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453973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报告2016年(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一 工程概况 1二 监测依据及内容12.1 监测的依据12.2 监测内容及方法22.3 变形监测2三 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精度33.1 监测目的33.2 布点方式33.3 监测精度4四 监测设备及技术措施44.1 钻孔监测点观测44.2 沉降观测点监测5五 监测报警值和监测频率55.1 监测报警值55.2 监测频率注意事项5六 监测成果分析66.1 水平位移监测分析66.2 沉降观测监测分析7七 监测结论 7水平位移监测8垂直位移监测8结论 8一 工程概况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丰都县名山、双桂山段及王家 渡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丰都县老城区,上起于一洞桥,下止 于龙洞湾,堤防全长

2、约3km。名山双桂山段(北岸)于2003年3月 至 2011 年 12 月建设完工,王家库段(南岸)于 2002 年 10 月至 2005 年 7 月建设完工。该工程完工后,由于受长江三峡工程蓄水水位和泥 沙淤积对防洪护岸的影响,受丰都抗旱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于 2016 年 1月在原丰都县美丰河堤有限公司布置的监测点、原丰都县名山双 桂山库岸综合整治工程有限公司布置的监测点上继续对该工程防洪 护岸提防进行变形监测。根据要求丰都县名山、双桂山段及王家渡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 程在长江南北两岸总共布设有 15 个变形监测观测点,名山、双桂山 段(北岸)布设了(19号) 9个观测点, 2 号观测点由于

3、 2016年 2 月公路建设,测点已遭损坏,王家渡段(南岸)(11-16 号)布设了 6 个观测点,移动监测以每个测斜管底端水平位移为零,即位于稳定 地层,测量铅垂线方向移动偏移量。沉降观测以2016 年 1 月测量观 测点孔口地表标高基准进行监测。二 监测依据及内容2.1 监测的依据:(1)丰都县名山、双桂山段及王家渡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有关的图纸及资料(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2(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5)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6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2.2 监测内容及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变形监测规定,工程现场 仪器监测项目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安全等 级、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变形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该工程的特点 确定的监测项目见表1。表1 本工程监测项目序 号监测内容监测点数1王家渡段(南岸)钻孔观测点62名山双桂山(北岸)钻孔观测点83沉降观测点142.3 变形监测(1) 钻孔测斜仪的工作原理当传感器探头相对于地球重心方向产生倾角。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传感器中灵敏元件相对于铅垂线方向摆动一个角度(a,通过高灵敏的微电子换能器将此角度转换成信号,经

5、过分析处 理,将测得的数据存入仪器。(2) 监测原理将测斜管埋入滑坡体内一定的深度视测斜管底端水平位移为零, 即位于稳定地层。为了便于数据处理,规定测斜管导槽顺滑动方向 为Y方向且设测管向坡外倾斜为正向;经X正向与Y正向呈逆时针 夹角90。测量时从孔底开始每隔0.5 m读数一次,测孔时正反方 向各测量一次,将正向测量值V和180负向测量值V代入下式计算, +一即可得到该点的位移二0.5X(V V),m m;钻孔孔口的i + 一UU = *Ux2 + Uy2a 二 Ly + arctan合位移量为:其中Ux为x向y位移,mm ; Uy为Y向位移;a为合位移的方位角;Ly为Y向方位角。三 监测点的

6、布设及监测精度3.1 监测目的 丰都县名山、双桂山段及王家渡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修建 后,了解河堤变形情况,确保新城人员、房屋设施等和河堤工程本身 的安全。3.2 布点方式 观测点尽可能沿河提能反应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布设,要求 相邻观测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一个成孔深,钻孔孔底位于稳定地层, 尽量要求钻孔保持铅锤的,偏差角应小于 2,终孔直径应大于测斜 管外径30mm,钻孔深度应超位移带进入稳定地层至少5m深。 3.3测斜管的埋设方法1、将测斜管装上管底盖,用螺丝或胶固定。2、将测斜管按顺序逐根放入钻孔中,测斜管与测斜管之间用接 管连接,并用螺丝固定。测斜管在安装中应注意导槽的方向,导槽方向

7、必须与设计要求定准的方向一致。将组装好的测斜管按次序逐节放入 钻孔中,直至孔口。3、露在地表上的测斜管应注意做好保护,盖上管 盖,防止物体落入。3.3 监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变形监测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表 10.1.3)的规定,本次变形监测按四等监测。4.1 钻孔观测点监测监测设备:TL-3钻孔测斜仪观测方法:首先将测斜仪探头植入测斜管内,要使导向轮完全导 入导向槽内,当探头以一定间距在导管内逐段滑动测量时,装在探头 内的传感元件将每次测得的探头与垂线的夹角转换成电讯号,通过电 缆传输到读数仪。测斜管监测原理是根据摆锤受重力影响,测定以铅 垂线为基准的倾斜弧角变化。设探

8、头上、下两组导轮的距离为L,传 感元件测得的探头与铅垂线的夹角为0,则相应两测段之间的水平挠 度量为Lsin0,逐段测试全孔,则从孔底至孔口的总挠度量为L sin0,多次观测,则孔口总挠度量的变化值即代表孔口的位移。 由于导管与岩体结合在一起,由此测得导管的变形,也就是岩体的水 平位移。4.2沉降观测点监测监测设备:S9i-RTK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照国家四等水准要求观测。采用S9i-RTK架设在监测点上,多次观测求得高程平均值,为本次垂直位移值,第 一次垂直位移量累加至当次本次垂直位移量即为该点累计垂直位移 量。监测值精度:垂直位移监测变形点高程中误差W2mm,容许误差按两倍中误差计W4mm

9、,本次监测误差3.5mm。五 监测报警值和监测频率5.1 监测报警值现场监测严格按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见表 2。表 2 监测控制标准监测内容安全性判别判别标准警戒域(报警值)备注钻孔监测点位移量连续位移量二次大于30mm报警沉降监测点位移量连续累计位移量三次大于10mm报警在监测期间,如果上述控制标准中有一项超标,应立即通知业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以保证观测区内人员、财务等的安全。5.2 监测频率注意事项(1)根据工程特点,监测所有项目均按照规范及本工程观测制度要求执行,(2)每次观测时探测探头必须放入孔底,提升时严格按每次 0.5米。(3)观测孔内观测连续每月观测一次,相差天数不能超过

10、15 天, 主管单位周一至周五每天派人对防洪护岸表面全面进行巡查。(4)长江洪水季节每天派人巡查,遇暴雨、霜雪天气或多雨季 节要按时派人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研究处理。(6)如观测区内出现滑坡、裂缝必须及时分析变化情况,是否 会造成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并向主管领导汇报,提出建议。(7)防洪护岸趋于稳定后连续观测三年以上。当位移量迅速增 加或出现其他异常时,应在做好观测本身安全的同时,增加观测频率, 并立即将观测结果报告业主。六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61位移监测分析王家渡段(南岸)根据该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显示,累积位移 一深度曲线主要呈现直线型,根据图(1)和图(2)11号孔的监测 结果显

11、示。图(1)图(2)(1)各个观测点位移测点向西略有变化,绕度范围在-0.80.8mm之间,最大绕度差16mm。名山、双桂山段(北岸)根据该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显示,累积位移一深度曲线主要呈现S形,图(3)、图(4)是3号监测孔 的相关曲线。根据3号孔的监测结果显示。201&/12B耳乜测斜孔2O1B/6/2S弓号(斜孔E抽军感一果秧怪移曲纱吕轴辛嚏-哼枳世茗曲线何m31.70.7mm 之间。名山、双桂山段(北岸)、王家渡段(南岸)根据该滑坡孔口水 平位移监测成果显示,累积水平位移曲线主要呈抛物线线形,根据图(5)和1号孔的监测结果显示。1 一匸宀2图(5)(1)孔口水平位移测点向河中心移动,

12、变化范围在013.6mm之间。(2)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个观测点虽然出现上下波动现象,但各 点均未出现报警。62沉降观测监测分析王家渡段(南岸)观测点沉降位移各个监测点的详细变形,参 考沉降变化曲线图,从变化图(6)中可以得出沉降位移变化规律基 本相同,主要特征有:14号点沉隆位移曲线图图(6)(1)沉降位移测点最终变化均以向下为主,范围在-4.3mm0mm 之间。(2)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点变化比较均匀趋于稳定。名山、双桂山段(北岸)观测点沉降位移各个监测点的详细变 形,参考沉降变化曲线图,从变化图(7)中可以得出沉降位移变化 规律基本相同,主要特征有:(1)沉降位移测点最终变化均以向下为主,范围

13、在-7.4mm0mm 之间。(2)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河堤有部分轻微裂缝,但不造成经济损 失和工程安全隐患。七 监测结论(1)水平位移监测在 2016 年全年观测中,王家渡段(南岸)6 个位移监测点的累 计深部位移绕度变化较小,各监测点的深部位移成均匀变化,孔口水 平位移累计量最大为19mm,水平位移累计量最小为14.2mm。名山、 双桂山段(北岸)8 个位移监测点的累计深部位移绕度变化较大。随 着时间增加,累计深部位移绕度量成S型变化,孔口水平位移累计量 最大为16.9mm,水平位移累计量最小为13.4mm。在工程完工后,在 工程完工连续观测 12 个月后,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基本趋于稳定。 (2

14、)沉降观测监测由沉降分析可以看出:在 2016 年观测中,王家渡段(南岸)观测 期间该河堤的最大沉降观测点为-4.3mm,最小沉降为-3.2mm,名山、 双桂山段(北岸)观测期间该河堤的最大沉降观测点为7.9mm,最小 沉降为-1.1mm,由此表明河提在整个观测期间,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值 小于监控预警值及监控报警值。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 2u 丫 2Q 范要求采用最小二乘测量平差的检验方法: 计算出王家渡 段(南岸)孔口水平位移复测的平差值与首次观测的平差值为15.6mm, 沉降位移复测的平差值与首次观测的平差值为10.2mm,名山、双桂 山段(北岸)水平位移复测的平差值与首次观测的平差值为23.5mm, 沉降位移复测的平差值与首次观测的平差值为12.3mm,符合规范要 求。本次监测各个观测点略有变化,建议后每年每一个月观测一次, 连续观测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