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414104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腾越古镇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腾越古镇位于云南省西部重镇腾冲县县城的观音塘片区,腾冲县在国内外都是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区,素以“西南丝绸之路”必经的边陲重镇闻名,近代以著名侨乡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闻名于世。 随着腾冲县对外开放和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腾冲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中外游客和商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伴随着各项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配套居住设施的不足逐渐凸现,为了提升腾冲县的建设风貌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商气旺盛。居住雅致的社区,经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腾冲县腾越古镇旅游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特制订了在观音塘片区实施此项目的开发建设。 为了推动腾冲县旅游文化及

2、居住文化的保护性发展,缓解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改善城市景观环境,充实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及居住功能 ,推动腾冲县各项经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功能定位: 腾越古镇旨在为国内外人士提供一个商业交流和高端居住平台。其功能包括:餐饮住宿,商务交流,娱乐展演,旅游休闲和高端居住,古镇空间由商住区。居住区和商步行街等三个功能区组成,各功能区的建筑及外部环境按江南民居的街道广场的形态进行有机布局和设计。项目规划目标: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维护和继承城市和传统风貌与文脉,改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与周边区协调、持续发展。 2、缓解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压力,充实城市商业旅游文化配套功能

3、,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人居环境。 3、承续当地商业与居住功能充分和谐的人居理念,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高品质商住型示范小区。 4、顺应国家发展旅游文化事业的趋势,提供一个商务旅游的目的站,提升腾冲旅游文化事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5、构建一个居住、商务交流的平台,按照把腾冲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西部江南水乡城市风貌的古城的总体规划,在此指导下,探索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设途径。第二章 环境分析 一、地理区位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高黎贡山西麓,是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外东径98059046。北纬24382552,东西最大地理横跨69 km,南北最大地理纵跨137km,面积5719km2

4、 ,腾冲县东邻保山市,南接龙陵县,西南与梁河县.盈江县相连,东北与泸水县接壤,北部和西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达148.075km,与保山、昆明、德宏均有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随着保龙高速干道及腾冲机场的建设完成,腾冲必将成为滇西国际大通道上一颗更加耀眼的明珠。 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腾冲县城是腾冲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唐德宗时期的西源城,距今已有1200余年,是我国与东南亚商贸往来的一个重要通道。全县地势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坝镶间的地势县域内依山顺水切割成若干块较大的河谷盆地,中部的火山熔岩台地为我国最典型 的第纪四纪火山地貌区,腾冲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是云南

5、多雨地区之一。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m/s,年平均气温14.8度.腾冲县共有27种民族,主要有:傣族、僳僳族、回族、佤族、白族、阿昌族、彝族、纳西族等;腾冲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散,水力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属于亚热高原山地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垂直气候差异大,类型多。年平均降雨为463.8mm,相对变化率12.3%,植物垂直带谱可分为: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 带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林,泠杉林和高山灌丛草地,县域内江河水质属重碳酸盐钠|型水,矿化率低,水质较好,透明度高,非常适于作为饮用水。 三、项目规划区现状与特点 项目规划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北端,用地

6、西接腾越路延长线,北接北二环延长线,东接腾越河,南接现状城市区。规划用地南北长约170m(229m),现状用地为水稻田及菜地。建设用地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无天然植被,位于城市干道旁。场地平整,排水条件较好,区域场地标高低于城市道路,经过简单回填即可达到施工建设要求,随着项目区的建设,将使周边土地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城市旅游商业区的转移将使周边生活配套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章 规划设计程态 一、规划依据 1、腾冲县关于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要求。 2、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相关策划要求。 3、国家有关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和规定。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城市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聚集体。 2、城市的发展根植于

7、自身的拓展和特定的结构延续。 3、继承和发展传统环境文化资源是对历史的尊重。 三、规划设计原则 1、遵循“生长的城市空间理念”,使规划区成为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的延续。 2、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纯补,近水,亲近自然根植于规划设计中,使规划区成为仿江南水乡风貌 古镇的一个缩影。 3、根据腾冲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有共同结合点的特征,结合规划布置形态和基地特征进行建筑群体规划。 4、满足建设单位项目要求和功能设定,充分考虑使用人的要。 5、符合城市规划 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 6、合理整合规划区域内的交通空间,绿地空间和疏散空间。 在满足人员活动,疏散和防灾抗震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区域内建筑空间和外部环境

8、的亲切感。 7、对规划区域内的商业空间和居住 空间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第四章 总体规划布局 一、结构组织 1、越古镇的主入口设于腾越路延长线东侧,商住区入口一个设于腾越路延长线东侧,另一个设于腾越河道路西侧,商业步行街入口与小区主入口相连,在腾越赴河道路呈“一”字形贯通。 2、商住区内部道路以南北向纵向通路为主,次要道路穿插东西横向,停车场和交汇点布置小广场形态,空间序列具有较强的内敛核心作用。 3、商业步行街位于区域内中心位置,贯穿东西横 向,以中心民俗风情广场作为形态核心,具有较强的内敛核心作用。 4、别墅居住区处于规一期的中部,与商住区相对分离,自成一体,内部有一条自由式“U”字形道

9、路有机串联。建筑单体沿通路两侧错落排列,不同面积标准的建筑按节状分布,与南北向蜿蜒流过的水流形成合协的搭配,使建筑院落与水景相得益彰,增添了丰富的诗情画意和灵秀之气。 二、功能分区 腾越古镇由“商住区”、“商业步行街”和“别墅居住区”三个功能片区组成,腾冲地方民居形式分为“一正一厢”、“一正两厢”、“一正两厢一照壁”和“四合院”等几种,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的徽派建筑风格有极大的相似性,故此在规划功能 形态时,以有机的建筑形态,整合自由曲折的流水,点缀形态丰富的小桥,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文化的意境和情趣。营造出热烈丰富 的商业氛围和宁静雅致的居住环境。 根据功能需要,在各个功能区分别规划设置

10、了必要的车辆停放场所,成为街道和环境空间上的必要节点。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1、商业区内道路按双向行驶设计,车辆原则上集中停放于停车场,日常以步行游览为主,居住区内车辆停放于建筑内部停车库和庭院内,原则上不占用小区内部道路,特殊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可顺畅到达区内任何部位。 2、规划区内道路与建筑的空间尺度,按照1:1.51:2的 间距控制,充分满足日照要求和街坊景观比例关系。 3、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人流活动空间尺度和车辆通行宽度,工程管线埋设要求等 ,对小区内道路宽度按6米设置,消防环道按4米设置,在区域内主要入口部分按不同要求适当扩大空间尺度,主要通路以沥青铺装为主材,在小区主要入口和小

11、广场以石材铺装作为景观用材。第六章 建筑群体布置与设计 一、建筑类型与特征 建筑类型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住复合体建筑三种,建筑群体呈单体式和街坊式两类,按照地方传统民居和现代居民住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建筑单体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均偏东西向为主要朝向,基本保证所有房间有较好的日照要求。 二、建筑 形象塑造 继承民居传统建筑形态和体型尺度,采用仿木.砖瓦结构形态,在屋顶采用斜坡瓦顶式,山墙而采用穿梁马头封火悬墙形式,体现传统砖木技术的美感,建筑外墙色彩采用白色外墙涂料加以粉饰,并以吉祥图案和符号以点缀和装饰。 三、竖向设计 本工程竖向设计根据现有城市道路及标高进行设计,保证规划区与现有城市

12、道路自然衔接,规划区场内地标高比城市干道高200mm左右,场地及主要道路设计纵坡度约0.5%左右。第七章 景观与绿化规划 一、街道空间肌理 规划区道空间结构与肌理的构成关系是: 1、“C”字型商住区街道与纵向“U”字型居住区通路构成整个“一期”的空间结构。 2、对外商业区在整个规划区的外侧,临街.临路,最大化发挥经营区位的地理优势,安静祥和的居住区安排在区域中心位置,不受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 3、商住区通地街道、小广场、合院、大片水面和组合,构成不同形态的空间肌理,居住区充分考虑居住的均好性,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整体协商,个体别致。 二、街道与建筑景观规划 1、景观系统规划重点在

13、于尊重和继承传统民居的街坊形态,使商住区和居住区形成不同的街坊式景观。 2、景观规划,严格控制建筑体量,沿街、沿河道对建筑进行错位和退让,控制和协调建筑形体尺度与色彩,在统一规划下,对使用功能进行弹性分配,使建筑高低错落,前后退让,绿化景观穿插其中,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三、水景和绿地系统 1、规划区内的水景系统由沟、渠、池共同构成。水沟主要沿次要街巷和区域边界分布,汇合后形成较大的水渠,形成纵贯南北三条主要水系景观带,水池在水渠的上游端和下游端汇合,成为水渠系统的两个源,在源头和源尾处形成“三眼井”的形态。 2、绿地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区,街巷绿地带和院落绿地点构成,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14、面状绿地主要分布于规划区主入口处、各边能区核心广场、停车场周边;带状绿化区主要分布于建筑沿街沿路一侧,在统一规划下,按重点部位、重点处理的原则进行设计,达到步随景移的效果,点状绿化主要分布于单体建筑的后院,属于私秘空间,用户可根据自身要求,适当调整 绿化配置。 3、植物配置以混合式为规划原则,树种以当地常绿植物为主,上层空间以常绿阔叶树木遮蔽,中层空间以灌木作为点缀,下层地面以草坪绿化覆盖。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 一、环境保护 预计规划区内的主要污染物要为居民和商户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废气及相关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规划设计中,按照国家规范有组织的布置污水排放管线,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制,

15、推广使用燃油、燃气和电炊,厨房等房间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生活生产固体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外运,公厕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加强游客及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绿化环境和水体的管理维护。 二、区域防灾减灾 规划区内必须建立健全防火、防灾、防盗安全体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坚持专业机关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三防”安全责任制。 规划内加强对安全保护的管理,营造一个安宁祥合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内防灾、防火实行划片分区,区域内消防通道严禁占用,公共活动空间作为防灾避难场地,区域内完善设置消防 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室外消防 栓,室外设备电缆管线埋入地下,室内包装绝缘套管,减少线路火灾隐患,完善和建立区域内义务消防队,普及宣传抗震自救知识,提高居民抗震防灾意识和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九章 规划区技术经济指南 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86717m2(130.2亩) 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72553.51m2 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13007 m2 建筑基底面积30918.39 m2 建筑密度:35.6% 容积率:0.837 绿地率:45% 居住总户数:235户 居住总人数:822.5人(3.5人/户) 停车泊数:650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