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431922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学,目录,法定存款准备金简介,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这样就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由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故各国中央

2、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是比较谨慎的。,我国法定存款金率调整的历程,Step 2,Step 3,1984年,1998年至2003年,2003年至2008年,2008年9月至2009年,Step 1,1985年至1997年,2010年至今,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幅度,8 5 年,8 4 年,8 8 年 9 月,8 7 年,9 8 年 3 月 21,9 9 年 11 月 21,0 3 年 9 月 21,0 4 年 4 月 25,0 6 年 7 月 5,0 6 年 8 月 15,0 6 年 11 月 15,0 7 年 1 月 15,0 7 年 4 月 16,0 7 年 2 月 25,0 7 年 5

3、 月 15,0 7 年 6 月 5,0 7 年 8 月 15,0 7 年 9 月 25,0 7 年 10 月 25,0 7 年 11 月 26,0 7 年 12 月 25,0 8 年 1 月 25,0 8 年 3 月 18,0 8 年 4 月 25,0 8 年 5 月 20,0 8 年 6 月 7,0 8 年 9 月 25,0 8 年 10 月 15,0 8 年 12 月 5,0 8 年 12 月 25,1 0 年 2 月 25,1 0 年 1 月 18,1 0 年 5 月 10,1 0 年 11 月 16,1 0 年 11 月 29,1 0 年 12 月 20,1 1 年 1 月 20,1

4、1 年 2 月 24,1 1 年 3 月 25,1 1 年 4 月 21,1 1 年 5 月 18,1 1 年 6 月 20,阶段 1,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 背景,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备金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场景,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其中,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

5、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调控情况,阶段 2,1985年至1997年 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2,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 1988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1985年,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调整至12% ;19

6、88年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调控情况,阶段 3,1998年至2003年 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3,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1998年,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经济“硬着陆” ,同时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由于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改革的结果之一是调

7、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1999年前后,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发展疲软及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99年央行又进一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调整至6。,调控情况,阶段 4,2003年至2008年 管理人民币汇率上升,稳定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 背景,4,人们强购房的热潮.,2003 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下,国外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国内。2006年7月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国际贸易持续保持巨额顺差,使得我国再次面临因货币供应量过多以及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2003年以来,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资金的大量涌入现象出现 ,因此,央行必须进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以国债及央行票据

8、冲销由于外汇储备增加的基础货币投入,以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与此同时,央行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稳定货币供应量,避免流动性过剩。,调控情况,阶段 5,2008年9月2009年 应对次贷危机,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5,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unit: ),(unit: 亿),大型金融机构,释放资金,中小型金融机构,(unit: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9、率,有效的保证了货币信贷扩张的趋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调控情况,阶段 6,2010年1月今 抑制通胀,持续收紧流动性,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6,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央行于2010年1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巨量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美国不断放宽的货币政策。过低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一步加剧通胀。,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国外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央行于2010年1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通胀的压力十分的巨大。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已经到达了可调节的顶点。过高的存款准备金

10、率会对银行业的运转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业不能正常进行常规业务。,调控情况,1998 2003,2003 2008,2008.9 2009,2010 今,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迎战次贷危机的挑战,刺激经济,各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控的效果,保持货币供应量,应对外汇不断流入,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热钱流入,控制货币供应量,1998 2003,2003 2008,2008.9 2009,2010 今,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迎战次贷危机的挑战,刺激经济,各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控的效果,保持货币供应量,应对外汇不断流入,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热钱

11、流入,控制货币供应量,98到03年央行调控作用效果,98和99年的两次下调的主要目的都在于放宽商业银行的资金用途,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进而刺激率,我国货币乘数上升,货币供应量实现了一定的增长,1998 年广义货币(M2)增长了15.34%,而1999 年M2 也增长了14.7%,实现了预定的调控目标。 但是,即使银行可用资金大大增加,但是M2的增长率却是在减小的。因为当时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金需求较少;加上当时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较多,为保证贷款质量,许多银行不愿进行贷款投放。而且由于我国准备金账户是指付利息的,因此,在准备金率下调以后,许多银行仍然将资金以超额准备的形式储存在央行。由于

12、银行大面积“惜贷”的出现,也导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返回,03到08年央行调控作用效果,2003 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下,国外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国内 。截至2004 年12 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了6099 亿美元,而2003年1 月的数据为3044.6 亿美元。为了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央行进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调整。 2003 年9 月的准备金率调整,冻结了约1500 亿的超额准备。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最终影响的市场资金规模在65007000 亿元之间。2004 年4月0.5%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也一次性冻结了1100亿元的资金。但同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也十分

13、强劲,达到1.82 万亿元,其中央行票据发行达到1.45 万亿元之巨。因此从两者的相对量上来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果不能算是“猛药”。 2006年7月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国际贸易持续保持巨额顺差,使得我国再次面临因货币供应量过多以及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央行在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的短短两年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8次,表明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严重。,返回,08年9月到09年央行调控作用效果,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由控制通货膨胀转至促进经济增长。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5%,较2007年高出0.8%。至200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

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增长11.8%。 2008年的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的保证了货币信贷扩张的趋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同时配合巨量的财政支出计划,使中国经济迅速回升,08、09两年GDP增长率分别为9%和8.7%。从2009 年第三季度起, 消费者价格指数有了一定的回升。,返回,2010年至今央行调控作用效果,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流动性过剩问题,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央行一共提高了12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最新一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的6月2

15、0日,对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1.5%、18%。分别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已经到达了可调节的顶点 。 通过不懈的努力,伴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我国过热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首先是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在进几个月来有一定程度的回落,由2011年六七月份的6.4%、6.5%逐渐下跌至9月份的6.1%。当然,CPI会不会持续的回落,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其次,我国房价指数中的销售价格指数自2010年4月的顶峰值112.8,持续降至2010年底的106.4(2011的房价销售价格指数还在统计之中),可以预见的是全国房价在会总体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再次,新增

16、信贷额也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融资总量的下降会对经济的降温起到一定作用。,2010年至今央行调控作用效果,一、巨量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而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以对冲外汇。2011年9月,M2已经达到78.74万亿,接近GDP的1.9倍。同时,中国外汇突破3.2万亿美元。如此巨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带来的是巨大的流动性过剩。仅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不可能有效缓解通胀压力的。 二、美国不断放宽的货币政策。当美国开动印钞机时,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的“浮而不动”,中国也只有同样投放货币。当下盛行的所谓输入型通胀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元贬值影响

17、的。试想人民币与美元采取完全浮动汇率,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势必会小很多。 三、过低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低效率的副产品就是通胀。当钱被花在生产力低下的活动上,就不会有产品或服务来吸收资金。因此,就变成了通胀。信贷配给使得情况更加恶化。在公共部门继续浪费金钱,加剧通胀的同时,效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却正被饿死。中国的整体效率水平可能正在下降。根本问题在于两个,一个是生产力水平的问题,一个是资源配置的问题。生产力水平低,资本投资回报率必然低;而将资本配置在那些生产力水平很低的企业,则会进一步降低资本投资回报率。,不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综上六个阶段的分析:我国央行在不同时期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了不同

18、的调整,我们得出: 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过剩 限制贷款金额,控制融资规模 抑制房地产泡沫,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发展 保证货币信贷扩张,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国在2003年到2008年间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控了20次,但是效果却不十分明显,问题引出,2003年-2008年M2、CPI、PPI走势,2003年-2008年发存率和外汇走势,2003年-2008年发存率和信贷规模走势,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不足原因,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M2、CP

19、I、信贷规模等呈正向的关系。这不符合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 ,说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失效。,二者相互作用,金融体制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结构,对准备金支付利息,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不科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一方面对所有金融机构都采用相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存款也采用相同的存款准备金率。,计提方法是以旬末余额为基数,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却不能反映即期的余额变化情况,为商业银行逃避存款准备金创造条件,削弱了准备金政策的功效 。,在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时,商业银行不愿风险放贷,准备金却可以取得利息收入;在经济繁荣时,银行信贷扩张快,以提高准备金利息来刺激货币回笼效果也不明显,超额准备金率较

20、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额较高,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只需相应减少对超额准备金需求即可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超额准备金率的结构,分析,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额较高,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只需相应减少对超额准备金需求即可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这种商业银行自主灵活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制度,冲击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发挥作用的条件。,返回,外汇储备,20032004,2005206,20072008,2003年:403.251 2004年:609.932,2005年:818.872 2006年:1066.344,2007年:1528.249 2008年:194

21、6.03,十亿美元/年,固定资产投资,年份,年份,年份,2008 2007,2006 2005,2004 2003,70477.40 59028.20 55566.60 45811.70,172828.40 148738.30 137323.90 117464.50,109998.2 93368.70 88773.60 75095.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年,信贷规模,2004:2927017 2003:2479957,2008:6076697 2007:4977230,较上年增长18%,连续多年出现这种贷款绝对数量居高不下的局面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其他的投资和盈利渠道、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有关。,较上年增长18.9%,较上年增长22%,2006:4046127 2005:3401748,综上,从我国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2003年-2008年屡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成效并不明显的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央银行要想治理好我国的经济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宏观的分析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还不发达的我国,过分偏重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控经济而不去发展完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一味的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经济的模式是否需要改变一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