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

上传人:208831****750245 文档编号:16406188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习泊船瓜洲一诗,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领会诗的意境,体验诗人对家园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补充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深化学习,扩大阅读量。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4学习并初步运用读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2乐曲、泊船瓜洲的配乐朗诵。3简笔画的设计。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出示王安石作品梅花,齐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2激情介绍作者。王安石,字介

2、甫,号半山,宋朝著名文学家。他,曾官居宰相,为解黎民之苦,积极实行变法。但,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辞官而去。神宗熙宁八年,他二次上京任相,罢相又复相,对一个经历了政治斗争风雨的人来说,对前景并不抱幻想,兴奋喜悦之中,掺有几丝忧虑。此时,他路经瓜洲,望月抒怀,作下此篇泊船瓜洲。二、解题。齐读题目。作者旅途停在什么地方?出示简笔画。“泊船瓜洲”这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呢?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是学古诗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三、学习古诗那么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诗。指明读,纠正字音。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理解诗意。集体汇报,明确诗意。谁来简单地说说这首

3、诗的意思?在说之前老师再看看几个字你有没有搞清楚?画出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揭示学法我们刚才抓住了诗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抓字眼,明诗意。四、欣赏古诗体会感情1、听范读,初步体会诗人感情。学习古诗,要了解诗的大意,但更重要的还要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这首诗,大家听听,体会体会。2、想象诗的意境。听老师读了,我想大家对诗人的感情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怎样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呢?刚才你们听着诗,觉得诗人吟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那么,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这首诗的呢?天上有什么?那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江南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

4、乐,看着图,对照着诗想想看。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提示:明月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独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对岸就是京口,由这些诗人想到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青山绿水河岸,诗人望着明月又怎么想呢诗人看到想到的情景,你们看到想到了吗?现在,如果你们就是诗人,就是王安石,能说说你们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四人一组,一人说,其他人补充。指名上台做诗人。3、学习三、四两句。刚才同学们扮演诗人,想象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家乡春天的许多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诗来概括的呢?那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呢?让我们再用“绿”来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好在哪?,体会到了吗

5、?指导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学到这儿,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学过的另一首写诗人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那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揭示学法:想意境、悟诗情。5、朗读、背诵。下面我们再听一遍配乐朗诵,进一步体会体会诗人的情感,听的时候老师就要看,哪些同学想象到了意境,领悟到了诗情。放配乐朗诵录音。学生自由读背。指名背诵。我们一起来背一遍。13小结。这首诗写了诗人泊船瓜洲时的所见所思所感,他觉得家乡是那么美,那么可爱,他是那么急切地想回到家乡,这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的家乡多爱啊!五、扩展学习回乡偶书1导入。对家园、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是人之常情。这

6、种感情是无比深沉,无法磨灭的。下面这一首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大家先自己读读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2联系现实。这首诗表现的这种离家多年回到故乡的情景,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3齐读。4小结。六、总结今天这一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和回乡偶书两首诗。这两首诗一首写思乡,一首写回乡,读了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爱家乡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我们的家乡是美丽可爱的济源,她如今已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创卫也取得圆满成功,我们邵原更是被评为神话之乡,让我们也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吧。五、板书泊船瓜洲远望钟山泊船瓜洲 春绿江南 赞春、思乡见月思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

7、册第二组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

8、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1变序教学法 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2读诗感悟法 “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 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

9、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3自主学习法 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课前准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问题: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那种感觉是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

10、,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思乡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么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揭示课题 王安石是谁?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简单介绍他写过哪些诗?今天,要学的就是学习课题:谁来读读题目?怎么样?其他同学评教师可强调:泊既可以读作p(第一声)板书课题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扫除阅读障碍,初读古诗泊是个多音

11、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请学生回答,“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理由,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现在你能读读这首诗吗?提示: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检查自由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可自由发表

12、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重读古诗,加深理解1自由读诗,联想诗歌中表现的地理位置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现在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你们想怎样?设计意图:从上一环节的学习,“间”的读法和有没有表达思乡情 这两个问题的呈现,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欲望更加强了,而且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有再读古诗的欲望,相信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读读古诗,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脑海里有画面了吗?推荐一位擅长画画的同学上台画,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你们现在知道“间”是读第几声了?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

13、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2学习重点诗句,体会思乡情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么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跟老师一样,你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吗?指名回答,这样能说明什么吗?看来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诗中,联系诗人的写诗背景,再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下了工夫的,反复读,你们体会到这句诗的妙处了吗?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表现的就是思乡情,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现在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诗

14、人的思乡情不言而喻,美读全诗,当堂背诵1学了那么多,现在你们想再来读读整首诗吗?指名读,齐读,你们的水平都可以当配音员了,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配音员。2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可以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3课堂小结: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请学生说说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什么呢?我们下次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21页 课文注释: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今江苏镇江钟山:今南京市紫今山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3教学

15、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复习过去学过的王安石所写的诗作,交流有关于王安石的资料。尤其要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的背景。2、板书并齐读诗题,重点指导“泊”字读音。3、引导学生思考诗题中写了几样东西,并让学生将找到的几样事物连起来说说,理解诗题意思。4、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问质疑。二、初读古诗,自解诗意1、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让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宏

16、亮。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其中6个多音字的读法。3、回顾过去学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那些方法自己理解诗句意思。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1、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理清瓜洲、长江与京口、钟山等地的位置关系,明确钟山是诗人的第二故乡。2、结合诗意思考: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3、从学生的辩论中,使他们逐步了解诗人的思乡心切。4、教师结合资料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和理想的地方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诗。6、学生交流从后两句诗中读懂的内容。7、引

17、导学生抓住“绿”字,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绿”字一箭三雕的妙用。8、透过最后两句诗,想象江南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文字本是有情物,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9、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四、回归全诗,升华主题1、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综观全诗,引导学生找到诗眼“还”,发现每句诗与“还”之间的关系,离家近,应该还,思家切,却不能还,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诗人。3、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

18、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4、教师配乐创设意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五、拓展积累1、引导学生回忆品味其他古诗中用词精妙的千古名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杏闹”中的“闹”字等。2、收集积累思乡诗,背诵下来。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4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

19、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_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

20、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

21、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二、合作汇报: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三、深究悟情(一)学习一、二句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

22、、10)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二)学习三、四句:(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

23、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

24、,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25、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四、通读全诗1.

26、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2.背诵全诗。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五、音乐欣赏: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六、拓展延伸(过

27、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板书设计:(思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5内容分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

28、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29、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简介王

30、安石。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二、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二)同桌交换意见。(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2、共同动手正音。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

31、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学生:读“春风又

32、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三、入诗境,悟诗情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

33、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3、读中领悟诗情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老师小结:“一水间

34、,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四、总结学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五、背诵、默写古诗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五、作业设计1、默写古诗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六、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一水间 归心似箭数重山 恋乡思乡之情又绿何时还 惆怅泊船瓜洲教学设

35、计教案篇6设计理念: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设计特色:激发主体情趣,自读感悟,入境悟情。设计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我们从课文中,从诗文赏读中已学会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次古诗背诵擂台赛。看谁一下

36、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今天擂台赛冠军。2、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知道了什么?二、自由朗读,初解诗意。1、揭题讨论: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什么?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介绍王安石。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你

37、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四、想意悟境,入境悟情。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采用以下步骤: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7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

38、精妙。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2、教师范读。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今江苏镇江。间:隔开。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还:回到家乡。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

39、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学习前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王安石的故乡是?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表示路途近还是远?2、学习后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

40、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体味“绿”字。说话训练。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五、诵读和背诵诗歌。六、拓展延伸。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泊船瓜洲写景抒情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