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639823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教学设计之七教学目标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

2、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在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中,解释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沙皇(hu2ng)波兰革命者等词语(见资料)。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一个登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登山?为什么要登山?2登山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一去一返都要走这条路?课文最后一段话,你怎样理解?(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字:1读准以下翘舌音:刹(ch4)那的刹、闪烁(shu)的烁、解释(sh)的释。2区别多音字:刹(ch4)那的刹,又读sh1的音,如刹(sh1)车,是止住的意思。薄(b$)雾的薄,不要读成b2o的音,好像有人指挥似(sh)的,这里的似不要读成s的音。咱们

3、得(d7i)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这句话中的得是需要的意思,不要读成d6和de的音。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仍(r6ng)旧的仍不要读成扔(r5ng)的音。有趣(q))的趣不要读成q(的音。4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歌喉的喉的右偏旁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一步的步的下面不是少,不要多写一点。(三)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概括性的词语,再归纳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第1自然段:列宁为躲避搜捕,隐居在普罗宁。第2自然段:列宁请巴果茨基作向导上山去看日出。第39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商量走一条危险的小路。第10自然段:小路十分危险。第1114自然段:巴果茨基在小路上小心移动着。第15自然

4、段:巴果茨基走过去,列宁紧跟后边。第16、17自然段:列宁一步步走过危险的小路。第18自然段:他们登上山顶,观看了壮美的日出。第1923自然段:回去时列宁仍要走那条小路。第24、25自然段:列宁先走过小路。第26、27自然段:巴果茨基走过来问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第28自然段:列宁说革命者应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四)解答初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的问题(答案要点画在课文中)。然后,课堂议论,归并自然段段意,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为了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总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写。某一个阶段的意思连接得比较紧密,就形成了一个段落。当一个段落过渡到下一个

5、段落时,一般情况下,又可能时间推移了,或地点转换了,或情节发展了,等等。第一段(第1自然段):列宁为了躲避搜捕,隐居在普罗宁。第二段(第21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抄近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第三段(第192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看完日出,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且说这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根据以上三段段意,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复的词语可以略去)。自己归纳后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归纳,教师评议。通读课文注意语言的速度和感情。对话部分,注意人物说的话和作者的叙述语要分明。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

6、一段话的含义。(二)结合阅读课文学会本课新出现的词语,并会用闪烁、锻炼造句。(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进一步阅读课文中,深入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三、教学过程(一)检查第一课时归纳的课文主要内容。再要求:试用一句表示谁、做了什么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列宁为了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二)登山一课,讲了列宁为了登山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的故事。1课文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什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mdash;mdash;俄国十月革命前;地点mdash;mdash;普罗宁;人物mdash;md

7、ash;列宁,以及列宁隐居普罗宁的原因mdash;mdash;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隐居?换成居住行不行?为什么?隐居是隐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目的是躲避敌人的搜捕。换成居住就没有躲避的意思了。2齐读第一段,提问:如果不要这一段,直接从第二段说起,可以不可以?为什么?试着读一读,看看。(没有这一段不可以:不知道普罗宁是个什么地方,列宁为什么到这里来,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些都不知道,显得故事很不完整,给读者留下不少疑问。)(三)阅读第二段:1指名读(或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看日出,为什么要走近路?(出发晚了点儿,走远路怕赶不上看日出。)近路是一条

8、什么样的路?(危险的小路)把写小路危险的句子画下来。(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2小路怎样危险?看看105页上的插图,具体说,小路危险在哪里?看后再回答。句子里有个容,容这个词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看看。(容纳,在这里就是搁放的意思。路只能容一只脚说明路太窄了,窄到只能搁一只脚的宽度。这样窄的小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稍不小心或心慌意乱,就有掉下深渊的危险。深渊,可是很深很深的水啊!)3这条危险的小路,巴果茨基是曾经走过的。这次他先通过时,是轻松的吗?(不轻松。)从哪些地方看不轻松?这进一步说明什么?(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的贴;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免得看了紧张;用

9、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碎小慢慢移动说明因为紧张、害怕而倍加小心。走过最危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看到列宁跟在他后面,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大声喊:往回走!这又看出巴果茨基非常担心列宁掉下深渊。从巴果茨基的这些动作、表情看,他走过时,也是提心吊胆的,可见,小路的确是危险的。)4那么,列宁是第一次走这条危险的小路的,他表现怎样?(列宁跟在巴果茨基后边,在最危险的地方停住了。巴果茨基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说明列宁也害怕了。)但是,列宁面对眼前的危险,尽管头昏目眩了,害怕了,但他又怎样看待和处理的呢?(列宁站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定了

10、定神、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这又反映了什么?大家议论后共同解答。(反映了列宁虽然害怕,但他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面对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5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登上山顶了。他们观看的日出景象怎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日出景象很美,很壮观。难怪他们冒险前来观赏。)6日出景象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壮观呢?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要求根据课文在这段话的括号里,填上短缺的词语。再比较填写的这些词语是不是可有可无,它们在句子里的作用怎样?他们登上山顶,一股()阳光正好射穿()的薄雾。远处()湖水开始反射出()亮光。山顶上的雪()变成粉红色,()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唱了起来。(所填写的词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它们在句子里起了形容、修饰的作用。使日出的景象生动、形象,显出壮观。不只是看见了阳光、湖水、雪、露珠儿,听到了鸟儿叫,就觉得优美、很壮观,关键是看到了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湖水和什么样的雪,鸟儿叫得怎样动听,等等。)(三)阅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思考:1列宁和巴果茨基看完日出,返回时,第二次走了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跟第一次走有哪些不同?(跟第一次相比不同的情况有:巴果茨基说不必走原路,而列宁坚持仍走原来的小路;走的时候,不是巴果茨基先走,而是列宁先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