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

上传人:xuex****hao 文档编号:16404305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复习题答案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练习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

2、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死国可乎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得鱼腹中书 D卒皆夜惊恐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足下事皆成 B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今齐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8文中哪句话概括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为此种现状

3、找出一个事实依据。(2分)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中考链接:2007年苏州市中考题。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4、!”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答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_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_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

5、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_ 桃花源记练习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 DB 复前行,欲穷其林 乃大惊,问所从来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夹岸数百步 仿佛若有光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CEA 并怡然自乐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2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 DB 举大计亦死 卜者知其指意 等死,死国可乎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卒买鱼烹食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CEA 卒皆夜惊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陈涉世家3下面各句括

6、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C(寒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与朱元思书)D扶苏以数谏,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中考链接:2006年苏州市中考题。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

7、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答】_ 和_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 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产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答】_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

8、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山”。(2分)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_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_.三、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9、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

10、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 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 译文: 5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答案:陈涉世家6、 8、 天下苦秦久矣(1分)“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或“失期,法皆斩”(写出一点1分)9、 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必然趋势,(1分)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示起义组织者的足智多谋。(1分,写出表现组织者的领导才能即可)6、【A B】 7、 B 8、9、 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

12、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_10、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桃花源记1、 CD 2、CE 3、A C 4、5、 6、AB 7、A 8、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_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

13、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三、1.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束缚,约束 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