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6458312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2(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一、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常用术语】1、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深邃奇谲-雄、险、阔、奇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淡雅闲适

2、 和谐静谧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4、开阔苍凉 苍凉悲壮-悲壮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 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气氛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气

3、氛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四答题例如【例题1】2023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4、。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

6、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 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二、意象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分析

7、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根底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

8、,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根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四答题例如【例题1】2023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子规【注】 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9、。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例如: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衬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衬托出凄清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例题2】2023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10、,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例题3】202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下列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

11、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三、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

12、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傲 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忧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才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愤6、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的形象。-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战8、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常用词语】不慕权贵、

13、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哀叹昔盛今衰;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热爱山川、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

14、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比照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

15、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根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上下、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比照、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

16、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答题例如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

17、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

18、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吼叫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这类提问注

19、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较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

20、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比照;P、衬托正衬、反衬;Q、衬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

21、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22、感情。四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

23、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表达。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四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雨后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试从“静与“动的

24、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江城子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5、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这首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步骤二上片属于实写,先写入梦前的思念,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步骤三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分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答案】步骤一以乐景写哀情。步骤二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的描写是为了“何日是归年的情感表达。步骤三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以客

26、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问: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抑扬关系的?【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步骤二前两句先写少妇“不知愁,是扬;后面两句才说她“悔,是抑。步骤三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六、炼字类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

27、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

28、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气氛、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四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9、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两山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把苍翠的山色“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该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七、语言风格类一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二分析思路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

30、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美、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挖苦、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

31、含蓄、华美、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5、华美绚丽:主要指有华美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表达,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美,又讲究对仗工整。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32、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豪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郁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

33、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壮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美,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素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表达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婉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蓄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抖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8、幽默挖苦:在诗中多指诙谐、幽默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讽【语言风格分类3】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

35、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三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36、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说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下列问题。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答案】(步骤一)语言委婉含蓄,极具挖苦性。(步骤二)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步骤三)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八、诗眼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

37、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一句中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3、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效劳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衬托意境气氛

38、、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那么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

39、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那么此步骤可以省略。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5、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40、“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二全篇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2、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

41、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3、答题技巧: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效劳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

42、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表达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那么此步骤可以省略。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5、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43、。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那么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九、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1

44、、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45、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说明心志。3表

46、达劝勉、鼓励、抚慰之意。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思想情感分类2】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

47、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参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

48、龄?闺怨?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49、、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鼓励友人等。三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答题格式】本诗通过的描写表达、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四答

50、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绣龟形诗侯氏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开箱迭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注龟形诗:以“龟谐“归。暌离:别离。尺素:书信。开箱迭练:翻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题2】阅

51、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表达,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十、一词句领全诗类一设问方式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二分析思路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

52、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表达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三答题步骤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比照、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四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

53、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同意。“柳,“留也谐音。步骤一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别怀远之意,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例题3】阅读下面

54、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1“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2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十一、篇章结构类【提问常见用语】“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55、【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上下、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照应、总结、卒章显志等。【答题根本格式】确定结构思路;结合诗句解说;表达效果情感、主旨。一考查角度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根底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

56、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分析思路】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表达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根底上,转

57、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根底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答复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题例如】【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山 房 春 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答案】一、二句写梁

58、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衬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根底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双调水仙子自足杨朝英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注1、杏花村:多指卖酒处。2、篘:过滤。3、旋:刚刚。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答案】开头两句点出居住环境的风物,清悠闲雅。三至五句写自享劳动成果的满足和喜悦,洋溢着丰衣足食之乐。最后三句写交往和赋

59、闲的乐趣。【例题3】2023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

60、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表达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开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答题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