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6401720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说班级 学号 姓名 【当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相马 ( ) 2.骈( ) 3.槽枥( )4.食马者( ) 5.外见( ) 6.策之( )二、文学常识填空韩愈 ,字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 _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另一外文学家 并称为“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说”是 。三、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骈死( ) 2.故虽有名马(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4.尽粟一石( ) 5.策之不以其道( ) 6.执策而临之( )( )四、翻译下列句子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其

2、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后练习】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通 ,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 (3)其真无马邪 通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 二、古今异义词: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 今义: 2.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1.之 虽有千里之能( )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策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3.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

3、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5.虽 故虽有名马( ) 虽有千里之能(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策之不以其道( )7.以 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四、词类活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预习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原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这句话在全文中还起到 的作用。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讽刺

4、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6.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主旨句是: 。马说班级 学号 姓名 【当堂检测】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6.“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 伯 乐 食马者 【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5、(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二)比较阅读,完成文后的题目。(11分)【甲】马说原文略。【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6、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_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

7、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010年资阳中考语文试题)【预习作业】紫藤萝瀑布预习练习一、掌握生字词。瀑布( ) 迸溅( ) 沉淀( ) 绽开( )伫立( ) 凝望( ) 沉浸( ) 伶仃( )二、了解作者。本文作者 ,原名冯钟璞。她的主要作品有 、 。她的散文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情深意长,隽(jun)永如水。三、初步感知课文。1.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在文中划分层次结构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作者揭示了什么道理? 马说作业答案【当堂检测】一、x

8、ing pin col s xin c二、退之 唐 柳宗元 韩柳 一种文体三、1.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所以3.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4.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5.办法 6.拿;面对四、(略)【课后练习】一、(1)“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2) “ 材 ” 通 “ 才 ”,才能(3)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 “食”通“饲”,饲养;喂养二、1.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2.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3.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4.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5.策

9、: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三、1.之(1)的(2)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3)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4)音节助词,不译2.策(1)名词活用动词,鞭打(2)马鞭(3)动词,记载3.而(1)连词,表转折,但是(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承接4.食(1)吃,动词(2)通“饲” 喂养,动词5.虽(1)即使(2)虽然6.其(1)代词,代“千里马”(2)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3)表推测,“恐怕”(4)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7.以(1)把,用(2)按照四、词类活用1.辱: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2.尽:吃尽。形容词用作动词。3.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驱使。4.千

10、里:日行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 【预习作业】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作业答案【当堂检测】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5.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6.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 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课后练习

11、】(一)1(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 (4)安:怎么 ,怎能(5)执:拿着,举着 2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二)1用鞭子打 买 它(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