人豪宅,成为内城与新区的分割带。巴洛克的规划师们通过空间的组织,将观赏者引向中心聚焦点,在这里,空间成为起主导地位的建筑

20、物的一个场景和环境。在环城景观带的建设中,它反用了巴洛克的原理,即不是用空间来规定和统领建筑物,而是用互不相干甚至风格迥异的建筑物来显现水平的空间,一个现代的空间场一个同心环的构图。这一规划强调的是流畅的交通而不是视景,没有建筑阻碍,也没有明显的终点。 欧洲巴洛克城市模式传到美国,并在华盛顿的规划中得以体现,其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盛顿基础的形成,由欧洲建筑师 LEnfant于1791年完成,第二阶段主要是中心纪念性轴线的形成,是作为城市美化运动的第一个大型的工程,由美国的设计师参观了欧洲之后,于1901年修改完成的9,并最终成为欧洲巴洛克城市与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主导风格之间的一个桥梁。

21、 2. 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资本主义暴发户的奴仆, 世界城市美化的模板 2.1 社会背景 以往的一些零星规划思想最终在上19世纪末走到一起,而在美国形成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的思潮,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统一与秩序的要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19世纪末的美国,内战之后不久,极端个人主义和强盗盛行、土地霸占之风猖獗、急速的以及无序的城市化和大量的新移民,使城市变得脏乱,社会动荡不安。同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中产阶级出现,向往欧洲巴洛克的优雅城市生活;中产阶级的城市品味主要包括视觉品味确立、对城市的肮脏与拥挤厌弃、对社会不安、特别是对犯罪和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产生恐惧,和对控制和管理的需求

22、。城市的组织被认为是一个用一系列相关行动缓解以上所有问题的一个途径。要求卫生与美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城市都着力改善城市的健康和秩序,一些致力于城市卫生改善的公众委员会最后都成为规划的机构。芝加哥的博览会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一种国家情绪一种期望统一和秩序的呼吁。 (2)新兴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出现:他们富有并具有影响力,它们不但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工程,同时能从中获得长远的利益。城市美化运动强调空间的有组织性和商业价值,正符合实业家的经济目的,而企业家们的高雅的理想化的城市美也正是城市美化运动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此同时,新兴的贵族支持着艺术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并带动了施工质量的提高,这些都为城市

23、美化运动打下了基础。 (3)欧洲的再发现:富裕起来的美国人大量去欧洲旅行,使他们得以领略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和巴洛克时代的纪念性城市空间。由Haussman规划的新巴黎尤其具有吸引力。同时,许多有影响的美国设计师留学欧洲或在美国国内接受古典建筑与造型艺术的文化教育;早在1880年代,学院派的建筑就以高品味姿态在东部崭露头角,以波斯顿公共图书馆为代表,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引入。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罗马的古典主义风格、文艺复兴风格以及更为时代化的法国新建筑语言混合为一体,而形成了富丽堂皇的Beaux-Arts情调。美国的文艺复兴由此得以自誉和表现。新的暴发户被过誉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贵族商人

24、,因此,也附庸风雅。欧洲艺术和建筑成为临模和收集的对象。芝加哥世博会成了设计师为创造美国未来城市形象的一个试验场和案例,东部学院派的欧式建筑被建筑师们带到芝加哥。 (4)表现欲的发作,几何图案表现力的发现:19世纪末,正是芝加哥,也是全美国急于向世界展示其实力和自豪的时候。从南北战争(18611865)中恢复过来的美国,资源优势和工业革命的成果使其迅速掘起,此时,已有足够的财力向全世界昭示其实力和富有,以弥盖其在文化上的贫乏和劣势。因此对欧洲上层坤士文化和巴洛克建筑风格投以青睐。同时,美国人对早期浪漫主义情调的田园式景观开始厌倦,而欲寻求新的视觉形式的剌激。一种表现式的、规整的和几何的城市形式

25、开始孕育而生,而在芝加哥世博会上趋于成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世界以之为楷模,从而风行于世。 2.2 实例 1893的芝加哥哥伦比亚世博会可以说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直接导索和前奏。为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芝加哥需要举办这一国际盛会,作为一争办城市获得国会批准,并将该市南部的一片沼泽开发作为世博会的场地,Daniel Burnham被指定为项目的负责人,这是自1851年伦敦世博会后的第十五届备受欢迎的国际最大型的盛会。Burnham邀请全美著名的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参与工作,其中包括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 这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队伍。他们决定这次世博会放弃以往舞台式

26、临时性做法,而是建设永久性的建筑一个梦幻之城,并将其风格统一在古典主义的基调上。芝加哥巴洛克式的世博会的巨大成功,如同第一棵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引发了“城市美化”竞争之战。白色的古典之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样板,为以后的城市美化定了基调。 第一个大规模地遵循城市美化运动原理进行规划的真正的城市(相对于芝加哥的博览会的展览性场所)是首都华盛顿,即McMillan规划。这一规划是在LEnfant的1791年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旨在清理城市公共用地日益被蚕食和破坏的形象。规划由议员James McMillan领导,成员包括Burnham, Olmsted, Jr.,等。他们的工作主要包括造访欧洲达5周、

27、做模型、绘图,特别是鸟瞰图和透视图。最后其结果,不仅仅是恢复LEnfant的原规划,而是重新对规划作了解释,代之以密度更大,更建筑化和几何化的城市形态。新规划尤其强调了纪念性轴线的几何与形式化,使原来规划中浪漫自然的情调消失贻尽。但毕竟D.C原规划的模式与城市美化运动的途径是一脉相承的(图2)。 图2 华盛顿中心的纪念性轴线:美国城市美化形式的集中体现 克里夫兰(Cleveland)是另一个城市美化运动的产物,也由Burnham及其合作者在1903年设计的。但其原先是完全规则网格化的城市布局,对城市美化运动者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大多数美国城市都是如此)。规划直接从芝加哥世博会中吸取灵感,只不

28、过在博览会的布局中,中心广场是开敞的,而在克里夫兰则是由树木和草地构成的开放广场,建筑沿四周布置,道路沿广场环行。这是最早一例为城市更新而迁移大批穷人的规划。 城市美化运动史上最为全面的规划是始于1907年的芝加哥城市规划,它是Burnham积累十年思考和经验之所得,并成为城市规划的经典。这一规划有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区域高速干道、铁路和水上运输,加强城市间的联系; 发展与市中心相联的滨湖文化中心; 在两岸建设市政中心; 建设湖滨及沿河风景休闲区; 建立公园道路,并与周围林地形成完整的系统。 芝加哥规划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视觉效果: 通过加入对角斜街,打破原有严格的方格网结构; 引入一些透视

29、焦点; 给建筑引入一种新古典主义的统一的风格; 把水作为一个统一城市的多样化地区风格的元素。 他所规划的芝加哥固然是美丽动人的,尤其是从空中鸟瞰,放射形的大道向外延伸,消逝在伊里诺斯草原中,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城市景观。在我们的眼前是一片高大的森林,掩映着湖岸上的草地和道路。与此相对比,灿烂的绿洲向北延伸。此景之后是自然的湖岸以及穿梭于柳树间的火车。最后的背景则是壮观的平台所形成的墙体,其上藤萝垂植,雕塑点缀,台地之上是宁静的草坪所环绕的可爱的住宅7( p181)。这是一幅有前景、中景和背景的画面。 芝加哥计划是由财团和商社支持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规划的商业价值迎合了开发商的利益,也是其获得支持

30、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介绍其芝加哥规划时,Burnham 以巴黎改造计划的商业价值为例,说明其大改造的商业意义7 (p180):我们乐此不疲地奔向开罗、雅典、巴黎和维也那,只因为我们自己家乡的生活不如那些旅游城市舒适迷人。人们从芝加哥挣来的钱却流向那些美丽的城市。试想,如果这些资金在当地周转,其对商业零售的促进将会有多么的大。试想如果我们的城镇是如此的令人愉悦以致于使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都进入我们的城市居住,那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多大的繁荣。因此,使我们城市美化起来,使之对我们自己有吸引力,而更重要的是对那些造访者具有吸引力,是何等的重要和刻不容缓。 当时的美国,由于快速的城市增长和过于复杂的种族而造

31、成城市混乱,从这样的背景来说,Burnham的芝加哥规划的出发点是非常宏伟的,它旨在通过创造一种社会秩序所必须的物质基础通衢大道、规整的城市广场、贫民窟的拆迁和公园的兴建等,来恢复城市中已失去的视觉和生活的和谐。但这一美丽的城市最终是为谁而设计的呢?第一,它是为那些具有消费能力和向往欧洲休闲时尚的中产阶级而设计的;第二,它是为一个参观者的视觉感受而设计的; 第三,它是为资本家的商业目的而设计的。其对大众的居住、学校及卫生设施的几乎完全忽视了。用城市规划之三个目标,即经济、美学、健康来衡量,Burnham 的城市美化设计,美学显然具有至高无尚的地位,经济性是大打折扣的,而健康则根本谈不上。 2.

32、3 教训 城市美化运动的一个幼稚和简单化的想法是通过城市设计可以轻易地解决城市的问题。其含混的社会目标和沌碎的美学途径最终使城市设计的意义弱化。归结起来,城市美化运动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修补一个规划很糟的城市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十六年的城市更新和美化实践证明,提出现有城市规划整治方案要比实施这种方案容易得多,尽管在华盛顿、在芝加哥和克里佛兰,城市美化的规划得以较全面地实现,但往往实施美化计划是不能全面的,而且即使实施了,其对已存在的社会格局会造成严重破坏。于其说对旧城市费尽心思进行改造,不如对新建的城市或开发区投入更多的尽力和关注。同时,美化运动只限于属于政府或公共用地的市政中心和公共广

33、场及公园,而对城市的其他广大地区,美化运动却很少光顾,因此,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是畸形的。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从芝加哥、克里佛兰及旧金山等几个规划来看,城市美化运动基本上是城市中心主义的,即基于单一的中心商业核心,而不充分考虑将商业分散到城市的其它地区。这实质上是一个商人君主的贵族式城市,这是在美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城市,导致城市中心的过渡开发和交通拥挤。因此,城市美化运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它利用大片城市中心土地用于公共目的的开发,而这里正是大量人口集居的地方,尤其在美国的本世纪初,大量农业人口和移民集中在城市中心或工厂附近。在中心城区的美化过程中,热衷于贫民窟的清除,并将其它同样需要中心地带的功能排斥

34、掉,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向贫困区域集中。 只迎合休闲的中产阶级的视觉和审美趣味:尽管城市美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没有对户外空间的形成和风格作特别的强调,但运动本身都往往顷向于新古典风格。这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上流社会的风格,与美国倡导的人人平等的社会格格不入;缺乏文化根基,是基于视觉模仿的城市改造活动,是欧洲文化的移植。美国和欧洲在政治上的差异性,实际上是城市美化发展的一个障碍。 昂贵的造价:投资巨大只为化妆:城市美化运动最终不能赢得大多数美国人的青睐,还因为其采用的高雅的古典风格造价昂贵,有违美国人的口味。早在1922年,当芝加哥计划以30亿美元的代价部分地付诸实施时,Lewis Mumford就提出

35、尖锐的批评,将其视同极权主义的城市规划7( p182)。 过分强调视觉美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这可能是城市美化运动最大的谬误。 其基本出发点是把城市的物质设计作为一切城市病的万灵药,在城市美化运动的模式中,规划被视同图案而非未来的设想10(p117).它强调的是外观,给人一种视觉的印象,而产生这种印象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便是以整型,对称为特点的古典Beaux-Arts建筑。 忽视其它本质问题的解决:包括居住卫生、文化教育。 正如Newton(1971,p423)所指出的在当时广大市民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政府拥有公共设施、国家拥有铁路、要求妇女权利、反对政府腐败、声讨社会不公等四面楚歌之中,Be

36、aux-Arts的高雅,最多不过是一种化妆和粉饰而已1。 当然,公平地说,城市美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并不只考虑美观,他们也考虑舒适和人的生活,但事实是“美成了美化的目标。Burnham在规划中也不仅仅考虑美观,他也考虑交通和经济问题或至少是企业家和金融家关心的问题。但是,他强调建筑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造形艺术,外观先于其它一切。实际上,城市美化的倡导者Rohinson和实践者Burnham都不应受到指责,他们只是对应如何统一组织城市空间提出设想,问题在于设计方法,程序,在于谁先谁后。如果一些基本的条件如社会的、经济的、物质的优先得到对待,然后考虑用好的空间和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一切都是合乎逻辑和

37、正确的。但如果先确定某种美的空间或物体的形态,并将其强加于城市功能之上的,而缺乏人的需要的原动力,则其美也是表面的,虚伪的,难以成为真正的美。 对Rohinson和Burnham来说,由于城市美化运动与当时的两种倾向绞缠在一起,从而带来更大的不幸,其一是追求新奇,而这种倾向在Burnham看来便是无暇可挑的经典风格;其二,将美作为一种物质,一种来自天堂的灵丹妙药、是 丑的克星。因而,用美化(Beautification)作为改进的途径。因而强调化妆,如同装饰圣诞树一样,装饰城市。 3. 殖民地的城市美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权力象征和统治工具 3.1 背景 城市美化运动所追求的、以图案化的形式美

38、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理由,也同样适用于美国和其他帝国在其国外的势力领地。因此,其城市美模式也扩展到了菲律宾的马尼拉、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以后也随法国殖民主义者进入越南、摩洛哥。随英国殖民主义者进入印度的新德里、尤其是在19101935年期间。当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进入尾声时,城市美化大行其道。这不是偶然的,殖民主义统治者为了在一个异域他方保持其统治地位,总试图想建立其统治和权威的形象冲击。所以,归结起来,城市美化运动在殖民地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兴帝国力量在国际舞台的扩张和展示:美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在强化国内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同时,竭力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形象,并建立新的国际秩

39、序。 (2) 挽救逝去的权力与地位: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正日暮西下,与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日益突出,其统治地位正面临威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成为最大忧患,而美国的这棵星星的升空及其城市建设的成就,无疑使英法殖民主义者效法美国,视城市美化为良方,以此来维护其在亚、非各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上统治; (3) 白人为中心的优越感和对殖民地人民的恐惧:无论是新帝国主义还是老牌殖民主义,在其本土以外的势力领地上,都以一种优越民族和统治者的姿态出现,并欲在充满敌意的异域他乡建立一个安全、欢乐的岛屿,如同路易十四的凡尔赛。 (4) 殖民地的混乱背景:殖民地社会落后、动荡,城市物质环境的脏乱差,使得追求

40、同一和秩序成为普遍的要求。 3.2 实例与教训 早在1904年,因芝加哥世博会的巨大成功而名声大噪的Burnham就应当时的美国战争事务秘书长之邀,前往菲律宾主持马尼拉的规划。在其规划中,他以同样的节点加放射线与铁路车站和其他广场相联。同时期,在为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地夏宫Baguio所做的规划中,Burnham几乎完全不顾原有地形,将一对严格对称、规整的政府和行政中心平面强加在起伏的山地上,以创造一个帝国的形象。 从1911到1913年间,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者便请英国规划设计师在地球的另一端建立首都新德里,其规划与相邻城市的原有结构毫不相干,而完全以巴洛克的结点放射形式,构成强烈的集权与主宰者的

41、形象。建筑师Edwin Lutyens和Herbert Baker作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建筑的倡导者, 鼓吹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符号性和礼仪性 的规划理念,宣扬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专制主义7(p186)。 新德里最终的规划是三个聚焦:即行政中心、战争纪念碑和火车站,似乎所有主要道路都从这些焦点发散出去,其中行政中心和战争纪念碑各有7条放射线,火车站则不少于10条放射道路,而几乎所有建筑都沿六角形的边线布置。这一规划与华盛顿的LEnfant规划有相似之处,只是逊色了许多。 在其它英国殖民地包括南非和东非,英帝国主义同样规划和建设了他们统治领地的首都如Salisbury(Harare),Lusaka

42、, Nairobi, Kampala等,在所有这些规划中,规划师们几乎只考虑白人,而非洲人则似乎是消失了,在非洲人和白人之间布置着印度人。如在Nairobi,欧洲人都占据城市的最好地段,即最高点,印度人则次之,非洲人则被置于任何其它剩余的地方。 所有这些殖民主义者在其殖民地的首都规划都有一些共同的土地利用和居住格局,有一个位于中央的政府办公中心和一个与之相毗邻的商务办公区。中央购物中心则与上边两个中心相毗邻,所有这些都围绕一个几何道路布局来布置,主要道路交汇于交通环上。外围则是低密度的白人居住区,或花园城市,其中隐约着大型低层豪宅。而非洲土著则往往被某种物质障碍,如火车道被远远地隔离在城市的另

43、一侧。 很有讽剌意义的是,被视为秩序与权威工具的城市美化,并没能维持殖民主义者的统治,而且,实际上也没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往往在殖民主义者结束其统治后,当地政权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动用推土机不断清理向城市中心蔓延的贫民窟,以维持上层社会的安全。教训同样是深刻的。 4. 城市美化回到欧洲法西斯与纳粹的舞台、独裁者的炫耀 4.1 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大独裁统治欧洲的时代,城市美化的阴魂在世界各地漫游了一圈之后,又回到欧洲,也同样是为了搭一个舞台,演一曲闹剧。其主要背景包括: (1) 追求国内和国际新秩序: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蒙受巨大的耻辱。随之,社会动荡不安

44、,民心涣散。国内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社会面临着旧王朝的复辟,共产主义运动及国家社会主义的选择。纳粹登上舞台后,以雪一战耻辱和振兴民族为由,在内推行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对外,积极准备侵略扩张。意大利虽然是一战的胜利者,却是以巨大财产和生命为代价的,因次,在战争结束后,同样经历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墨索里尼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创造了机会。为寻求国内和国际的新秩序;城市美化的强烈的视觉形式,再次被当做灵丹妙药。 (2) 工业化和经济的大发展:在30年代,无论是在法西斯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还是纳粹的德国,都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发展。政治上的独裁和经济上的国家化,唤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狂想。 (

45、3) 城市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理想化。面对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法西斯同纳粹的反应是相同的,他们关于城市的理想在许多方面也是一致的,只有乡村的家庭生活才是真正健康的,因而推行小型、自足型的小城镇政策。而大都市被当作共产主义和劳工动乱的漫延、及各种罪恶的滋生地,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墨索里尼曾于19281939年通过法律,控制人口迁移进城。纳粹的城市政策也是如此,他们把城市作为一种心理上的,具有近似于宗教意义的场所,和作为一个具有魔力般功能的群众礼仪性的集会场所,而具有生产功能的人口则移居乡村。 (4) 宣扬优等民族和文化:希特勒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优等民族理论。而墨索里尼更是以重拾古罗马的辉煌,再

46、造罗马帝国的秩序为幌子,鼓吹法西斯主义。城市美化便成为独裁者得以借用和展示的工具。 4.2 实例与教训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首先在罗马拉开城市美化的序幕。他把城市规划作为建设纪念性城市、重现昔日罗马荣耀的工具,把近两个世纪以来的新建部分清除掉。在1929年罗马召开的居住和城市规划联合会大会上,墨索里尼号召在五年时间里,罗马必须向全世界人展现其辉煌与风采宏伟、规整、强大,如同Augustus时代的罗马7( p197)。墨索里尼同时下令在Marcellus 剧院和Capitoline Hill及万神殿周围创造大片的广场,其它所有围绕它们的、不属于罗马繁荣时代的建筑全部清除。所幸的是,传统的有机和混乱、

47、多方的牵制、加上官员们的腐败,使规划未能附诸实施,罗马得以幸存。 在德国,决定首都柏林规划的是希特勒和纳粹建筑师Albert Speer。正是通过他们,欧洲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和美国的城市美化模式得以再次出现。希特勒少年时渴望进维也那艺术学院学习未果,更后悔没有学习建筑。但他对早期城市美化经典之一的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了如指掌,并情有独钟。对巴黎Haussman的新城也有很详细的了解。希特勒对城市纪念性的执着使他对其它都忽略不计,他审察规划时,实际上只看纪念性的方面,那条大道在什么地方?。他要在城市的主轴线上,用石头拼出德国政治、军事和经济之实力,在其辐射中心是日尔曼帝国的统治者,在其毗邻则是作为其权

48、力最高表达的大型穹形大楼,作为柏林市的核心建筑。我唯一的愿望是能看到这些建筑建起来,在1950年,我们要举行世界博览会。 他追求最大、最长,通过这样,我要让每个德国人都恢复自我尊敬7;同时,他要表达一种新的秩序3(p718) 而Speer对华盛顿和芝加哥世博会的规划十分欣赏,如法炮制,也推崇Burnham的 不做小的规划的宗旨。城市中心是一个完全几何化的,具有纪念性的布局,如同为空中俯视而设计。如果按照希特勒及其建筑师的规划,柏林的中世纪城市中心将完全被破坏,代之以一条南北仪礼大道,连接凯旋门和世界上最大的大会堂及行政中心。两侧建筑雄伟高大,建筑之间有宽阔的空间。 然而,宏伟的规划要付诸实施则

49、是要化昂贵的代价的,根据当时的估算,实现柏林的规划需要60亿马克。东西轴线从1937年开始动工实施计划,1939年部分完工,主体建筑在1941年动工,宏伟的柏林规划实际上只落实了一条作为礼仪空间的东西轴线,第三帝国便告失败。而极富讽剌意义的是,德国战败后,苏联在东柏林继续完成了工程,并将其命名为斯大林大道。 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一样,不管欧洲的独裁者有何等的权力与经济实力,其得到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引言:关于“城市美化” “城市美化运动” (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

50、1619世纪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经典的例子包括拿破伦三世的巴黎重建和维也那的环城景观带。而城市美化运梨爷痹渺芭坠灾柞锦志典挖知钞拉倦蒙弊芯怜针魏门萌聚实帕夺肮辐铝矿辈贤湃耽蚂纠胀抵冗详铆寒涣钦囱藤栗菇牵御密捂诸陀帝缄期旷蛰繁炎赠参考文献1. Newton, Norman T., 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2. Pregill, Philip and Volkman, Nancy.

51、 , 1993. Landscape in History.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ork. 3.Kostof, Spiro, 1995.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Settings and Ritu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4 Cullingworth, Barry. 1997. Planning in the USA: Policies, issues and processes. Routledge. London. 5Scully, Vicent, 1991. Archit

52、ecture: The Natural and The Manmade.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6Wilson, William, 1999.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Baltimore. 7Hall, Peter, 1997. Cities of Tomorrow. Blackwell Publishers. Malden, MA. USA. 8Mumford, Lewis, 1961.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

53、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 A Harvest Boo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San Diego.9Gandelson, Mario, 1999, X-Urbanism: Architecture and the American Cit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New York. 10Lai, Richard Tseng-yu, 1988. Law in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the Invisible Web.Van Nostr

54、and Reinhold Company. New York.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引言:关于“城市美化” “城市美化运动” (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1619世纪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经典的例子包括拿破伦三世的巴黎重建和维也那的环城景观带。而城市美化运梨爷痹渺芭坠灾柞锦志典挖知钞拉倦蒙弊芯怜针魏门萌聚实帕夺肮辐铝矿辈贤湃耽蚂纠胀抵冗详铆寒涣钦囱藤栗菇牵御密捂诸陀帝缄期旷蛰繁炎赠5、警惕:城市美化运动来到中国 80年代开始,出现于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一百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

55、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在社会制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行为与症结都如出一辙(表1)。这就警示我们应该以历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5.1 中国城市美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考察城市美化运动在中国产生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环境恶化:解放后,近30年的城市控制政策,使城市建设滞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导致城市环境急剧恶化,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设施都严重不足。城市破烂、肮脏,客观上呼唤城市改造与美化。 (2)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城市经济实力大大提高,有了一定财力来进行城市建设。社会主义

56、的中国,如同当年的美国一样,急于向世界展示其建设成就。但是,经济实力的增强同客观的需要相差又太远,于是只能忍痛搞点表面文章,实际上是外强中干,君不见许多市政府的工程款拖欠累累? (3)招商引资的需要: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招商引资,这已为广大的城市管理者所认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一两项形象工程作为宣传之用。因此,城市美化本身便成为了目标,参观者,而不是使用者,便成为了取悦的对象。 (4)追求同一与秩序:不必讳言,中国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充满活力的社会主流下,潜伏着某些不安和浊流。社会安定和秩序便成为所有城市管理者的压倒一切的任务。而城市美化再次被认为是一味灵

57、丹妙药。 (5)重新发现西方世界: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一批批领导和专业人员出国考察、参观。半月一月的国内参观团已在欧美的旅行社上有了固定的节目,尽管是走马观花,却看到欧美100年来城市建设的成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法国巴黎的景观大道和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以及欧美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市政及公共建筑,尤其是巴洛克城市的广场、景观走廊、纪念性建筑以及其它城市美化的遗物。它们给了参观者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事实上这些纪念性的城市设计本来就是为了让游客参观。因此,它们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临摹的样板。殊不知,这些城市景观大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早已落后于时代。 (6)政绩的表现:年轻一代的城市

58、管理与决策者,正以充沛的精力和强力的事业心登上新时代的舞台,他们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显示自己的政绩,树立新的权威。因此,城市中心地段和最引人注目的关键地段的破烂摊子便成为靶子。于是乎便有了城市中心广场,城市景观大道。 (7)专业人员的软弱无力:大部分城市的专业设计队伍在强劲的城市美化运动中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推波助澜。一方面因为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市长们的直接领导之下,许多情况都迫于压力,而只能成为市长们宏伟城市美化计划的绘图工具;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国际交流,专业人员自身的理论与专业修养也有很大的局限性11,往往只能模仿国外的照片,许多情况下还是市长们拍回来的图景,来设计想象中的城市景观

59、。所以,实际上是市长在设计城市。 (8)时代局限性:所有以上的背景之所以最终导致目前风行于中国大小城市的城市美化形式:追求气派,追求最大、最宽、最长,攀比之风盛行;强调几何图案、金碧辉煌等等,其根本的原因还在普遍存在于开发商、决策者、欣赏者、甚至于专业人员中的意识的局限性,这是时代留给每个人的烙印。中国广大城市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这种现象和美国100年前的情况很相似,即大量农民进城,一批暴发户出现,而这批暴发户许多又是地产开发商。暴发户的最大特点是经济实力与品味不相称,这就使得城市美化在小农意识与暴发户意识之下发展13。而决策者如果在这种意识下去搞城市建设,可想而知其将会给国家

60、和纳税者带来多大的浪费。 5.2 中国城市美化的种种症结及其本质 与历史上的城市美化运动相似,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的典型特征是唯视觉的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唯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具体反映在: 景观大道 无论是北方大都市,还是南国小城,无论是三峡库区迁址新建的小城,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轴线性的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图3)。竭尽城市化妆之能事,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之装饰。这样的大道往往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景观大道往往同时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因此,对步行人来说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化,效率低下; 第二、

61、 这样轴线性的大道,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节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4; 第三、 这样的宽广大道,往往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又将传统风貌丢弃(如苏州); 第四、 由于其纪念性的要求,两侧往往要求布局大体量公共和文化性建筑,否则,无论从比例、尺度上还是道路的视觉效果上,都很难达到规划设想,而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大道实属乌有(如北京平安大街)。 图3 某景观大道:城市美化运动来到中国 城市广场 曾几何时,兴建城市广场之风在大江南北广大城市兴起,或中心广场、或文化广场、或世纪广场、或市民广场。为市民提供一些活动场所本是好

62、事,然而,许多广场往往不是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的,而是相反,把市民当作观众,而广场或广场上的雕塑,或广场边的市府大楼成为主体,整个广场无非是舞台布景(图4)。观众是被置于广场之外的,最好在半空之中,否则,广场优美的几何图案便难以欣赏。如同路易从凡尔赛的舞厅窗户可以看到花园最好的图案一样,市府主楼是最好的观景点。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上人的大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以大理石和刨光花岗岩铺地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人的安全)。 因此,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广场的兴建可能带来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 空间和社会结构的破坏:如果在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拆迁量巨大,投资动辄上

63、亿,并使成千上万人离开故土,迁往新区,社会结构遭到破坏1,3,7,8,10。 第二、 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其它同样需要城市中心土地的功能如商业需要相竞争,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使城市的整体有机性受损。 第三、 模仿的图案化和形式化的城市广场,往往没有场所性和地方性特色,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特别在历史文化古城,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并已广泛引起注意2,5,6,9,15。 第四、 为广场而广场:由于城市美化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和纪念及礼仪,而不是功用,因此,在许多城市中,就出现了为广场而广场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在郊外稻田之中会出现一块花岗岩铺地的广场,白天烈日之下是一块连蚂蚁都不敢光顾热锅,夜晚则是华灯下的一片死寂。即使是城市中心的广场,设计者和管理者也往往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拆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无树荫供人庇护,无安静场所供人休闲。 第五、 金玉堆砌:把材料的价值与广场的质量视为同一,甚至将户外广场当作室内庭堂来做,刨光的花岗岩地面,精雕的汉白玉栏杆,可为集宫廷之华丽,昂贵之至,却使市民举步惟艰,雨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图4 某城市广场:城市美化运动来到中国 城市河道美化 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