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445648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 画里阴晴是吴冠中所著的一本图书,于2022年8月1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记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1 1.疏通文字,揣摩语言,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古诗词鉴赏的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诗句转化为散文和绘画作品。 3.理解在画作中体现的创新思想。能将文中提到的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把握诗句的鉴赏方法 将诗句描述成语言,将散文化的语言转化为画面 翻转课堂 3D互动教学法 学中做教学法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堂翻转课前 上课之前,我制作五个视

2、频将其上传班级群共享,要求同学在上课之前学习完成,其中包括沙画制作,动画制作,风景讲解和两个微课讲解,五个视频从 意象选择、炼字两个方面对诗句进行讲解。例如,为了使同学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近结合的表达技巧,我设置沙画制作,使同学能够直观地看到诗句在表达画面上的技巧。同时我设置微课讲解,具体分析诗句在选择意象上的奇妙支配,感受意象对意境营造的作用,学会通过意象鉴赏诗句。同时用散文化语言对诗句进行二次描绘,便利同学仿照写作。同时,每个微课最终我都支配有当课作业,确保同学保质保量完成视频学习。 设计意图:微课助学意在将课堂学问前移,关心同学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为课中理解默看细雨湿桃花做好充

3、分预备。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环节,把文本学问图形化和可视化,消解同学对古诗词的厌倦感,促进个性化学习,凸显翻转课堂的教学魅力。 春来,我在如织的细雨中叙述你的故事。夏至,我在溅起的水花中找寻你的回忆。秋日,我在漫天的黄叶上写下你的名字。冬归,小舟从今逝,沧海度余生。我以为,这多情的四季会是最好的归宿。在吴冠中眼中,四季皆是最美的岁月,而最美的岁月皆在他的笔下,他的画中。今日,我们就一起随着他的文字走进他的画作,感受他文字带来的丹青神韵。 我以吴冠中我用四季来等你文章内容引入,协作绘画作品,激发美术类同学的爱好。 课前预习:将各个任务打包放入班级群共享,要求每位同学下载并到语文课代表处签到,确保每位

4、同学胜利认领任务。要求每位同学仔细预习任务包内作业,为课堂做好预备。 课堂认领: 3分钟 四位组长在不知道内容的状况下随机抽取任务包,领到任务后小组内五分钟争论,合作完成其中内容,各个任务回答正确可得分,错误或欠完善可由其他小组抢答补充。 设计意图:通此环节,同学把课堂转移给同学,老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同学才是课堂真正的仆人,在抢答的过程中,同学不断争论,不断思索,碰撞出很多教同学成点,获得很多教学惊喜。同时抢答的环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课堂乐趣化,符合中职同学的心理期盼。 有请抢到轻描任务包的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中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字词的朗读和字音。 吴冠中 冠军 鸡冠 渲染 喧

5、哗 宣泄 浓酣 含蕴 朦胧 沉醉 仿照 模样 2.简要介绍。在同学介绍之后老师对其进行补充,用音频叙述故事的方式叙述我熟悉的吴冠中,拉近师生距离,师生亲切互动。 3.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相互点评。 设计意图:此类问题很好地鼓动了小组内学习力量较弱的同学,使他们在课堂伊始便有参加的市场,鼓舞他们参加课堂,参加学习。 有请淡写任务包的同学为我们说说他们小组争论的结果,其他小组预备补充和抢答,为自己小组加分。 1.说说本课主要描写什么地方 2.选择哪些景物体现江南 3.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 4.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解决整体感知的问题。由一系列的小问题进行索引,环环相扣,

6、这些问题由浅入深,能够使同学初步把握本文所描绘的画面,找出表达江南韵味所选择的景物意象,学会用意象表达画面意境。 有请领到浓墨任务包的小组派代表为我们说说他们小组争论的结果。 1.为了表现烟雨江南的韵味,抓住了一个湿字,找出描写湿的语句。 2.是怎么表现湿? 3.说说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中湿字的妙处 (结合微课中学到的古诗词鉴赏中炼字的答题方法,从本义,语境义,技巧手法,表达效果,对情感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鉴赏。)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从微课中讲到的 意象选择炼字手法两个角度动身,赏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中的湿字。该环节要求同学把握并运用古诗词中炼字的鉴赏方法,学会用妙字表达画面意境。感受诗-文-画三

7、者的联系。 课堂展现一幅江南晴日图请同学从意象选择炼字方法两方面鉴赏这幅作品。依据以下问题赏析: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用什么景物表达季节特点,用一个字概括画面特点,命名一句诗,并用散文化语言进行描绘。 设计意图:逆向操作诗文画转换的手法,当堂操练古诗词鉴赏手法,画面描绘手法,使同学感受到语文的无限魅力,以及语文和专业的紧密联系。 1.当年宋代的徽宗赵佶宠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假如你是当年考生,你会如何表现诗句做一幅画? 2.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请说说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支配这幅画的内容? 设

8、计意图:通过两个故事使同学真正明白画有心法,韵无定法,贵在创新得法的创作原则,同时也为其次课时做好预备。 创作践学课后 各小组从意象选择,炼字手法等两个方面表现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发挥专业特长,将这句诗转化为我们的绘画作品,并上传班级群,进行评比。 设计意图:创作诗句绘画作品需要将诗句反复推敲,转换为散文化语言,再文字用绘画作品变现出来需要一些诗句鉴赏的力量,语言表达的力量,绘画专业技巧,所以为了完成任务,每个团队的成员必需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只是专业和语文相结合的一次教学创新与尝试, 课前微课,沙画视频,课文闯关,音频介绍,课文朗读,异质分组我努力探究翻

9、转课堂的教学途径,借助现代化多种教学媒介,引导同学获得课堂参加的集体体验感。课前微课,课中闯关,课后创作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通同学与老师,与课文之间的障碍,带动同学体验式学习,提升主动思辨力量,创作实践环节,提升同学专业技能。但是,由于自身专业力量的限制,多媒体制作花费较多时间,这也提示我,教学是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需要老师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创新,今后我将尝试通过网络课堂和微信推出微课。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教

10、学重点: 1、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诵读 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五、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多媒体播放江南雨景的幻灯片,并配舒缓的淅淅沥沥的雨声。 导入语:同学们,这一幅幅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是否让你感受到了些许安静呢?那么在有着特殊敏锐的画家眼中,这丝丝细雨又该有着怎样的韵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画家吴冠中的散文画里阴晴。 2.诵读课文 3.小组争论 第一段问题设计:(1)第一段写了什么?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

11、是那一个词? 其次段问题设计:(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适,但湿了 的大自然景色却非常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非常有韵味? 第三段问题设计:说,“他特殊喜爱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仿照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第四段问题设计:(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2)“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汲取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 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小组展现争论成果 老师点拨 阅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

12、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明确:桃红柳绿,春雨霏霏。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亮、潮湿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知我们颜色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的确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明确:“湿”。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用这一词引出“画家的审 美触觉”,可见这一句引用时全文的起笔。 朗读课文其次段: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适,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非常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的手

13、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漂亮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非常有韵味? 明确:由于“湿”“渲染了山林、村落,转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原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是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西洋画和水彩画。那么究竟是如何处理传统和西洋的关系? 阅读第三段: 说,“他特殊喜爱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仿照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明确:这是由于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剧烈的颜色感,即使画风

14、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的确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喜爱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他学的是西画,追求的却是中国画的高远趣味,把两者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了。 文章读到这里,我们已隐隐体会出的创作主见了。 读最终一段: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明确:“也许就是由于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应付洋式的对象。” (2)“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汲取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汲取中国

15、的传统技法。(借代的修辞手法)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当结合起来。 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比方,奇妙地告知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观点:糅合中西方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具体地说:既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借鉴现代西方绘画技法,在他的画作中同时体现了阴、晴两种审美趣味。 六、课文总结 1、本文文字简短,采纳起、承、转、合的传统方法来支配文章,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见、不同表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3、

16、语言鲜亮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布满才智。 七、布置作业 有一段话来描写你所感受到的雨景,100字左右。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读。 2 .领悟课文主旨,理解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3 .品尝课文语言,学习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读。 【教学难点】 品尝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 (放映运动会照片)采访一下我们的班长 : (1)你们班在本次运动会中表现怎样 ? (2)作为班长你认为本班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中最值得傲慢的是什么? (3)请说说你代表本班同学领奖时的感受。 不过从天

17、气方面来说,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第三天下雨了。 2. (放映花伞下的恋人)随便采访一两位同学 :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请你描述一下。 (2)你觉得这幅画的意境美不美?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美呢?天还下着雨呢。 同样的阴雨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前者是从有用的角度来感受,后者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角度不同,感受自然就不一样了。 3. 揭示课题。 二、范读课文 1 .画里阴晴的是谁?请同学板书并读出来。把握“冠”这一多音字。 2 .范读课文,思索: 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吴冠中的哪些状况?请找出详细语句说明。 三、读后争论 1. 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吴冠中的哪些状况?请找出详细语句说明。 (1)家乡江苏

18、宜兴。 (2)职业画家。 2. 细读,深化了解吴冠中的详细状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品尝语言,领悟课文主旨。 (1)第一段: 用审美的眼睛来看世界。 (2)其次段: 对颜色特殊敏感(分得特殊细)。如光是一个绿色,课文中就有墨绿、嫩绿、草绿、暗绿之分。红土经雨后,湿了,成了棕红色。 看到景物后的联想(用的修辞)跟画有关。如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雨后,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好像那位宇宙在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从传统文化(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 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还有对潘天寿诗的

19、引用。 (3)第三段: 擅长画水彩画、水墨画和油画。 特殊喜爱画阴雨天景色。 糅合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技法,各取所长。用水墨画的意境和情趣来画水彩画。油画和水墨画技法上面兼容。 不赞成中西画家对阳光的过分偏爱,对“晴”的过分追求。 (4)第四段: 认为美术创作永久需要创新(艺术贵在创新)对绘画的熟悉: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久需查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艺术贵在创新。 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阴雨天也可以画成油画。 (5)先让同学综合起来说说吴冠中的状况,然后依据以上各方面整理成幻灯片,进行总结。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

20、、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教学重点: 1、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面对“阴雨”,有的人感到遗憾和无奈,而有的人却感到韵味无穷。同样是风景画,西洋风景画崇尚阳光,对“晴”过分追求;而却更推崇“阴”的朦胧,更偏爱风雨归舟的朦胧美。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我们有时对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不耐烦。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

21、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殊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今日闻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 (二)范读全文、整体感知: 1、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写作技法。 2.观点 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久需查找相适应的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 3.文题 以“画里阴晴”为题,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隐含了的观点:阴晴可以同画,中西应当合璧,艺术在于创新。同时,这样的文题又突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开阔眼界,以本文为引子,接受更多关于绘画的学问积累。文章思

22、路很有特色,起、承、转、合,既传统又有用,可引导同学仿写。 (三)分析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亮、潮湿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知我们颜色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的确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哪一个词? “湿”。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2、朗

23、读课文其次段: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适,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非常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漂亮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非常有韵味? 由于“湿”“渲染了山林、村落,转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原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并不缺少知音。的确,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

24、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所欣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可是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西洋画和水彩画。那么究竟是如何处理传统和西洋的关系? 3、阅读第三段: 说,“他特殊喜爱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仿照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

25、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这是由于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剧烈的颜色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的确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喜爱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他学的是西画,追求的却是中国画的高远趣味,把两者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了。文章读到这里,我们已隐隐体会出的创作主见了。 4、读最终一段:(1)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也许就是由于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应付洋式的对象。”(2)这句话

26、是什么意思?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意剧烈的颜色,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文中说得委婉而已。副词“也许”、连词“或者”表示一种很有礼貌的推想,使得语言动听。)(3)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处处适用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久需要创新。(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汲取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汲取中国的传统技法。(借代的修辞手法)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当结合起来。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比方,

27、奇妙地告知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观点:糅合中西方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具体地说:既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借鉴现代西方绘画技法,在他的画作中同时体现了阴、晴两种审美趣味。既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又洞悉西洋油画、水彩画的优点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画中渗进墨韵,水墨画中也借鉴水彩、油画技法,同时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究。(5)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对自己立场的动摇?这样说是用比方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以解嘲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办法。 其实,画家终身探究的,正是油画的民族话和中国

28、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制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风格,由于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盲目仿照,都是没有出路的。用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能在进展中得到保留,如不进展,便只能淘汰。”至此,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要中西兼用、阴晴兼画,制造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总结: 1、本文文字简短,采纳起、承、转、合的传统方法来支配文章,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而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见、不同表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一位艺术家

29、也曾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定会使人产生疲乏。”这句话对人不无启迪。绘画领域气象万千、浩瀚无际,有着种.种的未知、种.种的可能,因此绘画艺术更贵在创新,勇于突破,举一反三,自由地抒写性情,以期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3、语言鲜亮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布满才智。教学后记: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教学中突出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就须深化字里行间把握思维跳动的脉搏,引导同学顺着行文前进,理解是如何一步步起、承、转、合,最终得出结论。但是在对文章的探讨上同学总显得力不从心,似懂非懂。自己的看法更无从谈起。 附:诗心雨韵 同学回想跟“雨”有关的诗句。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落花人独

30、立,微雨燕双飞。” “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梅。”“晴来喜鹊无穷语,雨后寒花特地香。” “天街小雨润如酥。”“梨花一枝春带雨。”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想 画里阴晴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美文,文章娓娓道来,文字朴实、精确而又布满了诗意。历来的教参和大部分老师都是从“艺术贵在创新”和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入手来支配教学。 然而细细品尝

31、此文,笔者认为教读这一课,无论是从吴老的艺术主见还是从文本的写作技巧入手都不能真正读懂吴老。因此,笔者尝试从的品行入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 讲座的题目叫要留大美在人间-吴冠中先生的中国风骨,与同学一起从课文中查找概括吴冠中先生精神的三个词语:(一)淡泊安静;(二)方正不苟;(三)和而不同。同时让同学明确这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大美”。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吴冠中先生的精神,了解产生这种精神的世代相承的中国文人风骨。 (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产生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基础。 (三)简洁涉猎中西方美学方面的一些常识。 (四)时间支配: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专题争论的形式进入课文学习,题目要留大美在人间吴冠中先生的风骨,让同学思索什么是大美?为什么不说精神,而说风骨?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找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同学们思索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雨,仆人和“我”有什么不同的态度。(仆人:遗憾,“我”:浓酣的水彩画。此处要明确“浓酣”的意思:浓重,尽兴,畅快。) 2.为什么仆人和“我”会有不同的感受,从文中找出词语(仆人:匆忙,“我”:敏锐的审美触觉)仆人忙着干什么?(出示一张图片:想收集一些中国画方面的常识,结果输入zhon 画里阴晴(吴冠中)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