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分析》教案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645771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5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计与分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统计与分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统计与分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统计与分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与分析》教案(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教 案 (理实一体化)( 2011学年 第 1 学期)编 号:QD-83-03版本号:A/0 流水号:课 程 名 称 统计与分析 授课专业班级 10物流+货代 _任 课 教 师 曾卓良 2012 年 3 月 12 日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课题或章节模块1 认识统计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介绍 统计与分析学习内容2、明确本课程学习要求3、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见和建议4、认识统计课时2技能操作课时教学重点理论认识统计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

2、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教师自我介绍、学生点名、学生自我介绍(15min)二、介绍统计与分析特点,本学期学习内容、教学安排。(15min)本课程本学期总课时计划为40学时,内容分为五个模块:、认识统计、掌握统计软件工具 6学时、数据收集2学时 、数据整理与显示8学时 、数据特征描述10学时 、抽样估计4学时。测验共计4学时,复习2学时,机动4学时。三、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5min)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掌握理论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0min)五、考试内容、要求及方法(10min)1、掌握最常用的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2、结合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3、考

3、试分理论和实操两部份,各占50%。六、统计的内涵(25min)1、统计科学指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也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有三个要点:(1)、研究数据的科学 (2)、是方法论科学 (3)、是有具体的研究对象2、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行计量和分析的结果;也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数据三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数据名称 、数值、计量单位(特别要注意时效性)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3、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具体实践活动。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

4、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流程(5min)统计工作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七、统计的应用(5min)自然现象社会经济现象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2课题或章节模块1 认识统计、统计软件(一)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课时0.5技能操作1、Excel数据的录入2、Excel数据的格式化3、Excel常用函数课时1.5教学重点理论总体、样本、个体、参数、统计量实操Excel常用函数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统计学中的基

5、本概念(20min)总体、样本、个体、参数、统计量、变量品质(分类、顺序)、数值型变量(离散、连续)举例分析(10min)我校组织了一次学生消费水平的调查。随机调查了300人。指出该项调查的总体、总体单位、样本、样本单位、变量、统计量。总体:在校学生总体单位:每一位学生样本:被调查的300学生样本单位:被调查的每一位学生变量:消费金额统计量:300学生月消费金额二、小结及布置作业(2min) P11 综合应用题之2、3三、Excel软件的特点(3min)Excel2003的基本概念概念:是一个具有优越性能的电子表格软件。(如何理解电子表格)单元格、行、列、单元格区域、工作表、工作簿等基本概念及

6、规定。四、数据录入(10min)1、(完成学生信息表的输入)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内容2、老师讲评知识点:填充柄、自定义序列、日期输入、长数据输入等的正确方法、3、老师提问提问:如何输入1989年7月1日。知识点:利用单元格格式调整。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提问:如何输入1989-7-7 10:20:10。知识点:日期与时间间需输入一空格。提问:如何输入3/5。知识点:输入分数前需加0和空格。五、数据格式化(5min)1、内容复制,移动、选择性粘贴、清除、删除、插入2、行高、列宽3、字符、数字、日期和时间的格式化4、对齐、合

7、并及居中5、边框和底纹六、常用函数 (15min)求和:Sum 平均:Average 最大: Max 最小:Min 计数:Count 年: Year 月: Month 日: Day取整:Int 四舍五入:Round七、函数练习(20min)八、小结(5min)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3课题或章节模块1 认识统计、统计软件(二)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课时技能操作1、EXCEL公式2、EXCEL的排序3、EXCEL的筛选(自动、高级)4、EXCEL的图表课时教学重点理论实操图表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

8、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前面所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及EXCEL的操作(10min)二、公式(20min)公式中必须输入“=”,用 + - * / 以其他函数构成如:学期总评=70%的期末成绩+30%的平时成绩绝对位置的引用: $C$2三、排序,主关键字、次关键字(5min)操作关键技巧:全选内容,包括表头,但不包括表的标题表格表头和表格标题四、自动筛选(5min) 操作关键技巧:全选内容,包括表头,但不包括表的标题 自定义筛选条件五、高级筛选(15min)操作关键技巧:1、在指定的地方设定条件区域,录入条件,注意“且”和“或”的不同,条件并列或错开。2、列表区全选内

9、容,包括表头,但不包括表的标题 3、把结果复制到指定的地方六、图表(15min) 操作关键技巧:1、选定需要的内容2、点图表向导,注意系列产生于行或列 3、每一步仔细观察图示效果七、综合练习(20min)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4课题或章节模块2 数据收集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二手数据原始数据课时2技能操作课时教学重点理论收集原始数据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复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0min)讲解P11作业题,重新复习:总体、样本、个体、参

10、数、统计量、变量品质(分类、顺序)、数值型变量(离散、连续)二、二手数据(15min)1、来源:内部和外部2、优点:费用低、花时间少、有背景资料、有明确主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缺陷:相关性差、准确性差、时效性差4、”5W1H”:WhoWhyWhenWhatWhereHow三、原始数据(45min)统计调查方案(5W1H):明确调查目的明确调查范围明确调查内容明确调查方式与方法设计实施细则收集方式:1)普查2)统计报表3)抽样调查4)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收集方法:1)、观察法:不能说明原因和动机2)、访问法:面访电话访问邮寄问卷互联网调查 3)、实验法:时间长、费用高布置作业(15min

11、)仿P25 任务实施,设计一个调查计划,计划是在本校内能够进行的可以实际操作的一个详细调查设计。并要包含分类数据、数值型数据,并在班上随机抽样10同学做实验,纪录结果。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5课题或章节模块3 数据整理与显示(一)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分类数据的整理课时1技能操作图表显示课时1教学重点理论分类数据的整理频数频率实操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分类数据整理 (10min)EXCEL中列出数据,并按一定的规则整理成一

12、个表格P33-公司员工教育程度资料二、对公司员工教育程度资料分类数据分析任务实施(30min) P39 1、数据整理成两列2、数据透视表计数求出各学历的人数3、求出各学历的频率 绝对引用位置4、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数据分析直方图三、顺序数据的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15min) EXCEL作出公司员工教育程度资料中的累积频率图四、饼图的制作(5min)五、课堂作业(20min) P47 选择题,P48 综合应用题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6课题或章节模块3 数据整理与显示(二)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数值型数据的分组课时1技能操作直方图、饼图、折线图课时1教学

13、重点理论斯特奇斯公式实操画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上节内容(15min)讲解作业的结果二、单项式分组(10min)离散型且变量个数不多的情况用单项式分组三、组距式分组(35min)斯特奇斯公式: K=1+lgn/lg2 K为组数 n为数据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中间组=(最大值+最小值)/2 要落在中间组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缺下限的组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的组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四、课堂作业(30min)P

14、66综合应用题1五、课后作业 P66综合应用题2、3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7课题或章节模块3 数据整理与显示(三)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数值型数据的分组课时1技能操作图示操作课时1教学重点理论实操分组与图示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5min)作业的讲解 斯特奇斯公式分组的实操二、P49员工月工资收入资料的整理分析(30min) 1、为学生准备好资料 2、用斯特奇斯公式分组: 组数K=1+lg45/lg2=7 组距=

15、(最大值-最小值)/组数=(12999-2300)/7=1500 中间组:(最大值+最小值)/2=7649在中间一组,即第4组,看实际数据可以在第5组,即是5*1500=7500在第5组。3000以下,3000-4500,4500-6000,6000-7500,7500-9000,9000-10500,10500以上3、P60分组操作 组上限区:2999,4499,5999,7499,8999,10499,12999 点统计函数的FREQUENCY: Data_array: 所有人的工资 Bins_array: 组上限区 按CTRL+SHITE+ENTER组合键得频数分布三、数据整理绘制各类图

16、表(20min) 1、柱形图 2、直方图四、对上节作业题绘制图表(20min)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8课题或章节模块3 数据整理与显示(四)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复习数据整理方法课时0.5技能操作数据整理相关操作课时1.5教学重点理论数据整理方法实操数据整理相关操作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数据整理的相关方法回顾(20min)二、上节作业的讲解(20min)三、综合练习(45min) 准备新的题目两小题作练习四、总结(5min)教

17、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9课题或章节 测验(一)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统计学基本概念测验课时技能操作数据整理与显示操作测验课时2教学重点理论统计学基本概念实操数据整理与显示操作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测验内容一、统计学基本概念20分二、数据整理与显示操作测验(80分) 1、分类数据整理与显示(20分)2、数值型数据整理与显示(60分) 分组(20分)、整理(30分)、显示(10分)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18、序号10课题或章节模块4 数据特征描述(一)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总量指标的含义与计量方法2、相对指标的含义与计量方法课时2技能操作课时教学重点理论1、总量指标的含义与计量方法2、相对指标的含义与计量方法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总量指标(20min) 1、 绝对数形式,反映的是现象的规模和水平。按时间1)时期总量2) 时点总量 按内容1)单位总量2)标志总量 2、计量单位分三类:实物单位(自然、度量衡、复合)、价值单位(货币计量)、劳动单位(工作日、工时) 3、单

19、位总量: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的总量 4、标志总量: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的总和二、相对指标(20min) 1、两个有联系的的指标的对比,反映是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2、计量形式:有名数和无名数。 有名数:元/人,人/平方公里,吨/万人 无名数: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相对指标的种类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三、各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30min) 1、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任务数)100% 2、结构相对数=(总体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100% 3、比例相对指标=(总体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4、比较相对指标=(某

20、一条件下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的数值) 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如:100万人的城市有1200个银行网点,则网点服务人数为100万/1200=833人/网点 6、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四、课堂作业(20min) P78 选择题及综合应用题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1课题或章节模块4 数据特征描述(二)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集中趋势2、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课时1技能操作计算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课时1教学重点理论1、集中趋势2、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实操计算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材料、工具

21、、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6种相对指标(10min)二、集中趋势(20min)集中趋势表示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点所在的位置。测量方法: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Average: xx=x/n xx=x*f/f (f为权重)众数Mode: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Mo=L+1/(1+2)*i L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值,1=众数所在组的频数与前一组频数的差,2=众数所在组的频数与后一组频数的差,i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中位数Median:一组数据

22、按大小顺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三、EXCEL计算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0min) P80 学生月消费支出资料 P95 综合应用题1、3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2课题或章节模块4 数据特征描述(三)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分组数据集中趋势2、分组数据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课时0.5技能操作计算分组数据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课时1.5教学重点理论实操计算分组数据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回顾复习

23、上节所学内容(15min)二、已分组数据确定中位数(30min) 1、计算累积频数 2、确定中位数所在组,f/2的累积频数所在的组就是中位数所在组 3、 Me=L+(f/2-Sm-1)/fm)*i L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Sm-1是为向上累积时中位数所在组的前一组的累积频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三、EXCEL计算已分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40min) P91 P95综合应用2、4四、总结(5min)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3课题或章节模块4 数据特征描述(四)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离散程度2、极差、平均差

24、、标准差、方差课时0.5技能操作计算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方差课时1.5教学重点理论离散程度实操计算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20min) 分别重新计算P95综合应用题1、2、3、4的算术平均、众数、中位数二、离散程度(20min)一组数据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测度方法: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极差 R: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平均差 AD :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AD=|x-xx| /n xx为算术平均

25、值方差:是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值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 =|x-xx| /n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三、ExCEL计算极差、标准差、方差(20min) P104 为学生准备好136名消费支出资料 1、数据重新排列为一列 2、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描述统计 P111综合应用题1四、分组数据计算标准差(25min) P110 1、算术平均值:xx=(x*f)/f 2、求出组中值x 、 (x-xx)*f 3、f 、(x-xx)*f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4、标准差=SQRT(x-xx)*f)/ f) P111企业1000个零件的检验分组数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26、五、总结(5min)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4课题或章节模块4 数据特征描述(五)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数据特征描述方法:1、总量、相对量指标2、集中趋势指标3、离散指标课时技能操作指标的计算方法课时教学重点理论实操指标的计算方法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复习数据特征描述(5min)二、总量、相对量指标计算公式(10min)三、集中趋势指标(40min)1、未分组数据Average meadian mode2、分组数据的计算方法 四、离散指标(3

27、0min) 未分组数据EXCEL计算的方法 1、数据重新排列为一列 2、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描述统计 分组数据1、算术平均值:xx=(x*f)/f 2、求出组中值x 、 (x-xx)*f 3、f 、(x-xx)*f 4、标准差=SQRT(x-xx)*f)/ f)五、总结(5min)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5课题或章节测验(二)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数据特征描述及操作测验课时2技能操作指标计算课时教学重点理论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教学组织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总量、相对量指

28、标概念及计算(20分)二、集中趋势指标(50分)1、未分组数据计算指标(10分)2、分组数据计算指标(40分)三、离散指标(30分)教 学 过 程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6课题或章节模块5 抽样估计(一)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抽样估计2、概率抽样的方法课时1.5技能操作随机抽样的实操课时0.5教学重点理论抽样估计实操随机抽样的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计算机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抽样估计(5min)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样本的统计量对总体作出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二、抽样

29、方法(40min) 概率抽样可以推算总体的特征值1、简单随机抽样:任何个体都可以被抽中,适合于均匀分布的总体 重复抽样:抽中一个后放回总体 每一个体的都是1/N机会,但有可能重复抽到同一个体 不重复抽样:抽中一个后不在放回总体 个体抽中机会1/N,1/(N-1)2、系统抽样:总体排序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 等距抽样: 总体,样本数n,抽样间隔k=N/n,起点为i 抽样结果:i,i+1k,i+2k,.i+(n-1)k 不等距抽样(PPS系统抽样):对总体的辅助变量值进行累计,总量为Mo; 抽样间隔k =Mo/n 起点为r,抽样结果:r+k,r+2k,r+(n-1k) 3、分层抽样:按数据主

30、要因素分为若干层,各层中按随机抽样构成样本。比例抽样:每层的抽样数ni=Ni/N*n Ni为每层的单位数加权比例抽样:每层的抽样数ni=n*(wi*si)/(W*s) wi为各层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si是各层内部的标准差 4、整群抽样:所有总体分为若干小群,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选中的小群进行全面的调查。 5、多阶段抽样:分两个或以上阶段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三、抽样分布(15min)1、抽样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样本综合特征值;2、总体参数是未知的,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算总体的综合特征值。样本均值 xx=

31、x*f/f 总体均值 =x*f/f 样本比例 p 总体比例 样本标准差 Sx =sqrt(x-xx)*(x-xx)*f/f-1) 总体标准差 样本为 n 总体为 N可能样本数为 N 个,不重复样本为 N!/(n!(N-n)!)3、抽样分布是指随机从总体N中抽取n个样本,所有可能的样本统计量的频率分布。四、课堂任务(20min)P126 从2200名学生中抽取40名学生的操作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7课题或章节模块5 抽样估计(二)总课时教学目的理论知识1、参数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3、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4、必要样本量的确定方法课时1技能操作1、总体均值区间估计2

32、、计算必要样本量课时1教学重点理论区间估值实操1、总体均值区间估计2、计算必要样本量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参数估计的方法(5min)1、点估计 结果为一个“点值” 一般是样本均值2、区间估计 结果为一个具有一定置信度的“数值区间”二、区间估值 (20min) 在给置信水平(1-)的条件下,以点估值为中心,构建一个估计区间(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1-) 置信下限 (点估计值)置信上限总体均值置信区间: XxZa/2*/sqrt(n) 见P135三、课堂任务(20min) P13

33、6 大样本区间估计P139 小样本区间估计 P145 四、必要样本量 (15min) 1、总体标准差2、置信水平 1-3、允许误差 E4、抽样方法.A、随机抽样的均值估计样本量确定1、重复抽样 n=(Za/2)* /E2、不重复抽样 n=N*(Za/2)* /(N*E+(Za/2)* )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B、随机抽样的比例估计样本量确定1、重复抽样 n=(Za/2)* (1-)/ E2、不重复抽样 n=N*(Za/2)* (1-)/(N*E+(Za/2)* (1-)五、作业P151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序号18课题或章节复习总课时2教学目的理论知识复习要考试的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2、数据的分类整理与显示3、数据的特征描述4、抽样估计的相关的知识课时2技能操作课时教学重点理论实操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数量,教具教学组织理实一体化备注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审阅签名:教 学 内 容 与 进 程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复习要考试的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2、数据的分类整理与显示3、数据的特征描述4、抽样估计的相关的知识教 学 过 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