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411134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0.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and 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5月1日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 rmwa ter managemen tand harvest in ci慫润厲钐瘗睞枥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气候中心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i、前言依据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确定民用建筑电动车充电设施配

2、置与设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的要求,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 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本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正在修编的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以及北京市、南宁市等地方标准,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 制定了本设计导则。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本导则共分为9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参数,雨水控制 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水质处理,调

3、蓄排放等。残骛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 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 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28)。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大学主要起草人:王靖华赵萍刘峥嵘杨军周永潮汪波王健张楠 王 永 王小红高蔚乌姬娜周华易家松 邵煜然雍小龙桑松表黄正杰虞介泽

4、方火明邓倩潘孝辉 鲍国栋 主要审查人:景政治黄宇年徐承华钱樟有何江张汛翰包志毅 目次1 总则1彈贸摄尔2 术语、符号12.1术语1厦礴恳 2.2符 3 设计参数4鹅娅尽損鹌3.1降雨量设计参数4 3.2水量与水质5 4.1一般规定6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4.2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7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4.3系统选择7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5 雨水收集与排除8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5.1屋面雨水收集8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9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5.3雨水弃流9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5.4雨水排除10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6 雨水入渗1

5、0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6.1一般规定10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 6.2渗透设施11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6.3渗透设施计算13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镧。7 雨水储存与回用13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纰。 7.1一般规定13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减。 7.2储存设施14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15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聰櫻。 7.4系统控制16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摇饬。8 水质处理16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鸶胶。8.1处理工艺16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輛埙。 8.2处理设施16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纷釓。8.3雨水处理站17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慶獷。9 调蓄排放17怂

6、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馴鸨。附录A浙江省各地市24小时最大降水常用典型频率表18 附录B浙江省各地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降雨量18 附录C浙江省各地市暴雨强度参考表19熒绐譏钲鏌觶鷹緇機库| 附录D浙江省各地市逐月蒸发量与降雨量24鶼渍螻偉阅劍鲰岸 本导则用词说明26纣忧蔣氳頑莶驅藥悯骛覲僨。条文说明26颖刍莖蛺饽亿顿裊赔泷涨负。1总则1.0.1为构建城镇源头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或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实现雨水资源 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浙江省民用建筑工程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导则。濫驂膽閉驟羥闈詔寢賻減栖。1.0.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新建、改建

7、、扩建的民用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 设计。1.0.3 浙江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雨水 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銚銻縵哜鳗鸿锓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缓解内涝、减少面源污染及雨水的资源化利 用为目的,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挤貼綬电麥结鈺贖哓类芈罷。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 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各项技术。赔荊紳谘侖驟辽輩袜錈極嚕。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建筑、

8、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 设计。1.0.7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 storm 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h-FA-A-节等。2.1.2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 t developmen 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己建成区域现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 延缓冲击负荷的理

9、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地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 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塤礙籟馐决穩賽釙冊庫麩适。2.1.3雨水调蓄storm wa ter detent ion, ret en tion and裊樣祕廬廂颤谚鍘羋蔺递灿。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1.4雨水滞蓄 storm 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2.1.5雨水储存 storm water storage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2.1.6雨水调节 storm water detention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

10、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 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仓嫗盤紲嘱珑詁鍬齊驁絛鯛。2.1.7铺装层容水量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绽萬璉轆娛閬蛏鬮绾瀧恒蟬。单位面积透水地面铺装层可容纳雨水的最大量。2.1.8雨 水利用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 th指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能消纳并使其不外排的一场降雨的最大雨量,通常用日降雨量表示。2.1.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网顾燁鶚巯瀆蕪領鲡赙骠弑。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

11、到控制的雨水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瑣钋濺暧惲锟缟馭篩凉貿锕。2.1.10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1.11雨量径流系数 volumetrie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1.12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2.1.13录化屋面 green 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 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鎦诗涇艳损楼紲鯗餳類碍穑

12、。2.1.14更化地面 impervious surface 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2.1.15透水铺装地面 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2.1.16透 水路面结构 pervious pavemen t st rue ture分为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全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或基层(或垫层)的道路 结构体系为半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或垫层)向下渗透至 路基中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全透水路面结构。栉缏歐锄棗鈕种鵑瑶锬奧伛。2.1.17透水沥青路面 pervious asphalt

13、 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沥青路面。2.1.1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 土路面。2.1.19植被浅沟 grass swale 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2.1.20生 物滞留设施 bio-re ten tion measure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 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包

14、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 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2.1.21渗透弃流井 infiltration-removal well 具有一定储存容积和过滤截污功能,将初期径流暂存并渗透至地下的装置。2.1.22渗透池(塘)infiltration pool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2.1.23渗透检查井 infiltration manhole 具有渗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2.1.24渗透管渠 infiltration trench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2.2符号2.2.1流量、水量 q-设计暴雨强度; q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W 径流总量;

15、wj-收集水量;Wp -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wi -初期径流弃流量;Wc-渗透设施进水量;Ws-渗透设施渗透量;Wp 透水铺装层容水量;Wc -雨水排放量;V-调节容积;Vs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Va-下凹式绿地的储存容积;Q-设计流量;Qzh-水体的水面蒸发量;Qs-水体的日渗透漏失量;Q水体调控的目标峰值流量; wi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来水量; wu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弃水量。2.2.2水头损失、几何特征F-汇水面积;Fi乍匚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Fa讦凹式绿地面积;Fy-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F0-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S-水体的表面积; hy-设计降雨量(厚度);5初期径流厚度

16、;ha-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Sm-单位面积日渗透量;As-有效渗透面积;nk-填料的孔隙率;zov補水池、塘溢流堰项标高;zu-雨水池回用容积对应的水位标高; AT-调节容积对应的雨水池有效截面积。2.2.3计算系数及其他P-设计重现期;屮i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屮z综合径流系数;屮Z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屮me -流量综合径流系数;屮m -流量径流系数;屮e雨量径流系数;Pm 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a 空气的蒸汽分压;Vmd 日平均风速;K 土壤渗透系数;K 基层的饱和导水率;J 水力坡降;a综合安全系数;m-折减系数;nT雨水池平均雨水收集效率;Bp调控出流过程平均流量相对于峰值流量的比

17、值。2.2.4时间t降雨历时;t1 -汇水面汇水时间;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s渗透时间;t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t 排空时间。3 设计参数3.1降雨量设计参数3.1.1降水参数应根据建设区域内或临近地区雨量观测国家站30年以上降雨资料确定,浙江 省各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参见表3.1.1。雨水利用设计降水量应按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 浙江省各地市常用典型频率降雨量参见附录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水量参见附 录B。峴扬爛滾澗辐滠兴渙藺诈機。表3.1.1浙江省各地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区(市)平均降雨量(mm)地区(市)平均降雨量(mm)湖州1303.4丽水1405.9嘉兴 嘉八1193.3舟山

18、1412.7杭州1438.0宁波1431.5绍兴1469.8台州1583.8金华1445.8温州1780.6衢州1665.23.1.2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q A BlgPq (t C)D(3丄2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2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A, B, C, D地降雨参数,按各地市分别取值,详见附录C。 3.1.3设计降雨历时:1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t 1+ t2(3.1.3)式中t降雨历时(min);t1汇水面汇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屋面一般取5min, 道路取 5min15min);t2渠内

19、雨水流行时间(min)。2在规划或方案设计时,建筑小区设计降雨历时可按10min15min计算3.1.4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3.1.4取值。F综合径流系数屮z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z 严(3.1.4式中屮Z合径流系数;F匚水面积(m2 );Fi匚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2); 屮i 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表3.1.4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m绿化屋面(基质层厚度300mm)0.30.40.4一序硬质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 屋面戸序屋面0.80.91.0铺石子的平屋面0.60.70.8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0.80.90.

20、90.95大块石铺砌路面及广场0.50.60.7沥冃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0.450.550.65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0.40.5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0.40.40.5非铺砌的土路面0.30.4绿地0.150.25水面11地下建筑覆土绿地(500mm)0.150.25地下建筑覆土绿地(500mm )0. 30.40.4透水铺装地面0.290.360.4下沉广场(50年及以上一遇)一0.851.03.1.5全年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录D取值。3 . 1 . 6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为准,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3 . 1 . 6中数值选用 表3. 1. 6土壤渗透系数土质

21、渗透系数Km/dm/s黏土0.0056x10-8粉质黏土0.0050.16x10-81x10-6黏质粉土0.10.51x10-66x10-6黄土0.250.53x10-66x10-6粉砂0. 51.06xl0-6lxl0-5细砂1.05.0lxl0-56xl0-5中砂5.020.06xl0-52xl0-4均质中砂35.050.04xl0-46xl0-4粗砂20.050.02xl0-46xl0-4均质粗砂60.075.07xl0-48xl0-4砾石夹砂70.0175.08xl0-42xl0-3带粗砂的砾石90.0175.0lxl0-32xl0-3漂砾石250.0430.03xl0-35xl0-3

22、圆砾大漂石510.0860.06xl0-3lxl0-23.2水量与水质3.2.1径流总量计算公式:W = 10屮zc hy F (3.2. 1式中W径流总量(m3 );屮z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hy设计降雨量(mm );F匚水面积(hm2 )。3.2.2 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 =屮zm q F(3.2.2式中Q 径流总量(L/s);屮zm-流量综合径流系数,见表3.1.4q殳计暴雨强度L/(shm2 )。3.2.3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等的最高日用水 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执行,平均日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

23、准GB50555执行。胀鏝彈奥秘孫戶孪钇賻锵咏。3.2.4雨水用于冲厕等的用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建筑中水设计 规范GB50336中的用水定额及用水百分率确定。鳃躋峽祷紉诵帮废掃減萵輳。3.2.5景观水体补水量应根据当地蒸发量和水体渗透量、水处理自用水量等综合确定。 3.2.6初期径流雨水水质及弃流后水质宜以当地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初期径流水 质指标可参照表3.2.6选值,弃流后水质可用下列经验值:C0DCr70 mg/L 100mg/L ; SS 20 mg/L 40mg/L;色度 10 度40 度。表3.2.6径流雨水水质参考指标参考值(mg/l)3.2.7雨

24、水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雨水同时回水质指标一_ 雨水径流类型CODcrSSNH3-NTP屋面雨水混凝土1790382110.927.50.100.34沥青22113232251.04.80.070.24瓦749281780.23.00.020.44机动车道路雨水76301622220.913.230.161.34绿地雨水366562650.71.60.120.14用为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回用供水管网中低水质标准水不得进入高 水质标准水系统。陽簍埡鲑罷規呜旧岿錟麗鲍。4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4.1一般规定4.1.1建筑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

25、能削减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和径流总量,实现低影响开 发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沩氣嘮戇苌鑿鑿槠谔應釵蔼。4.1.2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标准,应使得建设区域的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的水平, 并满足以下要求:钡嵐縣緱虜荣产涛團蔺缔嵛。1 己建成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55%,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宜大于0.6; 2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75%,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宜大于0.6;3 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4.1.3总用地面积为5公顷(含)以上的新建工程项目,应先编制雨水控制与利用专篇,再 进行工程设计。用地面积小于5公顷的新建工程项目,可直接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

26、计, 且应按照规划指标要求执行。懨俠劑鈍触乐鹇烬觶騮揚銥。4.1.4建设用地内设有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时,还应设雨水外排设施,并应互相结合。4.1.5下垫面符合透水地质条件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广场庭院等宜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4.1.6地下建筑的人行出入口及通风井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敞口部位应不低于周边地坪 300mm ,并应采取防止被雨水淹没的措施。謾饱兗争詣繚鮐癞别瀘鯽礎。4.1.7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相连接。 4.1.8雨水构筑物及管道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呙铉們欤谦鸪饺竞荡赚趱為。4

27、.1.9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不应对土壤环境、地下含水层水质、公众健康和环境卫生等造成 危害,并应便于维护管理。园林景观的植物选择应适应雨水控制及利用需求。莹谐龌蕲賞组靄4.1.10建筑与小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 少外排雨水量,并应分别利用景观水体、收集池、下渗设施等作为调蓄空间。麸肃鹏镟轿騍镣有景观水体的小区,应优先利用水景来收集和调蓄场地雨水,发挥雨水蓄存功能; 无景观水体的小区,如果以雨水径流削减及水质控制为主,可根据地形划分若干汇水区域, 将雨水通过植草沟导入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等,进行处理、下渗,对超标准雨水设置溢流 口使其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如

28、果以雨水利用为主,可将道路及绿地雨水经处理后导入地下雨 水调蓄池进行收集利用,将屋顶雨水经弃流后导入雨水桶或地下雨水调蓄池进行收集利用。4.2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4.2.1建筑与小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与项目总体方案同步编制,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及相关市政规划相协调,并不应低于规划标准,且应根据总体开发规模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不得拆分地块配建。風撵鲔貓铁频钙蓟纠庙誑繃。4.2.2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编制前,应详细分析当地的降雨量、地块的下垫面情况、市政条 件、地质资料、地表径流出流方向及径流量等,通过规划实施宜尽量保证地块开发后的径流 量不超过原有径流量。灭嗳骇諗鋅猎輛觏馊藹狰廚。4.2.3雨

29、水控制与利用规划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依据、规划目标、设计参数;2雨水控制与利用方案;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规模和布局; 4地面高程控制、外排雨水径流总量测算; 5投资估算。有条件时,可用数学模型对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 4.2.4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应按每万平方米建设用地不小于 100立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铹鸝饷飾镡閌赀诨癱骝吶转。4.2.5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宜建设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4.2.6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 沟渠

30、等;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 地;3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满足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要求,新建小区应进行地面标高控 制,防止区块外雨水汇入,并有利于径流汇入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攙閿频嵘陣澇諗谴隴泸鐙浍。 4.3系统选择4.3.1 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的型式和各系统控制及利用的雨水量,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趕輾雏纨颗锊讨跃满賺蚬騍。4.3.2 雨水控制及利用应优先采用入渗系统和收集回用系统,当受条件限制或条件不具备时,应增设调蓄排放系统。夹覡闾辁駁档驀迁锬減汆藥。4.3.3硬化地面、屋面、水面上的雨水径流应控制及利用,并应

31、符合下列规定:1 硬化地面雨水宜采用雨水入渗或排入水体;2 屋面雨水宜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3降落在水体上的雨水应就地储存。4.3.4屋面雨水利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 当地水资源情况;2 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3 雨水的需求量和用水水质要求;4 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5 经济合理性。4.3.5屋面面积较大且回用雨水需求量较大的建筑,应优先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4.3.6 雨水回用用途应根据收集量、回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卫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 虑确定。雨水可用于下列用途: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路面和地面冲洗 用水、冲厕用水、汽

32、车冲洗用水、消防用水。视絀镘鸸鲚鐘脑钧欖粝佥爾。4.3.7同时设有收集回用系统和调蓄排放系统时,宜合用雨水储存设施。4.3.8同时设有雨水回用和中水系统时,原水不应混合,出水可在清水池混合。4.3.9雨水控制及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中的单一系统或多种系统组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偽澀锟攢鴛擋緬铹鈞錠铃铋。1雨水入渗系统应由雨水收集、储存、入渗设施组成;2收集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等设施;3调蓄排放系统应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和排放管道等设施。4.3.10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入渗系统的土壤渗透系数应为10-6m/s10-3m/s

33、之间,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应大于1.0m,渗透面应从最低处计;緦徑铫膾龋轿级镗挢廟耬癣。2调蓄排放系统宜用于有防洪排涝要求的场所或雨水资源化受条件限制的场所。4.3.11水量平衡分析应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目标确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 滞蓄、渗透设施的水量平衡应包括雨水来水量、滞蓄量、排放量;2 雨水收集回用时,水量平衡分析应包括雨水来水量、初期雨水弃流量、回用水量、补充 水量和排放量;3 利用景观水体对雨水进行调蓄利用时,水量平衡分析应包括雨水来水量、初期雨水弃流 量、回用水量、渗漏量、蒸发量、补充水量和排放量。騅憑钶銘侥张礫阵轸蔼揽齊。5雨水收集与排除5.1屋面雨水收集5.1.1屋面应采用对雨

34、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有条件时宜采用种植屋面。种植屋面应 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的规定。疠骐錾农剎貯狱颢幗騮鸪詼。5.1.2屋面雨水系统中设有弃流设施时,弃流设施服务的各雨水斗至该装置的管道长度宜相 近。5.1.3屋面雨水宜采用断接方式分散排至地面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设施。当排向建筑散水面 进入下凹绿地时,散水面宜采取消能防冲刷措施。镞锊过润启婭澗骆讕瀘載撻。5.1.4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建筑生活污、废水排水连接。民用建筑严禁在 室内设置敞开式检查口或检查井。榿贰轲誊壟该槛鲻垲赛纬闼。5.1.5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

35、015和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4的规定。邁茑赚陉宾呗擷鹪讼凑幟结。5.1.6屋面雨水收集管道汇入地下室内的雨水蓄水池、蓄水罐或弃流池时,应设置紧急关闭 阀门和超越管向室外重力排水,紧急关闭阀门应由蓄水池水位控制,并能手动关闭。嵝硖贪5.1.7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储存设施之间的室外输水管道,若设计重现期比上游管道的 重现期小,应在连接点设检查井或溢流设施。埋地输水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检查井,间距宜为 25m40m 。该栎谖碼戆沖巋鳧薩锭谟贛。5.1.8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弃流设施,雨水入渗收集系统宜设弃流设施。5.1.9种植屋面上设置雨水斗时,雨水斗宜设置在屋面结构板上,斗上方

36、设置带雨水箅子的 雨水口,并应有防止种植土进入雨水斗的措施。劇妆诨貰攖苹埘呂仑庙痙湯。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5.2.1 建设用地内平面及竖向设计应考虑地面雨水收集要求,硬化地面雨水应有组织地重力 排向收集设施。臠龍讹驄桠业變墊罗蘄嚣驮。5.2.2雨水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mm 20mm 。5.2.3雨水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m。5.2.4雨水收集宜采用具有拦污截污功能的雨水或雨水沟,且污物应便于清理。5.2.5雨水收集系统中设有集中式雨水弃流时,各雨水至容积式弃流装置的管道长度宜相 近。5.3雨水弃流5.3.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

37、设于室外,当设在室内时,应为密闭型式。雨水弃流池宜靠近雨水蓄水池,当雨水蓄水池设在室外时,弃流池不应设在室内。鰻順褛悦漚縫冁屜鸭骞5.3.2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容积式弃流装置。当弃流装置埋于地下时,宜采用渗透弃流 装置。5.3.3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分散设置的弃流设施,其汇水面积应 根据弃流能力确定。穑釓虚绺滟鳗絲懷紓泺視娇。5.3.4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Cr、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 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mm 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mm 5mm 。隶誆荧鉴5.3.5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式计算:Wi=10 5F(5.3.5式

38、中Wi期径流弃流量(m3 );5期径流弃流厚度(mm )。5.3.6弃流装置及其设置应便于清洗和运行管理。弃流装置应能自动控制弃流。5.3.7截流的初期径流宜排入绿地等地表生态入渗设施,也可就地入渗。当雨水弃流排入污 水管道时,应确保污水不倒灌至弃流装置内和后续雨水不进入污水管道。浹繢腻叢着駕骠構砀湊5.3.8当采用初期径流弃流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截流的初期径流雨水宜通过自流排除; 2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池内应设置将弃流雨水与后期雨水隔离的分隔装置; 3应具有不小于0.10的底坡,并坡向集泥坑;4雨水进水应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得影响雨水进水通水能力; 5排除初期径流水

39、泵的阀门应设置在弃流池外;6宜在入口处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停监测装置,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 动;7应设有水位监测措施;8采用水泵排水的弃流池内应设置搅拌冲洗系统。5.3.9渗透弃流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体和填料层有效容积之和不应小于初期径流弃流量;2井外壁距建筑物基础净距不宜小于3m ;3渗透排空时间不宜超过24h。5.4雨水排除5.4.1排水系统应对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溢流雨水进行收集、排除。 5.4.2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路面雨水应引入绿地,雨水口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 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20mm 50mm,且不应高于路面。鈀燭罚櫝箋礱颼畢韫粝銨鹏。5.4.3雨

40、水宜采用平箅式,设置间距应根据汇水面积确定,且不宜大于40m。 5.4.4透水铺装地面的雨水排水设施宜采用线性排水。5.4.5渗透管排放系统应满足排除雨水流量的要求,管道水力计算可采用有压流。 5.4.6室外下沉式广场、局部下沉式庭院,当与建筑连通时,其雨水排水系统应采用加压提 升排放系统;当与建筑物不连通且下沉深度小于Im时,可采用重力排放系统,但应确保排 水出为自由出流。处于山地或坡地且不会雨水倒灌时,可采用重力排放系统。惬執缉蘿绅颀5.4.7与市政管网连接的雨水检查井应满足雨水流量测试要求。 5.4.8外排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6雨水入渗6.1一般规

41、定6.1.1雨水入渗方式可采用下凹绿地入渗、透水铺装地面入渗、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生物 滞留设施(浅沟渗渠组合)入渗、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等。绿地 内表层土壤入渗能力不足时,可增设人工渗透设施。贞廈给鏌綞牵鎮獵鎦龐朮戗。6.1.2雨水入渗宜优先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浅沟洼地入渗等地表面入渗方式,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庭院、广场等硬化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所占比例不应低于40%,有条件的建成区应对现有硬化 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嚌鲭级厨胀鑲铟礦毁蕲鷯鑭。2小区内路面宜高于路边绿地50mm 100mm,

42、并应确保雨水顺畅流入绿地; 3绿地宜设置下凹绿地;4非种植屋面雨水的入渗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经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确定。6.1.3雨水入渗设施埋地设置时宜设在绿地下,也可设于非机动车路面下。渗透管沟间的最 小净间距不宜小于2m ,入渗井间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储水深度的4倍。薊镔竖牍熒浹醬籬铃騫6.1.4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设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入渗设施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应设疏水片材或疏水管等排水层;2 土壤渗透面至渗排设施间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当覆土层土壤厚度超过1.0m时,可设置下凹绿地或在土壤层内埋设入渗设施。6.1.5雨水渗透设施应保证其周围建(

43、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埋在地下的雨水渗透设施距建 筑物基础边缘不应小于5m ,并不应对其他构筑物、管道基础产生影响。齡践砚语蜗铸转絹攤濼 6.1.6雨水渗透系统不应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不应对小区卫生环境产生危害。地面入渗场 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与入渗系统相协调。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生 物滞留设施与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的净距不应小于1 Om。绅薮疮颧訝标販繯轅赛怃贿。6.1.7雨水入渗系统宜设置溢流设施;雨水进入埋在地下的雨水渗透设施之前应经沉沙和漂 浮物拦截处理。6.1.8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1 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

44、2 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3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6.1.9雨水入渗设施宜选择绿地、透水铺装等地面入渗方式。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新 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所占比例不应低于40%,有条件的建成区应对现有硬化地 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在区域开发和改造过程中,宜保留原有可渗透性地面 饪箩狞屬诺釙诬苧径6.1.10雨水入渗场所应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区域滞水层分布、土壤 种类和相应的渗透系数、地下水动态等。烴毙潜籬賢擔視蠶贲粵貫飭。6.2渗透设施6.2.1下凹绿地应接纳硬化面的径流雨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

45、入口处设置缓冲措施; 2下凹式绿地植物应选用耐水湿种类; 3下凹绿地的有效储水容积应按溢水排水口标高以下的实际储水容积计算。6.2.2透水铺装地面的透水性能应满足1h降雨45mm条件下,表面不产生径流,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1透水铺装地面宜在土基上建造,自上而下设置透水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底基层;2透水面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x10-4m/s可采用硅砂透水砖等透水砖、透水混凝土、草坪 砖等;透水面砖的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8%,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10%。当面 层采用透水砖和硅砂透水砖时,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长度及透水性能等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标准;鋝岂涛軌跃轮莳講嫗键砺脈。3找平层的渗

46、透系数和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面层。宜采用细石透水混凝土、干砂、碎石或石 屑等;4基层和底基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面层。底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中、粗砂或天然级配砂砾 料等,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砂砾料和 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撷伪氢鱧轍幂聹諛詼庞復堝。5铺装地面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6透水铺装不宜接纳周围地面雨水。6.2.3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绿化在满足地面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宜设置浅沟或洼地; 2积水深度不宜超过300mm ;3积水区的进水宜沿沟长多点分散布置; 4浅沟宜采用平沟,并能储存雨水。有效储水容积应按积水深度内的容积计

47、算。6.2.4生物滞留(浅沟渗渠组合渗透)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浅沟渗渠从上至下应敷设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 2浅沟应能储存雨水,蓄水深度不宜大于300mm ;3浅沟沟底表面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100mm,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x10-5m/s4渗渠中的砂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x10-4m/s5渗渠中的砾石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6砂层砾石层周边和土壤接触部位应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壤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x10-6m/s 7有效储水容积应根据浅沟的蓄水深度计算。6.2.5渗透管沟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渗透管沟宜采用塑料模块,也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或排疏管等材料

48、,并外 敷渗透层,渗透层宜采用砾石。渗透层外或塑料模块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覆;踪飯梦掺钓貞2塑料管的开孔率宜取1.0%3.0%,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不应小于 20%。渗透管沟应能 疏通,疏通内径不应小于 150mm ,检查井之间的管沟敷设坡度宜采用 0.010.02;婭鑠机职3渗透管沟应设检查井或渗透检查井,井间距不应大于渗透管管径的150倍。井的出水管标 高应高于入水管标高,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标高。渗透检查井应设0.3m沉 砂室;譽諶掺铒锭试监鄺儕泻濰鴇。4渗透管沟不应设在行车路面下; 5地面雨水进入渗透管前宜设泥沙分离井渗透检查井或集水渗透检查井;6地面雨水集水宜采用渗透雨水口;

49、7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测试段,长度宜为2m3m,两端设置止水壁,测试段应设注水孔和水 位观察孔;8渗透管沟的储水空间应按积水深度内土工布包覆的容积计,有效储水容积应为储水空间容 积与孔隙率的乘积。6.2.6渗透管排放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施的末端必须设置检查井和排水管,排水管连接到雨水排水管网; 2渗透管的管径和敷设坡度应满足地面雨水排放流量的要求,且渗透管直径不小于200mm ;3检查井出水管的标高应高于进水管标高,并应确保上游管沟的有效蓄水; 4其余要求应满足本导则第6.2.5条规定。6.2.7埋地入渗池宜采用塑料模块或硅砂砌块拼装组合,并符合下列要求:1池的入水上游应设泥沙分离设施;

50、2底部及周边的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6m/s 3池体强度应满足相应地面荷载及土壤承载力的要求; 4池体的周边、顶部应采用透水土工布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全部包覆; 5池内构造应便于清除沉积泥沙,并应设检修维护人孔,人孔应采用双层井盖; 6设于绿地内时,池顶覆土应高于周围200mm及以上; 7应设透水混凝土底板。当底板低于地下水位时,水池应满足抗浮要求; 8有效储水容积应根据入水或溢流以下的积水深度计算。 6.2.8入渗井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壁外应配置砾石层,井底渗透面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应小于1.5m。硅砂砌块井壁外可不敷砾石;2底部及周边的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 x 10-6m/;s 3入渗井砾

51、石层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包覆; 4有效储水容积应为入水以下的井容积。6.2.9入渗池(塘)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游应设置沉沙或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并应能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和减缓流速; 2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表面宽度和深度的比例应大于6:1; 3底部应为种植土,植物应在接纳径流之前成型,植物应既能抗涝又能抗旱,适应洼地内水位变化;4宜能排空,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 ;5应设有确保人身安全的措施;6有效储水容积应按设计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的容积计。6.2.10透水土工布宜选用无纺土工织物,质量宜为100 g/m2300g/m2,渗透性能应大于所包覆渗透设施的最大渗水要求,应满足保土性

52、、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俦聹执償閏号燴鈿膽賾6.2.11当入渗系统空隙容积计为调蓄设施时,雨水入渗系统设计宜满足其入渗时间不大于12h。6.3渗透设施计算6.3.1 渗透设施的渗透量按下式计算:Ws =aK J Asts(6.3.1)式中Ws渗透设施渗透量(m3 );a 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8K土壤渗透系数(m/s);J水力坡降,一般取1;As效渗透面积(m2 );ts渗透时间(s),当用于调蓄时应12h渗透池(塘)渗透井可取72h,其他24h6.3.2 渗透设施的进水量按下式计算:Wc 60 1000(Fy mF)t0c(3.3.2)式中Wc 参透设施进水量(m3 );Fy参透设施受

53、纳的集水面积(hm2 );F0参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hm2 ),埋地渗透设施取0;tc 参透设施产流历时(min);qc 参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L/(hme)o6.3.3 渗透系统产流历时内的蓄积雨水量按下式计算:Wp = Max(Wc Ws ) (3.3.3)式中Wp 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m3 ),产流历时经计算确定,不宜大于120min。 7雨水储存与回用7.1一般规定 7.1.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汇水面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尽量选择污染较轻的屋面、绿化屋面、广场、硬化地面、人行道等汇流面,对雨水进行收 集;2 传染病医院的雨水、含有重金属污染和化学污染等地表污染严重的场地雨水不

54、应收集回 用;当不同汇流面的雨水径流水质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收集与储存;4有特殊污染源的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经专题论证。7.1.2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储存设施应采用景观水体、旱塘、湿塘、蓄水池、蓄水罐等。 景观水体、湿塘应优先用作雨水储存。缜電怅淺靓蠐浅錒鵬凜锩惡。7.1.3雨水进入蓄水池、蓄水罐前,应进行泥沙分离或粗过滤。景观水体和湿塘宜设前置区, 并能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骥擯帜褸饜兗椏長绛粤藎锾。7.1.4当蓄水池具有沉淀或过滤处理功能且出水水质满足要求时,可不另设清水池。当雨水 回用系统设有清水池时,其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供水曲线确定,当设有消毒时并应满 足消毒的接触

55、时间要求。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按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设计用水量的25%35% 计算。癱噴导閽骋艳捣靨骢鍵桧篓。7.1.5蓄水池、清水池应设溢流管和通气管,并应设防虫措施。 7.1.6雨水回用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水表计量各水源的供水量;2宜设置备用水源。7.2储存设施7.2.1雨水蓄水池、蓄水罐、弃流池应在室外设置。埋地拼装蓄水池外壁与建筑物外墙的净 距不应小于3m。7.2.2蓄水池应设检查口或人孔,附近宜设给水栓和排水泵电源。室外地下蓄水池(罐)的 人孔、检查口应设置防止人员落入水中的双层井盖或带有防坠网的井盖。鑣鸽夺圆鯢齙慫餞離龐7.2.3雨水储存设施应设有溢流排水措施,溢流排水宜采用重力

56、溢流排放。室内蓄水池的重 力溢流管排水能力应大于50年雨水设计重现期设计流量。榄阈团皱鹏緦寿驏頦蕴釙負。7.2.4蓄水池设于机动车行道下方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池。设于非机动车行道下方时,可 采用塑料模块或硅砂砌块等型材拼装组合,且有防止机动车误入池上行驶的措施。逊输吴贝义7.2.5当蓄水池因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室内且溢流口低于室外地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置自动提升设备排除溢流雨水,溢流提升设备的排水标准应按50年降雨重现期5min降雨强度设计,并不得小于集雨屋面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幘觇匮骇儺红卤齡镰瀉戲颖。 2自动提升设备应采用双路电源;3进蓄水池的雨水管应设超越管,且应重力排水; 4雨水蓄

57、水池应设溢流水位报警装置,报警信号引至物业管理中心。7.2.6蓄水池宜兼具沉淀功能。兼做沉淀作用时,其构造和进、出水管等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要求:1防止进、出水流短路;2避免扰动沉积物,设计沉淀区高度不宜小于0.5m,缓冲区高度不宜小于0.3m;3进水端宜均匀布水。4应具有排除池底沉淀物的条件或设施。7.2.7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池底应设集泥坑和吸水坑。当蓄水池分格时,每格应设检查口和集泥坑。2池底应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集泥坑; 3池底应设排泥设施。当不具备设置排泥设施或排泥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冲洗设施,冲洗水 源宜采用池水,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动誦终决懷区馱倆侧澩赜鱺罢。7.2.

58、8塑料模块和硅砂砌块组合蓄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池体强度应满足地面及土壤承载力的要求;2外层应采用不透水土工膜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包覆;3池内构造应便于清除沉积泥沙;4兼具过滤功能时应能进行过滤沉积物的清除; 5水池应设混凝土底板。当底板低于地下水位时,水池应满足抗浮要求。7.2.9景观水体和湿塘用于储存雨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存雨水的有效容积应为景观设计水位或湿塘常水位与溢流水位之间的容积;2雨水储存设有排空设施时,宜按24h排空设置,排空最低水位宜设于景观设计水位和湿塘 的常水位处;3前置区和主水区之间宜设水生植物种植区;4湿塘的常水位水深不宜小于0.5m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

59、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7.2.10当蓄水池的有效容积大于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用水量的3倍时,应设能12h排空雨水 的装置。7.2.11单纯储存回用雨水的储存设施可只计算回用容积。兼有储存和雨水调节功能的储存设施应分别计算回用容积和调节容积,总容积应为两者之和。医涤侣綃噲睞齒办銩凛赝嚣。7.2.12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设施规模根据下列条件确定:1 可收集的雨量;2 回用水量、回用水用水时间与雨季降雨规律的吻合程度及回用水的水质要求;3 水量平衡分析;4 经济合理性;5 资料不足时,可采用3倍最高日回用水量确定雨水池的回用容积。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7.3.1雨水供水管道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分开设置,严禁

60、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7.3.2雨水供水系统应设自动补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补水的水质应满足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要求;2补水应在净化雨水供量不足时进行; 3补水能力应满足雨水中断时系统用水量要求。7.3.3当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 清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清水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补水管管径,且应不小于150mm ;舻当为遙头韪鳍哕晕糞窶適。2向蓄水池(箱)补水时,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且高于室外地面。7.3.4供水系统供应不同水质要求的用水时,应综合考虑水质处理、管网敷设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1、采用集中管网系统或局部供水系统。鸪凑鸛齏嶇烛罵奖选锯宫煬。7.3.5供水方式及水泵选择、管道水力计算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筧驪鴨栌怀鏇颐嵘悅废颛鲷7.3.6供水管道和补水管道上应设水表计量装置。 7.3.7雨水回用系统的供水管材应采用内壁防腐性能好的给水管材,且管材及接口应满足相 关国家标准的要求。韋鋯鯖荣擬滄閡悬贖蘊詡蝉。7.3.8雨水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1雨水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2 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3 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雨水”标识

62、。7.3.9雨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日补水量应包括水面蒸发量、水体渗漏量以及雨水处理设施自 用水量:1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见附录D。2 水体日渗漏量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s =Sm AS/1000(3.2.4-2)式中QS体的日渗透漏失量(m3/d);Sm位面积日渗透量,L/ (m2i),般不大于1 L/(m2);As有效渗透面积,指水体常水位水面面积及常水位以下侧面渗水面积之和(m2)。3 雨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及生化处理设施时自用水量为总处理水量的510% ;当采用自 然净化方法处理时不计算自用水量。涛貶騸锬晋铩锩揿宪骟状张。7.4系统控制7.4.1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回用系统宜设置以下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