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451137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毋庸讳言,以往创新教育活动属于针对少数优秀专业学生的精英教育 和仅为参与校际竞赛或为获奖而推动创新活动的创新教育驱动模式。3 当前,作为推动创新教育活动重要载体的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教师指 导对象已不再是少数精英化阶层,而是更多的普通群体。因为不同个 体在专业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创新热情和积极性等方面存有差异 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教学面临极大挑战。如何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 创新活动中去,如何在创新活动中持续积累经验并能从事更高层次的 创新实践活动,如何让创新实践活动能够与未来的求职和自主创业活 动相联系,如何通过创新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学科 交叉和贯通,激发新

2、的创新灵感,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 题。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动员和激励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参 与到创新活动中去,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转化为常态化的教育实践形 式,转变成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参与的普及性的教育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技能,这是高校展开创新教育 活动的根本意义和目的所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创新教育实 践课程需要学生走出教室、投入环保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寻找需要解 决和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通过提升创新实践活动主体的积极性,能 让更多的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推动创新教 育实践的实施,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新素质。实践表明,推

3、 动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推动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创 新实践基地既能够是建立在一定实验基础条件下的专业实验室,也能 够是科研机构或具体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如城市垃圾填埋场、污水 处理厂、人工湿地、环境监测站等。当然,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离不 开广大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激励广大教师全方位参与到创新实践 基地建设中,是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能否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为保证 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但需要克服教学硬件的不足,更需要针对大 学生个体存有的差异,建立健全阶梯式创新实验题库,设计出多层次 多系列、多模块的创新教学产品供给学生选择,这是推动创新教育活 动由少数精英化训练向大众化普及转型的现实

4、需要,是大学创新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创新教育活动效果的一项重要评 判标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指导教师,教师创新教育思路 的改变和跨层次创新教学产品模块的设计,是改变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方式的核心。能够说,没有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层次、多系列核心创新 模块,也就难以很好体现创新教育面向大众化的教育理念,也就无法 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所以教师在大众化创新教育 活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从当前国内高校的情况看,因为绝绝大多 数学校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于侧重科研,导致一些骨干教 师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教学方面,对指导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兴趣, 甚至主观上存有抵触

5、的情绪,这几乎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展 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不但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需要激发广大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高校决策层必须引起重视 的。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基本教学体系从教育观点创新到创新教育实践之间并不存有线性关系 5,需要相对 应的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的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只有将创新教育实践引入 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高 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从社会需求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 不但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常的创新理念、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基本 的创

6、新技能,还应有优秀的创新人格。6 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有别于常规 的按学科划分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理论与 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秉持“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 “问题理论实践”等环节,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门课 程,创新教育实践课程同样需要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 方法等。当前,专门将创新教育实践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高校似乎 还不多见,且除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具有相对较 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外,绝绝大多数高校基本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总的 来看,现有文献大多都是从宏观层面,探究创新教育实践的教学体系, 如苏初旺等1 将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实

7、践教学条件、实践教 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等4 个部分;王淑萍7从教学管理制度、教 学方法改革以及创新水平培养等方面研究高校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徐 树建等 8 则从专业层面,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作 者拟就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 方法等,谈谈几点粗浅的理解。(一)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其发表 的 4 篇论述创新之根在实践的文稿中,一再强调“学习是基础, 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不难得出,即便是创新教育实践课程, 同样也需要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带有基础性的创新性思维、 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以及创新性设计所需要的一些专

8、业理论知识等。 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以面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居多,有 些高校甚至从大学一年级就展开创新教育活动。就环境工程专业来说,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受专业知识和 学科交叉的综合影响,在展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往往要求学生除 具备一定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对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 的专业知识有一定水准的了解。所以,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并尽可能设计出多种层次和级 别的创新活动主题,以适合大规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教学课时的 多少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当前全国普通高校来看,很多学校的创 新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安排都

9、为1 周左右,且以集中安排居多,这样留 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过短,制约了创新实践活动主旨意义的发挥。 相比较来说,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的总课时高达108 学时,其中通识性基础教学16 学时,专业基础教学24 学时,创新实 践教学 68 学时。显然,这种安排不但内容全面,而且也给学生留下宽 松的思考时间。同样,在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也应考虑授课学时和授课时间的合理安排问题,尽可能不要将授 课时间集中安排。除此之外,课程教学内容还理应与各级创新创业计 划项目相衔接,通过展开具体的创新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 水平。(二)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性教

10、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 法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水平的教学方法,也 有人将其称为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其本 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当前,用于创新性教育活动的教学 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受推崇的主要有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疑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开放教学法、实验探索教学法以及 社会参与教学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 用多种方法。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虽 然在创新教育价值理念的冲击下饱受诟病,但其本身的基础性作用是 不可抹杀的。教师在给学生表现出问题情境后,就需要给学生讲授与 此相关的一些重要理

11、论和相关知识点,阐明基本原理,这对具有多学 科交叉特点的环境问题来说,格外重要。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较低年级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对象,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目标的设置上有所区别。 具体地说,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能够选择一些直观性较强的环境问题, 如以城市垃圾沼气发电实例为突破口,针对城市垃圾的收集、分类与 填埋,沼气的产生、收集与发电,以及垃圾渗滤液的收集、输送与处 理等过程,以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知识为起点,采用发现 式、疑问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高中基础知 识入手,结合新学到的大学知识,实行创新性设计构想,进而引导

12、和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因为有了 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水平,能够采用案例教学法、思维开放教学法或 实验探索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展开科技创新,并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 工作或指导的研究生选题,将大课题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小课题,指导 高年级本科生由浅入深地展开科研实践活动,对于带有高技术创新特 色的选题则实行专项辅导,通过将实用性、趣味性和技术性地有效结 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技能。(三)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考核办法在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中,从师生 关系到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所以考核方式也 应发生相对应的变化。从当前国内创新活动展开的情况看,研究性学 习报

13、告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考核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报告考核学生灵 活使用所学知识的水平,以及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体验实 行创新的水平,这对于低年级本科生或许更为合适。对于具有一定专 业知识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因为实践内容和主题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对应的考核标准也应有所提升。为此,能够从学术论文发表、创新 创业大赛作品获奖或专利申请等方面实行考查,并以此作为推荐优秀 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三、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作为工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极为重视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工作,并于2010 年成立了创新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获得“国家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14、(现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承担单位之一,合肥工业大学当前已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 300 多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00 余项。2010 年12 月,学校与安徽省部分企业联合申报并建设的3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 育中心获得批准。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综合使用所学理 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设计教学活 动的展开,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实施了 “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并已建设9个创新基地。2012 年,学校将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行拓展和提升,制定和实施了“英才计划”, 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选拔优秀学生,成立

15、卓越班、英才班和博雅班, 并通过与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不但如此, 学校还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 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取得6个及以上创新学分方可准予毕业。2010年 2013年,作者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先后指导了2个大学生创新 团队(校级)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两年的努力,两个创新团 队在校级考评中均被评为优秀,7 位团队成员中有5 人被推免或考取硕 士研究生。 2013 年,作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成功申请获得安徽省高等教 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依托这个项目,两年

16、来教 学团队成员指导大学生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 1 项、校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和校级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 项,为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推 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适合创新教育活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满足本科生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于2012 年 5 月举办了首期 本科教学创新理论与方法师资培训。同年7 月,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教 学工作在全校各专业全面铺开。作为首批接受培训的教师,作者同另 外两位教师一道为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展开了为期1 周的创新 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在教学准备期间,根据各位教师自身的研究 特长,结合

17、一年级大学生尚未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客观实际,经反复论 证和协商,提出从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噪声方面制定3 个专题模块,并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分3 个团队展开教学活动。作者 结合自身多年来在巢湖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基础和经验,围绕湖泊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对策创新主题,展开专题讲座、现场实地调 查、课堂讨论和观点评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为满意的 教学效果。在成绩评定方面,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结合 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最终评定课程成绩。在2013 年、2014 年的创新 实践课程教学中,其他教师也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 成效。总的来看,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

18、容颇受学生们的欢迎,整 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不但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也使大 家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更为清楚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爱这个专 业,特别是对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等领域 诸多亟待创新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管理对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说, 近两年作者所在教学团队指导的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获得11 项国家 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与2012 年以来持续展 开的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这类探索 性的教学活动还较为粗浅,但这已使作者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于创新 教育教学模式的渴望和欢迎。当然,3 年来的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也暴露 一

19、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探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学时间过 于集中,严格限定在1 周时间内,而且教学活动安排在炎热的夏季, 并和生产实习、理解实习相连,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当前,学校层面已理解到本校在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存有的不足,尝试在2015年 新版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着手加以解决。四、结束语因为教师在大众化创新教育活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所以激励和调动 广大教师全方位参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极 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有必要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向承担 创新教育活动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和照顾,以此激发广大教师,特别 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指导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创新教 育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前,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环境工程专 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也处在摸索中,所以相关创新教育实践课程的教 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办法等都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探究。作者虽 然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作为 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些经验距离创新教育要求还有很大的差别, 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创新教育的环境工程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