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勘察报告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39104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0.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边坡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边坡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边坡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边坡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勘察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M*Tjlg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ijt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s* *s s s s s s s s ss* * *JgTc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刀卜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工程负责: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总工程师:单位 长:&X -r-/ X _二 、t _ /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ZT* *

2、ZT* *ZT* *ZT* *ZT* *ZT*6 J I 亠 *提交日期: * 第一章概述 1一、任务由来 1二、勘察目的4三、勘察依据4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5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7一、气象、水文7二、地形、地貌7三、地层岩性8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0 五、工程地质条件 11六、水文地质条件 12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3 第三章、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4 第四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15一、地质破坏类型 15二、现状分析 17三、理论计算法 19 第五章、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0 第六章、边坡稳定性治理措施 32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32附图:1、勘探点位置平

3、面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静力触探曲线图5、固结试验 ep 分层曲线6、三轴试验曲线附表:7、直接剪切曲线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2、静探试验成果表3、标贯试验成果表4、土工试验成果总表第一章 概 述*枕山一、任务由来*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X

4、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o濒江,市内山丘林立、市外群山环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 景游览

5、胜地。由于特定的环境地质条件,美丽的城市时常遭受山体滑 坡、崩塌、塌陷、危石跌落等斜坡地质灾害的危害。XTs* XTs* XTs* XTs* XTs* XTs*市* 办公楼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程位于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 XTs*工业园内,交通便利图1。拟建办公楼3 层,框架构造,拟建点睛阁1 层,拟建位置处于粮山山顶,砖木构造。拟建物均拟采用浅根底。图 1 交通位置图1:120000勘察区主要有南侧和东侧两处边坡:1、南侧边坡:该地段边长约

6、 160 米,走向近东西向,由上部土质边坡和下部基岩边坡组成, 为双层构造。坡顶最大标高42.11 米,坡脚为21.61 米,总体高差近21 米,坡度大于 45;坡顶土体厚度分布不均,最大达 7.5 米;坡顶降 水为自然排泄,极易入渗到边坡土体内,减低边坡土体强度,使该地 段局部发生滑坡、崩坍等地质灾害。照片 1照片 1 南侧边坡特征2、东侧边坡:该地段边坡为人为削坡而形成,长约100 米,走向 近南北向,地表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粉质粘土,但其厚度不均,下部为 闪长玢岩;坡顶最大标高37.50 米,坡脚约为18.50 米,总体高差近19 米,坡度大于 20,由三级平台组成,局部高差近 8 米,坡度

7、大于 55; 因受降水的影响,在雨季边坡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 灾害。照片 2照片 2 东侧边坡特征 该边坡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等级为三级,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 简单类型。受*市*委托,我承接了该地段的边坡地质灾 害详细勘察任务。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设计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属丙级,勘察目的主要有以 下几点:1、查明勘察X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2、查明勘察X围内各层岩土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3、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4、对边坡进展稳定性分析评价,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合理 的设计方案建议;三、勘察依据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和依据有

8、:1、?岩土工程勘察规 X?GB500212001;2、?滑坡防治防治工程勘查规X? DZ/T 0218 2006;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X? DZ/T 0219 200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X?GB50330 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6、?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1999;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1、勘察手段及工作量本次勘察孔位置、数量、类型及深度由我队按照有关勘察规X确 定。勘察手段采用机械钻探、单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 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勘察评价。该

9、工程于*年*月*日和 12 月1日进场施工,最终于12 月5日完毕野外工作,共历时8 天,共完 成工作量如下: 机械钻探孔8个,孔深15.0025.90m,总进尺180.70 m。 静力触探孔7个,孔深7.2013.00m,总进尺65.70m。 取原状土样61 件,进展常规工程测试;三轴试验4 组。 进展标准贯入试验34 次。 测量放样点15 个,并进展滑坡地段1:500 地形图测量。2、机械钻探本次勘察采用1台套GXY-150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钻孔开 孔直径为110mm,钻孔直径为91mm,采用*89mm取土器锤击法取样, 所取样品现场及时蜡封并送试。3、原位测试3.1 标准贯入试验以

10、*42mm触探杆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进展标准 贯入试验,试验时先预贯15cm不计击数,以后每贯入10cm记一阵击, 以记录30cm的锤击数作为实测击数。3.2 静力触探静力触探采用SY-3型触探架,10cm2单桥探头,Q8mm探杆,下 地锚作为触探反力,测试数据由 JC-X3 多功能测量仪量测数据并人工 记录,数据采集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每2m回零一次,以减少误差。4、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勘探点孔位及平面图由我队专业技术人员测放,采用静态测量方 法,根据*常发置业XX提供的基准点座标和高程,以及地形图和 规划图,利用SOKKIA SETZB H全站仪进展数据采集;利用Au

11、toCAD 成图软件进展数字化成图。勘探点孔口高程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5、土工试验土工试验由我队实验室完成,土样测试工程分为天然含水量、比重、天然重度、液限、塑限、固结试验、直接快剪试验、三轴试验等 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分,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1C,最低气温-12C1969年2 月5日最高气温40.9C1959年8月22日年最大降雨量2636.3mm 1991 年,年平均降雨量1 074mm ,其中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是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期。*位于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南岸

12、,河流主要有长江、古运河、大运河等,下距入XX320km ;长江镇扬河段为感潮河段,每日涨落两 次,平均潮差 1m 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黄海高程6.48 米1954 年8月17日,长江在XX境内具有流速缓(平均流速1 m/s),流量大(平 均流量28300m3/s),坡降小(1/60000),年径流量97 30X108m3,泥沙量 4.86X108t/ao勘察区内无地表水体。二、地形、地貌该地段为下蜀土岗地阶地地貌单元,坡顶最大标高 42.11 米, 多为灌木覆盖,坡底为*拟建办公楼,勘察期间标高约为 21 米,总体坡度大于 45照片 3照片 3 地貌特征三、地层岩性1、前第四纪地层*地区地层

13、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小区,根据 *地区基岩地质图1:5 万及*地区地质图1:5 万,评估 区及其邻近地区分布的地层见表 1:勘察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灰白色白云岩。岩浆岩 归属谏壁岩体与大港岩体边缘之脉岩石英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脉 宽一般 210 余米。前第四纪地层简表表 1界系统组代号岩性描述新 生 界第四系全新统Q4为次生粉质粘土,可塑-软可塑状态,构 造松散上更新统下蜀组Qx3黄褐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叠 系下统上青龙组Ts1上部灰岩夹鲕粒状灰岩下部粉晶灰岩与 泥晶瘤状灰岩互层叠 系上统龙潭组Pl2灰黄色中一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 细砂岩、页岩、泥岩,夹黑色页岩

14、、炭 质页岩、粉砂岩下统栖霞组Pq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下部夹硅质岩, 上部含燧石结核,并富含生物碎屑化石石 炭 系上中统黄龙、船山组C2+3灰一浅灰色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泥 盆 系上统五通组D w3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下部夹薄 层砾岩、含砾石石英砂岩,上部夹薄层 粉砂岩、泥岩志 留 系中统坟头组S f2下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 砂岩,上部为灰黄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寒 武 系下统幕府山组 mi灰黄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含磷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 dn2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内碎屑白云岩、白 云质灰岩陡山沱组Z d2灰黄、深灰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夹 少量内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及团

15、块2、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发育,分布很广,沉积厚度较大,更新统下蜀土 构成岗地,全新统多分布在沟谷洼地及长江漫滩平原上,构成坳沟平 原和洲滩。受古河道及树枝状古沟谷影响,下蜀土被切割成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的条块状。该地段均为上更新统下蜀组Qx粉质粘土,厚 3 度约5米左右勘察区区域地形地质 图2。勘察区图2 勘察区区域地形地质图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褶皱带东段,为*弧形构造所在地,地质构造较复杂。勘查地段地处*市东部,位于茅东断裂以东,该断裂属全新活动断裂见*市地质构造略图 图 3。*山脉是扬子准地台上一个以前震旦系为基底,从震旦纪至三 叠纪的长期拗陷带,由于

16、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形成了*弧形隆起 带,其北侧为仪征凹陷,南侧为句容凹陷。印支活动后期开场上升隆 起,构造运动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并伴有岩浆活动。地震活动是区域稳定性最直接最典型的标志。*市位于XX 地震带东段,是我省主要地震活动带,1913 年 4 月 3 日曾发生 5.5 级地震,震中烈度达 7 度。建国后,地震活动较平稳,仅在 1972 年 3 月1日谏壁发生过3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 为四级,设计地震根本加速度值为0.15g。总体而言区域稳定性一般。五、工程地质条件勘查地段为*土岗地

17、阶地地貌单元,根据机械钻孔及静力 触探资 提醒,自上而下地质特征如下:3图 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生活及建筑垃圾等组成,构造较松散,北侧BC地段原岗地地表分布为耕植土;总体厚度0.506.10米。 粉质粘土Qal:褐黄色,硬塑状态,中压缩性。见有褐色铁、 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该层主要分布于边坡及坡顶一带,顶板标高为22.3414.74米,层厚 3.407.90 米。 粉质粘土Qai:灰黄色,软塑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土质均3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顶板标高为10.24 14.44 米,层厚 1.704.30 米。 粉质粘土 Qal:褐黄色

18、,硬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中压缩3性。见有褐色铁、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 韧性中等偏高;该层顶板标高为 6.5410.97 米,层厚 2.304.50 米。 粉质粘土 Qal: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中低压缩性。见3有褐色铁、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 中等偏高;该层顶板标高为 1.446.54 米,层厚大于 9.10 米。 全风化泥岩:灰黄色,成粉末状,易碎,该层仅在东侧zk3号 钻孔中出露,顶板标高为-3.97 米,层厚大于 1 米见工程地质剖面图。本地段除第层填土外,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较好,工程地质条 件较好。但因边坡的上部组成主要为土体,且边

19、坡较陡,从而影响边 坡稳定。六、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与水力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 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弱含水层组以及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 隙水弱含水层组,主要赋存于坡底次生粉质粘土中,单井涌水量多小 于 10 米 3/日,水化学类型以 HCO Ca 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 1 克/3升;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及陡山沱组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碎屑灰岩中,其补给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含水量较大。区内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入渗及迳流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 其水位的升降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流向是 从岗地f长江漫滩长江等地表水体,其流向不管是枯水

20、期与丰水期 根本不变。潜水的排泄途径为蒸发、排入地表水体与人工开采。基岩 地下水位也同样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升降。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总体而言,本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该地段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现在的边坡底部原为粮山,因*为建办公楼而将粮山大局部开挖削坡而形成的。坡顶 变化不大,但因开挖边坡而在其顶部堆积和厚度近 2 米的填土,构造 较松散。总体而言,该地段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第三章、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1、物理指标标准值类别层号3Y (kN/m3)Gswl(%)wp (%)IlIP23.419.92.7234.8210.19514.9331.918

21、.82.7131.920.20.95611.9126.819.72.7233.020.70.46013.6224.820.12.7235.521.70.18016.912、压缩指标平均值类别 层号、ea12(MPa-1)Es12(MPa)0.6830.208.810.8410.355.400.7290.276.660.6770.198.883、剪切试验指标标准值直接快剪三轴试验C (kPa)k叮)C (kPa)k叮)69.88.378.47.415.63.0/50.14.4/74.18.687.25.74、地基土强度特征值类别层号静探试验Ps(MPa)标准贯入试验N建议值 f (kPa)ak2

22、.892201.751502.16170/8230注:地基土强度特征值主要以原位测试数据、并结合经历值及野外鉴定综合提供。第四章、边坡稳定性分析一、地质破坏类型根据场地现有环境地质条件,该边坡可能发生的类型主要为滑 坡、崩塌和剥落三种类型。1、滑坡:是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 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构造面“整体或局部保持 岩土体构造面缓慢有时快速地间歇性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滑坡的特征表现为: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 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体上各局部的相对 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

23、滑 动,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构造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岩层层面、 不整合面、断层面、贯穿的节理裂隙面等;滑动过程可以是瞬间完成, 也可能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滑坡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 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因素。斜坡的高度、坡 度、形态、成因、及其稳定性是产生滑坡的根本条件,地层岩性是产 生滑坡的物质根底,地质构造(各种软弱构造面)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 展布和滑坡的X围,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引发或加剧滑坡的自 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滑坡的孕育、开展至破坏一般要经过滑坡发生前 的隐蔽阶段,进入滑坡的蠕滑变形阶段,最终到达滑体的破坏阶段, 即急剧变形阶段。2、崩塌:是斜坡地

24、质灾害类型中的一种,崩塌过程表现为岩块(或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地、迅速地向坡下垮落和顺坡猛烈地翻滚跳跃 的现象,并相互撞击,最后堆积于坡脚形成倒石土堆。崩塌的特 征主要表现为: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 落过程中崩塌体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具有崩塌前兆的不稳定岩土体称危岩体(个体小的那么俗称活石)。 崩塌运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块或土体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而坠落,另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体顺坡滚动而崩落。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 造是崩塌的物质根底;降雨、地下水作用、震动力作用以及人类活动 对崩塌的形成

25、和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 55、高 度大于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3、剥落:边坡表层的岩土体,长期遭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 下,岩土屑块不断沿边坡滚落,堆积在坡脚。二、现状分析1、南侧边坡该地段边坡为为建房人为削坡而形成的高陡边坡,由上部土质边 坡和下部基岩边坡组成,为双层构造。上部土体力学强度较好,坡面 未见拉 X 裂缝等变形情况;下部基岩边坡局部,因组成边坡的基岩为 薄厚层状白云岩,层理及垂直节理较发育,而且该基岩边坡局部地段 坡度较大,岩块悬空,在降水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极易遭受崩塌、剥 落破坏,从而形成崩塌地质灾害照片 4。2、东侧边坡该地段边坡为人为削坡而形

26、成,因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上部 土体构造较松散,因受降水的影响,在雨季边坡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照片 5因此,从现状分析,场地边坡为不稳定边坡。- .word.zl.照片4基岩边坡层理及节理发育照片5小规模的滑坡地质灾害三理论计算法1、南侧边坡以1-1工程地质剖面进展理论计算:1、勘察期间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工程: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计算简图控制参数:采用规X:通用方法计算目标:平安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圆弧滑动法地震烈度:7度水平地震系数:0.1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0.25地震作用重要性系数:1.00地震力作用位置:质心处水平加速度分布类型:矩形坡面信息坡面线段数2超载数坡

27、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13.110.3110.917.5土层信息上部土层数 4层号层 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113.12411024.41950 930.618.82042.0 18.815下部土层数1层号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m)(kN/m3)5.02411025不考虑水的作用108(kN/m3) (kPa) (度)25(kPa) (度) 1计算条件圆弧稳定分析方法: 瑞典条分法土条重切向分力与滑动方向反向时: 当下滑力对待稳定计算目标: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条分法的土条宽度: 1.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 1.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 0.5(m)计算结果:最不利滑

28、动面:滑动圆心= (-2.943,33.080)(m)滑动半径= 33.211(m)滑动平安系数= 1.999起始x终止xaliCi甲条实重地震力下滑力抗滑力(m) (m) (度)(m) (kPa) (度) (kN) (kN) (kN) (kN)0.000.945.90 0.94 1102512.31 0.31 1.57 109.350.941.887.520.951102536.610.92 5.68 120.871.88 2.81 9.160.95 110 25 60.31 1.51 11.03 132.092.813.7510.800.951102583.392.08 17.56 142

29、.983.754.6912.450.9611025105.842.65 25.22 153.514.695.6214.120.9711025127.653.19 33.95 163.685.626.5615.790.9711025148.803.72 43.70 173.446.567.5017.480.9811025169.294.23 54.40 182.807.508.4319.180.9911025189.104.73 65.99 191.728.439.3720.901.0011025208.205.20 78.41 200.199.3710.3122.641.0211025226.

30、565.66 91.59 208.2010.31 11.2224.381.0011025230.715.77 99.59 207.3111.2212.1426.131.02 11025 232.165.80 106.51 208.0312.1413.0527.901.0311025232.855.82113.14 208.5013.0513.9729.701.0511025232.735.82 119.40 208.7213.9714.8831.531.0711025231.775.79 125.19 208.7114.8815.8033.401.1011025229.925.75 130.4

31、1 208.5215.8016.7135.321.1211025227.115.68 134.97 208.1516.7117.5837.231.1011025213.205.33 132.34 198.2417.5818.5539.251.2511025231.495.79150.00219.6518.5519.5241.451.2911025224.455.61151.87219.0519.5220.4943.731.3411025215.855.40152.23218.6220.4921.2245.781.0411025155.243.88113.36163.9121.2222.0147

32、.691.1711025156.723.92117.95176.6922.0122.8049.761.2211025139.713.49108.42175.0922.8023.5851.911.2811025121.383.0397.04174.4023.5824.5254.401.60509120.913.0299.7590.9624.5225.4557.271.7350996.452.4182.2594.3025.4526.3960.391.8950968.991.7260.7399.6726.3926.7062.600.68201016.370.4114.7014.7826.7027.6

33、365.092.2115826.190.6524.0234.5527.6327.8367.460.541580.980.020.918.17总的下滑力2563.876(kN)总的抗滑力5124.859(kN)土体局部下滑力2563.876(kN)土体局部抗滑力5124.859(kN)*X* *X* *X* *X* *X* *X* 、 Ft I、 f f 、* :、4Y yi *I*滑面信息* 土条总数: 32圆心半径(m): (-2.943, 33.080) R = 33.211土条详细表 表中符号意义:土条编号起始x(m)土条底长(m)a土条底部倾角(度)c土条底部粘聚力(kPa)土条底部内

34、摩擦角(度)W土条重(kN)N土条底部法向力(kN)T土条底部切向力(kN)Q地震力(kN)i1x0.00l0.94a5.90c110.025.0W12.31N12.24T54.71Q0.3120.940.957.53110.025.036.6136.3060.500.9231.870.959.16110.025.060.3159.5466.141.5142.810.9510.80110.025.083.3981.9171.622.0853.750.9612.45110.025.0105.84103.3576.932.6564.690.9714.11110.025.0127.65123.798

35、2.073.1975.620.9715.79110.025.0148.80143.1987.013.7286.560.9817.48110.025.0169.29161.4891.754.2397.500.9919.18110.025.0189.10178.6096.284.73108.441.0020.90110.025.0208.20194.49100.595.20119.371.0222.64110.025.0226.56209.09104.675.661210.311.0024.39110.025.0230.71210.13104.275.771311.221.0226.13110.0

36、25.0232.16208.43104.675.801412.141.0327.90110.025.0232.85205.78104.945.821513.051.0529.70110.025.0232.73202.15105.095.821613.971.0731.54110.025.0231.77197.54105.125.791714.881.1033.41110.025.0229.92191.94105.055.751815.801.1235.32110.025.0227.11185.32104.905.681916.711.1037.23110.025.0213.20169.7599

37、.935.332017.581.2539.26110.025.0231.49179.25110.745.792118.551.2941.45110.025.0224.45168.23110.455.612219.521.3443.73110.025.0215.85155.98110.245.402320.491.0445.78110.025.0155.24108.2682.653.882421.221.1747.69110.025.0156.72105.4989.073.922522.011.2249.76110.025.0139.7190.2688.223.492622.801.2851.9

38、1110.025.0121.3874.8887.813.032723.591.6054.4050.09.0120.9170.3945.703.022824.521.7357.2750.09.096.4552.1547.342.412925.451.8960.3950.09.068.9934.0949.981.723026.390.6862.6120.010.016.377.537.430.413126.702.2165.0915.08.026.1911.0317.330.653227.630.5467.4615.08.00.980.374.090.022、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根据区域地质特征,

39、当坡顶土体含水量增加,力学性能及强度减低时进展稳定性分析:计算工程: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计算简图控制参数:采用规X:通用方法计算目标:平安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圆弧滑动法地震烈度:7度水平地震系数:0.1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0.25地震作用重要性系数:1.00地震力作用位置:质心处 水平加速度分布类型:矩形坡面信息坡面线段数2超载数0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110.3113.107.5010.91土层信息上部土层数 4(kN/m3)(kN/m3)层号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kPa) (度)113.124110 2524.41915930.618.810942.018.8108

40、下部土层数 1层号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kPa) (度)1 10 24 110 25不考虑水的作用计算条件圆弧稳定分析方法: 瑞典条分法 土条重切向分力与滑动方向反向时: 当下滑力对待 稳定计算目标: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条分法的土条宽度: 1.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 1.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 0.5(m)计算结果:最不利滑动面:= (13.052,26.180)(m)= 13.080(m)= 0.998滑动圆心 滑动半径 滑动平安系数(m) (m)(度)(m)(kPa) (度)(kN)(kN) (kN)10.6411.50 -8.720.881596.010.15-0.7

41、6 14.1111.50 12.37-4.890.8715917.550.44 -1.08 15.8412.37 13.24 -1.080.8715928.130.700.13 17.4713.24 14.11 2.730.8715937.750.942.66 19.0014.1114.98 6.540.87 15946.421.166.32 20.3814.98 15.84 10.390.8815954.121.3510.92 21.6315.84 16.71 14.280.9015960.821.5216.26 22.7116.71 17.58 18.260.92159 66.841.67

42、22.27 23.7617.58 18.55 22.571.05159 79.441.9932.00 27.2618.55 19.52 27.261.0915983.282.0839.64 27.9419.52 20.49 32.161.15159 85.212.1346.78 28.4320.49 21.22 36.66 0.91 15963.931.6039.17 21.5721.22 22.03 40.99 1.07159 65.29 1.63 43.79 2322.0322.84 45.881.16 15953.501.3439.16 23.1722.84 23.34 50.130.7

43、8 10 926.380.66 20.60 10.4223.34 23.98 54.271.1110824.950.6220.57 13.0723.98 24.63 59.501.28108 12.780.3211.16 13.6424.63 24.88 63.520.56108 1.170.031.06 5.66Ci甲条实重地震力下滑力抗滑力(kN)起始x终止xa li总的下滑力= 350.631(kN)总的抗滑力= 349.755(kN)土体局部下滑力= 350.631(kN)土体局部抗滑力= 349.755(kN)*X* *X* *X* *X* *X* *X* *X* *X* *X* *

44、X* *X* *X* *X* *X* *X* *X* *X* *X* 、 Ft I、 f f *、* :、4 Y yi *I*滑面信息* 土条总数: 18圆心半径(m): (13.052, 26.180) R = 13.080土条详细表表中符号意义:i 土条编号x 起始x(m)l 土条底长(m)a土条底部倾角(度)c土条底部粘聚力(kPa)土条底部内摩擦角(度)W土条重(kN)N土条底部法向力(kN)T土条底部切向力(kN)Q地震力(kN)i1x10.64l0.88a-8.71c15.09.0W6.01N5.94T14.14Q0.15211.510.87-4.8815.09.017.5517.

45、4915.870.442、东侧边坡因东侧边坡总体坡度较小,地层不规那么,不进展理论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该地段南侧边坡现状分析为不稳定边坡,易发生崩塌 地质灾害,预测分析滑动平安系数 = 0.998,上部土体易发生滑坡地质 灾害;东侧边坡现状分析为不稳定边坡。第五章、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边坡在自然条件下的破坏变形形式主要有滑坡、崩塌和剥落三种不稳定形式,其不稳定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主要有:1、岩土的性质: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岩 土体的坚硬密实程度、完整性、抗风化和抗软化能力以及抗剪强度和 渗透性能直接决定了边坡的稳定性。勘察地段土质边坡,构造松散, 完整性差,抗

46、剪强度小,渗透性能较好;岩质边坡层理及节理发育, 因此,该边坡极易产生变形破坏。2、地貌因素: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 因素,而斜坡的这些要素是由地貌因素决定的。勘察地段为下蜀土岗 地地貌单元,边坡高差大,坡度陡,因此,极不稳定。3、气象因素:勘察地段处于亚热带,年最大降雨量 2636.3mm1991 年年平均降雨量1074mm,其中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大量 的降水入渗于边坡土体中,使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天然重度增大, 自重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大,而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影响边坡稳定。4、人为因素:随着社会的开展,人类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随之 产生了大量的削坡建房、坡顶建

47、房等建筑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改变 了边坡的坡度和形态,另一方面改变了边坡的原始应力状态,使原来 处于较稳定状态的边坡成为不稳定边坡。综上所述,该勘察地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该边坡是土 质边坡及层理及节理发育的岩质边坡;为下蜀土岗地地貌单元,高差 较大,坡度陡,这是边坡不稳定的决定因素;另外,大量集中降水和人为不和谐的建筑活动,改变了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其将加速边坡的变形破坏,是边坡不稳定的诱发因素。第六章、边坡稳定性治理措施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该地段边坡为不稳定边坡,为了确保边坡 周边拟建物的平安,必须对边坡进展加固治理。根据边坡现有环境地 质条件,建议治理措施如下:1、东侧边坡:根据现

48、场已有的三级平台,采用分级挡土墙进展加固支护。2、南侧边坡:上部土质边坡局部应加强边坡管理,减少地表水入 渗,对坡面进展绿化,减少降水对其冲刷作用;下部岩质边坡局部可 进展锚杆加固加挂网喷绿,既又起到边坡加固又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3、对边坡统一修建排水系统,以减少降水对边坡的影响。第七章、结论与建议1、勘察地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区域稳定性一般。2、勘察地段为下蜀土岗地地貌单元,人为活动强烈,边坡为不稳定边坡。3、边坡周边为拟建 3 层办公楼,且边坡 X 围较小,边坡危害性 对象等级为三级。4、对该不稳定边坡的整治需根据具体环境地质特征由有资质的单 位进展相应挡土墙等加固处理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