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43334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模仿再现(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三讲 模仿/再现,一、模仿/再现的内涵,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模仿/再现,模仿(mimesis,也译为摹仿)是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也是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主张艺术就是模仿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所提出的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 再现(representation)作为一个比模仿稍晚出现的概念,用美国学者布洛克的话来说,它与西方最古老的艺术理论即希腊人的“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

2、的模仿”的理论一脉相承,是西方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艺术概念。,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三讲 模仿/再现,苏格拉底就对荷马的伊利亚特的模仿方式表示出相当大的兴趣,认为在史诗中,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比作另外一个人来说话或者行事时,就是对那个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但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模仿这个概念最初是指巫师所表演的祭祀节目,如舞蹈、音乐与唱诗等,尚未包括雕塑、戏剧等当下视之为艺术的艺术,而且也不包含对外在世界的再现之意。一直到公元前五、六世纪,模仿开始从宗教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美学术语,模仿一词也逐渐被引入到哲学和文艺美学领域,并突出了对外在世界的再现之意。

3、,1 古希腊时期,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塔塔尔凯维奇看来,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典时期中,模仿这个概念主要在四种意义上被人们所使用:礼拜式的模仿(表现)、德谟克利特式的模仿(自然作用的模仿)、柏拉图式的模仿(自然的临摹)和亚里士多德式的模仿(以自然为基础的艺术品的自由创作)。,2 塔塔尔凯维奇,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在文学批评中,模仿一词有两种常用的用法: 第一,说明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的性质; 第二,表示一部文学作品和它所仿照的另一部作品之间的关系。,3 艾布拉姆斯,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

4、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美国学者比厄斯利认为,模仿艺术可以产生两类事物: (1)模仿者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再造模型的实际性质,其真正的尺寸、比例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它生产一个真正的相似物。 (2)模仿者可以复制对象在从某个视点观察时看上去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他生产出了一个外在的相似性,或者一种外观。,4 比厄斯利,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模仿”一词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视觉上相似(包括形象化的艺术作品);第二,行为上仿效模仿;第三,扮演,包括戏剧演出;第四,作为有意义或表现性的声音结构的语言或音乐制作;第五,形而上学的符合。 “模仿的

5、历史,是由对再现性艺术的两种理解方式之间的对立所造成的一系列争论的记录。第一种理解是着重强调艺术作品与表演与现实之间的外观联系;另一种理解则优先考虑模仿对象或行为自身的内在组织和虚构特性。如果将它们简化为概要的但却有启示意义的两个方面,那么可以不同地被描述为艺术再现的反映世界以及模拟世界或创造世界。” Halliwell. S,. The Aesthetics of Mimesi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5 哈利威尔论“模仿”,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模仿与再现

6、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审美的客观层面来看,模仿或再现体现了一种相似或对应关系。,3,2,1,其次,从审美艺术的主体来看,模仿文本的形成缘于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反映,缘于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读解。,再次,从价值论层面来看,模仿或再现的价值来源于被模仿或被再现之物。,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二、从模仿到再现,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模仿说源于古希腊哲学,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1 模仿说,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

7、/再现,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柏拉图: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就会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其他动物,器具,草木,以及我们刚才所提到的一切东西。,亚里士多德: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诗比史更真实。,达芬奇:文学艺术的创作就如同拿一面镜子折射现实生活。 画家的心应该象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

8、第三讲 模仿/再现,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艺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在他看来,艺术家借助模仿所表现的现实就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此外,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除了模仿客观事物外,还可以模仿人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强调模仿的目的就在于对所模仿之物进行客观地、惟妙惟肖地摹写,但他同时也认为,模仿要对对象有所选择,要描绘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带有普遍性的意蕴。,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表面上看起来,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像是忠于柏拉图,然而,骨子里,他却把他那模仿的概念和学说加以改变,他主张艺术的模仿,可以把原来的事物表现得更美

9、或较丑,它也可以把它们表现得像以往那个样子或应该显现出来的那个样子;亚里士多德虽然保留了艺术模仿实在的主张,但是他所谓的模仿,并非对实在之忠实之临摹,而是对实在的一种自由的接触;艺术家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现实在。” 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模仿一词总带有否定的含义:模仿就是进行第二手复制,复制总不如本原纯正。与此相对照,亚里士多德则将模仿看做人类的一个基本才能,表现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他并不是从狭义上使用模仿这个词。模仿并不是对某物的复制或镜像反映,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复杂的中介处理。这可以清楚地见于他所划分的模仿的三个方面,即

10、模仿所用的媒介、媒介的对象、模仿的方式。” 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塔塔尔凯维奇、塞尔登评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画家的心应该象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明知除非你有运用你的艺术对自然所造出的一切形状都能描绘(如果你不看它们,不把它们记在心里,你就办不到这一点)的那种全能,就不配作一个好画师,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办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

11、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象是第二自然。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达芬奇论绘画中的“镜子说”,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 古埃及绘画与文艺复兴绘画模仿一个池塘的比较。,埃及人声称,池塘本来是正方形的,因此按照他们的艺术传统,必须画成正方形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则认为,虽然池塘是正方形的,但按照透视原理,他们所看到的却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因此必须画成梯形。,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三、模仿/再现与主体性,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从概念的内

12、涵来看,模仿说更多强调与外在世界的吻合,它奉行一种客观主义原则,而再现则注重主体对外在世界的选择上,它奉行一种主观主义原则。,模仿与再现的差异性,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模仿说认为艺术完全受制于模仿物的特征,其价值也完全由摹写的题材(实在)来决定,这可以称为模仿说的现实标准;而再现论认为艺术家不再受事物的真实发生或存在方式的限制,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形式)对客观实在的能动反映,,模仿向再现转变的区别,对“真实性”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模仿说所持的现实标准的真实性就是认为艺术品要酷似客观实在,它所服从的是一种必须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的“他治”标准。而再现说则遵

13、循必须服从一件作品内在需要的“自治”标准,这种“自治”标准就是艺术的审美标准。模仿说更多强调了一种客观主义,而再现说更多强调了一种主观主义。,1,2,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首先,创作的主体性获得了关注。在模仿说那里,主体的主体性遭到了放逐。再现说关注的是艺术描画现实事物的特性和能力,是艺术品自身的美学特质,其重心在艺术而非被模仿的外在事物。可见,从模仿到再现的转变,意味着在模仿说中被放逐的主体重新回到了艺术创作中。在再现说那里,主体性被恢复了,而主体也出场,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模仿向再现转变的美学史意义,其次,这一转变反映了美学思

14、考上的一种深入。传统的模仿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艺术家的独创性。它坚持客观主义的立场,过于强调艺术创作要忠实于自然和现实,而看不到艺术创作首先是艺术家本人的创造性的成果和体现,是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命体验的展示与表露。,1,2,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四、模仿/再现的反思,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一方面,毕竟在文本的创作中,不少文本确实存在着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似与对应关系。,模仿与再现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模仿或再现使主体产生荣耀性。,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

15、/再现,1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某一特定绘画中处理题材的方式(风格、传统); 2艺术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 观看世界的方式(是无数方式中的一种); 3艺术品不仅仅是把物体呈现出来,而是对它的一种“评论”; 4我们对艺术品的反应不等于我们对艺术品所描绘的事物的反应,它有自己 独有特征,这些特征最集中表现于这种事物被描绘的方式; 5对艺术品的组织和构造不同于题材本身的组织结构; 6艺术批评不受审美之外的现实法则的制约,它有自己的原则,有时甚至与 现实生活中适用的标准相矛盾; 7艺术家总是把自己个人的观点与立场带给艺术品; 8对现实的描绘不是按照它本身的样子进行。

16、 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布洛克对模仿的质疑,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镜子无论是朝向诗人还是朝向外部世界,都只能从单一的方向来反映所呈现的事物,因此哈兹里特在镜子之外又加上了灯,使这一比方的寓意更加丰富,从而表明,诗人所反映的世界,业已沐浴在他自己所放射出的情感光芒之中。”艾布拉姆斯对模仿和再现表示质疑,并提出表现说以区别于传统的模仿说,认为表现的出现为创作者的主体性寻求了一块合法的栖息地,从而为艺术心灵的自由展开了辩护。,艾布拉姆斯的反思,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三讲 模仿/再现,英国学

17、者谢泼德曾对模仿与再现展开了深入研究,在他看来,模仿和再现受到了理论自身缺陷的困扰。“首先,这种理论不仅声称模仿是所有各种艺术作品共同具有的特征,而且还使这种特征成为衡量它们的价值的标准。其次,有人也许会怀疑,说所有各种艺术作品都是模仿性的究竟对不对。”因此,虽然再现在我们评价再现性艺术的过程中确实发挥某种作用,但是,由于并非所有艺术都是再现性的,所以,再现不可能被用来说明所有艺术的价值。而且即使是评价再现性艺术,我们对那些在想象方面做出某种努力的艺术作品的评价,也要远远高于那些一丝不苟的摹本。,谢泼德,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模仿与再现很可能会形成两种极端:,一是模仿

18、或再现会形成幻象,即产生某种与其原型及其相似的东西,从而使观赏者、读者或者听众认为这种东西确实就是原型。,第三讲 模仿/再现,二是使模仿或再现完全成为是一个惯例问题。,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 形象的叛逆, 双重之谜,马格利特个案:烟斗之谜,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 两只烟斗。 关于同一只烟斗的两张画。 一只烟斗和它的画。 各自模仿一只烟斗的两张画。 两张画中,一张模仿烟斗,而另一张不模仿烟斗。 两张既不是烟斗也不是模仿烟斗的画。, 两个烟斗都在同一幅画中,只不过其中一个是画中画而已,画上的烟斗只是对现实中烟斗的模仿,它只是一

19、幅画,而不是真正的烟斗,或者说,画上的烟斗是真实烟斗的符号呈现,但它确实不会是作为实物的烟斗本身,而只是一种幻觉。,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模仿或再现理论其内在的不足,康德认为,人们对于模仿夜莺歌声完全逼真的人,很快就感到腻味。因为这歌是人唱的,不是自然的流露,也不是艺术作品,只是一种巧戏法而已。,第三讲 模仿/再现,黑格尔在美学中也认为再现所带来的复制是多余的,仅仅只是一种游戏或娱乐,“这种多余的费力也可以看成一种冒昧的游戏,因为它总是要落在自然后面”,“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第一讲,第二

20、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总结和反思,首先,任何文本都不存在与外在世界的绝对对应与依赖,而且很多文本与外在世界完全不相同。,第三讲 模仿/再现,其次,创作主体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并不等于原本的外在世界。,最后,主体性的荣耀也导致对文本再现世界的质疑。,1,2,3,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在美学与艺术哲学领域中,模仿或再现理论不可能完全被取消,而且,相对于其他美学原则,模仿或再现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展开更具普适性。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模仿或再现主要突出了外在于艺术本身的原则,而忽略了文学艺术自身的原则。而且,模仿再现将对艺术品的判断描述成一个相似判断,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简单的相似或认同关系,这种简单的相似性使得审美要素在文本评判中的缺席,毕竟,并不是所有文本都是模仿性或再现性的文本。,第三讲 模仿/再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模仿/再现,此单元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