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级试题库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6404986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护理三级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护理三级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护理三级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护理三级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三级试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使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休克一般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治疗休克的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治疗原则如下:(1)一般紧急治疗: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吸氧,保湿。(2)补充血容量: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必要时输血。(3)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内脏大出血的控制、坏死肠袢的切除、消化道穿孔修补和脓液引流等。(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不主张早期使用碱性

2、药物,宁酸毋碱。根本措施是改善组织灌注,并适时地给予碱性药物。(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药等。(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可用肝素抗凝。(7)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较严重的休克。(8)加强营养代谢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适当的肠内和肠外营养,可加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2、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详见三基训练指南【外科】分册P5P15。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MODS是指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特点:临床上MODS有两种类型:速发型,

3、是指原发急症在发病24h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同时发生功能障碍。对于发病24h内因器官衰竭而死亡者,一般只归于复苏失败,而不作为MODS.迟发型,是先发生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维持,继而发生更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除了器官衰竭这个共同特点外,MODS还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1)与创伤、休克和感染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MODS都有明确的创伤、休克或感染等诱因。(2)高动力型循环:伴发脓毒症的病例在病程早、中期几乎均表现出高排低阻的高动力型循环状态,心排量可达10L/min以上,而外周阻力却很低,严重时需使用升压药物方能维持血压。(3)高代谢:MODS常伴有代谢障谢

4、,但与饥饿状态有很大不同,其代谢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持续性的高代谢,基础代谢率可达到正常的23倍以上。耗能途径异常,机体通过大量的分解蛋白质获得能量,糖的利用受到抑制。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应差。(4)病情凶险:MODS往往来势凶猛,病情进展急剧,故死亡率很高。(5)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在病理学上主要的发现是广泛的急性炎症反应,如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水肿、器官湿重增加等。治疗原则:(1)控制原发病:只有有效控制原发病,才能防止和治疗MODS。明确的感染灶必须及时引流,对坏死组织也要彻底清除,使用有效抗生素。(2)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最能反映病人的器官或系统变化。如呼吸浅快应警惕病人发

5、生肺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应考虑周围循环衰竭。(3)改善循环,避免缺血时间过长和持续的低灌注,纠正休克,提高复苏质量。(4)改善氧代谢,纠正低氧血症:在MODS病人,临床发生频率最高、时间最早、症状最明显的往往是ARDS,为此,往往不可避免地给予机械通气。(5)加强全省支持治疗,尽可能采用经口摄食。 4、 心肺复苏的徒手处置步骤及电除颤步骤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1)判断意识(2)高声呼救(3)清除呼吸道异物,开放气道(4)判断呼吸(5)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6)触摸颈动脉搏动(7)胸外按压(8)每作30次按压,需作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电除颤的基本步骤。(1)患者仰平卧位;(2)手控电除

6、极涂以专用导电胶或者粘贴一次性监护或者除颤电极;(3)开启除颤器;(4)选择能量,成人首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200至300J,第三次360J.婴幼儿为41J/Kg;(5)除颤器充电;(6)确定两电极正确安放在胸部,APEX(左第四肋间腋中线),STEMUM(右锁骨下);(7)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者间接和患者接触;(8)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原则ARDS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变化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等。临床上患者虽能自主呼吸,但呼吸极度困

7、难并有窘迫症状,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性下降,进展后可危及生命。(1)原发病的治疗:如果脓毒症被证明或被怀疑为ARDS的原因,在得到培养结果以前,应先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循环支持治疗:目的是恢复和提高组织器官的氧供和氧耗,即血液氧合充分和增加心输出量。故首先通过液体复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使用正性肌力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3)机械通气:在考虑诊断的同时,用高的吸氧浓度(FiO2)治疗致命性低氧血症是必需的,紧接着应重复动脉血气分析,以保证足够的氧供。因为面罩吸氧常难以治疗低氧血症,故需要迅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及加用呼气终末正压(PEEP)。(4)全身营养支持:在72h

8、内应开始经肠道或肠道外途径补充营养,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血浆,以减轻肺间质水肿。(5)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经呼吸道途径给予一氧化氮(NO)或前列腺素E1(PGE1),可选择性地舒张有通气功能肺泡的血管,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助于ARDS的恢复。此外,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肺的微循环也可考虑使用。(6)体位治疗:由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可使血流重新分布,部分萎限肺泡再膨胀,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例,降低肺内分流。(7)其他治疗:皮质激素的效果未得到证实,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应,但只宜短时间使用。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

9、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和并发症,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凝血功能亢进,微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消耗性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和血管内溶血等。治疗:(1)消除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是DIC治疗的根本措施,控制DIC诱发因素是防治DIC的重要方面。(2)积极接触微循环障碍:急性DIC患者均有严重的微血管痉挛和微血栓形成。要有效治疗DIC,就必须积极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654-2)、东莨菪碱、酚苄明等有解除微动脉痉挛的效果;血小板解聚剂(如潘生丁、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参、川芎嗪等)可减少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

10、液粘滞度且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力。(3)肝素的使用:肝素是抗凝血酶的激活剂,应用肝素有效治疗DIC,主要是阻止凝血活性和防止微血栓形成,但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肝素宜在DIC早期使用,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凝血时间延长1倍为度。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具有抗凝作用较弱而抗血栓作用较强的特点。(4)抗血小板药物:可减轻微血栓形成,从而制止DIC的发展。临床上对于轻型的DIC或可疑的DIC而未肯定诊断的,或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单独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往往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5)止血和输血的治疗问题:应输注全血或新鲜冷冻血浆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但

11、应在肝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单独输注血浆或凝血因子,提供血液凝固的基质,反而有加重血管内凝血、促进DIC的发展而导致更严重的出血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可能。(6)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纤溶药物一般不主张常规应用,只有在DIC发展过程中,继发性纤溶极度亢进,可以在应用足量肝素的同时,小心使用。(7)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封闭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保护溶酶体膜,不利于DIC的治疗。但在原发病、基础病需要应用或已长期使用时,不宜突然停药,可在应用肝素的情况下继续用药。 7、 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原则基本原则:(1)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2)口服给药,一般以口服药为主;(3)按时服药,根据药

12、理特性有规律的按时给药;(4)个体化应用。第一阶梯: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也可选用胃肠道反应较轻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是,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代表药物是吗啡。其选用应根据疼痛的强度(如中、重度癌痛者),而不是根据癌痛的预后或生命的时限。常用缓释或控释剂型。 8、 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基

13、本特征:(1)病原特征: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中,90为机会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耐药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多,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等。真菌感染亦呈增多趋势。(2)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病原携带者、医院无生命环境以及人体“贮菌库”的细菌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者。医院感染多为机会性感染,且以内源性感染为多,感染以散发为主。当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措施失误时可发生感染爆发;医院感染的传染性较小,

14、一般可在病区针对其传播方式进行就地隔离。(3)临床特征:医院感染易为患者的原发病和基础病所掩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不同,易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医院感染具有诊断复杂性,病原菌往往需要多种培养;医院感染应治疗与预防并重。 9、 肠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肠外营养:指通过静脉给予适量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或部分营养,以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10、核心制度的基本内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