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388466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搭积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搭积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搭积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搭积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积木》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搭积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在实现第1课时三个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达成如下一个学习目标:认识20以内数的有序性,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过程预设活动1:读标有O20的刻度尺。每个人自由地读尺子上的数。先从O读到10,稍停,继续读到20,再从20倒着读到10。 思考以下问题。(1)从O读到10与从10继续读到20,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从010与从1020都包含11个数。不仅从数的书写形式上有规律(后者比前者在十位上多个1),而且从听觉上也有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感。(2)从10读到20,与从20读到10,两者有什么区别?读数的顺序不同。从10读到20是顺着读,越读越大;从20读到10是

2、倒着读,越读越小。活动2:比一比12与14,谁大?谁小?独立思考,解决上述比较大小的问题,再展示交流。方法1:从12开始,要顺着数才能数到14,所以14比12大。方法2:12的直观形式1捆小棒加2根小棒;14的直观形1捆小棒加4根小棒。4根小棒比2根多,所以14比12大。方法3:12102,14104,因为42,所以1412。讲解:方法1和方法3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摆脱数的直观形式,直接用抽象的数字进行思考,所以思维水平都比较高。方法2是方法3的直观背景,方法3是方法2的符号表达;方法3是在分析数的结构的基础上,由已知推出未知。本题还有如下的一种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方法4:1413,1312,所

3、以,1412。其直观背景是:14根小棒比13根多,13根比12根多,所以14根小棒比12根多。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方法3或方法4只要求能够结合直观背景加以理解即可。但教师应该知道方法3与方法4的数学背景:方法3是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加法单调性),方法4则是根据大于关系的传递性。活动3:模仿古人用石子或算筹(小棒)表示12的方式表示13。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反馈正确答案。反思:用摆石子的方式表示数与用算筹表示数,有什么区别?讲解:用石子表示数是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它所表示的数与大石子或小石子的位置无关;用算筹表示数是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用算筹表示数还有个规定:个位上的数摆成纵式,十位上的

4、数摆成横式,纵横交错。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与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两者明显的区别是,十进制的计数方法需要用不同特征(如捆或根、大或小)的事物表示“十”或“一”等计数单位;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只要用相同的事物(如珠子或算筹)摆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6页第3,4,7,9题。第4题,比较11与7的大小,也可以由已知推出未知:1110,107,所以117。四、课堂小结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探索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认识20以内数的有序性,并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学习“古人计数”,掌握用小棒或计数器等计数工具表示数的方法。用直观形式表示数,目的是把抽象的数变成可以触

5、摸、可操作的思维对象,为进一步学习数的加减法的直观运算打基础。实施要求1每一个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都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要学生做什么?要学生想什么?对做的事情的思考,即反思。教学设计不是为了灌输,而是为了导出;教师要在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索中去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课堂教学是否精彩,要看学生有没有产生自己的思想和体验。2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活动的思维对象,即通过数学活动要揭示(发现、掌握)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有些新的、未知的东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如通过数数可以知道牧羊人一共有多少只羊,也可能知道表示“十一”的数字是11,但学生不可能发现新的计数单位“十”,也不可能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所以,对于

6、学生不可能独立探究的学习内容,必须依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教师必须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防止为探究而探究,杜绝没有意义、浪费时间的假探究。3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教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演示。维果茨基认为,在最近发展区的框架内,模仿也具有建构的意义。第1课时活动2的第一个环节(学习计数单位“十”)就包括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第1课时活动2的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做数学,引导学生做的过程,是以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为根据的: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4课堂练习是每堂课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只有经过相对独立学习的发展过程,才可能达到完全独立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是一条规律。在练习前,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明确练习的要求(如说明第2题“做一做”是做什么,第8题“说一说”要说什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并了解练习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错误、困难和差异,以便课后反思,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