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418498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启明P091812855现代控制理论(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建模及MATLAB仿真)学 院:电 气 工 程 学 院 班 级:09 电 气 (1) 班学 号:P091812855姓 名:王 启 明指导老师:刁 晨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建模及MATLAB仿真一、论述:单倒置摆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当给系统施加外力时,倒置摆向左或向右倾倒,影响系统稳定,同时单倒置摆系统典型的高阶次、多变量、严重不稳定和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本文通过建立单倒置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状态反馈控制配置系统极点设计单倒置摆系统的控制器,实现其状态反馈,从而使单倒置摆系统稳定工作。再通过MATLAB软件中Simulink工具对单倒置摆的运动进行计算机

2、仿真。首先分别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推导了单倒置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分别使用模糊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模糊控制等方法对单级单倒置摆系统进行了实际系统实时控制效果的实验对比,从理论和实验方法上讨论了这类典型非线性自不稳定系统的线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其实际控制效果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单倒置摆控制系统各部分选型及实现方案,设计了单倒置摆系统的机械构。问题:本文就当倒置摆无论出现向左或向右倾倒时,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机,使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倒置摆能否保持在垂直位置上为问题进行研究。以此问题为核心,就单倒置摆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单倒置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控制器,

3、并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二、单倒置摆系统的建模1.系统的物理模型如图1 所示,设摆的长度为L、质量为m,用 铰链安装在 图1质量为M的小车上。小车由一台直流电动机拖动,在水平方向对小车施加控制力f=u,相对参考系产生位移x=z.若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则倒置摆会向左或向右倾倒。这样,整个单倒置摆系统就受到重力,水平控制力和摩擦力的3个外力的共同作用。2. 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系统数学模型中,忽略摆杆质量、执行电动机惯性以及摆轴、轮轴=轮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及风力。设小车瞬时位置为x=z,倒置摆出现的偏角为,则摆心瞬时位置为(z+lsin )。在控制力u作用下,小车及摆均产生加速运动。根据牛顿

4、第二定律,在水平直线运动方向的惯性力应与控制力u平衡,求得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即 (1) 由于绕摆轴旋转运动的惯性力矩应与重力矩平衡,因而有 即 (2)方程(1),(2)是非线性方程,由于控制的目的是保持单倒置摆直立,因此,在施加合适u的条件下,可认为 均接近零,此时 , ,且可忽略 项,于是得到倒置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3) (4)联立求解式(3)、(4),可得 (5) (6)消去中间变量,可得到输入量为u、输出量为z的微分方程为 (7) 3. 系统的状态方程选取小车的位移z及其速度 、摆的角位置 及其角速度 作为状态变量,z为输出变量,并考虑,以及式(5)、(6)、(7),则一级单倒置摆系

5、统的状态方程为: (8a) (8b)式中 为方便研究,假定系统的参数M=1kg,m=0.1kg,l=1m,则系统状态方程中参数矩阵为: ,, (9)此时倒置摆的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为: (10) 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1 单倒置摆开环系统结构图三. 模型特性的分析 1. 能控性分析根据能控性的秩判据,并将式(9)的有关数据带入该判据,可得 (11) 因此,单倒置摆的运动状态是可控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总存在一控制作用u,将非零状态转移到零。 仿真:仿真代码: 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N=size(

6、A);n=N(1);sys0=ss(A,b,c,d);S=ctrb(A,b);f=rank(S);if f=ndisp(系统能控)elsedisp(系统不能控)end 结果截图: 2. 稳定性分析由单倒置摆系统的状态方程,可求的其特征方程为: (12) 解得特征值为0,0,-。四个特征值中存在一个正根,两个零根,这说明单倒置摆系统,即被控系统不稳定的。仿真: 采用matlab对被控对象进行仿真,如下图所示为倒摆没有添加任何控制器下四个变量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可知,系统不稳定,不能到达控制目的。代码:A=0,1,0,0,;0,0,-1,0;0,0,0,1;0,0,11,0;b=0;1;0;-1;

7、c=1,0,0,0;d=0; sys0=ss(A,b,c,d); t=0:0.01:5; y,t,x=step(sys0,t); subplot(2,2,1); plot(t,x(:,1);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 subplot(2,2,2); plot(t,x(:,2);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的微分); subplot(2,2,3); plot(t,x(:,3);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 subplot(2,2,4); pl

8、ot(t,x(:,4);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的微分)结果: 图2 单倒置摆开环系统的个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由上面两个方面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被控系统是具有能控性的,但是被控系统是不稳定的,需对被控系统进行反馈综合,使四个特征值全部位于根平面S左半平面的适当位置,以满足系统的稳定工作已达到良好、静态性能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两种控制器方案来使系统到达控制的目的,分别为: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和降维观测器的设计。四、设计方案(两个方案)1.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 采用全状态反馈。取状态变量z、为反馈信号,状态控制规律为 (13) 设 式中

9、,分别为z、反馈至参考输入v的增益。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设置期望闭环极点为-1,-2,-1+i,-1-i由matlab可求得: =-0.4,=-1,=-21.4,=-6如下图画出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图3 单倒置摆全反馈系统结构图仿真代码: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N=size(A);n=N(1);sys0=ss(A,b,c,d);P_s=-1,-2,-1+i,-1-i;k=acker(A,b,P_s) A1=A-b*k;sys=ss(A1,b,c,d); t=0:0.01:5;y,t,x

10、=step(sys,t); subplot(2,2,1);plot(t,x(:,1);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z);subplot(2,2,2);plot(t,x(:,2);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z的微分);subplot(2,2,3);plot(t,x(:,3);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theta)subplot(2,2,4);plot(t,x(:,4);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theta的微分) t=0:0.01

11、:10;y,t,x=step(sys,t);subplot(2,2,1);plot(t,x(:,1);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z);subplot(2,2,2);plot(t,x(:,2);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z的微分);subplot(2,2,3);plot(t,x(:,3);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theta)subplot(2,2,4);plot(t,x(:,4);gridxlabel(t(s);ylabel(x(t);title(theta的微分)结

12、果:k = -0.4000 -1.0000 -21.4000 -6.0000 图4 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仿真图可知,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为稳定的闭环系统。观察仿真曲线:单位阶跃的作用下,输出变量逐渐趋于某一常数,状态变量则是逐渐趋于0。当参考输入v单位阶跃时,状态向量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相应逐渐趋于稳定,这时摆杆回到原始位置(即=0),小车也保持稳定(即z=某一常数)。如果不将4个状态变量全用作反馈,该系统则不能稳定。 方案一:全维观测器的设计为实现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全状态反馈,必须获取系统的全部状态,即z、的信息。因此,需要设置z、的四个传感器。在实际的工程系统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

13、状态信息都是能检测到的,或者,虽有些可以检测,但也可能由于检测装置昂贵或安装上的困难造成难于获取信息,从而使状态反馈在实际中难于实现,甚至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解决全维状态反馈的实现问题。(1)判定系统状态的能观测性将式(9)中的数值代入能观测性秩判据,得: (14)或者由matlab中的obsv(A,c)命令来求秩,可得秩为4(见仿真)。可见被控系统的4个状态均是可观测的,即意味着其状态可由一个全维(四维)状态观测器给出估值。其中,全维观测器的运动方程为 (15) 式中 全维观测器已G配置极点,决定状态向量估计误差衰减的速率。 设置状态观察器的期望闭环极点为-2,-3,-

14、2+i,-2-i。由于最靠近虚轴的希望闭环极点为-2,这意味着任一状态变量估计值至少以规律衰减。由matlab可求的出G: =9,=42,=-148,=-492根据计算值刻画出结构图仿真:代码1: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 V=obsv(A,c);m=rank(V);if m=ndisp(系统能观)elsedisp(系统不能观)end结果1:代码2: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N=size(A);n=N

15、(1);sys0=ss(A,b,c,d);P_s=-1,-2,-1+i,-1-i;P_o=-2,-3,-2+i,-2-i;k=acker(A,b,P_s)g=(acker(A,c,P_o)A1=A ,-b*k;g*c,A-b*k-g*c;b1=b;b;c1=c zeros(1,4);d1=0;sys=ss(A1,b1,c1,d1);t=0:0.01:10;y,t,x=step(sys,t);figure(1);plot(t,x(:,1:4),-);gridxlabel(t(s);ylabel(x(t);figure(2);plot(t,x(:,5:8),-);gridxlabel(t(s);y

16、label(x(t);figure(3) subplot(4,1,1);plot(t,(x(:,1)-x(:,5);gridylabel(z);subplot(4,1,2);plot(t,(x(:,2)-x(:,6);gridylabel(z的微分);subplot(4,1,3);plot(t,(x(:,3)-x(:,7);gridylabel(theta); figure(3) subplot(4,1,1); plot(t,(x(:,1)-x(:,5);grid subplot(4,1,2);plot(t,(x(:,2)-x(:,6);gridylabel(z的微分); subplot(4,

17、1,3);plot(t,(x(:,3)-x(:,7);gridylabel(theta); subplot(4,1,4); plot(t,(x(:,4)-x(:,8);grid ylabel(theta的微分);结果: 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6 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注:“”表示z的阶跃响应; “”表示的阶跃响应 “”表示的阶跃响应; “”表示的阶跃响应;。带全维观测器的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图7 带全维观测器的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注:同上。系统状态与全维观测器得到的估计状态之间的误差曲线图8 系统状态与全维观测器得到的估计状态之间的误差曲线由

18、上图可知,全维状态观测器观测到的4个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与全状态反馈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基本相似(如图6与图7所示),但是二者还是有误差的,只不过误差很小(如系统状态与全维观测器得到的估计状态之间的误差曲线图8所示,它们的误差都在级别的,很小),全维状态观测器所得的性能基本满足要求(系统能控且稳定),但是由于观测器的数目多,导致中间过程的损耗也大。实际上,本系统中的小车位移z,可由输出传感器获得,因而无需估计,可以设计降维观测器,这样可减小误差)。 方案二: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由于单倒置摆控制系统中的小车位移,可由输出传感器测量,因而无需估计,可以设计降维(3维)状态的观测器。通过重新排列被控系统状态

19、变量的次序,把需由降维状态观测器估计变量与输出传感器测得的状态变量分开,也就是说,将z作为第四个状态变量,则按照被控系统的状态和输出方程可变换为: (16) 简记为 (17)式中 ,, ,故单倒置摆三维子系统动态方程为 (18) (19)使用matlab对其的观测性检查,结果是客观的。 因为降维状态观测器动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20) (21)式中,。使用matlab可求出降维状态观测器特征多项式为 (22)设期望的观测器闭环极点为-3,则由matlab 仿真可得,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23)由matlab可得,=7,=-28, =-92所以由matlab的仿真可得降维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24

20、) (25)使用降维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的单倒置摆系统结构图simulink连接的仿真图所示。仿真:代码:A=0,-1,0,0;0,0,1,0;0,11,0,0;1,0,0,0;b=1;0;-1;0;c=0,0,0,1;d=0;N=size(A);n=N(1);sys=ss(A,b,c,d);S=ctrb(A,b)f=rank(S);if f=ndisp(系统能控)elsedisp(系统不能控)endV=obsv(A,c);m=rank(V);if m=ndisp(系统能观)elsedisp(系统不能观)endP_s=-1,-2,-1+i,-1-i;k=acker(A,b,P_s);sym

21、s h0 h1 h2syms sh=h0;h1;h2;A11=0,-1,0;0,0,1;0,11,0;A12=0;0;0;P=-3,-2+i,-2-i;A22=0;A21=1,0,0;eq=collect(det(s*eye(3)-(A11-h*A21),s)systemeq=expand(s-P(1)*(s-P(2)*(s-P(3)h0,h1,h2 =sOlve(h0=7,-11-h1=17,-11*h0-h2=15)h=h0;h1;h2;AW=(A11-h*A21)b1=1;0;-1;b2=0;BU=b1-h*b2BY=(A11-h*A21)*h+A12-h*A22结果:其中,AW、BU、

22、BY分别为降维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中w、u、的系数矩阵。使用MATLAB中simulink连接的仿真图: 图9 单倒置摆全反馈的降全维观测器的结构图仿真结果截图:(1)降维状态观测器时,变量z以及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2)降维状态观测器时,变量以及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观察上面的仿真图可知,在给系统状态全反馈加上降维观测器之后,单位阶跃的作用下,小车的位移z逐渐趋于一个常数(即2.5),而倒置摆出现的偏角也逐渐趋于0, 可见带降维观测器的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同时在性能方面符合空间的设计要求。五、分析比较两种设计方案的性能 单倒置摆原系统(即 开环系统)不稳定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系统,由

23、仿真图(即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可知,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系统是稳定的,为了获取4个状态变量z、,我们为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系统设计两种观测器:全维状态观测器和降维状态观测器。使用matlab做出两种不同的观测器下两个状态变量z、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另外两个变量分别为他们的微分,故这里可以不用在比较了)。如下图所示为simulink仿真图(方法:将两种观测器的下的simulink仿真图的状态变量通总线的方式连接到示波器scope上便可观测到变量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比较图了) 图10 比较全维观测器与降全维观测器性能的结构图图仿真截图:变量z在使用不同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图

24、: 图11 变量z在使用不同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图注:黄色曲线“”为全维观测器下的;紫色曲线“”为全维观测器下的。变量在使用不同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图:注:黄色曲线“”为全维观测器下的;紫色曲线“”为全维观测器下的。 图12 变量在使用不同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图比较两种不同的观测器下的发现: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变量z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要小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即小车的水平位置z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较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好一些(如图11 所示),它们的稳态性能则基本一致。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变

25、量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要小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但是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超调量大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超调量,即倒置摆出现的偏角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比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好一些(如图12 所示),同样二者而稳态性能则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全维观测器下的状态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比使用将全维观测器下的状态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差一些。 这个结果是符合理论事实的,因为我们设置的四个变量z、中的变量小车的位移z是可由输出传感器测量,而不用使用观测器去估计的,因此可以不使用全维观测器来估计

26、全部的变量,而使用降维观测器来估计其余的变量(三维)。单倒置摆的状态反馈系统使用全维状态观测器时,相对于降维观测器时的精度肯定下降的,因此单倒置摆的状态反馈系统使用降状态观测器时,变量曲线的精确性会高于使用全维状态观测器时的曲线。六、结论:本文以单倒置摆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将极点配置在期望的区域内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不仅满足闭环系统的内部动态特性要求,也兼顾了抑制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由此可知,极点配置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摆杆的倒立平衡控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可看出,单倒置摆系统是研究各种控制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装置。【参考文献】1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梁慧冰和孙炳达著 20102 唐新宇. 倒摆问题的研究及控制器设计. 微计算机信息,2003 ,19。3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 丛爽,张冬军,魏衡华. 单级倒立摆三种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5 张冬军,丛爽,李泽湘,等. 环型二级倒立摆的控制研究与实现6 洪乃刚,MATLAB仿真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