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含水率试验

上传人:孙哥 文档编号:16460112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的含水率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的含水率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的含水率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土的含水率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的含水率试验(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一 土的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的含水率指土在105110Q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所以,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3、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三)、烘干法试验1、仪器设备烘箱:采用电热烘箱;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其他:干燥器,称量盒。2、操作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质量为的称量 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精确至

2、O.Olg.(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与 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 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 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2 为,精确至 0.01g。3、计算含水率:按下式计算mW =wm2 X100%4、要求:(1)计算准确至 0.1%;(2)本试验需进行 2 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含水率()小于101040大于40允许平行差值()0.51.02.05、本试验记录格式

3、详见报告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 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三)、环刀法的试验1、仪器设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刀;精度为O.Olg的天平;其他:切土刀,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 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 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23、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m m _ mP = = 21V V4、要求: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取两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5、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实验三 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5、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 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 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0、1.0、0.5、0.25、0.1、0.075mm。(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 5kg.。(4)、振筛机:应符合 GB990988 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6、: 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 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称量准确至O.l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lg。(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 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 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 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 15min。(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 应继续

7、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 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 筛上及2mm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注:若2mm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若2mm筛上的土, 小于试样总质量的 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3、计算与制图(1)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mx = a - dmxB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mA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mB当细筛分析时或用密度计法分析时所取试样质量(粗筛分析

8、时则为试样总 质量), g;dx粒径小于2mm或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如试样中无大于2mm粒径或无小于0.075mm的粒径,在计算粗筛分析时则dx=100%。(2)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以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以 粒径在对数横坐标上进行绘制(详见教材)。然后求出各粒组的颗粒质量的百分数。3)计算级配指标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C 二 60ud10d230d60 10实验四 土的液、塑限试验(一)、试验目的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 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

9、水量。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 工使用。(二)、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1、试验方法土的液、塑限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土的塑限试验:采用搓滚法; 土的液限试验:采用碟式仪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粒径小于 0.5mm 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 5%的土。(三)、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1、仪器设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读数显示;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O.Olg;其他:烘箱、干燥器、铝盒、调土刀、孔径0.5mm的 筛、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液限、塑限联合试验,原则上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制备试

10、样,但也允许采用风干土制 备试样。(1)当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0.5mm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近液限、塑 限和二者之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量的大小而定。当 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 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的含水量,调成均匀土膏,然 后放入密封的保湿缸中,静置24 小时。(2)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高出试 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3)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

11、吸稳圆锥仪。(4)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指示灯亮 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经5 秒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5)取下试样杯,然后从杯中取 10g 以上的试样 2 个,按实训一方法测定含水率。(6)按以上(2)(5)的步骤,测试其余2 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3、计算与制图r m )(1) 计算含水量:W = 1 *100%I ms丿(2)绘制圆锥下沉深度 h 与含水量 w 的关系曲线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绘制hw的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三点连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量的一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 成两条直

12、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 应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高含水量的点连成一线。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 时,应补做试验。(3)确定液限、塑限在圆锥下沉深度 h 与含水量 w 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 17mm 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 wL;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w w 塑性指数: 1 =w w液性指数: I = PP L PLIP(5)按规范规定确定土的名称4、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实验五 土的击实试(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

13、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的土。(二)、试验仪器设备1、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和护筒组成。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g。3、台秤:称量10kg,分度值5g。4、孔径为 5mm 的标准筛。5、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6、其他:烘箱、喷水设备、碾土设备、盛土器、修土刀和保湿设备等。(三)、操作步骤1、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干法制备:(1)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轻型约为20kg),放在橡皮板上碾散。(2)轻型击实试验过5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14、(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按依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不少于5个) 试样,其中应有2个含水率大于塑限, 2个含水率小于塑限, 1个含水率接近塑限。并按下式 计算应加的水量:mm =x 0.01(w 一 w )w 1 + 0.01woo式中:mw土样所需加水质量,g;m风干含水率时的土样质量,g;wo风干含水率,%; w土样所要求的含水率,。(4)将一定量的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盛土盘内(轻型击实取土约2.5kg),按预定含水率 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所需加水量,拌匀并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 静置的时间分别为:高液限粘土不得少于24小时,低液限粘土可酌情缩短,但不应

15、少于12 小时。湿法制备: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轻型为20kg)碾散,过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分别风干或 加水到所要求的不同含水率。注意:制备试样时必须使土样中含水率分别均匀。2、试样击实(1) 、将击实仪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击实筒内壁和底板涂一薄层润滑油,连接好击实筒与 底板,安装好护筒。检查仪器各部件及配套设备的性能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2) 、从制备好的一份试样中称取一定量土样,分 3 层倒入击实筒内并将土面整平分层击 实。每层25击。注意:轻型击实法,每层土料的质量为600800g,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度 略高于击实筒的1/3;两层交接面处的土应刨毛;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

16、样高度 应小于 6mm。(3) 、用修土刀沿护筒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护筒,测出超高(应取多个测值平均,准 确至0.1g)。沿击实筒顶细心修平试样,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修平。擦净筒 外壁,称量,准确至 1g。(4) 、用推土器从击实筒内推出试样,从试样中心取2个一定量土样(轻型为1530g), 平行测定土的含水率,称量准确至O.Olg,含水率的平行差值不得大于1%。(5) 、按上述(1) (4)的操作步骤对其其他含水率的土样进行击实,一般不得重复 使用土样。(四) 、计算与制图1 、计算mw 二(-1) x 100%md(1) 计算击实后的试样的含水率:式中:w含水率,%;m试图

17、质量,g;md 干土质量,g。(2) 计算击实后各试样的干密度:P二卩d 1 + 0.01w式中: P 湿密度, g/cm3。 计算至 0.01 g/cm3。(3) 计算土的饱和含水率:P1w = ( -) x 100%sat P GdS2 、制图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 应进行补点试验。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 图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图的形式见教材。实验六 土的渗透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

18、验是测定土的渗透系数。(二)、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很大(10-110-8),渗透系数测定应采用不同的方法。1、常水头法:适用于粗粒土(砂质土);2、变水头法:适用于细粒土(粘质土和粉质土)。(三)、变水头渗透试验1 、仪器设备渗透容器:由环刀、透水板、套筒及上、下盖组成;水头装置:长度为1.0m以上,分度 值为1.0mm;其他:切土器、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削土刀、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1)根据需要用环刀在垂直或水平土样层面切取原状土样或扰动土制备成给定密度的试 样,并进行饱和。切土时,应尽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并禁止用削土刀反复涂抹试样表面。(2)将容器套筒内壁涂一

19、薄层凡士林,然后将盛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并压入止水垫 圈。把挤出的多余凡士林小心刮净。装好带有透水石的上、下盖,用螺丝拧紧,不得漏气漏 水。(3)把装好试样的渗透容器与水头装置连通。利用供水瓶中的水充满进水管,并注入渗 透容器。开排气阀,将容器侧立,排出渗透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溢出水中无气泡。关排气 阀,放平渗透容器。(4)在一定水头作用下静置一段时间,待出水管口有水溢出时,可以开始进行试验测定(5)将水头管充水至需要高度后,关止水夹,开动秒表,同时测记起始水头。经过时 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h2.如此连续测记23次以上,同时测记试验开始与终止时的水温。 再使水头管水位上升至需要高度,再连续

20、测记数次,需6次以上,试验终止。3、计算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kT:k = 2.3 aLlg 佯TAt h2按下式计算标准温度下的渗透系数k20:k = k且20 T耳204、要求平均渗透系数的确定: 在测得的结果中取34个在允许差值范围以内的数值,取其平 均值,作为试样在该孔隙比e时的渗透系数(允许差值不得大于2x10-ncm/s)o5、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实验七 土的固结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 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 的先期固结压力等。(二)、试验方法 适用

21、于饱和的粘质土(当只进行压缩试验时,允许用于非饱和土)。试验方法:1、 标准固结试验;2、快速固结试验:规定试样在各级压力下的固结时间为1 小时,仅在最后一级压力下除 测记 1 小时的量表读数外,还应测读达压缩稳定时的量表读数。(三)、标准固结试验1、仪器设备固结容器;加压设备;变形测量设备;其他:刮土刀、天平、秒表等。2、试验步骤(1)根据工程需要,切取原状土试样或制备给定密度与含水量的扰动土样。(2)按试验一、二的方法,测定试样的密度及含水量。对于试样需要饱和时,按规范规 定的方法将试样进行抽气饱和。(3)在固结容器内放置护环、透水板和薄滤纸,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小心装入护环内, 然后在试样

22、上放薄滤纸、透水板和加压盖板,置于加压框架下,对准加压框架的正中,安装 量表。(4)施加 1kPa 的预压压力,使试样与仪器上下各部分之间接触良好,然后调整量表,使a指针读数为零。(5)确定需要施加的各级压力。加压等级一般为12.5、 25.0、 50.0、 100、 200、 400、 800、 1600、3200kP。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上覆土层的计算压力100200kP。(6)如系饱和试样,则在施加第1 级压力后,立即向水槽中注水至满。如系非饱和试样, 须用湿棉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7)测记稳定读数。当不需要测定沉降速率时,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压力下固结24小时。 测记稳定读数后

23、,再施加第2级压力。依次逐级加压至试验结束。(8)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部件,取出带环刀的试样。(如系饱和试样,则用干滤纸 吸去试样两端表面上的水,取出试样,测定试验后的含水量)。3、计算与制图(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e0p G (1 + 0.01 w )-e ws0 10p0式中:P0试样初始密度,g/cm3; w0试样的初始含水量,。(2)按下式计算各级压力下固结稳定后的孔隙比eie e 一 (1 + e )i 00 h0式中:Ahi某级压力下试样高度变化,即总变形量减去仪器变形量,cm;h0试样初始高度,cm。(3) 按下式计算某一级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ave 一 ea =

24、ii1-v p 一 pi+1i(4) 绘制ep的关系曲线以孔隙比 e 为纵坐标,压力 p 为横坐标,将试验成果点在图上,连成一条光滑曲线。(5) 要求:用压缩系数判断土的压缩性。4、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四) 、快速固结试验1、 仪器设备固结容器;加压设备;变形测量设备;其他:刮土刀、天平、秒表等。 2、操作步骤试样在各级压力下的固结时间为1小时,仅在最后一级压力下除测记1小时的量表读数外, 还应测读达压缩稳定时的量表读数。3、快速固结试验结果的校正 按下式计算各级压力下试样校正后的总变形:( h )工 A h = (h ) nt K (h )ii t (h )i tnt式中:工Ah某一

25、压力下校正后的总变形量,mm;i(hJt某一压力下压缩1的总变形量减去该压力下的仪器变形量,mm; (h)最后一级压力下压缩1的总变形量减去该压力下的仪器变形量,mm; (hn)T最后一级压力下达到稳定标准的总变形量减去该压力下的一起变形量,mm; K校正系数。4、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实验八 土的剪切试验(一) 、试验目的 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4 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t。然后根据库仑定律 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二) 、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试验方法 快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

26、直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固结快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待试样排水固结稳定后,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 慢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及水平剪应力的过程中,均使试样排水固结。2、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细粒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和及土颗粒的粒径小于2mm的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渗透系数k大于10-6cm/s的土不宜作快剪试验。(三) 固结快剪试验1、仪器设备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剪切盒、垂直加压框架、测力计、推动机构等;位移计(百分表):量程510mm,分度值0.01mm;天平、环刀、削土刀、饱和器、秒表、滤纸、直尺等。2、操作步骤(粘性土)(1)试样制备:从原状土样中切取原状土试样或制备给定干密度

27、和含水量的扰动土试样。 按规范规定,测定试样的密度及含水量。对于扰动土样需要饱和时,按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抽气饱和。( 2 ) 试样安装: 对准上下盒,插入固定销。在下盒内放湿滤纸和透水板。将装有试样的环刀平口向下, 对准剪切盒口,在试样顶面放湿滤纸和透水板,然后将试样徐徐推入剪切盒内,移去环刀。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调整测力计读数为零。依次加上加压盖 板、钢珠、加压框架,安装垂直位移计,测记起始读数。( 3 )施加垂直压力:一个垂直压力相当于现场预期的最大压力 p ,一个垂直压力要大于 p , 其他垂直压力均小于p。但垂直压力的各级差值要大致相等。也可以取垂直压力分别为1

28、00、 200、300、400kPa 各级垂直压力可一次轻轻施加,若土质软弱,也可以分级施加以防试样挤 出。(4)如系饱和试样,则在施加垂直压力5min后,往剪切盒水槽内注满水;如系非饱和试 样,仅在活塞周围包以湿棉花,以防止水分蒸发。(5)在试样上施加规定的垂直压力后,测记垂直变形读数。当每小时垂直变形读数变化 不超过0.005mm,认为以达到固结稳定。(5)试样达到固结稳定后,拔去固定销,开动秒表,以0.81.2mm/min的速率剪切(每 分钟46转的均匀速度旋转手轮),使试样在35min剪损。剪损的标准:当测力计的读数达到稳定,或有明显后退表示试样剪损;一般宜剪切 至剪切变形达到4mm;

29、若测力计的读数继续增加,则剪切变形达到6mm为止。(6)剪切结束后,吸去剪切盒中积水,倒转手轮,尽快移去垂直压力、框架、钢珠、加 压盖板等。取出试样,测定剪切面附近的含水量。3、计算与制图1)计算: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剪应力CR 10T = X 10A0式中:C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R测力计读数,0.01mm;A0试样断面积,cm2;10单位换算系数。(2)制图:以剪应力为纵坐标,剪切位移为横坐标,绘制剪应力t与剪切位移Al关 系曲线;以抗剪强度Tf为纵坐标,垂直压力p为横坐标,绘制抗剪强度Tf与垂直压力p 的关系曲线。选取剪应力T与剪切位移Al关系曲线上的峰值点或稳定值作为抗剪强度T/ 若无明显峰值点,则可取剪切位移Al等于4mm对应的剪应力作为抗剪强度Tf。4、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