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质量单位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453445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原子质量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原子质量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原子质量单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质量单位(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子质量单位为准确计量微小分子的重量,国际通常采用一个原子的质量单位为基准,定义为碳12 元素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amu或u)有时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或道尔顿(Dalton. Da,D)是 用来衡量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它被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1 u = 1/NA 克=1/(1000 NA)千克(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1.66053886*10人-27 kg ; “amu”这个符号一般出现在较老的文献中。在书写原子量的时候经常不写任何单位,而将原 子质量单位作为默认的单位。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文献中(特别是描述蛋白质的时候), 一般使用道尔顿这

2、个名词,或者使用Da。由于蛋白是大分子,他们通常有上千道尔顿的分 子量,这时候使用kDa (千道尔顿)作为单位。分子质量单位不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但是却是SI允许使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参见SI的相关说明(英文)。目前多使用质谱仪测量相对分子量。原理:利用电磁学原理,将待测元素的样品引入质谱,然后用电子轰击,使其由原子变 为正离子。正离子在一个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然后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因为较轻 的同位素发生偏转较大,较重的同位素不容易发生偏转,结果不同的同位素被分开。构造: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用途:求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鉴定化合物、推测未知结构。

3、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重量不同。虽然他 无法称得微小原子的质量,但通过称量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每种元素的各自质量,再根据 各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来推测,就可得到这些原子之间的相对质量,即原子量。以不同的原子个数比将得出不同的原子相对质量。例如氢与氧化合生成水,1份质量的 氢需8份质量的氧。道尔顿推断水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 : 1。他把氢的原子量定为1, 从而得出氧的原子量为&第一位系统地进行原子量测定工作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o18101830年大约20 年间,他在简陋的实验室中对2000多种单质和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鉴于氧化物的广泛 存在,贝采利乌斯

4、决定把氧的原子量作为基准,规定氧的原子量为100o 1818年,他发表 了含88种元素的原子量表。19世纪中期,比利时化学家史塔斯改进了测定原子量的方法。他想方设法制备出最纯 状态的化合物,通过分析和合成,确定出元素的化合比,把氧的原子量定为16,然后再推 算出其他元素的原子量。他测定的数值准确性远远超过了当时其他化学家。进入20世纪后,美国年轻的化学家里查兹设计出更精密的实验装置,测定出更准确的 原子量,因此而荣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后,科学家们通过各种精密实验,能够测定 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例如1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10A-24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6*10A-23g

5、,1 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10A-9g。但由于e68a847a686964616f31333431363531原子的质量很小,以克为单位来计算时非常麻烦, 因此仍以氧原子质量为16作为原子量计量基准。后来,人们发现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以上的同位素构成的,而其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所 占百分比求得的平均值。自然界中存在3种天然氧同位素,它们的分布不均匀,不宜再用 作原子量的基准。考虑到碳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它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繁多,包括很多质量很大的 碳氢化合物,很容易测定其质谱,而用质谱仪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现代测量技术中最准确的 方法。另外,碳12在自然界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采用碳12后,原先已测定的所有元素 原子量都变动不大,仅比过去减少0.0043%。因此在1961年8月,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 学联合会正式宣布,将碳12原子质量的1 / 12,即1.67*10A-24g作为新的原子量基准,称 为“原子质量单位”,符号是u。同年还发布了新的国际原子量表,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