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400122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o 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额额在国民收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本章主要分本章主要分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本章纲要本章纲要第一节

2、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第二节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三节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0 1801 1851 1901 1931 1951 1991(年)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pp12 图图 2-1 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英国)o 现在的英国无论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现在的英国无论从就业人口还是从GNPGNP来看,农业的比来看,农业的比例都只有例都只

3、有2%2%前后,只是国民经济中极小的部门。而在前后,只是国民经济中极小的部门。而在1919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占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占GNPGNP的比例约在的比例约在40%40%。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即使在英国这样最早经历产业革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即使在英国这样最早经历产业革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农业也是当时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高的国家,农业也是当时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o 就业人口比例的减小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在英国,农就业人口比例的减小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在英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1919世纪的后半期,从世纪的后半期,从36.5%36.5

4、%降到降到12.6%12.6%。到。到2020世纪的末期,降至世纪的末期,降至2%2%的水平。的水平。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表表2-12-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中国)年份年份1952195219621962197219721982198219921992199919992006GDP(GDP(亿元)亿元)67967911491149251825185294529426638266388191081910210871 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亿元)(亿元)34334345345382782717621762580058001

5、44571445724737 比例比例50.550.539.439.432.932.933.333.321.821.817.717.711.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o 我国的我国的GDPGDP在近在近5050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19991999年的年的GDPGDP是是19781978年的年的6.846.84倍。倍。o 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19991999年只为年只为19781978年的年的2.712.71倍。倍。o 农业在我国农业在我国GDPGDP中的比重也中的比重也从从19521952年的年的50.5%50.5%降到了降到了19991999年的年的17.7%

6、17.7%。o 20062006年下降到年下降到11.7%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表表2-2 2-2 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年份1952196219701980199019992006农业就业人口比例()83.582.180.868.760.150.146.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o 农业的就业人口农业的就业人口19521952年占总就业人口的年占总就业人口的83.5%83.5%,到到20062006年降到了年降到了46.1%。o 第三产业人口从第三产业人口从20002000年的年的27.5%27.5%增加到增加到29.3%。o 随著

7、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人口将持续下降,随著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人口将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农村过剩人口问题也会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村过剩人口问题也会日益突出。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表表2-3 2-3 日本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万人)日本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万人)年度年度18801900192019401960198019952000农林水产业农林水产业15071479147014471333农业农业1196506331290表表2-4 2-4 几个亚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几个亚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GDPGDP比重的比较比重的比较国别国别孟加拉孟加拉印度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日

8、本韩国韩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泰国泰国中国中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均人均GDP(美元)美元)362449688344998658431207232003390农业部门的比(农业部门的比(%)2528192710101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经济统计等;注:各国均为1999年的数据。中国为2008年的估计第二节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o 我们通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我们通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 1来说明农业在国民来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o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变化率需求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o 需求的

9、变化率需求的变化率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在本章中考虑的是经济成长与农业部门,因此一般可在本章中考虑的是经济成长与农业部门,因此一般可将经济成长率(人均实际将经济成长率(人均实际GDPGDP的增加率)代入收入的变化的增加率)代入收入的变化率,如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可计算出与经济成长率相率,如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可计算出与经济成长率相对应的需求的变化。对应的需求的变化。表表2-5 2-5 经济成长与需求的关系经济成长与需求的关系(假设例)(假设例)o 实际上,产业部门的变化基本由需求的变化实际上,产业部门的变化基本由需求的变化所规定。所规定。o 在一国的在一

10、国的GDP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也是由对农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也是由对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所决定的。产品的收入弹性所决定的。商品商品1商品商品2商品商品3经济成长率经济成长率8%8%8%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2.00.5-0.2需求的变化率需求的变化率16%4%-1.6%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变化中农业部门的比例变化o GDP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变化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农业生产的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GDP的增长率)的增长率)GDP的增长率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农产品需求的

11、收入弹性-1)GDP的增长率的增长率o 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及小,及GDPGDP的增长率越高,的增长率越高,GDP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会急速地下降。例会急速地下降。第三节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o 恩格尔系数:家庭支出中饮食费的比例。恩格尔系数:家庭支出中饮食费的比例。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饮食费饮食费/家计费家计费o 恩格尔定律(法则):家计费中饮食费的比恩格尔定律(法则):家计费中饮食费的比例,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例,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o 恩格尔定律既是一个通用的经验法则,又可恩格尔定律既是一个通用的

12、经验法则,又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以用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加以理论加以说明。(例:粮食与服装的比较)说明。(例:粮食与服装的比较)表表2-6 2-6 不同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不同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 (日本)(日本)(单位:单位:%)收入阶层一二三四五1955年54.75046.843.437.32001年24.823.422.721.919.2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pp20 注:从一到五,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注:从一到五,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恩格尔系数的国际比较恩格尔系数的国际比较o 表表2-6中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无一例外地随家

13、中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无一例外地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计费的增加而减少。o 而进行国际比较时,可以发现,恩格尔法则依而进行国际比较时,可以发现,恩格尔法则依然存在。但由于需求的影响因素中,有消费者然存在。但由于需求的影响因素中,有消费者偏好。偏好。消费文化、习惯等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消费文化、习惯等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也存在。也存在。o 例:例:1990年时,日本的人均收入超过美国,但年时,日本的人均收入超过美国,但恩格尔系数日美比较为恩格尔系数日美比较为20%12.5%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o 饮食费支出饮食费支出=食品需求量食品需求量食品价格食

14、品价格o 假定:食品价格一定,假定:食品价格一定,则:则:饮食费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食品需求变化率食品需求变化率o 又假定:收入的变化率又假定:收入的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 则:则: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食品需求变化率食品需求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饮食费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l 恩格尔定律的含义是相对于家计费的变化率,恩格尔定律的含义是相对于家计费的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更小,也即上式的分子小于分母。饮食费变化率更小,也即上式的分子小于分母。于是:于是:

15、一般而言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一般而言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l 假设价格不变,由恩格尔定律可以推导出假设价格不变,由恩格尔定律可以推导出食品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表表2-2-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食品食品家具家具水电费水电费教育教育娱乐娱乐零用钱零用钱交通通信交通通信19650.720.760.721.801.341.761.2019950.680.930.552.231.131.811.03表表-几种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几种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谷物谷物肉类肉类鱼类鱼类蛋类蛋类乳类乳类果类果类蔬菜蔬菜日本日本0.30.90.260.330.740.44美国美国0.710.8

16、90.680.690.330.87英国英国0.621.490.30.30.68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l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缩小,这种必然的倾向,会引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缩小,这种必然的倾向,会引起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即,简单而言:起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即,简单而言: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量产量/就业人数就业人数 产量产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l 将上式写成成长率的形式:将上式写成成长率的形式:产量的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 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产量的增长

17、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l当农产品的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其需求的成长率会非常低当农产品的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其需求的成长率会非常低。另外由。另外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继续提高。上式的结果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继续提高。上式的结果就为一个负数,也即农业的就业人数增加率为负。为一个负数,也即农业的就业人数增加率为负。l R=A(农业生产总值)/Y(GDP)l(R+r)=(A+a)/(Y+y)l r/R;a/A;y/Y(变化率)l r/R=(a/A-y/Y)/(1+y/Y)l 由于1+y/Y近似于1l 因此:r/R=a/A-y/Y 例:当y

18、/Y=3%,a/A=2%时)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o 上式仅仅是理论的说明,实际上在现实中农业上式仅仅是理论的说明,实际上在现实中农业的就业人数并不能很快减少。也即存在着农业的就业人数并不能很快减少。也即存在着农业的过剩人口。他们不以失业的形式出现,而是的过剩人口。他们不以失业的形式出现,而是滞留在农业的家族经营中。称为农村的潜在失滞留在农业的家族经营中。称为农村的潜在失业人口。业人口。o 农业的过剩人口一是意味着非效率(劳动资源农业的过剩人口一是意味着非效率(劳动资源的浪费),二是意味着农民的贫穷。的浪费),二是意味着农民的贫穷。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

19、记):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o 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也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与发展的基础。o 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农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它是在农业生产力各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它是在农业生产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

20、。p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力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重不足 一、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农业劳动力的供给p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

21、多少际供给的多少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一、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二、二、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p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

22、本特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 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二、二、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的需求p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

23、定因素三、三、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差异四、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四、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 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p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p 农业劳动力转移定义:农业劳动力转移定义: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产业部门

24、的流动。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动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重逐步下降。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

25、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二阶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o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的那一部分

26、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2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o 绝对剩余: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绝对剩余: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o 相对剩余:只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相对剩余:只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o 区分这两种类型剩余的意义在于,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区分这两种类型剩余的意义在于,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首先将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力转移时,首先将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安排他们常年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其次,相对剩余安排他们常年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其次,相对剩余的农

27、业劳动力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的农业劳动力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潜能,安排一些临时性的非农生产活动。他们的劳动潜能,安排一些临时性的非农生产活动。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 2)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1)中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农业人口及其劳动力增长)中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农业人口及其劳动力增长过快,规模过大过快,规模过大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耕地的减少)耕地的减少 (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 (5)城乡分割的二元

28、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 1)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2 2)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3 3)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4 4)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的不

29、平衡性的不平衡性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五、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计算 农 业 产 品 数 量 与 劳 动 时 间 的 计 算农 业 产 品 数 量 与 劳 动 时 间 的 计 算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农产品数量/劳动时间劳动时间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直接指标、间接直接指标、间接指标指

30、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2)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直接指标直接指标u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主要有: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主要有:“人年人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人日人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人时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u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主要有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主要有: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产值。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产值。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净产值。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净产值。平均每个劳

31、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利润。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利润。u 一般来说,在综合考察一个部门、地区或企业的劳动生一般来说,在综合考察一个部门、地区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时常用价值指标。产率时常用价值指标。u 间接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主要间接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主要有:有:农业劳动效率,即单位农业劳动时间农业劳动效率,即单位农业劳动时间完成的农业工作量。完成的农业工作量。每一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人口数、耕每一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人口数、耕地数。地数。间接指标间接指标2、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年份年份指标指标195219571975

32、1978198219902000年个农业劳动年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力年产粮食(kg)946.510109671040110414701299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力年产肉量(kg)202127294294172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力年负担人口数(人)数(人)3.33.43.13.23.23.83.6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比较:o 1996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谷物世界平均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谷物世界平均1570kg、美国、美国93901kg、法国、法国60786kg;o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世界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世界平均165kg、美、美国国9162kg、法国、法国6154kg;o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美国80人、法人、法国国56人。人。农业劳动者进行非农就业时,会出现何种农业劳动者进行非农就业时,会出现何种问题?问题?根据表根据表2-4,用横轴表示,用横轴表示GDP,纵轴表示农,纵轴表示农业的比重,作图。业的比重,作图。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思考题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