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树分析论文

上传人:达2 文档编号:1642397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事故树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事故树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事故树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事故树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树分析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坑坍塌事故人员伤亡的事故树分析摘 要:基坑坍塌事故是基坑施工中最多见的事故类型,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比较大。从地质、设计、施 工、治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产生基坑坍塌的缘故,再通过平安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找到各大体事件 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定性分析,找出预防坍塌的关键途径,并采取有效方法。还能为以后基坑坍塌及人员 伤亡提供参考依据,达到预测和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基坑坍塌、事故树分析、最小割集、处置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我国的基础建设投入愈来愈大,建设愈来愈多,同时工程事故也在逐年的增加, 其中基坑坍塌引发的人员伤亡占专门大部份,因此最近几年基坑坍塌事故的研究引发了人们的重视。但

2、是,人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某一单一的环节,对事故仅仅限于查清事故缘故,对应采取方法,从 而预防事故再次发生,这种方式只能发觉单一的、表层的缘故,不能找到事故的全数进程和缘故,最后很难 全面的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事故的发生在所不免。因此,要全面的了解事故发生的缘故,找到事故发生是 全然缘故,系统的提出应计谋略,以加倍全面的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1 坍塌的缘故分析地质因素复杂的地质情形是坍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深基坑的阻碍。在施工进程中受不可预知的的各类复 杂的地质情形的阻碍,因此在地基开挖前必然要将地质情形探查清楚,并在施工进程中随时注意地质情形的 转变。其中地质类型包括:(1)断层

3、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应力比较集中,应力较大,是是易引发坍塌地带。(2)节理层理裂隙发育。这种情形大多在岩体中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实验题风化速度加速,透水性 增强,使岩体 的的强度和稳固性降低,容易发生坍塌事故。(3)地下水的不利阻碍。地下水沿岩体的裂痕进展使岩体的凝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减小,力学性质降 低,引发塌方。还有封锁的地下水,会有专门大的水压力,本地基开挖或地基有不良地质时暗藏庞大危害。 或是地下水流失且带走部份土体和碎石,使地基下方显现空洞,致使地基突然坍塌。(4)特殊地质情形。特殊地带比较多,其中有膨胀性土体、溶洞、瓦斯层等。支护设计因素(1)地质情形未探察清楚。若是显现上文中的地质

4、情形,而再设计时期却没有探察清楚,如此在支护设计时,设计的要求达不到实际的地质情形,从而显现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2)无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设计是基坑开挖平安的大体保证,应由有设计资质单位进行支护专项设计。除非地质情形超级良好,无需进行支护,但这必需将地质情形进行详细的勘探。(3)基坑支护设计不合理。由于基坑现场的地质情形复杂,设计人员应依照现场实际情形进行支 护结构的设计,同时在支护进程中依如实际显现的问题对支护设计做出更改。假设是支护设计不合理 存在缺点,定会存在平安隐患,致使坍塌事故的发生。施工因素(1)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依据,施工方应依照地质情形,环境施工工序等

5、编 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后才可施工。假设无施工组织设计,会造成现场的指挥混乱,违章作业,施工工 序混乱等,很容易致使事故的发生。(2)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有时施工者为了施工便利,可能会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如此犹 如没有施工组织设计,也会致使基坑的坍塌。(3)开挖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案不合理会致使基坑坍塌,如挖土速度过快,开挖分层过大,超深 开挖,基层挖到设计标高后未及时封底,暴漏时刻太长等。如此支护与开挖不同步,致使基坑坍塌。(4)降、排、截、止水方式不妥。水患是各类地基施工的重点,施工中要制定合理、及时、有效 的控水方案,减小或避免水患对基坑的阻碍。(5)施工质量问题。有的施工队为了经济效益

6、而偷工减料,如以次充好,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 等,也有施工进程中显现断桩,桩的倾角不符合要求,而不进行从头施工等。这些问题都会致使基坑 的坍塌。监控因素(1)未对基坑进行监控。监控是施工质量和减少工程事故的有力保障,通过监控,能随时了解施 工情形和基坑的稳固情形,能及早的发觉问题,并制定策略解决问题,能有效的预防和操纵事故。(2)轻忽周边环境的阻碍。周边环境对基坑的开挖有专门大的阻碍,在开挖前,应该了解基坑周 围建筑物、管线、道路、车辆等的情形,并作出建筑物对基坑的阻碍及应采取的计谋。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若是人员素养较低,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治理人员水平较差,使治理混乱。2. 事故树分析大体概念

7、事故树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它能对各类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 评判,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事故树分析或故障树分析是平安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式之一,它是运用逻辑推理对各类系统的 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判,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缘故,而且能深切的揭露出事故的潜在缘故;用它 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楚,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 编制事故树依照事故树的成立的大体要求及步骤,将基坑坍塌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作为事故树的顶事件,所 编写的事故树如图 1:图1 基坑坍塌事故引起人员伤亡事故树分析事故树下式为求事故树割集数量的公式X=i门i的变量,假设门

8、i是紧接着顶上事件的门,那么X =XXi1XXi2-Xijix. + x + x.i为与门时 为或门时式中 Xiii topXtop事故树割集的数量;xijtop门i的第j个输入变量,当输入变量是大体事件时,x =1;当输入变量是门k时, ijx = X。ij k由上式可知此事故树的割集比较多,计算复杂,因此可将其转化成成功树在进行计算。成功树只是将事故树中的与门变成或门,或门变成与门,各事件变成其补事件。由布尔代数化简成功数如下= M,+ M,= X,+ M,+ M,* M,* M,* M,012135678=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9、* x,12通过运算可知成功树的最小割集为:x;, x;, x?, X;, X5, X6,X7, X8,-x , x , x , x , x18因此,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x】,依照大体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大小的判定原那么,可得2 3 4 5 6 x7, x8, , x18嘉 【0(2)=嘉=l0(4)= l0(5)= l0(6) l0(7)=【0(8)=l0(18)由此可看出,人在现场未发觉危险是最要紧因素,无法援助、应急体系未成立、人员救援知识缺 乏、应急设备不足、应急预案为演练为次要因素,其他因素为再次要因素。由此可见,伤亡事故发生 的要紧因素是人的因素,只要人员不时刻刻都有危险意识,那么能够

10、幸免很多的人员伤亡事故。3. 采取的的方法(1)依如实际情形,找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的勘探、基坑的设计、支护的设计、施工组织的设计, 并使其详尽可行,这些设计必需通过严格的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利用。(2)聘请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严格依照设计施工,不能擅自更改,保证工程质量, 减少因质量引发的坍塌事故。(3)由于施工情形的复杂性,要坚持动态施工,动态设计的原那么,一旦发觉原设计方案与实际 情形不相符,要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4)增强施工的监管,技术人员和监理方要重点监督事故多发生的环节,尤其是基坑支护结构施 工,排水降水,开挖土体的堆放等方面。也要重点监督事故多发生时刻段,如临近中午或黄昏

11、,夜间 等时刻段。(5)成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做好应急体系是教育和培训;储蓄好应急救援设备;进行突发事 故的应急演练;时常宣传事故的危害和后果,提高人员的平安意识。4. 结论通过事故树分析法对基坑坍塌人员伤亡事故,说明了坍塌事故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各因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基坑坍塌的全 面分析,能够对为基坑坍塌事故的预防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曹庆贵平安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20.2冯柳,彭光俊,伋雨林.基坑坍塌事故分析J.建筑平安,2005年,第2期:11-13.米东阳.黄土公路隧道塌方风险事故树探析J.山西建筑,2013年3月,第39卷第8期:165-166.4韩守信,张青松.新奥法隧道施工塌方缘故事故树分析J能源与环境,2020年,第5期:104-108.高大钊,陈汉忠.深基坑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