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643137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 王桂荣学习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课型:专题复习课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

2、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生大笑) 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情感(师板书课题) 【导入方法二】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痴如醉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的情感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代诗歌,一起触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吧!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师: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给理

3、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破译古诗情感 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 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师: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带领学生一起细读诗题,抓

4、诗题中的关键字)师:春夜喜雨生:从“喜”字可以看出作者喜悦之情。师:潼关怀古生:从“怀古”字可以看出作者怀古伤今之感。师:天净沙 秋思渔家傲 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从“思”“寄”“忆”中流露出思念家乡之情。师:大家能否从学过的赠别诗歌中筛选出这样的诗歌题目,用这种方法找题眼这种方法,触摸一下诗人的情感脉搏。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劝勉祝愿之情。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惆怅伤感之情。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寄”,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挂念关心之情。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5、的“赠”,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忆友怀旧、劝勉祝愿之情。师:从“送”“寄” “赠”“忆” 等词中可以初步感知这些诗中,主要抒发依依不舍、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等 感情。但我们须注意注意区分词牌、 曲牌与题目,情感与曲牌词牌无关。(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师:诗歌的题目往往能流露作者的情感,如果细读了这些诗歌的题目,把握住了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歌感情的流向。但要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还需要掌握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知作者。(二)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 知作者-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1.探讨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师:“文如其人”,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

6、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提醒大家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是要了解三种诗人: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十几年的古诗词熏陶与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熟悉的诗人形象,及他常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并举一个实例。生:李白在我心中是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他常抒发怀才不遇的失意,更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自信。如行路难。生:杜甫在我心中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形象,他诗歌的主题思想就是忧国忧民。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陶渊明是一个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他们诗中常流露热爱自然 闲适自在的情趣。如归园田居饮酒生:陆游、辛弃疾

7、是爱国诗人,他们诗歌中多抒写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慷慨愤世的情感。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生:李清照生:苏 轼师:在中考时,诗人形象与情感也是考查热点,试看考题回放 2.好题演练(看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问题1.填空。观沧海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生:观沧海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问题2.在观沧海的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生: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师:从这两题中可以看出诗人情感与形象是协调一致,不然心里想的与外在形象不一

8、,那就得了精神分裂症了。请看一道将二者一起考查的,再感知一下。问题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问题4.行路难中名句“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师:通过刚才的习题操练,我们深感“文如其人”,的正是因为曹操是一个踌躇满志、抱负远大的政治家,他才会横槊赋诗,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博大胸怀,彰显一统天下的决心。正是因为苏轼乐观旷达,

9、他才会在密州出猎时高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爱国强音。我们掌握了情感密码二“知作者”,知人论世,洞察作者情感,才会如洞中观火,了然于胸。在细读了诗题,了解了作者后,我们必须逐句阅读文本,“披文入情”去体味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寻觅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三-觅情语 (三)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三:觅情语 观照作者情感的镜子1.好题演练。 “诗言志”,诗歌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它的特点是诗人直接坦露心迹、表白情感。这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就是情语。找到“情语”密码,可以直接打开作者的心扉。掌握密码三“觅情语”,应

10、是做中考诗歌鉴赏题的必杀技。下面看好题回放(看幻灯片习题,学生回答)(1)钱塘湖春行全诗以“行”为线索,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生:“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师:这个题型是直接让我们找“情语”,请看下一题。(2)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生:直接抒情的是“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3)对过零丁洋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生: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舍生取义2.探索规律。师:通过

11、以上例句,我们明白诗中的情语,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直观映照出作者的情感。大家仔细想想,古诗中的“情语”有什麽出没规律?生:在结尾处出现,卒章显志。师:请大家从学过诗歌中,举一反三,再寻觅一些这样的“情语”,并说说它彰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我寄愁心与明月。情语“愁”直接流露对友人遭贬谪的忧虑和关心。生:绝胜烟柳满皇都。情语“绝胜”洋溢着作者对早春景色极度的喜爱之情。 生:提携玉龙为君死。情语“为君死”抒发了作者对早春景色极度的喜爱之情的爱国情感。师:觅情语,纵然是观照作者情感的一面镜子,但是,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贵在含蓄”,所以要破译有些抒情含蓄隐秘的古诗情感密码,还需要另辟蹊径,现在请大家一起探

12、寻密码之四-悟意象(四)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四:悟意象 抒发作者情感的载体 1.探究月与酒的意象。 师:古人作诗,除了直抒胸臆外,还常常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诗人常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出示幻灯片:意象师: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冷雨寒窗,晨钟暮鼓等等,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水”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题探讨常见意象的含义,女生做第一题,探讨月之意象。男生做第二题,探讨酒之意象。(幻灯片出示)请先将空缺处补

13、充完整,你能悟出这些意象的含义吗? (1)“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很多名篇佳作。请写出含有“月”字的古诗句,再探究“月”这个意象的含义。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到圆月,想到人的团圆,现实无法团圆,所以产生思念远方亲人之情。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作者由月残想到人缺,由亲人分离,而倍感孤单寂寞、内心凄凉。女生代表:我来总结一下月的意象,它象征着人生的圆满或缺憾,寄托着思乡怀远、孤单寂寞之情 。(2)文学史上,“酒”与“诗”一路同行。请你写出几个含有“酒”字的完整的古诗词句(课内外均可)再说说“酒”

14、中寄托的情感。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们有“美酒助兴、无酒不成席、今朝有酒今朝醉”之说,所以酒往往寄托作者欢悦得意之情。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因有庆功酒之说,所以酒寄托作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智取威虎山)师: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唱词也用上了,好!生: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国自古就有“饯别”的习俗,借酒味绵长表情深谊厚,寄托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篱把酒黄昏后。中国酒文化里,酒是要分享的,独自一人

15、饮酒,是喝闷酒,往往寄托诗人失意愁苦之情。男生代表:我总结一下酒的意象,它往往表现诗人欢悦得意 、建功立业、失意愁苦、留恋思念之情。师:我们的须眉不逊巾帼,把酒之意象阐释的意蕴悠长。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数量繁多。下面我们分组比赛,看哪组总结的意象多。(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2.分组总结常见意象。组1:冰雪-喻忠贞、高洁。月-离愁别绪,思乡念亲。柳-引发感伤离别之苦。菊-坚贞高洁。 组2:梅-傲霜斗雪。子规、猿鸣-凄凉哀伤。 雁:孤独思乡消息 水愁绪。燕美好春光。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组3:松竹梅高洁坚贞 杜鹃悲惨凄恻 雁相思离愁(带领学生背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6、 吹笛、羌笛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组4:折柳惜别怀远 杨柳“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花-离散桑梓、红豆、梅花、杜鹃、鸿雁、流水师:看来每组都是了解众多呀,大家不相上下,胜负虽不能见分晓,但由此大家能多掌握一些意象含义,结果很好。下面我把常见意象写成一首小诗,方便大家记忆。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猿猴啼凄凄,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草木仍在人事移。3.好题演练。师:古诗词中的意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牢记。从应考角度,意象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请看考题回放。(1)登飞来峰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生: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天净沙 秋思

17、一诗通过丰富、密集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生:渲染了萧瑟苍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为例加以说明。生:通过杨花飘落、子规哀啼的景象描绘,表达对好友遭到贬谪的伤感之情。师:望月常用来抒思乡之离愁,折柳相送多为分别之时。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果我们能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如这对鉴赏诗歌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但有的诗歌通过上述四种方法,仍不能深入参透作者诗中深情,所以我们还要掌握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五-品典故。 (五)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五 品典故 -探寻情感的幽径 1.解读“典

18、故”三步曲。师: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往往缘事即景而兴。事为情之端,情为事而生,事、情互生互融。理解诗词作品中作者所叙之事、所引之典故,是探寻作品情感之通幽曲径。方法有三:(幻灯片) 解读“典故”三步曲:(1)能准确叙述典故:朝代、涉及人物、主要事件。(2)体会运用典故,诗人想表达什么?(3)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师:以行路难为例,解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其中两个典故。生:(1)商朝 姜尚 垂钓碧溪 商代 伊尹 乘舟梦日 生:(2)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两个典故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生:(3)诗词中借用典故来抒情,往往能

19、避免直白,使表达更含蓄、委婉,加深了诗歌意蕴,增强了感染力。2.好题演练。师:品典故,解诗情,是诗词鉴赏的难点,但又是考试的热点。看好题回放(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了三个典故,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看孙郎。表现 作者以孙权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少年的狂气。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比,委婉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射天狼。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2)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历史典故?作者借典故想抒发什么情感?指向秀闻笛作思旧赋怀念嵇康,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无限悲痛之情。指王质烂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3.典故荟萃。师:古诗词中用典

20、的诗句还有很多,现在我们盘点一下,体会个中况味。(出示幻灯片 “典故荟萃”,学生回答表达情感)生(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宗悫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乐观豪迈之情。生:(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生:(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生:(4)“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抒发了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浓浓的思乡之情。生:(5)“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将士忠君报国(爱国)之情。三、课堂总结。师:鉴赏是一种高层

21、次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我们这节课学习破译诗人情感密码的五种方法,最后再对同学们强调两点:第一、 提高古诗歌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又如,破阵子抒发情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既有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又有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的徜徉,走进作者内心深处,聆听那个时代的回音,让你的灵感随着诗人的情感脉搏一起跳动。(课前三分钟,大屏幕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22、婵娟”背景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师:刚才的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知道它的词作者是谁? 生:苏轼。 师:是的,这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谱曲,王菲演唱的一首好听的歌。其实一首好诗就像一幅画一支歌给人以美的享受,或清丽或悠远,或沉郁或悲壮,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古代诗词赏析专题,来鉴赏一组古代诗词,体验其美妙意境,同时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大屏幕显示课题古代诗词赏析专题)来一起看一下诗词赏析的一般要求。 (幻灯片切换) (齐读):1. 品味精美语言,感受诗词意象 2. 把握思想感情,体会诗词意境 3. 鉴赏表达技巧,领悟诗词意蕴 师:诗中意象有哪些?

23、(学生思考,无人回答) 师:(点击切换图片)这是不是诗中的意象? 生:是。 师:是什么?说出来。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点击切换图片)这是不是诗中的意象? 生: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点击切换图片)这是不是诗中的意象? 生(齐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点击切换图片)是啊。这些都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意象通常指 生:(看大屏幕)诗中的主人公、作者自己、诗中描写的景和物。 点评:教学预设周全,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准备了相关材料,细心为学生准备好“梯子”,帮助学生从认识意象入手,登堂入室,赏析更多的更深的内容 师:诗人用精美的语言塑造意象,描摹生活

24、图景,这其中浸透着诗人真挚的情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摹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达到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点击切换图片)。 生(齐答):意境。 师:下面我们就从品味语言入手,来鉴赏一组诗词。 (大屏幕显示鸟鸣涧)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衬托手法,表现了山谷的什么特点? 生:桂花、春山、明月、山鸟。写出了山谷的幽静。 师:“人闲桂花落”一句中的“闲”字历来被认为很有表现力,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生:表现了诗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情趣。 师:除了“闲”字,你觉得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我觉得“月出惊山鸟”的“惊”用得好,因为“惊”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师:这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明月别

25、枝惊鹊”。 生:我觉得“人闲桂花落”一句中的“落”用得好,写出了桂花的轻盈,使整个画面显得很 师:和谐。 生:我觉得“夜静春山空”的“空”用得好。因为山里本来有很多景物,却说“空”,更体现山的幽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悠闲心境。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我们知道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倡导(生齐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他的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国古代诗词中这样的篇章多不多?(生:多)来看下一首(大屏幕显示江南春)。请你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生:绿树成阴的千里江堤上,繁花似锦,百鸟飞鸣。旁边的山顶上有个酒家,酒旗迎风

26、招展。 生:千里长堤,万绿丛中点缀着几朵红花,黄莺在婉转地鸣叫。村旁的小山边有个酒家,酒旗在风中飘扬。 点评:赏析指导注意循序渐进,从品味语言入境,在引导学生赏析字词之美时,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再现诗词的优美画面和意境,唤起学生对美的多角度感悟 师:两个同学说得都不错。我们在诗人的描述中也深深喜爱上这美丽如画的江南了。诗人在写景中除了寄寓了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还流露出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和对佞佛的统治者委婉嘲讽的意味。你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指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读诗)刚才两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让我

27、有一种想跟他们一起读的愿望。“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总传达着诗人的情感,来看下一首。 师:(大屏幕显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生齐读)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现了希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师:从哪些诗句中能看出来? 生:“梦回吹角连营”,可见他报国心切。 生:“可怜白发生”,能看出悲愤。 师:大家一起来读这首词,要读出豪壮和悲愤。 (生齐读)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呢? 生:思念亲人。 师:举个例子。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 生:思乡。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寄情山水,比如“采菊东篱

28、下,悠然见南山”。 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比如观刈麦。 师:(点击切换幻灯片)大家概括得很好,看一下老师概括的还有“怀古伤今”,举个例子。 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评:从朗读这个角度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一条捷径。学生能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即是领悟了诗歌的内在情感流脉,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将所感明确表达出来,从赏到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师:当然还不止这些,大家在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前面我们从品味词句入手,感受诗中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诗歌意境,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心灵的愉悦。这些诗歌之所以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还得益于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来看下一首。(

29、大屏幕显示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凄凉忧伤。 师:可是“小桥流水人家”不是一幅很温馨的画面吗? 生:是反衬了游子的孤独凄凉。 师:是的。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更见其哀。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呢?一起来看。(大屏幕显示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大家仔细回忆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就表达技巧中的一种说说哪首诗运用了这种表达技巧? 生:我说的是小中见大。比如杜牧的赤壁。 生:我说的是托物言志。比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虞世南的蝉。 生:我说的是虚实结合。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生:我说的是以动写静。如:“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点评:由点及面,

30、重在理解应用,此处教法与上面几个环节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概念性知识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初中生活也快结束了。即将分别,假如老师要求你送一句古诗词给你的同学,你会送哪句呢?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今天有幸跟我们宿豫中学初三(2)班同学一起学习了古诗词赏析的一些知识,我也送几句诗给大家。还有75天就要中考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大家读书时”,胸怀更高的理想,我们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志向与信念,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的我们豪情满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

31、最高层”。祝大家中考成功! 点评:化情入境,联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和古诗词结合起来,从赏析到应用,显示出“大语文观”的气象。教师选用诗句均是学生熟悉的,容易唤起共鸣,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从歌曲开始,到诗句结束,首尾遥相呼应,做到情感美和形式美的完整结合 综合点评 这节课,总体来说,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一、 巧妙开掘资源 语文课程的资源来自哪里? 首先来自教材教本。教授者充分调动了教材的资源,并精心筛选,择取典型,妥善分类,所选范例是学生耳熟能详,心领神会的,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串珠连线,以一带十,提纲挈领。 其次来自于教辅手段。姚老师从精美实用的角度设计课件,从背景图片到字体颜色,务求淡雅古

32、典,与教学内容形成一种呼应,教学形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暗示、熏染作用。 课程资源还来自于生活。以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教学,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氛围,带领学生进入了情景,担当了很好的课前“引桥”。以中考的话题结束,虽然功利了一些,但是这也是学生的关注的兴奋点,学以致用,课程才能发挥其功能。 同时,教师本身就是资源。姚老师本人谙熟古典诗词,语文功底深厚,在讲授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别具一种韵味。姚老师气质温婉,轻言慢语,浅笑盈盈,教态之美,与课文内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美文美教,姚老师的教学体现了这个“美“字。 二、 注意有效教学 教法科学合理,能使教学

33、效果事半功倍,教学氛围和谐融洽。 姚老师这堂课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常规的语言导入以外,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营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充实有效,课件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并不全然依赖课件,还巧妙使用启发和引导性的语言,连缀课堂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思索领悟,归纳重点难点,在教学上体现了一种循循善诱之美。 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亲切对话,共同赏析,学生如沐春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会学习。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姚老师整堂课以情促读,引导学生在

34、读中走进文本,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语言妙处,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姚老师没有高估学生,课以练习为主线,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从积累到迁移,给学生一个逐渐提高的阶梯,让学生由懵懵懂懂渐渐提升到明明白白。学生面临中考,掌握阅读、理解、表达技巧,迫在眉睫。姚老师注重从精神层面上开启学生的智慧和灵性,更注重从实际运用中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能够一课一得,立刻受益。 总之,这堂课准确地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地突出教学重点,艺术地突破教学难点,自然地展露教师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是一堂难得的优质课。这虽然是一堂展示课,但更是一堂家常课,没有花架子,没有噱头,听说读写,从从容容,扎扎实实,展示了优质教学的真实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