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6454091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菩萨庙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新课程实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目标和任务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适应民族教育高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3探索课程管理的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优化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三、实施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课程运行机制;结合我校实际,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确保课程开设能更

4、好地适应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3积极稳妥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借鉴过去成功的办学经验,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创造性地处理好原有基础和新型框架间的衔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课程的执行水平,防止各种“一刀切”和简单冒进的做法。四、加强师资培训1培训原则和要求新课程培训工作严格贯彻“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得到有效的通识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要以校本研修为基础,每位任课教师首轮培训不少于50个学时。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学校课程方案

5、的形成与学生选课的指导;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3培训时间安排全员培训阶段:按无锡市教育局新课程培训时间,每位教师要以自学为主;教研组或备课组研讨;案例分析;成果分享;听报告;做笔记。分科目研究阶段:按无锡市教研中心新课程分科目培训计划,主要研究模块。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重点研究模块内容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学分管理等。4培训方式和评价培训坚持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培训要进行效果反馈与学分认定,学校对所有培训者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

6、视学习情况授予学分。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考评和下一学年聘任的重要依据,培训学分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好综合实践活动,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东部城区现有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拓展除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外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领域。五、课程管理1课程管理的职能。我校课程管理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利主体的权责分配框架内,肩负起提升本校整体课程能力的重任。其职能是组织本校教师具体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省级课程政策;组织本校教师对国家课程和省级部门核定的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组织本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各种课程研究活动;做好

7、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评价工作。2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五个要让”。“三个转变”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目标并重。“五个要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3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课改实验结论正确和成果真实,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要加强课程资

8、源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就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资源。既要重视校内资源,又要挖掘校外资源;既要注重文字和实物资源,又要重视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既要利用显性资源,又要利用隐性资源;既要利用条件性资源,又要利用素材性资源。 要充分使用好教科书,不断提高教材的有效利用水平。鼓励教师以选定的教材为蓝本,同时研究其他版本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和知识呈现上的特点与优势,优化教学内容。要合理整合网络信息、传媒信息、各

9、种科技活动、学校特色活动和传统活动等课程资源。 要注意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要迅速建立我校学科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资源。要努力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信息中心、印刷厂、体艺场所的作用;特别要注意校内人文资源开发,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先进班级组织、优秀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注意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不断创设教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新的资源载体。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成功推行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最

10、重要的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实施校本教研,积极地开展行动研究,引导教师形成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 1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校本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为教师与上级教研人员、理论研究者的交流和沟通创造环境与条件;为教师的改革与研究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难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及时得到关注、分享与推广;定期奖励教师的教研成果。2引导教师通力合作,形成教与学的氛围,建设一个高

11、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倡导做“学习型”教师和建设“学习型”的备课组、教研组。教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事进行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在不同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中兼容,吸收并各取所需。开设“课改讲座”“教学论坛”,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能、开展研究的平台,促进每位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培养一支具有执行、研究、开发和推广能力的教师队伍。3加强“专业引领”,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专业引领”,学校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聘请专家讲学,组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课改全程工作按照教育科研的原则、途径顺利开展。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