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袁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40070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共关系学袁5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公共关系学袁5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公共关系学袁5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袁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袁5(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4.2.181 重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公共关系学 (5)教材:公共关系学 作者:袁维国 沈金福 副教授2004.2.181 第五讲第五讲 公共关系人员和传播工作公共关系人员和传播工作 授课题目:公共关系人员和传播工作授课题目:公共关系人员和传播工作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 1、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2 2、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的概念、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的概念 3 3、传播的种类、有效传播的条件、传播的种类、有效传播的条件 4 4、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公共关系人员素质、有效传播的条件、公共关系人员素质、有效传播的条

2、件、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 教学方式和时间分配:教学方式和时间分配:教学方式:案例切入分析、课堂讲授教学方式:案例切入分析、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4H 4H 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 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是将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公关意识是将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内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行为规基本原则内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它是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范。它是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它源于实践。又指导的思想和原则。它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公共关系意识

3、是着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必须具备的基本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2004.2.181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1 1、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是对公共关系主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是对公共关系主体的认识。体的认识。整体意识要求主体的成员时时想到是整体意识要求主体的成员时时想到是整体的部分,想到整体利益,整体形象。整体的部分,想到整体利益,整体形象。能够在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能够在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顾全整体利益。候顾全整体利益。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

4、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 形象意识是同整体意识结合在一形象意识是同整体意识结合在一起的良好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只起的良好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只有具备形象意识的人,才能深深认识有具备形象意识的人,才能深深认识到知名度和美誉度对自已组织生存和到知名度和美誉度对自已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发展的价值。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作为公共关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作为公共关系意识中对主体认识的那一部分,实系意识中对主体认识的那一部分,实质上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意识,整体意质上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意识,整体意识解决主体意识中识解决主体意识中“主体为谁主体为谁”的问的问题,形象意识解决主体意识中题,形象意识解决主体意

5、识中“主体主体目标目标”的问题。的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 2 2、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 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客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客体的认识。体的认识。社会意识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认识。社会意识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认识。社会组织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这个社会组织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这个环境会给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契机,也环境会给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契机,也会给它带来种种下利因素。实际上,社会会给它带来种种下利因素。实际上,社会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

6、形成一种互动关系,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会对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会对社会环境发生影响。由此,社会环境也是社会环境发生影响。由此,社会环境也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客体。2004.2.181 社会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客体的认识,社会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客体的认识,自然包括对环境的认识。自然包括对环境的认识。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对环境四个方面内容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对环境四个方面内容的认识:的认识:第一,要关注社会热点;第一,要关注社会热点;第二,要研究和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第二,要研究和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第三,要尊重国民的道德价值观念;第三,要尊重

7、国民的道德价值观念;第四,要去发现社会的潜在市场要求。第四,要去发现社会的潜在市场要求。社会意识强的社会组织能够发现和把握更社会意识强的社会组织能够发现和把握更多机遇、防上和减少失误,为组织的发展多机遇、防上和减少失误,为组织的发展制造良好条件。制造良好条件。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 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主体对其公众的认识。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主体对其公众的认识。公众意识的强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区分:公众意识的强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区分:1 1、有没有与公众广结善缘的强烈愿望。、有没有与公众广结善缘

8、的强烈愿望。2 2、有没有对组织面临的公众有个清晰的认识、有没有对组织面临的公众有个清晰的认识 3 3、有没有与现实公众保持和发展关系的连续、有没有与现实公众保持和发展关系的连续行动。行动。4 4、有没有同公众求同存异的心理准备。良好、有没有同公众求同存异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来自于对组织所面临的公众的的公共关系状态来自于对组织所面临的公众的认识,公众意识强,视公众为组织生存和发展认识,公众意识强,视公众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生命线,组织的公共关系行为才会有明晰的工生命线,组织的公共关系行为才会有明晰的工作对象才会有自觉的公共关系行为。作对象才会有自觉的公共关系行为。2004.2.181 3

9、 3、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 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是对公共关系主客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是对公共关系主客体关系认识。体关系认识。开放意识既包括向外开放意识既包括向外“放放”的意识,也的意识,也包括向内包括向内“引引”的意识。向外的意识。向外“放放”就是就是利用一切机会把组织的真实状况、组织的目利用一切机会把组织的真实状况、组织的目标、组织的产品、服务、组织的形象等等推标、组织的产品、服务、组织的形象等等推向社会公众,让公众知晓;向内向社会公众,让公众知晓;向内“引引”就是就是想尽一切方法把社会和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想尽一切方法把社会和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组织方面来。让社会和公众支待组织的

10、发展,组织方面来。让社会和公众支待组织的发展,让组织知晓和社会的反映。让组织知晓和社会的反映。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 互利意识指的是对公共关系主客体利互利意识指的是对公共关系主客体利益方面的认识。益方面的认识。从公众方面认识,它处在公共关系客从公众方面认识,它处在公共关系客体相对被动方面,它没有与某个社会组体相对被动方面,它没有与某个社会组织团体搞好公共关系的强烈愿望,它倾织团体搞好公共关系的强烈愿望,它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它不可能舍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它不可能舍弃直接利益去寻求间接利益,放弃眼前弃直接利益去寻求间接利益,放弃眼前利

11、益去寻求长远利益。公众具有自利意利益去寻求长远利益。公众具有自利意识。识。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 而公共关系主体,要主动影响客体,而公共关系主体,要主动影响客体,必须满足客体要求,给公众以实际利益。必须满足客体要求,给公众以实际利益。如何处理互利关系?作为公共关系主体如何处理互利关系?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寻求的利的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寻求的利益主要是名誉方的利益,树立良好形象,益主要是名誉方的利益,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公众的信任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等;这都不是宣接获得物质方面和支

12、持等;这都不是宣接获得物质方面的利益而是在制造一种好名声,好名的利益而是在制造一种好名声,好名声自然会带来物质利益。声自然会带来物质利益。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 同公众相比,公共关系主体更着同公众相比,公共关系主体更着重于寻求长远利益,精神方面利益。重于寻求长远利益,精神方面利益。公共关系主客体利益是在互补中获得公共关系主客体利益是在互补中获得平衡;给公众以直接利益而获得组织平衡;给公众以直接利益而获得组织的间接利益,给公众以眼前利益而获的间接利益,给公众以眼前利益而获得组织长远利益,给公众以物质利益得组织长远利益,给公众以物质利益(有时也包

13、括精神方面利益)而获得(有时也包括精神方面利益)而获得组织的良好声誉。总之,公共关系主组织的良好声誉。总之,公共关系主体的自身利益是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前体的自身利益是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的。提下实现的。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 4 4、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 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对公共关系过程的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对公共关系过程的认识,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影响客体的认识,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影响客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传播和服务来迸行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

14、传播和服务来迸行的。其中,服务又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其中,服务又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传播意识是适应在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传播意识是适应在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两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认讽之上的,两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认讽之上的,为了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需要在开放条件下为了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需要在开放条件下不懈地向社会和公众进行传播,传播组织一切不懈地向社会和公众进行传播,传播组织一切值得传播的信息,有了传播意识,社会组织就值得传播的信息,有了传播意识,社会组织就会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我宣传,而且会诱导社会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我宣传,而且会诱导社会公众为组织作宣传。会公众为组织作宣

15、传。2004.2.181 服务意识是一种无声的传播,任何社服务意识是一种无声的传播,任何社会组织在服务意识的指导下,处处为公众利会组织在服务意识的指导下,处处为公众利益着想,利用和创造条件为公众服务,努力益着想,利用和创造条件为公众服务,努力满足公众的各方需求。服务意识应体现在公满足公众的各方需求。服务意识应体现在公共关系的全过程。共关系的全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 5 5、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 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动力的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动力的

16、认识。危机意识是对组织的形象和社会公众关认识。危机意识是对组织的形象和社会公众关系能否保持良好沟通的忧患意识。公共关系危系能否保持良好沟通的忧患意识。公共关系危机的产生是多种多样,所以危机是防不胜防的,机的产生是多种多样,所以危机是防不胜防的,有了危机意识,可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也有了危机意识,可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也可在危机将要出现时,闻凤而动,争取公众谅可在危机将要出现时,闻凤而动,争取公众谅解。解。2004.2.181 危机意识着眼于防止危机和及时处理危机,危机意识着眼于防止危机和及时处理危机,还是比较被动。社会组织积极的动力认识应还是比较被动。社会组织积极的动力认识应是成就意识,既

17、开拓创新、打开新局面意识。是成就意识,既开拓创新、打开新局面意识。成就意识强烈,不会满足于现状、就会不断成就意识强烈,不会满足于现状、就会不断追求,向新的目标进军,争取更高,更大的追求,向新的目标进军,争取更高,更大的进步。进步。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的源集来自于社会组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的源集来自于社会组织的公众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信息源源不断织的公众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组织、维系和净化着公共关系地推动着社会组织、维系和净化着公共关系主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力。主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力。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意识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公

18、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是代表社会组织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是代表社会组织同公众打交道公众打交道 1 1、他们应当忠于自己的组织,这是公、他们应当忠于自己的组织,这是公共夫系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方面,公共共夫系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方面,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不可一味为了迎合公众的关系专业人员不可一味为了迎合公众的需要而置组织的利益于不顾。公共关系需要而置组织的利益于不顾。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尤其要行为端正,不谋个人利专业人员尤其要行为端正,不谋个人利益。益。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

19、能力 2 2、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基本、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是忠于公众。把握公共关系职业真方面是忠于公众。把握公共关系职业真谛的专业人员懂得,忠于公众同忠于组谛的专业人员懂得,忠于公众同忠于组织在实质上是一回事,它们是同一职业织在实质上是一回事,它们是同一职业道德的两个方面。损害公众,就会使公道德的两个方面。损害公众,就会使公众对公共关系人员所代表的杜会组织产众对公共关系人员所代表的杜会组织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间接地损害了社会组生不信任感,从而间接地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利益。织的利益。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 二、较高的政策水

20、平二、较高的政策水平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包括三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方面的内容:1 1、要掌握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并使、要掌握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并使自己的工作不与之相违背;自己的工作不与之相违背;2 2、要熟悉地运用自己组织内部的有关、要熟悉地运用自己组织内部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并使自己的工作都能为实方针和政策,并使自己的工作都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现组织目标而服务;3 3、要能适当地利用其他社会组织的有、要能适当地利用其他社会组织的有关政策和方针,使自己的工作尽可能顺关政策和方针,使自己的工作尽可能顺利进行。利进行。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

21、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 三、学科知识要求三、学科知识要求 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1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公共关系需要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公共关系需要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等;知识等;2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应具有的公共关系专业基础理论、应具有的公共关系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在工作部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在工作部门的专业性知识专业性知识 2004.2.181 3 3、辅助知识、辅助知识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市场学、行为科学

22、、层次发展,如、市场学、行为科学、法学、统计学、哲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统计学、哲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统逻辑学、伦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学、心理学、动作语言学等。公共计学、心理学、动作语言学等。公共关系需要制订计划,关系需要制订计划,要掌握经营管理学、社会学、运筹要掌握经营管理学、社会学、运筹学,甚至哲学等等。学,甚至哲学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2004.2.181 公共关系要策动传播,要掌握传公共关系要策动传播,要掌握传播学、广告学、经济学等等:播学、广告学、经济学等等:公共关系要评价结果,要掌握政公共关系要评价结果,要

23、掌握政治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等,还应掌握治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等,还应掌握外语、演说、写作。编辑、摄影等等外语、演说、写作。编辑、摄影等等知识。知识。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 四四、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1 1、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2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3、倾听、理解能力、倾听、理解能力 4 4、社会交往活动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热情和自信;、热情和自信;、树立良好形象;、树立良好形象;、注意人际交往的技巧、方法、注意人际交往的技巧、方法 5

24、5、协调能力、协调能力 6 6、应变能力、应变能力 7 7、组织能力、组织能力 8 8、创造能力、创造能力 9 9、审美能力、审美能力 1010、操作能力、操作能力2004.2.181 五、适宜的心理素质五、适宜的心理素质 1 1、气质、气质 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与人的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类型相适应:胆汁质对应兴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类型相适应:胆汁质对应兴奋型,多血质对应活泼型,粘液质对应安静型,奋型,多血质对应活泼型,粘液质对应安静型,抑郁质对应荏弱型。抑郁质对应荏弱型。多血质者工作热情而稳重善交际而不急多血质者工作热情而稳重善交际而不急噪,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理想人选;胆

25、汁质噪,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理想人选;胆汁质者也可从事公共关系职业;抑郁质和粘液汁者者也可从事公共关系职业;抑郁质和粘液汁者则与公共关系职业要求距离较大。但人的气质则与公共关系职业要求距离较大。但人的气质的形成有遗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的影响,公共的形成有遗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的影响,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应该而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关系专业人员应该而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扬自己气质方面的忧点,克服自己气质方面的弱自己气质方面的忧点,克服自己气质方面的弱点以适应公共关系职业的需要。点以适应公共关系职业的需要。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2004.2.181 2 2、性格、性

26、格 性格与气质有相通之处性格一般性格与气质有相通之处性格一般分外向型与内向型两类,多血质和胆汁分外向型与内向型两类,多血质和胆汁质者多为外向型性格,粘液汁和抑郁质质者多为外向型性格,粘液汁和抑郁质者多为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较适宜者多为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较适宜公共关系职业,但基本类型如何还不是公共关系职业,但基本类型如何还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容忍、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容忍、大度。毅力、兴趣等性格特征,切忌举大度。毅力、兴趣等性格特征,切忌举止咄咄逼入,言语夸夸其谈,行为好人止咄咄逼入,言语夸夸其谈,行为好人为师。为师。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

27、知识和能力2004.2.181 3 3、能力、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能力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性心理特征。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应具有综合能力,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应具有综合能力,即前面讲的多才多艺,或者起码要具即前面讲的多才多艺,或者起码要具有某些特殊的本领,这样才能胜任工有某些特殊的本领,这样才能胜任工作。当然人的本领是可以培养的,有作。当然人的本领是可以培养的,有条件的应接受专门的训练,没条件的条件的应接受专门的训练,没条件的也应该而且必须在实际业务活动中进也应该而且必须在实际业务活动中进行自我提高。行自我提高。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

28、和能力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层次、分类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层次、分类 指所有从事或涉及公共关系工作的一切人员指所有从事或涉及公共关系工作的一切人员 1 1、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 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指在公关部门和专业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指在公关部门和专业机构中从事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各机构中从事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各类人员。类人员。、专业机构的公关人员。即公关公司、专业机构的公关人员。即公关公司、公关事务所或公关服务社的总经理、所长、主公关事务所或公关服务社的总经理、所长、主任、社长或部分负责人等。

29、任、社长或部分负责人等。、专业职能部门的公关人员。即企事业、专业职能部门的公关人员。即企事业、团体、机关等单位的公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团体、机关等单位的公关部门的工作人员。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专业研究机构的公关人员。指在、专业研究机构的公关人员。指在各类研究、教学单位从事公共关系专业各类研究、教学单位从事公共关系专业研究和教学的专职人员。研究和教学的专职人员。、独立工作的专职公关人员。指在、独立工作的专职公关人员。指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具有独立职权的公关人各类社会组织中具有独立职权的公关人员。员。2 2、非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非专业性公共关系人员

30、 指不在特定的公关机构或部门中工作,指不在特定的公关机构或部门中工作,从事的工作却带有公共关系性质的人员。从事的工作却带有公共关系性质的人员。公共关系的主体工作是由专业性的公公共关系的主体工作是由专业性的公关人员共同完成的。关人员共同完成的。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公共关系经理、公共关系经理 公共关系经理是公共公共关系经理是公共关系公司的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规划公司的发关系公司的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规划公司的发展远景,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塑造一种特定展远景,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使公司发展进入更完满的境界。的文化精神,使公司发

31、展进入更完满的境界。、公关助理或公关秘书、公关助理或公关秘书 指专业公关公指专业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关职能部门负责司的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助理或秘书。人的助理或秘书。、公关先生和公关小姐、公关先生和公关小姐 公关先生和公公关先生和公关小姐是对所有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通称。关小姐是对所有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通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共关系顾问 是对委托单位或个人是对委托单位或个人(也称客户)有公共关系活动给予指导及监督(也称客户)有公共关系活动给予指导及监督的人员。的人员。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

32、风度、仪表二、公共关系人员的风度、仪表 公共关系人员的风度、仪表优雅得体,公共关系人员的风度、仪表优雅得体,既体现出公关人员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既体现出公关人员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显现出他(她)所代表的组织形象。显现出他(她)所代表的组织形象。1 1、应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神采奕奕、应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神采奕奕、情绪饱满,常常能激发公众的交往动机、情绪饱满,常常能激发公众的交往动机、交往热情,容易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交往热情,容易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2 2、诚恳的待人态度。一视同仁,言辞、诚恳的待人态度。一视同仁,言辞坦率、诚恳,举止端庄但不矜持冷漠,态坦率、诚恳,举止端庄但不矜持冷漠,态度谦逊

33、但不矫饰做作。度谦逊但不矫饰做作。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3 3、洒脱的仪表礼节。优雅的服饰、洒脱的仪表礼节。优雅的服饰、潇洒的装束、能显示内在气质和品格。潇洒的装束、能显示内在气质和品格。4 4、应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应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被称之为表情语言和体势语言。被称之为表情语言和体势语言。5 5、文雅、得当的言词谈吐。公关人、文雅、得当的言词谈吐。公关人员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修养,员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修养,博学多才,才能在交往中言词恰当、言博学多才,才能在交往中言词恰当、言之有物,谈吐高雅,而不是孤陋寡闻、

34、之有物,谈吐高雅,而不是孤陋寡闻、浅薄粗俗。浅薄粗俗。2004.2.181第四节第四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忠诚与公正一、忠诚与公正 忠诚是公共关系人员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诚是公共关系人员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所代表的组织和公众,乃至于对挚友的对自己所代表的组织和公众,乃至于对挚友的热爱,诚实并愿意为之尽力。热爱,诚实并愿意为之尽力。公正是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在真与公正是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正确与错误发生矛盾冲突时,假、善与恶、美与正确与错误发生矛盾冲突时,毫不犹豫地支持和维护真、善、美和真确,旗毫不犹豫地支持和维护真、善、美和

35、真确,旗帜鲜明地反对假、恶、丑和错误,公正意味着帜鲜明地反对假、恶、丑和错误,公正意味着要维护社会公认的道德法则,维护广大公众的要维护社会公认的道德法则,维护广大公众的利益,而不能因为个人利害关系的或某个组织利益,而不能因为个人利害关系的或某个组织的局部利益而否认事实。的局部利益而否认事实。2004.2.181第四节第四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言必行、行必果二、言必行、行必果 信誉和信用是连好品质、修养的一种表现。信誉和信用是连好品质、修养的一种表现。表现在约定会晤、安排会谈、组织会议、履行表现在约定会晤、安排会谈、组织会议、履行合同等等都要守时,接受任务必须按期

36、完成,合同等等都要守时,接受任务必须按期完成,说到做到。说到做到。三、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三、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组织良好形象,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组织良好形象,增加组织的信誉和美誉度。所采用的手段也必增加组织的信誉和美誉度。所采用的手段也必须是正大光明,顾全大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中须是正大光明,顾全大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廉洁奉公,杜绝一切私利的诱惑;从组织的全廉洁奉公,杜绝一切私利的诱惑;从组织的全局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局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2004.2.181第四节第四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四、实事求是,维护组织利益四、实事求

37、是,维护组织利益 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全面地、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全面地、准确无误地传播信息,是公关人员最基本的职准确无误地传播信息,是公关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业道德准则。公关人员应从维护组织利益出发,既要坚公关人员应从维护组织利益出发,既要坚持原则,站稳立场,绝不泄密;又要聪明机智,持原则,站稳立场,绝不泄密;又要聪明机智,措辞巧妙,不伤对方的自尊;不能为了讨好他措辞巧妙,不伤对方的自尊;不能为了讨好他人,或为谋求自己的私利,或为炫耀自己而出人,或为谋求自己的私利,或为炫耀自己而出卖党和国家、企业、团体的秘密情报。卖党和国家、企业、团体的秘密情报。五、知法、守法、用法五

38、、知法、守法、用法 公共关系人员与任何公民一样,受法律的约公共关系人员与任何公民一样,受法律的约束。要知法、守法,还要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束。要知法、守法,还要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组织的权益。组织的权益。2004.2.181第五节第五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一、教育与培训的原则一、教育与培训的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4、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广泛的综合知识相结、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广泛的综合知识相结合合 二、教育与培训的方向二、教育与培训的方向 1、通才式公

39、共关系人员、通才式公共关系人员 通才式公共关系人员要求既有公共关系专业通才式公共关系人员要求既有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又有较广博的综合知识,且有较全面的知识,又有较广博的综合知识,且有较全面的智能结构和较完美的个性素养,对理论知识融智能结构和较完美的个性素养,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会贯通、灵活运用。2004.2.181第五节第五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2 2、专才式公共关系人员、专才式公共关系人员 要求熟练掌握公共关系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要求熟练掌握公共关系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精通公共关系学科的某一分支、识和技能,或精通公共关系学科的某一分支、某一专题。某

40、一专题。三、教育与培训的途径三、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1 1、大专院校的正规教育、大专院校的正规教育 能较全面地掌握公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较全面地掌握公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科学知技能,以及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科学知识,为从事公关工作或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识,为从事公关工作或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专科学校培养的公关人员,能系统地掌握专科学校培养的公关人员,能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精通公共关系的理论,精通1-21-2项公关技术手段,项公关技术手段,能成为专才型的公共关系人员。能成为专才型的公共关系人员。2004.2.181第五节第五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

41、培训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2 2、成人教育、成人教育 、学历教育。通过、学历教育。通过2-32-3年的脱产进修或函年的脱产进修或函授等形式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授等形式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及格的人员。及格的人员。、专业证书教育。对已在从事公关组织,、专业证书教育。对已在从事公关组织,但尚为达到岗位所要求的大专毕业文化程度的但尚为达到岗位所要求的大专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脱产学习半年或一年,锦绣相应课在职人员,脱产学习半年或一年,锦绣相应课程,以达到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专业水平。程,以达到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专业水平。、岗位证书教育。对已在公关岗位上,、岗位证书教育。

42、对已在公关岗位上,但知识、水平、能力与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的但知识、水平、能力与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的人员,给予进入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人员,给予进入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2004.2.181第五节第五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3 3、公关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式有:、公关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式有:、教育单位主办。、教育单位主办。、用人单位自办、用人单位自办 、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联办、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联办 4 4、自学成才、自学成才 是公共关系人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条是公共关系人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条途径途径 四、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四、教育与培训的方法 1 1、讲授法、讲授

43、法 2 2、谈话法、谈话法 3 3、练习法、练习法 4 4、讨论法、讨论法 5 5、案例法、案例法 6 6、模拟实践法、模拟实践法2004.2.181第十章第十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传播传播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基本概念 1 1、传播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传播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传播一词是从英文传播一词是从英文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翻译过来的,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所谓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所谓传播,就是人们制作、传递、储存信息的过程。就是人们制作、传递、储

44、存信息的过程。人类的传播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人类的传播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传播具有社会性。、传播具有社会性。、传播具有普遍性。、传播具有普遍性。、传播具有工具性。、传播具有工具性。、传播具有互动性。、传播具有互动性。、传播具有符号性。、传播具有符号性。、传播具有共享性、传播具有共享性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2 2、传播方式的演变、传播方式的演变 、口头传播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3 3、传播的社会功能、传播的社会功能 、利用传播作为了解环境、保持与环境、利

45、用传播作为了解环境、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一致的手段;的平衡一致的手段;、利用传播作为管理工具,用以决定、利用传播作为管理工具,用以决定、指挥、控制、协调、沟通关系指挥、控制、协调、沟通关系 、传授知识经验,把社会知识、文化科、传授知识经验,把社会知识、文化科学、技术和规范作为传统遗产留给下一代,繁学、技术和规范作为传统遗产留给下一代,繁衍社会文明;衍社会文明;、用作娱乐,籍以获得文学、艺术的精、用作娱乐,籍以获得文学、艺术的精神享受神享受。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二、传播的基本要素 1 1、信源、信源 信源也称传播者,是信息的发出者

46、。信源也称传播者,是信息的发出者。2 2、信息、信息 包括内容和其表现形式包括内容和其表现形式符号两部分的符号两部分的综合体。综合体。3 3、编码、编码 传播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规传播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规则将内容制成符号系统传播出去,便于对象的则将内容制成符号系统传播出去,便于对象的接收和理解。接收和理解。4 4、媒介或渠道、媒介或渠道 媒介或渠道,即信息传播的中介和途径。媒介或渠道,即信息传播的中介和途径。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5 5、信宿、信宿 指信息传播的归宿,即传播的受传者。指信息传播的归宿,即传播的受传者。6 6

47、、译码、译码 信宿收到信息后,将信息符号译成自己理解信宿收到信息后,将信息符号译成自己理解的内容。的内容。7 7、干扰、干扰 指传播过程中放大或缩小信息量使信息失真指传播过程中放大或缩小信息量使信息失真的因素。的因素。8 8、共同经验范围、共同经验范围 指信源与信宿之间的共同经验,其共同经济指信源与信宿之间的共同经验,其共同经济范围越大,范围越大,“共同语言共同语言”越多,传播效果越好。越多,传播效果越好。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9、反馈、反馈 指信宿对信息所作的反应。指信宿对信息所作的反应。反馈可分正反馈(与传播者传出的信反馈可分正反馈(与传播

48、者传出的信息内容要求一致的反馈),负反馈(与息内容要求一致的反馈),负反馈(与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内容不一致的反馈);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内容不一致的反馈);显反馈(明显公开的反馈),隐反馈显反馈(明显公开的反馈),隐反馈(隐秘、潜在的反馈)等。(隐秘、潜在的反馈)等。1010、环境、环境 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行。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传播的过程模式三、传播的过程模式 信息源将信息内容经过编码成为信息,信息源将信息内容经过编码成为信息,通过传播媒介,传送到信宿,但信宿必通过传播媒介,传送到信宿,但信宿

49、必须经译码过程才能接受信息内容。信宿须经译码过程才能接受信息内容。信宿对信息的反映,必须通过编码,反映给对信息的反映,必须通过编码,反映给信息源,信息源也必须经过译码过程才信息源,信息源也必须经过译码过程才能全部接受其反馈内容。而干扰可能产能全部接受其反馈内容。而干扰可能产生在传播的各个环节。一切传播活动都生在传播的各个环节。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四、传播的基本方式四、传播的基本方式 1 1、个体自身的传播、个体自身的传播(I(I与与meme的传播)的传播)个体自身的传播或个人自我交

50、流,即个体自身的传播或个人自我交流,即传递信息的主体与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传递信息的主体与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体,交流的双方是同一个人。一个体,交流的双方是同一个人。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内心冲突、思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内心冲突、思想斗争,都属于个体自身的传播或自我想斗争,都属于个体自身的传播或自我交流。交流。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2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 指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其特点是:指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其特点是:明显的个体性、私人性。明显的个体性、私人性。双方参与性强,互为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参与性强,互为传播的主客体。交流手段丰富,

51、传播的符号多样。交流手段丰富,传播的符号多样。信息反馈灵敏,易于相互调整适应。信息反馈灵敏,易于相互调整适应。最富人情味。最富人情味。传播面窄。传播面窄。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3 3、小组传播、小组传播 人数不多的群体、成员之间可以比较人数不多的群体、成员之间可以比较自由地作直接、多向性的沟通交流。自由地作直接、多向性的沟通交流。群体人数不多,成员间可以相对群体人数不多,成员间可以相对自由地直接传播沟通。自由地直接传播沟通。可作多向性的直接传播。可作多向性的直接传播。小团体的压力及影响对个人的制小团体的压力及影响对个人的制约。约。2004.2.

5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4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 指组织中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指组织中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以及组织与部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环境(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相关的外部环境(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特点有:活动。特点有:传播的主题是组织,不是个人。传播的主题是组织,不是个人。组织内部沟通的有层次性、有序性。组织内部沟通的有层次性、有序性。组织内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并存。组织内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并存。组织外部传播的公众性、大众性。组织外部传播的公众性、大众性。传播的目的性和可控性。传播的目

53、的性和可控性。传播手段的综合性。传播手段的综合性。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5 5、群体传播、群体传播 指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指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行传播。行传播。传播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传播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组织。传播对象是较大而集中的公众群传播对象是较大而集中的公众群体,不同于小组传播。体,不同于小组传播。群体传播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的有群体传播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的有限性、笼统性。限性、笼统性。2004.2.181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 6 6、大众传播、大众传播 即职业传播者(如新闻单

54、位报社、即职业传播者(如新闻单位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单位、电影制片厂电台、电视台、出版单位、电影制片厂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杂志、广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分散传播、电视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分散传给大众。给大众。传播机构的高度专业化。传播机构的高度专业化。传播对象的高度大众化。传播对象的高度大众化。传播手段的高度技术化。传播手段的高度技术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信息反馈的间接性。信息反馈的间接性。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有效传播的条件有效传播的条件 一、创造最佳的传播者条件一、创造最佳的传播者条件信源信源 信源是传播活动的

55、起点,是有效传播的第一信源是传播活动的起点,是有效传播的第一个重要条件。传播者的声誉与形象往往和他的个重要条件。传播者的声誉与形象往往和他的权威性、客观性以及与公众关系的亲密直接相权威性、客观性以及与公众关系的亲密直接相关。关。权威性权威性是指传播者是传播内容的权威或行是指传播者是传播内容的权威或行家,使其传播活动更具说服力。家,使其传播活动更具说服力。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传播者在公众心目中立场客观,是指传播者在公众心目中立场客观,态度公正,与传播内容没有直接厉害关系,其态度公正,与传播内容没有直接厉害关系,其传播效果就好,影响力度也大。传播效果就好,影响力度也大。亲密性亲密性是指传播者应尽量缩小

56、与公众的心理是指传播者应尽量缩小与公众的心理距离,要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进行距离,要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进行传播,其思想与观点才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传播,其思想与观点才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有效传播的条件有效传播的条件 提高传播者的有效条件,必须注意:提高传播者的有效条件,必须注意:1、要挑选品德优良、能力高强、形象、要挑选品德优良、能力高强、形象较好的人员作公共关系工作,完善公共较好的人员作公共关系工作,完善公共关系传播的信源形象。关系传播的信源形象。2、公关人员要在长期工作中,注意培、公关人员要在长期工作中,注意培养和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与信誉

57、,不断养和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与信誉,不断改善传播者的条件。改善传播者的条件。3、必要时可借用社会上学者名流作为、必要时可借用社会上学者名流作为本组织的传播者,利用其声誉与影响,本组织的传播者,利用其声誉与影响,提高传播的说服力。提高传播的说服力。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有效传播的条件有效传播的条件 二、建立最好的信息条件二、建立最好的信息条件 1 1、按信息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按信息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符号符号 信息是有一定内容和形式(符号)组成的,要信息是有一定内容和形式(符号)组成的,要根据特定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根据特定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表

58、现形式有语言、文字、音响、图画、信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文字、音响、图画、形象、动作、表情、姿态等。形象、动作、表情、姿态等。2 2、要扩大与公众的共同经验范围、要扩大与公众的共同经验范围 传播者应根据受传者的经验制作传播内容,扩传播者应根据受传者的经验制作传播内容,扩大与公众的共同经验范围,是其有较多的共同语大与公众的共同经验范围,是其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才能引起公众对其传播的兴趣与共鸣。言,才能引起公众对其传播的兴趣与共鸣。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有效传播的条件有效传播的条件 3 3、改进信息内容以收到较好效果、改进信息内容以收到较好效果 内容要针对受传公众的特点,注意将信息内容要针

59、对受传公众的特点,注意将信息的内容与特定公众的利益兴趣联系起来,及时的内容与特定公众的利益兴趣联系起来,及时改进信息内容,以满足公众的个人需要,才能改进信息内容,以满足公众的个人需要,才能引起公众的兴趣。引起公众的兴趣。三、认真研究公众对象三、认真研究公众对象 四、注意传播环境气氛的影响四、注意传播环境气氛的影响 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具体场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具体场合和一定的情景气氛中进行。合和一定的情景气氛中进行。1 1、物质环境。指传播的空间和具体场景。、物质环境。指传播的空间和具体场景。2 2、社会环境。指沟通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指沟通人员之间的社会关

60、系,各人的社会职务、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各人的社会职务、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团体背景、社会范围、文化习俗等。的团体背景、社会范围、文化习俗等。2004.2.181第二节第二节 有效传播的条件有效传播的条件 3、心理环境。指交往沟通时,双方、心理环境。指交往沟通时,双方的心理状态、情绪和气氛。的心理状态、情绪和气氛。4、时间背景。传播的具体时机,如适、时间背景。传播的具体时机,如适时的信息效果显著。时的信息效果显著。五、完善传播沟通的技巧五、完善传播沟通的技巧 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和非语言符号的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和非语言符号的人,能准确、畅通、淋漓尽致地表达自人,能准确、畅通、淋漓尽致地

61、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吸引、说服、感染他的己的思想观点,吸引、说服、感染他的受众,达到传播的目的。受众,达到传播的目的。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用来传播信息的媒介大致有公共关系用来传播信息的媒介大致有以下三类:以下三类:1 1、以语言、文字、图象为代表的符号、以语言、文字、图象为代表的符号系统,通常运用对话、广播、报纸、书系统,通常运用对话、广播、报纸、书刊、电视、电影等媒介。刊、电视、电影等媒介。2 2、以人身的活动为代表的符号,如行、以人身的活动为代表的符号,如行为、表情、动作、姿态,甚至行为的时为、表情、动作、姿态,甚至行为的时间、空

62、间作为代表信息的手段、媒介,间、空间作为代表信息的手段、媒介,多用于交谈、表演、会议等。多用于交谈、表演、会议等。3 3、以实物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如产品、以实物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如产品展览、实物展展示、实地参观等。展览、实物展展示、实地参观等。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大众传播媒介一、大众传播媒介 1 1、报刊、书刊等印刷媒介、报刊、书刊等印刷媒介 其优点是:其优点是:有标题,可让读者自由选择阅读,且随有标题,可让读者自由选择阅读,且随时随地可读。时随地可读。其信息载体是纸张,不受时空限制,便其信息载体是纸张,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保存和重复接受。

63、于保存和重复接受。印刷品信息容量大,可充分阐发主题,印刷品信息容量大,可充分阐发主题,便于表现深度、广度大的信息。便于表现深度、广度大的信息。印刷传媒须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他印刷传媒须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他们往往处于社会中、上层,才能传播和接受传们往往处于社会中、上层,才能传播和接受传播,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播,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普及。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普及。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缺点为:缺点为:传播速度没有广播电视速度快。传播速度没有广播电视速度快。文字传播不如电视形象生动。文字传播不如电视形象

64、生动。受文字限制,无文化的人无法接受。受文字限制,无文化的人无法接受。印刷报纸书刊都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印刷报纸书刊都有一定的出版周期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报刊杂志之间还有其不同的优劣报刊杂志之间还有其不同的优劣 a.a.报纸是通过版面之间排列将不同信报纸是通过版面之间排列将不同信息高度综合成一版或数版,由标题引导,息高度综合成一版或数版,由标题引导,时人一目了然,阅读效率较高;杂志分时人一目了然,阅读效率较高;杂志分类成册,一册之中内容也是分专栏编排,类成册,一册之中内容也是分专栏编排,内容深广,阅读时须情绪稳定从容、仔内容深广,阅读时须情绪稳定

65、从容、仔细阅读、效率较慢。细阅读、效率较慢。b.b.报纸内容大众化,对象范围广泛;报纸内容大众化,对象范围广泛;杂志内容专门化,传播对象较固定专一。杂志内容专门化,传播对象较固定专一。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c.c.报纸内容多公布性、告知性,时报纸内容多公布性、告知性,时间性强;杂志内容多解释性、学术性、间性强;杂志内容多解释性、学术性、内容深刻系统,重复阅读率高。内容深刻系统,重复阅读率高。d.d.报刊出版周期短,较简陋,读者报刊出版周期短,较简陋,读者保持者少;杂志出版周期长,装祯印刷保持者少;杂志出版周期长,装祯印刷较精美,保持价值较高。较

66、精美,保持价值较高。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2、电子类的大众传播媒介、电子类的大众传播媒介 (1 1)、广播:是通过声音运用电能来传播信)、广播:是通过声音运用电能来传播信息的,息的,其优点是:其优点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不受空间限制。适应面广,老少皆宜,不受文化限制。适应面广,老少皆宜,不受文化限制。收听状态无独占性,听众可边听边做事。收听状态无独占性,听众可边听边做事。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单。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缺点是:缺点是:传播要受电台时间和编制限制,传播要受电台时间和编制限制,听众只能被动接受既定内容,选择性差。听众只能被动接受既定内容,选择性差。音响的传播稍纵即逝,不利保存,音响的传播稍纵即逝,不利保存,不易重复。不易重复。音响效果虽具有现场感、说服力,音响效果虽具有现场感、说服力,但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象,听众注但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象,听众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力容易分散。2004.2.181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