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413767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1.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1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2007级)教学大纲机电系2007年9月 目 录一、理论教学大纲1、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4、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45、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76、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17、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48、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大纲279、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课程教学大纲3010、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311、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3612、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3913、变频器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214、PRO/E数控编程课程教学

2、大纲4515、MASTERCAM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大纲4716、模具成型设备课程教学大纲4917、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5118、模具材料与失效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419、CAXA制造工程师课程教学大纲5720、压铸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6021、SOLIDWORKS基础教学大纲6222、模具先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523、模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6824、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7025、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教学大纲7326、三维CAD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727、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80二、实践教学大纲1、认识实习教学大纲832、车工实训教学大纲863、钳工实训教学大纲884、制图大作业教学大纲905、车

3、铣实训教学大纲936、电工实训教学大纲957、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大纲988、模具课程设计大纲1019、数控实训大纲10410、电气控制实训教学大纲10711、数控台综合试验教学大纲10912、核心职业能力训练大纲11113、毕业设计大纲11414、顶岗实习大纲117三、实践考核大纲1、认识实习考核大纲1192、钳工实训考核大纲1213、车工实训考核大纲1234、电工实训考核大纲1265、制图大作业考核大纲1296、电气控制实训考核大纲1317、数控实训考核大纲1338、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考核大纲1359、模具课程设计考核大纲13710、毕业设计考核大纲13911、顶岗实习考核大纲1425机械制图与

4、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AUTOCAD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学 时:120学 分:8(第一学期5,第二学期3)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图样和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工程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机器、仪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还是施工过程中,都离不开图样。因此,图样是工程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进行技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人们常说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对机

5、械类工程学科来说,它是培养学生成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1、学习平行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2、培养较强的绘图技能。3、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技能。4、培养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5、培养空间想象能力。6、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7、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技术制图

6、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其使用;(3)几何作图;(4)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掌握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及其尺寸标注。(二)、AutoCAD2004基础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AutoCAD2004软件概述;(2)AutoCAD2004一般操作;(3)AutoCAD2004绘图命令;(4)常用的辅助绘图工具;(5)图形显示命令;(6)图形的修改和编辑;(7)在AutoCAD2004中进行尺寸标注;(8)作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样板图;(9)用AutoCAD2004绘制平面图形综合举例。2、能力培养要求(

7、1)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2)正确绘制平面图形并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三)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直线与点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5)平面的投影;(6)平面上的直线和点;(7)圆的投影;(8)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相交。投影面法(本知识点为选学内容)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变换投影面法的基本概念;(2)点的投影变换;(3)直线的投影变换;(4)平面的投影变换。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2)掌握点、线、面投影的规律;(3)能够正确判别两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4)能够正确判别点、直线是否在平

8、面上;(5)了解平面变换投影面法的知识。(四)立体的投影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立体投影的知识;(2)正确作出立体表面点的投影。(五)立体的表面交线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截交线(2)相贯线(3)用AutoCAD2004画截交线和相贯线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立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2)正确用AutoCAD2004绘制截交线和相贯线。(六)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组合体组合形成及其形体分析;(3)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4)组

9、合体的尺寸注法;(5)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6)用AutoCAD2004绘制组合体三视图。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掌握形体分析法,并能正确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3)掌握线面分析法;(4)熟练用AutoCAD2004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七)轴测投影(轴测图)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正等轴测图;(3)斜二等轴测图;(4)轴测剖视图和轴测草图的画法;(5)用AutoCAD2004绘制正等轴测图;(6)用AutoCAD2004进行实体造型。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轴测图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轴测剖视图画法

10、;(3)熟练用AutoCAD2004绘制正等轴测图;(4)了解AutoCAD2004实体造型。(八)机件的表达方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视图;(2)剖视图;(3)断面图;(4)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5)表述方法的综合举例;(6)用AutoCAD2004绘制机件。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各种视图的画法;(2)掌握各种剖视图的画法;(3)掌握断面图的画法;(4)掌握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5)正确用AutoCAD2004绘制图形表达机件。(九)标准件和常用件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2)键连接和销连接;(3)齿轮;(4)滚动轴承;(5)弹簧。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标准件

11、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十)零件图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零件视图选择;(3)各类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4)零件图中尺寸注法;(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6)表面粗糙度及其注法;(7)公差和配合及其注法;(8)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注法;(9)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10)用AutoCAD2004绘制零件图。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画零件图的视图选择;(2)掌握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3)掌握零件图的技术要求;(4)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5)正确用AutoCAD2004绘制零件图。(十一)装配图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装配体的表达方法;

12、(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4)装配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5)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6)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7)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8)用AutoCAD2004拼画零件图。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法;(2)掌握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3)能正确拆画零件图;(4)熟练利用AutoCAD2004拼画装配图。三、教学时间分配序号课题课时课时分配讲课上机习题课1制图的基本知识662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883立体的投影664立体的表面交线665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10826轴测投影(轴测图)4317机件的表达方法10828标准件和常用件10829零件图11

13、1110装配图66小计7770711AutoCAD2004基础168812用CAD画截交线和相贯线31213用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42214用CAD绘制正等轴测图42215用CAD绘制机件42216用CAD绘制零件图42217用CAD拼画装配图41318用CAD进行实体造型422小计42学时432023总学时1209030四、课程习题要求每次课后作业布置13题。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第一学期:理论考试()平时考核()第二学期:上机测试()平时考核()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刘力、王冰机械制图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蓝汝铭机械制图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推荐高职系列教材

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李澄、吴天生、闻百桥机械制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人:高清冉 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 批准人:胡满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学 时:56学时学 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

15、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模块一 静力学第1单元静力学基础(1)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2)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第2单元平面力系(1)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建立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求解平面力系。(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模块二 材料力

16、学第3单元拉伸与压缩(1)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求内力的截面法,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轴向横向变形、应变、虎克定律;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求解内力的截面法、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4单元剪切与挤压(1)介绍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剪切力和剪切应力,剪切的实用计算,剪切面积的确定;挤压力和挤压应力,挤压的实用计算,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2)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第5单元扭转(1)介绍圆轴扭转的概念;外力

17、偶矩的计算,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及扭矩图绘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扭转的强度条件,扭转的刚度条件,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应用。(2)理解扭转的概念及横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绘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第6单元弯曲(1)介绍了平面弯曲的概念、直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其计算、梁弯曲的强度条件。(2)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平面弯曲的强度计算。模块三 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第7单元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1)介绍平面

18、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2)理解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8单元平面连杆机构(1)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极限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9单元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1)介绍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

19、计。(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位移线图的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3)介绍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4)了解各种间歇机构在机械与仪表中应用。模块四 机械设计基础第10单元机械零件设计概述(1)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机械零件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等。(2)掌握材料的性能和零件选材的基本原则,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要求。第11单元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介绍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螺纹联接的计算。(2)了解螺旋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

20、和防松方法。第12单元带传动和链传动(1)介绍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过程中的受力及失效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张紧与维护。(2)掌握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图册的查阅。第13单元齿轮传动和轮系(1)介绍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设计方法及润滑;齿轮齿形加工方法;简要介绍了与斜齿、锥齿轮传动的相关问题。(2)了解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斜齿、锥齿轮传动;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3)介绍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行星轮

21、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4)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第14单元轴及其联接(1)介绍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2)掌握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联轴器和离合器等。第15单元轴承(1)介绍滑动轴承及其工作原理、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的材料和轴瓦结构;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和润滑、密封与维护。(2)了解滑动轴承工作原理、结构及轴瓦的材料,滚动轴承的类型、润滑、密封及维护;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表示,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及选择计

22、算。第16单元弹簧(1)介绍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2)掌握弹簧的分类、结构和弹簧的设计。附:实验内容项目一、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2学时)项目二、齿轮范成试验(2学时)项目三、减速器拆装认识实验(2学时)三、课程学时分配单元序号内容学时模块一静力学第1单元静力学基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2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第2单元平面力系力矩及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简化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模块二材料力学第3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截面法4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强度计算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项目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2第4单元剪切与挤压剪

23、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2第5单元扭转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2扭转时的应力、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第6单元弯曲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内力4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Q(x)、M(x)图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弯曲剪应力模块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第7单元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第8单元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概述4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基本特性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第9单元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模块四机械设计基础第10单元机械零件设计概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2机械

24、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第11单元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螺纹联接的类型和连接件4螺旋副的受力分析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第12元带传动和链传动带传动概述2三角带传动设计链传动介绍第13单元齿轮传动和轮系概述、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8渐开线标准直齿园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斜齿园柱齿轮、圆锥齿轮机构齿轮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直齿园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斜齿园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概述、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项目二:齿轮范成试验2第14单元轴及其联接轴的类型和材料4轴的结构设计和计算轴的联接、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联轴器和离合器第15单元轴承概述、液体滑动

25、轴承简介2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第16单元弹簧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2项目三、减速器拆装认识实验2141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四、课程习题要求适量完成课后习题。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第二学期考试80%+平时成绩2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何元庚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胡家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3、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4、程嘉佩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胡仰磬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李培根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7、王军机械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8、曾宗福机械基础化学

26、工业出版社9、陈立徳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康宝来机械设计基础河南科技出版社,2006七、说明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2、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会静力分析、物系平衡计算和简单工程构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3、建议尽可能多地采用现

27、代化教学手段或现场进行教学。制定人:李玉娥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批准人:胡满红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技术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56学 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电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电路的基

28、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2、能力培养要求(1)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2)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二)正弦交流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频率,理解相量表示法;(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3)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29、(4)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阻抗串联和阻抗并联的计算;(2)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三)三相交流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3)了解三相电源的产生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负载星形连接。(四)变压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了解铁心线圈的基本电磁关系;(2)了解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额定值,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五)电动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三相异步

30、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以及铭牌数据的意义;(2)了解调速和制动的方法;(3)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能看懂电机的铭牌;(2)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六)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功能和用法;(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3)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自锁、连锁控制、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自锁、连锁控制、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七)安全用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31、(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2、能力培养要求理解接地和接零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习题与讨论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26习题和讨论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1263三相正弦交流电路84磁路及变压器25三相异步电动机46继电-接触器427安全用电2合计4412四、学生实验(一)实验内容(1)认识实验:常用仪表的认识与使用(2)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3)验证基尔霍夫定律(4)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测定(5)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6)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二)对实验的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

32、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五、习题要求课后必须精选适量的习题作业,以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根据学生适当情况上适当的习题课。六、考试形式及要求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实验成绩=70:20:10七、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魏志源.电子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丁承浩.电工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陈小虎.电工实习.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4、林平勇.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人:孟慧霞 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批准人:

33、胡满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学 时:56学 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2)理解电

34、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3)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等效变换。2、能力培养要求(1)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2)会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二)数字电路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特点;了解数字电路的研究对象、特点与应用;(2)熟练掌握常用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3)掌握常用码制(8421BCD码、余三码),了解循环码、格雷码等其它码制。2、能力培养要求学会不同进制之间的互相转换。(三)逻辑代数基础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逻辑

35、与、或、非,理解其含义,掌握几种常用的逻辑函数的表达式,真值表以及逻辑符号;(2)熟悉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基本定律及常用规则;(3)了解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化简的意义和最简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函数化简。2、能力培养要求(1)学会逻辑函数几种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2)具备逻辑函数公式化简能力。(四)逻辑门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了解TTL与非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主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3)了解TTL门电路的其它类型,熟悉OC门、三态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TTL门电路产品型号知识;(4)了解TTL与

36、CMOS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相互连接。2、能力培养要求学会查资料找到所用集成数字器件的管脚图和功能表;(五)集成触发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掌握其逻辑功能及描述;(2)了解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逻辑功能及描述;(3)掌握边沿式触发器的动作特点、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描述;(4)熟悉JK、D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2、能力培养要求能够根据所给的触发器特点绘制出波形图;(六)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回差特性及应用,了解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和集成施密特触发器;(2)熟悉多谐振荡器的工作

37、特点、参数,了解RC环形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3)了解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熟悉其特点及应用;(4)熟悉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举例。2、能力培养要求(1)能够理解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场合;(2)学会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七)组合逻辑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掌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2)掌握编码器的逻辑功能,包括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和中规模集成83线优先编码器,重点掌握中规模集成编码器的使用;(3)掌握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包括二进制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中规模集成译码器,重点掌握中

38、规模集成译码器的使用;(4)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及其消除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逻辑电路的能力;(2)学会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电路。(八)时序逻辑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和逻辑功能分析方法,熟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2)掌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重点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应用;(3)掌握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重点掌握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的应用。2、能力培养要求(1)学会用中规模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2)具备查阅手册应用其他中规模数字电路芯片的能力。(九)实验实验一、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要求:1、熟悉逻辑实验箱的构造和使用;

39、2、验证常用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与非、或非、异或门)的逻辑功能。实验二、38线译码器的逻辑功能验证要求:1、掌握用实验来分析集成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方法;2、熟悉中规模3线8线译码器的应用。实验三、中规模计数器的功能验证及应用要求:1、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1、74LS168的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应用,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验小计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882数字电路概述223逻辑代数基础664逻辑门电路4265集成触发器446脉冲信号产生与整形667组合逻辑电路102128时序逻辑电路10212合计50656四、

40、课程习题要求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每节课程布置作业2题左右。五、考试形式及要求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用中规模集成芯片的能力成绩折算比例为:期末成绩:平时考核:实验成绩70:20:1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人:张艳丰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 批准人:胡满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学 时:56学 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机械制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

41、的主干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材料、金属材料性能;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表面成形和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用和发展。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工艺装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的方法。初步具备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机械制造的概念;(2)机械制造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组成阶段;(2)熟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二)工程材

42、料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铁碳合金;(3)钢的热处理;(4)合金钢;(5)有色金属;(6)其他材料。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2)掌握钢、铁、有色金属的性能、牌号、应用及其热处理;(3)掌握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方法。(三)铸造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铸造概述;(2)铸造工艺基础;(3)铸造方法;(4)铸造工艺设计;(5)铸造结构工艺性;(6)常用铸造合金的生产。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铸造的工艺、方法及其结构工艺性;(2)熟悉铸造合金的生产方法。(四)锻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锻压概述;(2)锻压工艺基础;(3)板料冲压;(4)锻

43、压件结构设计。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锻压的概念、工艺及自由锻、模锻和板料冲压的方法;(2)熟悉锻压件结构设计方法。(五)焊接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焊接概述;(2)手工电弧焊;(3)其他焊接方法;(4)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5)焊接结构工艺设计。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焊接的概念和手工电弧焊及其他焊接方法;(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选择、焊接结构工艺设计方法。(六)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常见零件毛坯的分类与比较;(2)毛坯选择的原则;(3)典型零件毛坯的选择。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毛坯的分类及毛坯选择的原则;(2)熟悉典型零件毛坯的选择方法。(七)金属切

44、削加工基础知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加工质量;(2)切削运动;(3)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4)刀具材料;(5)金属切削过程;(6)切削力;(7)切削热和切削温度;(8)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9)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0)金属切削条件的选择。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削运动,切削过程;(2)掌握刀具的材料选择、几何角度、切削力与切削热;(3)熟悉刀具的磨损和刀具的寿命,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和金属切削条件的选择原则。(八)机械零件表面加工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2)外圆表面加工;(3)内圆表面加工;(4)平面加工;(5)齿轮的齿形加工。2、能

45、力培养要求(1)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知识;(2)熟悉外圆表面加工、内圆表面加工、平面加工、齿轮的齿形加工方法;(3)熟悉特种加工的应用。(九)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2)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概念;(2)熟悉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附:实验要求1、硬度实验2、热处理实验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课学时小计1绪论222第一章工程材料184143第二章铸造224第三章锻压225第四章焊接226第五章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227第六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12128第七章机械零件表面加工449第八章机

46、械加工工艺规程88合计52456四、课程习题要求按课后习题选择2-3题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乔世民机械制造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制定人:张学明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 批准人:胡满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66学 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

47、使学生了解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熟悉冲压用材料、模具用材料以及冲压用设备等;掌握各种冲压工艺的成形方法,并具有初步解决生产中常出现的工艺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种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并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冲压模具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冷冲压加工的特点;(2)冷冲压加工及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3)冷冲压技术和冲模的发展概况。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了解冷冲压加工的特点。(二)冷冲压概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冷冲压基本工序及模具;(2)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3)常用冲压模具的类型;(4)冷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5)冲

48、压材料;(6)冲压设备。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冷冲压基本工序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2)熟悉冷冲压工件所用材料种类及其性能;熟悉冷冲压设备压力机的分类和型号规格,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与模具的关系,压力机的选用等;(3)了解冷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三)冲裁工艺与冲裁模具的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冲裁变形过程分析;(2)冲裁间隙、冲裁模刃口尺寸、冲裁力及压力中心计算;(3)冲裁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排样;(4)冲裁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冲裁间隙的概念及其在冲裁过程中的作用,会确定冲裁间隙;掌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

49、算、冲裁力及压力中心计算等;(2)掌握几种冲裁模的结构及设计特点,掌握各种冲裁模的适用场合;掌握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方法;掌握冲裁模设计的一般程序与设计实例;(3)熟悉冲裁变形机理及冲裁变形特点;熟悉冲裁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排样。(四)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弯曲变形过程分析;(2)弯曲时的回弹;(3)典型弯曲模的设计实例。2、能力培养要求(1)典型弯曲模的设计能力;(2)解决弯曲回弹的能力。(五)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拉深变形过程分析;(2)旋转体件的拉深;(3)盒形件的拉深;(4)其它拉深方法;(5)拉深中的辅助工序;(6)几种典型拉深模的设计案例

50、。2、能力培养要求(1)一般旋转体件拉深模的设计能力;(2)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能力。(六)其他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胀形工艺、翻边工艺、缩口工艺、校平与整形工艺;(2)成形模设计综合实例。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典型成形模的设计实例(七)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冷挤压概念、冷挤压金属流动分析;(2)冷挤压设计实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冷挤压方法: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2)熟悉冷挤压概念;熟悉冷挤压设计流程。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授课学时实践课学时小计1第一章绪论222第二章冷冲压概论10103第三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具的设计141

51、44第四章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12125第五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12126第六章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10107第七章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66小计6666四、课程习题要求按课后习题选择性完成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70+平时考核3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刘建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3、陈剑鹤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李双义冷冲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七、说明1、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各章节结束后,可单独安排一些大型作

52、业制定人:张九强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批准人:胡满红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66学 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塑料的基本知识;塑料制品成型加工的工艺;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和模具设计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了解塑料类型、性能及塑料的成分。2、掌握塑料成型的基本理论知识。3、熟练掌握注射成型模具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模具设计方法

53、。4、基本掌握压注模具、压缩成型模具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模具设计方法。5、熟悉挤出成型及其它成型模具的工艺技术与设计方法。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概况;(2)塑料工业和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3)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国内外模具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发展方向(二)塑料概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树脂与塑料的概念;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高聚物的分子结构与特性等;(2)高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结晶、取向、降解及交联;(3)塑料的组成与分类及塑料的工艺性能;(4)常用塑料。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常用塑料

54、的特性、分类与工艺性能(三)塑料成型原理与工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注射、压缩、压注及挤出成型原理与工艺;(2)塑料成型工艺的制定。2、能力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常用塑料的注塑、压缩、压注成型时的成型原理与工艺;(2)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的制定方法。(四)塑料模设计基础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塑料的工艺性;(2)塑料模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塑料模分型面的选择;(3)塑料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设计;(4)塑料模的设计程序。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塑件的尺寸、公差、表面质量、几何形状等工艺性要求;(2)掌握塑料模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分型面的选择方法;(3)熟练掌握塑料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基本设计方

55、法;(4)了解塑料模的设计程序。(五)注射模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注射模的分类及典型结构;(2)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3)注射模浇注系统、推出机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4)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设计。2、能力培养要求(1)熟悉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与分类方法;(2)掌握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推出机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方法;(3)掌握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六)压缩模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压缩模典型结构及分类;(2)压缩模与压机的关系;(3)压缩模的设计要点。2、能力培养要求(1)熟悉压缩模的基本结构及压缩模的类型;(2)会选择压力机。(七)压注模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压注模类型与结构。2、能力培养要求了解压注模具的特点、类型和压注模具的结构。(八)挤塑模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挤塑模典型结构分析、挤出成型机头分类和设计原则;(2)管材挤出成型机头。2、能力培养要求了解挤出机头的基本结构、分类与设计要点。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授课内容讲授学时现场教学小计1绪论222第一章塑料概论663第二章塑料成型理论与工艺884第三章塑料模设计基础10105第四章注射模设计30306第五章压缩模设计447第六章压注模设计448第七章挤塑模设计22合计6666四、课程习题要求按课后习题选择性完成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80+平时考核2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