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39137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4.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资源描述:

《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交换器第二章PPT课件(1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 2.1 类型、标准与结构类型、标准与结构1.基本类型:基本类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 U形管式换热器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列管结构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缺点缺点:(1)壳程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壳程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应走清洁流体。应走清洁流体。(2)不设膨胀节时,管、壳程)不设膨胀节时,管、壳程 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优点:优点:(1)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2)与其它类型换热器相比,在)与其它类型换热器相比,在

2、相同壳体直径下,排管数目最多。相同壳体直径下,排管数目最多。(3)管内便于清洗。)管内便于清洗。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特点:部分特点:部分消除了温差应力、便于清洗和检修;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适用:应用广泛。b)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一端可以沿轴向自由浮动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优点:优点:(1)壳体和管束热变形自由,不产生热应力。)壳体和管束热变形自由,不产生热应力。(2)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壳程的检修和清洗。)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壳程的检修和清洗。缺点:缺点:(1)结构复杂,造价高。)结构复杂,造价高。(2)为使一端管板浮动,需增加一个内浮头盖及相关连接件)为使一端管板浮动

3、,需增加一个内浮头盖及相关连接件以保证密封,操作时,如果内浮头盖连接处泄漏将无法发现,以保证密封,操作时,如果内浮头盖连接处泄漏将无法发现,所以应严格保证其密封性能。所以应严格保证其密封性能。(3)为使浮头管板和管束检修时能够一起抽出,在管束外缘)为使浮头管板和管束检修时能够一起抽出,在管束外缘与壳壁之间形成宽度为与壳壁之间形成宽度为1622mm的环隙,这样不仅减少了排的环隙,这样不仅减少了排管数目,而且增加了旁路流路,降低了换热器的热效率。管数目,而且增加了旁路流路,降低了换热器的热效率。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形管式换热器优点:优点:(1)结构简单,省去一块管板和一个管箱,造

4、价低。)结构简单,省去一块管板和一个管箱,造价低。(2)管束和壳体分离,热膨胀时互不约束,消除热应力。)管束和壳体分离,热膨胀时互不约束,消除热应力。(3)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管外清洗方便。)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管外清洗方便。缺点:缺点:(1)弯管必须保持一定曲率半径,管束中央会存在较大的)弯管必须保持一定曲率半径,管束中央会存在较大的空隙,流体易走短路,对传热不利。空隙,流体易走短路,对传热不利。(2)管内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宜走清洁流体。)管内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宜走清洁流体。(3)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最外层管子可以更换,其他管)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最外层管子可以更换,其他管子只能堵死

5、,会减小换热面积。子只能堵死,会减小换热面积。U形管式换热器:形管式换热器:适用:适用:可用于高温高压,适用于管程为洁净而不易结垢的流体。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对分流壳体对分流壳体填料函填料函优点:优点:(1)结构比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壳体和管束热变形)结构比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壳体和管束热变形自由,不产生热应力。自由,不产生热应力。(2)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壳程的检修和清洗方)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壳程的检修和清洗方便便。缺点:缺点:填料函处形成动密封,壳程介质易泄漏,填料函处形成动密封,壳程介质易泄漏,要求壳程介质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且无毒、非易要求壳程介质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且无毒、非易

6、燃和易爆。燃和易爆。填料函式换热器通常只适用于低压和小直径场合。填料函式换热器通常只适用于低压和小直径场合。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主要部件的分类及代号零部件名称表见教材零部件名称表见教材P42P42问题:问题:AES500-1.6-54-6/25-4I AES500-1.6-54-6/25-4I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标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标准美国的TEMA标准,日本的JIS B8249标准,英国的BS5500标准 国标国标GB 151-1999GB 151-1999: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公称直径公称直径DNDN2600mm2600mm;(2 2)公称压力)公称压力PN

7、35MPPN35MP;(;(3 3)公称直径和公称压力的乘)公称直径和公称压力的乘积积1.71.710104 42.1.2 2.1.2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与排列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与排列 1.1.胀管法胀管法 胀管前后示意图胀管前后示意图(a)胀管前)胀管前(b)胀管后)胀管后1)1)过程过程:最普通的是利用胀管器挤压伸入管板孔中的管子端部,使管端:最普通的是利用胀管器挤压伸入管板孔中的管子端部,使管端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孔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取去胀管器后,管板与管子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孔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取去胀管器后,管板与管子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贴在一起达到密封紧固连接的目的。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贴在

8、一起达到密封紧固连接的目的。2 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设计压力4MPa4MPa,设计温度设计温度300300,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外径外径d d14mm14mm,不适,不适合胀接。合胀接。3 3)要求管板硬度大于管子硬度,否则将管端退火后再胀接。)要求管板硬度大于管子硬度,否则将管端退火后再胀接。胀接时管板上的孔可以是光孔,也可开槽。胀接时管板上的孔可以是光孔,也可开槽。胀接管孔结构胀接管孔结构强度胀适用范围:强度胀适用范围:P4.0MPa t 300oC 焊接法焊接法优点优点:(1

9、)强度高,抗拉脱力强。)强度高,抗拉脱力强。(2)修理、更换方便。)修理、更换方便。缺点缺点:(1)焊接残余应力可能导致应力)焊接残余应力可能导致应力 腐蚀和疲劳破坏。腐蚀和疲劳破坏。(2)间隙腐蚀问题。)间隙腐蚀问题。焊接焊接+胀接胀接 前面我们讲了胀接、焊接后,会发现它们各自有优、缺点,前面我们讲了胀接、焊接后,会发现它们各自有优、缺点,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了胀焊并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连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了胀焊并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连接处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接处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寿命。寿命。胀焊并用连接形式主要有:胀焊并用连接形式主要

10、有:先焊后胀:先焊后胀:强度焊贴胀强度焊贴胀 高温高压换热器中大多用厚壁管,胀接时要使用润滑油,高温高压换热器中大多用厚壁管,胀接时要使用润滑油,进入接头后缝隙中会在焊接时生成气体,恶化焊缝质量,进入接头后缝隙中会在焊接时生成气体,恶化焊缝质量,只要胀接过程控制得当,先焊后胀可避免这一弊病。只要胀接过程控制得当,先焊后胀可避免这一弊病。先胀后焊:强度胀密封焊 适用于管子与管板材料焊接性能较差的材料,胀接时不用润滑油,可防止产生焊接裂纹。概念解释:密封焊概念解释:密封焊不保证强度,只防漏;不保证强度,只防漏;强度焊强度焊既防漏,又保证抗拉脱强度;既防漏,又保证抗拉脱强度;贴胀贴胀只消除间隙,不承

11、担拉脱力;只消除间隙,不承担拉脱力;强度胀强度胀既消除间隙,又满足胀接强度。既消除间隙,又满足胀接强度。目前,先焊后胀与先胀后焊两派学说仍处于争目前,先焊后胀与先胀后焊两派学说仍处于争议之中。议之中。流流体体流流动动方方向向流流体体流流动动方方向向正三角形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三角形最普遍,因为在相同的管板面积正三角形最普遍,因为在相同的管板面积上排管最多,结构紧凑,但管外清洗不方上排管最多,结构紧凑,但管外清洗不方便;便;当壳程流体不是污染性介质时,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法。正三角形排列法在一定的管板面积上可以配置较多的管子数,且由于管子间的距离都相等,在管板加工时便于画线与钻孔。我国

12、换热器系列中,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正方边形 流流体体流流动动方方向向流流体体流流动动方方向向正方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转角正方形正方形排管少,结构不够紧凑,但管外清洗较方便。正方形排管少,结构不够紧凑,但管外清洗较方便。此排列法在此排列法在浮头式浮头式和和填料函式填料函式换热器中用得较换热器中用得较多。若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旋转多。若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旋转4545安装,可适安装,可适当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当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我国换热器系列中,浮头式则以我国换热器系列中,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排列居多 在制氧设备中,有采用同心

13、圆排列法,这种排列法比较紧凑,且靠近壳体的地方布管均匀;在小直径的换热器中,按此法在管板上布置的管数比按正三角形排列的还多。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同心圆排列法用于用于小壳径换热器。换热管中心距换热管中心距 常用的换热管中心距的值如表常用的换热管中心距的值如表2.32.3所示。所示。管间距应考虑使管桥具有一定的管间距应考虑使管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便于清洗。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便于清洗。要求:要求:中心距中心距 P1.25d0(1 1)我国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规定采用无缝钢管作为换热管,)我国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规定采用无缝钢管作为换热管,主要规格有(外径主要规格有(外径壁厚):壁厚):19192.0

14、2.0;25252.52.5;38382.52.5;57573.53.5等;等;(2 2)换热管长度可根据工艺计算确定,但应考虑管材的合)换热管长度可根据工艺计算确定,但应考虑管材的合理使用。我国轧制钢管长度系列一般为:理使用。我国轧制钢管长度系列一般为:1.5m1.5m、2.0m2.0m、3.0m3.0m、4.5m4.5m、6.0m6.0m、9.0m9.0m等。等。(3 3)换热管排列方式考虑原则:使换热管在换热器横截面)换热管排列方式考虑原则:使换热管在换热器横截面上均匀而紧凑地分布,同时应考虑流体的性质及结构设计上均匀而紧凑地分布,同时应考虑流体的性质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如管束是否分

15、程、是否有纵向隔板等。等方面的问题,如管束是否分程、是否有纵向隔板等。(4 4)管子在管板上要保证一定的管间距)管子在管板上要保证一定的管间距 要求要求 换热管中心距换热管中心距 P1.25dP1.25d0 0 换热管的选用:换热管的选用:布管限定圆布管限定圆管管 板板 管板作用是固定换热管束,并用来作为换管板作用是固定换热管束,并用来作为换热器两端间壁将壳、管程流体相互分开,热器两端间壁将壳、管程流体相互分开,一般多采用单层管板,但对有危险或腐蚀一般多采用单层管板,但对有危险或腐蚀性的物料或当管、壳程流体一旦相互渗漏性的物料或当管、壳程流体一旦相互渗漏就会产生危险的场合,可采用双层隔板。就会

16、产生危险的场合,可采用双层隔板。用于高温高压场合用于高温高压场合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2.1.4 2.1.4 分程隔板分程隔板 当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较大,而管子又不能做得太长时,当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较大,而管子又不能做得太长时,就得增大壳体直径,排列较多的管子。此时,为了减少管程流就得增大壳体直径,排列较多的管子。此时,为了减少管程流体截面积、增加管程流速,提高传热效果,须将管束分程,使体截面积、增加管程流速,提高传热效果,须将管束分程,使流体依次流过各程管子。流体依次流过各程管子。(一)分程原因(一)分程原因 (二)分程隔板(二)分程隔板 双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双层隔板与

17、管板的密封 单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单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图7-20 双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隔板图7-19单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s+2管板s封头隔板管板 (1)管程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会使管箱结构复)管程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会使管箱结构复杂,给制造带来困难,同时流体阻力也会增大。杂,给制造带来困难,同时流体阻力也会增大。(2)管程数目一般为偶数程(单程除外),这)管程数目一般为偶数程(单程除外),这样可以使管程的进出口设置在同一端管箱上,便样可以使管程的进出口设置在同一端管箱上,便于制造、操作和维修。于制造、操作和维修。(3)尽可能使各程换热管数目大致相等,以减)尽可能使各程换热管数目大致相等,以减小流体阻

18、力。小流体阻力。(4)相邻管程流体间温度差不宜过大(不超过)相邻管程流体间温度差不宜过大(不超过28),以避免产生过大热应力。),以避免产生过大热应力。管束分程管束分程 的原则:的原则:图序管箱隔板介质返回侧隔板管程数流动顺序214612123414231432213546146325bacdefg管程布置表管程布置表分析管程数为分析管程数为4的分程隔板布置方式的优劣的分程隔板布置方式的优劣2.1.5 2.1.5 纵向隔板、折流板和支持板纵向隔板、折流板和支持板 目的目的: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和湍流程度,强化壳程流体的传: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和湍流程度,强化壳程流体的传 热,在壳程常设置纵向隔板或

19、折流板。热,在壳程常设置纵向隔板或折流板。纵向隔板纵向隔板在在U U型管壳式换热器内常有应用。其最小厚度为型管壳式换热器内常有应用。其最小厚度为 6mm6mm,当壳程压降较大时,需适当加厚,当壳程压降较大时,需适当加厚.折流板折流板是设置在壳体内与管束垂直的弓形或圆盘圆环形平是设置在壳体内与管束垂直的弓形或圆盘圆环形平板。折流板常用形式有:弓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扇形板。折流板常用形式有:弓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扇形折流板和管孔形折流板等几种。折流板和管孔形折流板等几种。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又分单弓、双弓、三弓型三种。在弓形折流板中,又分单弓、双弓、三弓型三种。在弓形折流板中,流体流动死角

20、较小,结构简单,用的最多。盘环形结构复杂,流体流动死角较小,结构简单,用的最多。盘环形结构复杂,不便清洗,一般用在压力较高和物料比较清洁的场合;扇形不便清洗,一般用在压力较高和物料比较清洁的场合;扇形和管孔形应用较少。和管孔形应用较少。什么时候用支持板什么时候用支持板?缺口弦高一般为壳体内径的20%-45%与传统弓形折流板不同尺寸尺寸厚度与壳体直径和折流板间距有关;折流板最小厚度按下表选取。弓形折流板间距:最小间距弓形折流板间距:最小间距max0.2Dimax0.2Di,50mm50mm。最大间距:按。最大间距:按下表下表规定选取,且规定选取,且DiDi间隙:折流板外径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要适当,

21、因为过小给安装带来困难,过大又影响传热效率,详见下表下表。折流板的材料不能过硬也不能过软?折流板的固定拉杆定距管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19mm的管束)折流板和支承板的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拉杆点焊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14mm的管束。拉杆的数量不少于四根,直径不小于10mm。应尽量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换热器,在布管区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也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2.1.6 2.1.6 挡管和旁路挡板挡管和旁路挡板 挡管和旁路挡板同是为换热器内防止流体挡管和旁路挡板同是为换热器内防止流体短路的结构件。短路的结构件。旁路挡板作用 阻止流体短路,迫使壳体流体通过管束进行热交换结构及安

22、装 加工成规则的长条状,长度等于折流板或支承板的板间距,两端焊在折流板或支承板上。在有相变发生的设备中,是否需要设旁路挡板或挡管?壳侧换热系数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器控制作用时,是否需要设?折流板旁路挡板旁路挡板旁路挡板折流板折流板旁路挡板的结构旁路挡板的结构2.1.7 2.1.7 防冲板与导流筒防冲板与导流筒 处于流体进口处的管束,经常受到高流速流体的冲刷,故处于流体进口处的管束,经常受到高流速流体的冲刷,故在进口处设一防冲板,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对换热在进口处设一防冲板,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对换热管的冲蚀,起一个防护作用。管的冲蚀,起一个防护作用。防冲板可以焊在定距管和拉杆上,也可焊

23、在壳体上。防冲板可以焊在定距管和拉杆上,也可焊在壳体上。管箱的作用:管箱的作用:将进入管程的流体均匀分布到各换热管,把管将进入管程的流体均匀分布到各换热管,把管内流体汇集在一起送出换热器。在多管程换热器中,管箱内流体汇集在一起送出换热器。在多管程换热器中,管箱还可通过设置隔板起分隔作用。管箱结构如图还可通过设置隔板起分隔作用。管箱结构如图2.52.5所示,所示,一类适用较清洁的介质,因检查管子及清洗时只能将管箱一类适用较清洁的介质,因检查管子及清洗时只能将管箱整体拆下,故不太方便(如整体拆下,故不太方便(如A)A);第二类在管箱上装有平盖,;第二类在管箱上装有平盖,只要将平盖拆下即可进行清洗和

24、检查,所以工程应用较多,只要将平盖拆下即可进行清洗和检查,所以工程应用较多,但材料消耗多(如但材料消耗多(如b)b);第三类是将管箱与管板焊成一体,;第三类是将管箱与管板焊成一体,这种结构密封性好,但管箱不能单独拆下,检修、清洗都这种结构密封性好,但管箱不能单独拆下,检修、清洗都不方便,实际应用较少。不方便,实际应用较少。2.1.8 2.1.8 管箱管箱管箱管箱2.2 2.2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 在换热器设计中,传热计算之后即是结构计算。结在换热器设计中,传热计算之后即是结构计算。结构计算的任务在于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对于管壳式换热构计算的任务在于确定设备的主要尺

25、寸,对于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器,主要包括:计算管程截面积(管子尺寸、数目及程数,管子排列方式)计算管程截面积(管子尺寸、数目及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直径壳体直径 壳程截面积壳程截面积 计算进出口连接管尺寸计算进出口连接管尺寸2.2.1 2.2.1 管程流通截面积管程流通截面积 基本方程为连续性方程基本方程为连续性方程单管程换热器的管程流通截面积为:单管程换热器的管程流通截面积为:smwmkgskgMmAwMAtttttttt/,/32管程流体流速,管程流体密度管程流体质量流量,管程流通截面积,2.2.2 2.2.2 壳体直径的确定壳体直径的确定 换热器壳体内径通常是根据管径、管数和管子的

26、排列方法,换热器壳体内径通常是根据管径、管数和管子的排列方法,用作图法确定。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可用作图法确定。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可参考系列参考系列标准标准或或通过估算通过估算初选外壳直径,待设计完成后再用初选外壳直径,待设计完成后再用作图法作图法画出管子的排列图。为使管子均匀排列,防止流体走画出管子的排列图。为使管子均匀排列,防止流体走“短短路路”,可以适当增减一定数目的管子或安排一些拉杆,可以适当增减一定数目的管子或安排一些拉杆.初步设计中,可采用下式估算外壳直径:初步设计中,可采用下式估算外壳直径:D DS S=(b-1)s+2b=(b-1)s+2b 折流板旁路挡板2.2.

27、3 2.2.3 壳程流体截面积的计算壳程流体截面积的计算壳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在于确定纵向隔板或壳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在于确定纵向隔板或折流板的折流板的数目数目与与尺寸尺寸。1)对于纵向隔板,主要确定其长度,计算对于纵向隔板,主要确定其长度,计算时采用连续性方程时采用连续性方程smwmkgskgMmAwMAssssssss/;/32壳程流体流速;壳程流体的密度;壳程流体的质量流量;壳程流通截面积确定纵向隔板长度的基本原则:使流体在纵向隔板转弯时的流速与各流程中顺管束流动时速度基本相等。2 2)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3 3)盘环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2.2.4 2.2.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进出

28、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流口)立式换热器可设置溢为口,最小直径气口,最低点设置排液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放,应在管程行放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对于不能利用接管进面计接口接口、压力表接口和液)必要时要设置温度计时,应采用对焊法兰)设计温度对接管的要求:到最接近的标准管径。计算出的管径还应圆整仍采用连续性方程:42032300113.1422mmCwMwMDDwwsM2.3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目的在于使所设计的换热器能在传热系数、目的在于使所设计的换热器能在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平均温差等方面的综合结果满传热面积和平均温差等方面的综合结果满足传热方程式。足传热方程式。2.3.1 2.3.1 传热系数的确定传

29、热系数的确定传热计算时,总传热系数传热计算时,总传热系数K K的来源有三个方面:的来源有三个方面:n选用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选用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n实验测定实验测定nK K值的计算值的计算2.3.2 换热系数的计算 1 1)管内外换热系数)管内外换热系数 流体流过各种形式传热壁面时的流体流过各种形式传热壁面时的,一般是在试验数据,一般是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把它的变化规律整理成努赛尔准数(的基础上,把它的变化规律整理成努赛尔准数(NuNu)或传)或传热因子(热因子(J Jh h)与雷诺数()与雷诺数(Re)Re)之间的关系用公式或线图的形之间的关系用公式或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式表现出来。(P58-

30、59P58-59)壳侧换热系数主要用下列公式计算壳侧换热系数主要用下列公式计算流路流路A A、B B、C C、D D、E E介绍介绍 贝尔法介绍在介绍贝尔法以前,须解决一些结构参数:分别介绍以上六个因子的确定分别介绍以上六个因子的确定管内对流换热管内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见表准则方程式见表2.82.8 几个注意事项:几个注意事项:定性温度的确定(有三种取法。注意对油类定性温度的确定(有三种取法。注意对油类等高粘度流体的定性温度的选取)等高粘度流体的定性温度的选取)定型尺寸的选取定型尺寸的选取(当量直径见附录当量直径见附录B B)粘度的修正粘度的修正 复合换热的处理复合换热的处理2.2.3 2.2.

31、3 壁温的计算壁温的计算 选择热交换器的类型和管子材料以及考虑热膨胀的补偿时选择热交换器的类型和管子材料以及考虑热膨胀的补偿时均需知道壁温。在一般请况下壁温可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均需知道壁温。在一般请况下壁温可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放热侧壁温:放热侧壁温:t tw1w1=t=t1 1-K(1/-K(1/1 1+r+rs,1s,1)t tm m=t=t1 1-q(1/-q(1/1 1+r+rs,1s,1)吸热侧壁温:吸热侧壁温:t tw2w2=t=t2 2K(1/K(1/2 2+r+rs,2s,2)t tm m=t=t1 1q(1/q(1/2 2+r+rs,2s,2)试算法的应用试算法的应用P67

32、P672.4 2.4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流动阻力计算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流动阻力计算 热交换器内流动阻力引起的压降,是衡量运行经济效热交换器内流动阻力引起的压降,是衡量运行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压降大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压降大,消耗的功率多,就需要消耗的功率多,就需要配备功率较大的动力设备来补偿因压力降低所消耗的能量。配备功率较大的动力设备来补偿因压力降低所消耗的能量。由流体力学可知由流体力学可知,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可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归纳为: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根源;固定的管

33、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流动状况及壁所以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流动状况及壁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P68P68表表2.102.10介绍介绍2.4.1 2.4.1 管程阻力计算管程阻力计算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程阻力包括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程阻力包括沿程阻力沿程阻力、回回弯阻力弯阻力和和进、出口连接管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等三部分:等三部分:P Pt t=P Pi i+P Pr r+P

34、PN NP Pt t-管程总阻力管程总阻力P Pi i-沿程阻力沿程阻力P Pr r-回弯阻力回弯阻力P PN N-进、出口连接管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2.4.2 2.4.2 壳程阻力计算壳程阻力计算对于相同的雷诺数,壳程摩擦系数大于管程摩擦系数,因为对于相同的雷诺数,壳程摩擦系数大于管程摩擦系数,因为流过管束的流动有加速、方向变化等。但流过管束的流动有加速、方向变化等。但壳程的压降不一壳程的压降不一定大定大,因压降与流速、水力直径、折流板数、流体密度等,因压降与流速、水力直径、折流板数、流体密度等有关、因此在同样的雷诺数时,壳程压降有可能比管程低。有关、因此在同样的雷诺数时,壳程压降有可能比

35、管程低。对于无折流板时:对于无折流板时:可用管程阻力公式计算壳程阻力(但以壳程管束流道的当可用管程阻力公式计算壳程阻力(但以壳程管束流道的当量直径代替管程阻力公式中的量直径代替管程阻力公式中的didi)有的文献推荐错流流过光滑圆管时,可用以下的公式计有的文献推荐错流流过光滑圆管时,可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壳程阻力(算壳程阻力(Re=10Re=102 2-5-510104 4范围内范围内):,2.4.3 2.4.3 流路分析法简介流路分析法简介贝尔法的缺点是烦琐、费时,同时此法并贝尔法的缺点是烦琐、费时,同时此法并未把各流路的关系完全考虑在内,因此无未把各流路的关系完全考虑在内,因此无法预测由于制造条

36、件或结构等因素引起的法预测由于制造条件或结构等因素引起的各路流量及其相应阻力的变化,总的近似各路流量及其相应阻力的变化,总的近似程度不如流路分析法好。程度不如流路分析法好。流路分析法是利用廷克所提出的将壳程流路分析法是利用廷克所提出的将壳程流动分成如图流动分成如图2.272.27所示的五股流路所示的五股流路.2.5 2.5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合理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合理设计2.5.1 2.5.1 流体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空间的选择流体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空间的选择 在设计热交换器时必须正确选定哪一种流体走管程,哪一种流体走壳程。这时要考虑下述一些原则:(1)要尽量提高使传热系数受到限制的那一侧的换热系数

37、,使传热面两侧的传热条件尽量接近;(2)尽量节省金属材料,特别是贵重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3)要便于清洗积垢,以保证运行可靠(4)在温度较高的热交换器中应减少热损失,而在制冷设备中则应减少冷量损失;针对以上原则提问2.5.2 2.5.2 流体温度和终温的确定流体温度和终温的确定 当热交换器的流动方式及传热面积已知时,流体当热交换器的流动方式及传热面积已知时,流体的终温可由平均温差法或传热单元数法加以核定。的终温可由平均温差法或传热单元数法加以核定。在顺流和逆流时还可用以下根据平均温差的指在顺流和逆流时还可用以下根据平均温差的指数规律而推导出来的公式直接计算终温。数规律而推导出来的公式直接计算

38、终温。2.5.3 管子直径的选择 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种介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种介质接触,所以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小质接触,所以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小管径利于承受压力,因而管壁较薄且在相同的壳径内可以排管径利于承受压力,因而管壁较薄且在相同的壳径内可以排列较多的管子,使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列较多的管子,使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少,传热效率也稍高一些,但制凑,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少,传热效率也稍高一些,但制造麻烦,且小直径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所以一般对清洁造麻烦

39、,且小直径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所以一般对清洁流体用小直径管子,粘性较大的或污染的流体采用大直径管流体用小直径管子,粘性较大的或污染的流体采用大直径管子。子。2.5.4 2.5.4 流体流动速度的选择流体流动速度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流速的增加使换热系数随之俱增,但是增加流速一般情况下,流速的增加使换热系数随之俱增,但是增加流速将使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大,且其增加的速率远超过换热系数的增加速将使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大,且其增加的速率远超过换热系数的增加速率率 因此,所选择的流速要尽量使流体呈湍流状态,以保证设备在较因此,所选择的流速要尽量使流体呈湍流状态,以保证设备在较大的传热系数下进行热交换,为避免产

40、生过大的压降,才不得不选用大的传热系数下进行热交换,为避免产生过大的压降,才不得不选用层流状态下的流速。层流状态下的流速。流速的最大值又是由允许的压降所决定的,当允许的压降已经限定,流速的最大值又是由允许的压降所决定的,当允许的压降已经限定,则最大流速就可由阻力公式外算出来。则最大流速就可由阻力公式外算出来。如果所允许的压降不是由生产条件来决定,则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如果所允许的压降不是由生产条件来决定,则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佳流速来确定最佳流速(或最经济流速或最经济流速),这时设备的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之,这时设备的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之和最低。和最低。2.5.5 2.5.5 热补偿问题热补

41、偿问题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振动与噪声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振动与噪声(1)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 流动引起的振动:流动引起的振动:热交换器的管束属于弹性体,被流过的流体扰动,离开其平衡位置,管子产生振动,这种振动成为流动引起的振动。1)涡流脱落引起的振动与噪声 什么是卡门涡街?卡门涡街卡门涡街2)气流弹性旋转引起的振动3)湍流抖振(2)振动的预防措施右图中结构有效地消除了湍流抖振2 26 6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程序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程序 一般的设计程序如下;一般的设计程序如下;(1)(1)根据设计任务搜集有关的原始资料,并选定热交换器的根据设计任务搜集有关的原始资料,并选定热交换器的型式等。型式等。(2

42、)(2)确定定性温度,并查取物性数据;确定定性温度,并查取物性数据;(3)(3)由热平衡计算热负荷及热流体或冷流体的流量由热平衡计算热负荷及热流体或冷流体的流量(4)(4)选择壳体和管子的材料选择壳体和管子的材料(5)(5)选定流动方式、确定流体的流动空间;选定流动方式、确定流体的流动空间;(6)(6)求出平均温差;求出平均温差;(7)(7)初选传热系数初选传热系数K K,并初算传热面积,并初算传热面积F F;(8)(8)设计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热交换器的结构(或选择标准型号)或选择标准型号)计算程序原理框图和计算表格介绍,计算程序原理框图和计算表格介绍,P85-86P85-86大作业题目:煤油

43、冷却器的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能力:10万吨/年 煤油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35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0kPa (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825kg/m3,粘度7.1510-4 Pas,比热容2.22kJ/(kg ),导热系数 0.14W/(m )(5)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n 列管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 (1)传热计算 (2)管、壳程流动阻力计算 (3)管板厚度计算 (4)U形膨胀节计算 (5)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 2.7 管壳式冷凝器与蒸发

44、器的工作特点 2.7.1 2.7.1 管壳式冷凝器的工作特点管壳式冷凝器的工作特点 工质由汽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凝结,当蒸汽与低于它的工质由汽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凝结,当蒸汽与低于它的饱和温度的流体和壁面接触时,就会发生凝结并放出潜热。饱和温度的流体和壁面接触时,就会发生凝结并放出潜热。蒸汽在冷壁凝结并放出潜热,而冷却流体在壁面的另一侧蒸汽在冷壁凝结并放出潜热,而冷却流体在壁面的另一侧吸收热量,这就是吸收热量,这就是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按被冷凝的物质进行分类,冷凝过程又可分为可凝蒸汽按被冷凝的物质进行分类,冷凝过程又可分为可凝蒸汽的冷凝和含有不凝气蒸汽的冷凝。可凝蒸汽可以是单一成的

45、冷凝和含有不凝气蒸汽的冷凝。可凝蒸汽可以是单一成分的纯净蒸汽,也可能是多种组分的混合蒸气。分的纯净蒸汽,也可能是多种组分的混合蒸气。1)纯净饱和蒸汽在冷凝器内的冷凝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l冷凝换热过程的强化(如有机蒸气-水换热)l管子的放置方式(横管、竖管)采用卧式冷凝器的原因采用卧式冷凝器的原因l蒸汽在水平管内冷凝可能出现的问题蒸汽在水平管内冷凝可能出现的问题(2)过热蒸汽在冷凝器内的冷却和冷凝 按过热程度的不同,过热蒸汽在冷凝器内的温度变化可能存在三个不同的区域 换热特点及计算方法换热特点及计算方法在在过热度很大过热度很大的情况下,需要将的情况下,需要将全部过程按图全部过程按图2.492.4

46、9分两段计算。分两段计算。(3 3)含不凝气蒸汽的冷凝)含不凝气蒸汽的冷凝含不凝气蒸汽的冷凝机理含不凝气蒸汽的冷凝机理其传热由两部分构成1)1)潜热传递潜热传递 推动力为蒸汽的分压差推动力为蒸汽的分压差潜热传递的热量表示为:潜热传递的热量表示为:2)2)显热传递显热传递当当不凝气含量相对高不凝气含量相对高时,传热温差和换热系数要分成时,传热温差和换热系数要分成多段进行计算?多段进行计算?当当不凝气含量不高不凝气含量不高时,时,蒸汽速度蒸汽速度是影响换热的主要因是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素,传质系数传质系数的考虑?的考虑?(传质与传热的类比)传质与传热的类比)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类比 31Prt31S

47、cc传热求解:传热求解:Pr)(Re,Nuf传质求解:传质求解:)Sc(Re,Shf4 4)混合蒸汽的冷凝)混合蒸汽的冷凝特点:特点:分凝器分凝器和和全冷凝器全冷凝器的概念介绍的概念介绍2.7.2 2.7.2 管壳式蒸发器的工作特点管壳式蒸发器的工作特点 蒸发器中所进行着的沸腾换热和冷凝换热一样,均蒸发器中所进行着的沸腾换热和冷凝换热一样,均属属于强化型换热于强化型换热,液体在沸腾时能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汽,液体在沸腾时能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汽泡在形成和脱离加热面时,在边界层内产生强烈的扰动,泡在形成和脱离加热面时,在边界层内产生强烈的扰动,使其热边界层内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达到很高的换使

48、其热边界层内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达到很高的换热系数,与单相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相比,可提高几倍乃热系数,与单相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相比,可提高几倍乃至二、三十倍。在各种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常需将溶有至二、三十倍。在各种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常需将溶有固体物质的水溶液加以浓缩。固体物质的水溶液加以浓缩。其主要方法是用蒸发器将稀溶液加热至沸腾,使其中其主要方法是用蒸发器将稀溶液加热至沸腾,使其中部分水蒸发而使溶液的浓度得到提高。部分水蒸发而使溶液的浓度得到提高。图图2.522.52所示的是一种在水溶液蒸发过程中使用比较所示的是一种在水溶液蒸发过程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中心循环管式蒸发器。普遍的中心循环管式

49、蒸发器。2.8.1 高温高压管壳式热交换器高温高压热变换器通常指其工作温度在高温高压热变换器通常指其工作温度在350 350 以上,压力在以上,压力在10MPa10MPa以上。以上。就型式而论,高温高压热交换器与常用就型式而论,高温高压热交换器与常用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在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在结构上已获得相当多的改进。结构上已获得相当多的改进。常用的型式仍为固定管板式、常用的型式仍为固定管板式、U U形管式和形管式和浮头式三种。浮头式三种。2.8.2 工业炉用高温热交换器工业炉用热交换器工作压力并不高,但一工业炉用热交换器工作压力并不高,但一般都在高温下工作。般都在

50、高温下工作。利用工业炉烟气来预热空气或煤气的热交利用工业炉烟气来预热空气或煤气的热交换器。从材质上可分换器。从材质上可分金属和陶质金属和陶质两大类;两大类;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换热式和蓄热式换热式和蓄热式两大两大类;从传热方式上可分为类;从传热方式上可分为对流式和辐射式对流式和辐射式两大类。两大类。2.8.3低温热交换器1)1)低温热交换器的作用低温热交换器的作用 在空气分离装置或其它利用深冷进行在空气分离装置或其它利用深冷进行气体液化与分离的装置气体液化与分离的装置(例如碳氢化合物气例如碳氢化合物气体的分离装置体的分离装置)中,没有热交换器就不可能中,没有热交换器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深冷过程。有效地进行深冷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