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38768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5.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1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心电图基础知识诊断学教研室第一讲第一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概念。临床意义。导联.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各波的形成及命名。目录【心电图概念心电图概念】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肌细胞电生理心肌细胞电生理心电向量心电向量心电图心电图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对心肌梗塞的诊断。3、各种心肌疾患的诊断:如心肌炎、心肌病等。4、各种心包疾患的诊断。5、心房、心室肥大的诊断。6、观察药物对心肌的影响

2、。7、观察电解质紊乱情况。8、心脏手术、危重患者的监护。目录【导联体系】一一.导联导联(lead)的定义的定义: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心电图导联联。二二.导联线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有5条,分别由线头为红、黄、绿、黑、白5种颜色的导联线组成。红色红色_右手右手 黄色黄色_左手左手 绿色绿色_左脚左脚 黑色黑色_右脚右脚 白色白色_胸前胸前(V1、V2、V3、V4、V5、V6)三三.常用常用12导联体系导联体系(lead system)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

3、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用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limb leads)标准导联(双极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avL、avF。3.胸导联(chest leads)V1、V2、V3、V4、V5、V6。肢体导联肢体导联中心电端(central terminal)定义:将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右手、左手、左脚)各串一 5 k 电阻,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或称中心中心电端电端。(一)标准导联(一)标准导联1.定义:定义: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2.连接方法:导联: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导联:左下肢

4、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3.特点特点:(1).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2).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3).利用利用导联导联电压代数和电压代数和测定心电轴。测定心电轴。(二)加压单极肢导联(二)加压单极肢导联1.连接方法:avR导联导联:右上肢接正极,左上、下肢接负极。avL导联导联:左上肢接正极,右上、左下接负极。avF导联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右上、左上接负极。2.特点特点:(1)探查局部心肌电位改变。)探查局部心肌电位改变。(2)avR导联是导联是心律心律诊断的关键导联。诊断的关键导联。目录肢体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反映冠状面(

5、额面)冠状面(额面)情况情况(三)胸导联(三)胸导联1.连接方法: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探查电极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探查电极安放在心前区不同的位置,即胸导联胸导联。2.特点特点:(1)因距心脏近,因此电压较高。因距心脏近,因此电压较高。(2)决定心脏的钟向转位。决定心脏的钟向转位。*胸导联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的安放位置 V1 胸骨右缘四肋间 V4 左锁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V3 V2 至 V4 连线中点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V1V2V3V4V5V6胸导联六轴系统导联胸导联六轴系统导联胸前导联胸前导联反映反映水平面(横面)水平

6、面(横面)情况情况V5V4V3V2V1右V6 0 左左30607590120胸导联六轴系统导联轴胸导联六轴系统导联轴(四)附加导联(四)附加导联1.V7、V8、V9导联: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左肩胛线、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2.右胸导联(V3R6R):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部位。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移位。【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产生原理】一一.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 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1相,相当于J 点,即QRS波群与S-T段的连接点;2相,

7、相当于S-T段;3相,相当于T波;4相,相当于静止状态的等电位线;0相至3相末,相当于Q-T间期。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体表心电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以心室为例)二.除极与复极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除 极复 极三三.除、复极与电偶、向量学说:除、复极与电偶、向量学说:电 偶电 穴电 源除极: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电源在前,电穴在后;复极: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复极: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向量向量四四.心电瞬间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电瞬间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室除极可人为的分成无数个瞬间,从而形成无数个瞬间向量,各个瞬间向量连接所形成的闭合环即为心电向量环。心室除极过程(心室

8、除极过程(QRS环形成)环形成)心电图检查四四.心电瞬间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电瞬间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室除极可人为的分成四个阶段(1)室间隔除极(0.01-0.02s)(2)左右心室同时除极(0.02-0.04s)(3)左心室大部分除极(0.04-0.06s)(4)左室底部除极(0.06-0.08s)从而形成瞬间向量,并构成闭合的心电向量环,即QRS向量环,多呈逆时钟方向运行;在病理状态下,当上述除极顺序发生变化时,即在病理状态下,当上述除极顺序发生变化时,即可产生异常的可产生异常的QRS波波QRS向量环 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 在一个心动周期,各瞬间综合向量连成一个闭合环,称为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

9、环在导联轴的投影就是心电图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的投影就是心电图心脏电活动的先后顺序形成三个向量环,形成心电图的三个波。即 心房除极P向向量环P波波 心室除极心室除极QRS向量环QRS波 心室复极T向量环 T波 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 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经过两次投影而形成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经过两次投影而形成的的:第一次: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第一次: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第二次: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第二次: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 立体心电向量环在三个平面(额面、横面、侧面)投影成平面向量

10、环为第一次投影。P、QRS、T环方向基本一致,所环方向基本一致,所以,心电图以,心电图P、QRS、T波方向基本波方向基本一致。一致。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 立体 平面第一次投影第二次投影平面 导联轴 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XY0QRS环平均综合向量(心电轴)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 额面(F)代表上、下、左、右平面向量;环体大部分在左下方,多呈狭长形;可呈顺钟向或逆钟向运转;第二次投影为肢体导联心电图。二次投影概念二次投影概念 横面(横面(H)代表前、后、左、右平面向量;环体大部分在左方偏后(前);多呈逆钟向运转,呈椭圆形;第二次投影为胸导联心电图。侧面(侧面(S)(略)(略)1、有关平面

11、心电向量环在相应导联轴的二次投影,就是心电图。2、额面心电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的投影就是肢体导联心电图。3、横面心电向量环在胸导联轴的投影就是胸导联心电图。4、向量环投影在导联轴的正侧为正向波,投影在负侧为负向波。5、P、QRS、T波方向基本一致。QRS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A 额面 B 横面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主要是由窦房结窦房结、结间束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结间束)、房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为Bachmann束)、房室结房室结、希氏束希氏束(His bundle)、束束支支(左、右束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左束支的前、后分支的前、后分支)以及普肯肯耶氏纤维耶氏纤维(Pukinje

12、fiber)构成。【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心电图的组成和命名QRS波群的命名波群的命名qRqRsRs RrsR rS RSrSr Qr QS 【心电图测量心电图测量】一一.心电图的坐标心电图的坐标1.心电图纸为坐标纸,每个小方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0.04s。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小格电压等于0.1mv。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s、50mm/s 两种;电压常有1/2、1、2 三种。第二节第二节: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13、二、心电图的测量二、心电图的测量(一)心率的测量(一)心率的测量 60(s)P-P间距或R-R间距(二)时间测量(二)时间测量 各波起点的内缘至终点的内缘(三)振幅的测量(三)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的高度:上缘至顶点 负向波的深度:下缘至底端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U波振幅,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_心率=(四四)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1.概念:指平均概念:指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以在前额面上的投影为准;采用平均心电轴与的综合,以在前额面上的投影为准;采用平均心电轴与

14、导联导联正侧段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正侧段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XY0QRS环平均综合向量(心电轴)正常心电轴正常心电轴 作图法:、导联QRS的代数和;目测法:根据、导联QRS的主波方向;查表法:2、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目测法目测法 作图法(振幅法)心电轴测量的意义心电轴测量的意义3、临床意义 正常:30o90o 左偏:30o90o 左室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右偏:90o180o 右室大、左后分支阻滞等。不定电轴:90o180o 正常变异或病理。(电轴极度右偏)心电轴偏移可受生理因素影响:横位心:心电轴左偏(肥胖、妊娠、腹水等)垂位心:心电轴右偏(瘦长型、婴儿)。

15、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正常)平均心电轴(左偏)平均心电轴(左偏)平均心电轴(右偏)平均心电轴(右偏)电轴不偏 电轴右偏 电轴左偏三三.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 1.顺钟向转位:右室大;2.逆钟向转位:左室大;【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一一.*P波:波:心房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压 1.形态:高尖、双向、低平、双峰、倒置 *窦性窦性P波波:P、avF 直立,直立,PavR 倒置。倒置。2.时限:0.12s。双峰时,峰间距0.04s。3.电压:0.25 mv(肢导联)、0.20mv(胸

16、导联)PtfV11.PtfV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2.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负向波的宽度(S)乘以负向波的振幅(mm),其绝对值.3.正常值为 0.02 mm.s。二二.P-R(P-Q)段段(P-R segment)1.P-R段:反映激动由心房肌除极后传至心室肌除极开始的过程。2.测量:P波终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三三.P-R间期间期(P-R interval)1.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2.*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包括P波时限、P-R段。)3.*P-R间期正常值及其

17、临床意义(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2)临床意义:P-R 间期延长(P-R段):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四四.QRS波群波群:左右心室除极波;左右心室除极波;(一)时间:(一)时间:0.060.11秒;(二)波形与振幅(二)波形与振幅:1.胸导胸导:V16:R渐高;S渐低;V1 V2呈rS,r/s1;RV11.0,RV1+SV51.05;V5 V6呈Rs,r/s1;RV52.5,RV5+SV14.0男 V3 V4 R/S=1

18、 3.5女 2.肢导联肢导联:aVR主波朝下;R0.5;RaVL1.2;RaVF 2.0;RI1.5;主波均应向上;6个肢导QRS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5;6个胸导0.8;否则为低电压;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V1、V2:0.04s,V5、V6:0.05s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R Q波:时间波:时间0.04s,振幅振幅1/4 R(aVR除外)除外)V1、V2不应有不应有q波,偶呈波,偶呈QS型型五五.J点:点:QRS波群终末与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交接点段起始交接点,多多在等电位线上;上移:上移:心室过早复极;下移:下移:心心动过速时,心房复极波(动过速时,心

19、房复极波(Ta)重叠于重叠于QRS;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J点J点上移六六.T波波(T wave)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 *电压: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V1/10R同导联;V3最高可达1.5mv;*方向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aVL,aVF,V1V3可向上、下、双向 若V1T波向上,则V2V6T波不应倒置 除,aVL,aVF,V1V3外,T波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形态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不对称不对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低平、双向、峰、倒置:常见心肌缺血,低血钾;高耸:对称,底窄,呈“帐篷状”。常见高血钾;如T大于R,且与ST段连

20、续抬高,见心梗早期;T波高耸T 波倒置七七.ST段:心室缓慢复极段: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下移不应超过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ST段抬高在段抬高在V1,V2不超过不超过0.3mV,在在V3不超过不超过0.5mV 在在V4V6与肢导不超过与肢导不超过0.1mV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七七.Q-T间期间期(Q-T interval)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测量测量:自QRS波群起点到T波的终点间的时距;包括QRS波时限、S-T段、T波时限;正常值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 次/分,为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长。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延长:提示:心肌缺血、损

21、害;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高血钾;QT间期Q-Tc(Q-T corrected)1.QTc :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将实测Q-T间期与心率校正到心率为60次/分时的Q-T间期。)2.计算公式:Q-Tc=实测Q-T间期/R-R。3.正常高值:0.44s。4.延长:使心肌易颤期延长,易诱室颤;八八.U波波(U wave)1.U波波: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1/2T。3.*方向方向:与T波一致。4.临床意义:临床意义:U波倒置:常见于心肌损害。U波明显增高,TU融合:常见于低血钾

22、、洋 地黄作用、颅内病变。U波第三节:异常心电图第三节: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心肌缺血与STT改变;改变;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过早搏动;过早搏动;异位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扑动与颤动;传导异常;传导异常;心房肥大心房肥大示意图示意图【心房肥大心房肥大】一一.左房肥大:左房肥大:(二尖辨型P)1.P:时限增宽0.12S;常双峰,峰距0.04S2.PtfV1增大0.04;(绝对值)P波时限0.16s。P、双峰,峰间距0.05s(0.04s)。Ptfv1=-0.12mm.s(-0.04mm.s)。二二.右房肥大:右房肥大:1.P高尖(肺型P

23、波)PV0.25(肢)2.Pt正常;0.20(胸)心室肥大心室肥大1左室肥大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1.左室高电压:左室高电压:RV52.5;RV5+SV14.0;RI、aVL、aVF增大?3.5 RI+SIII2.5;2.电轴左偏?3.QRS时间0.10S0.11S;4.ST-T改变;(劳损劳损)2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VH)1.右室面高电压右室面高电压:V1 R/S1;RV1+SV5 1.05;RaVR0.5;甚1.2;V5 R/S1;或S加深;2.重度肥厚重度肥厚:V1呈qR

24、;3.电轴右偏;电轴右偏;4.ST-T改变;改变;三.双心室肥大(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1.ECG可正常 2.只表现一侧心室肥大 3.表现双侧心室肥大ECG 【心肌缺血与心肌缺血与STT改变改变】一一.缺血性心电图类型(缺血性心电图类型(T改变)改变)(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缺血的内膜复极更晚,抗恒向量减小或消失,相应导联出现高大高大T波波(变异)(二)心外膜下缺血(二)心外膜下缺血(透壁)(透壁)复极顺序逆转,出现与正常相反的T向量;相应导联出现T波倒置;波倒置;二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段移位;段移位;ST向量从正常

25、心肌指向损伤心肌;(一)心内膜下损伤:(一)心内膜下损伤:ST段压低 水平型水平型 上、下斜型上、下斜型(二)心外膜下损伤:(二)心外膜下损伤:ST段抬高,ST段下移的几种类型段下移的几种类型心心 肌肌 缺缺 血血三三.STT改变的意义:改变的意义:1.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共同表现: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共同表现:2.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可同时出现ST-T改变;也可仅有T或ST改变;3.典型心绞痛:典型心绞痛:ST压低0.1mv;T倒置;4.变异心绞痛:暂时性ST抬高;T高耸;5.心梗:持续ST抬高;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其他心血管疾病;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3.生理变异:过早复极化等;4.电解质

26、紊乱和药物影响;5.继发性ST-T改变。【心肌梗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1基本图形及机制:基本图形及机制:1.缺血型改变:缺血型改变:T高耸(心内膜)(超急)高耸(心内膜)(超急)冠状冠状T(透壁);(透壁);2.损伤型改变:损伤型改变:ST抬高抬高 损伤电流学说:(严重缺血,极化不足,负电位)损伤电流学说:(严重缺血,极化不足,负电位)除极受阻学说除极受阻学说;损伤部位不除极,仍正电;损伤部位不除极,仍正电 3.坏死型改变:坏死型改变:坏死心肌丧失电活动,坏死心肌丧失电活动,故产生与梗塞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故产生与梗塞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由于梗塞主要发

27、生于由于梗塞主要发生于 室间隔及左室壁,室间隔及左室壁,致使致使0.030.04S除极向量除极向量 背离坏死区,背离坏死区,相应导联出现异常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波 或呈或呈QS型;型;心肌梗死的混合图形改变心肌梗死的混合图形改变二二.心梗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心梗的图形演变及分期:1.早期:数分早期:数分-数小时;数小时;T波高耸,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段斜型抬高;2.急性期:演变。数小时或数日,甚持续到数周;急性期:演变。数小时或数日,甚持续到数周;基本图形并存;基本图形并存;3.亚急性期:数周至数月;坏死与缺血改变;亚急性期:数周至数月;坏死与缺血改变;T演变演变.4.陈旧期:陈旧期:36月后

28、或更久;恒定;月后或更久;恒定;三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前间壁心肌梗塞亚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的最新分类心肌梗死的最新分类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 挽濒死心肌减梗塞面积挽濒死心肌减梗塞面积STEMINSTEMIQMINQMI四四.心梗分类及鉴别诊断心梗分类及鉴别诊断 ST段情况(新)段情况(新)有无有无Q 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 急急性性冠冠脉脉综综合合症症【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一一.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二二.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

29、ardia)窦性心律不齐 (sinus arrhythmia)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1.窦性心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窦性窦性P波:波:、avF、V4V6导直立,导直立,avR导倒置;导倒置;P-R间期间期0.120.20s;频率;频率60100bpm;P-P间距间距差差0.12s。窦律与窦性心律失常窦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窦性心率窦性心率100次次/分分窦性心窦性心 律律 失失 常常 3.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

30、dia)窦性心率窦性心率0.12s0.12s窦窦 性性 心心 律律 失失 常常 5.窦性停搏窦性停搏(sinus arrest)出现长出现长P-P间距,且与正常间距,且与正常P-P间距不间距不 成倍数关系成倍数关系,常逸搏常逸搏.窦窦 性性 心心 律律 失失 常常6.6.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ick sinus syndromesick sinus syndrome非药物所致的持续而显著的心动过缓(非药物所致的持续而显著的心动过缓(500.12s。4.常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P下传),室性融合波。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洋地黄

31、过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时房室分离室速时房室分离pppp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 3.尖端扭转型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发作时其发作时其QRS波群围绕基线每隔波群围绕基线每隔3-10个波群个波群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尖端方向,为一严重心律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尖端方向,为一严重心律失常,可有心原性晕厥。该心动过速可由不同的失常,可有心原性晕厥。该心动过速可由不同的病因所致,但其有共同的特征,病因所致,但其有共同的特征,Q-T间期大于间期大于500ms(长长Q-T间期综合征间期综合征)。先天性。先

32、天性;继发性继发性:严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缓慢性逸搏心律重房室传导阻滞,缓慢性逸搏心律;低钾、低镁低钾、低镁伴异常伴异常T波及波及U波波;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胺碘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胺碘酮。酮。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4.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tachycardia)加速的房性、交界性(加速的房性、交界性(70-130bpm)、室性自主心)、室性自主心律(律(60100bpm),易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可出现),易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可出现心心 室

33、夺获和心室融合波。自律性增高,多为病理性。室夺获和心室融合波。自律性增高,多为病理性。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加速的交界性自主心律:频率加速的交界性自主心律:频率70130bpm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五五.扑动与颤动扑动与颤动(Flutter and Fibrllation)扑动和颤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为快速的自动性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发生于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发生于心室者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1.心房扑动(AF)2.心房颤动(Af)3.心室扑动(VF)4.心室颤动(Vf)(一)(一)*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 flut

34、ter,AF)机制:房内大折返环路激动机制:房内大折返环路激动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扑动波(F波),等电位线消失。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3.QRS波群形态正常。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2:14:1。(二)心房颤动(二)心房颤动 1.P消失,代以f波,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频率:350600次/分;2.R-R间隔绝对不规则,QRS形态似窦性;伴室内差传时可畸形;(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扑动:心室肌产生环行激动的结果;扑动:心室肌产生环行激动的结果;无QRS-T波,代之连续、快速、相对规则的 大振幅扑动波;(200-250次/

35、分)2.颤动:颤动:无QRS-T波,代之大小不等、快速、极不规则 的低小颤动波;(200-500次/分)六六.传导异常传导异常(一)房室传导阻滞(一)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 1.一度一度AVB:所有激动都能下传,所有激动都能下传,P-R间期间期0.20S;或两次心电图,或两次心电图,P-R间期延长超过间期延长超过0.04S (心率相同);(心率相同);2.二度二度AVB:部分激动不能下传;:部分激动不能下传;(1)莫氏)莫氏I型型(文氏现象):(文氏现象):P-R间期渐延长,直至间期渐延长,直至QRS脱漏;如此周而复始;脱漏;如此周而复始;(2)莫氏

36、)莫氏II型:型:P-R间期固定(延长或正常),部分间期固定(延长或正常),部分QRS脱漏;脱漏;3.III度AVB(完全性):(完全性):(1)所有激动都不能下传,而出现逸搏心律;所有激动都不能下传,而出现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室性逸搏:QRS宽大,频率宽大,频率20-40次次/分;分;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正常,正常,40-60次次/分;分;(2)P与与QRS无关,房率大于室率(房室分离)无关,房率大于室率(房室分离)(二二)束枝阻滞束枝阻滞左前(上)支:沿左室内膜下向前上扇形展开,分布在前乳头肌及前侧壁;左后(下)支:沿左室内膜下向后下扇形展开,分布在后乳头肌及心肌膈面,左室后壁1.右

37、束枝阻滞右束枝阻滞RBBB示意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QRS0.12S;V1 V2呈M样图形;I V5 V6的S宽而有切迹0.05S;RaVR宽而有切迹;图形呈QR;V1 R峰时间0.05S;V1 V2 ST-T改变;不完全性:QRS0.12S;2.左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 (LBBB)2.左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 (LBBB)完全性:完全性:QRS0.12S;V1V2r极小,极小,S极宽;或呈极宽;或呈QS型型 I AVL V5 V6:R增宽;粗钝增宽;粗钝 或有切迹或有切迹 I V5 V6:Q消失;消失;V5 V6:R峰时间峰时间0.06S;ST-T与主波相反;与主波相反;不完全性:图形与左室

38、大很相似不完全性:图形与左室大很相似3.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LAFB)支配上前;主要变化在前额面,初始向量朝向右下,0.03S之内经左下转向左上,使此后的主向量位左上方;其细长易发生阻滞A.正常 B.LAFB C.LPFB 3.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LAFB)(1)电轴左偏-30-90度尤45度以上,(2)II III aVF呈rS,SIII SII,avL呈qR,RaVL RI (3)QRS0.12S;4.左后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LPFB):):粗,向后向下分布于左室隔面,粗,向后向下分布于左室隔面,受双重血液供应,故少见;受双重血液供应,故少见;应先排除引起右室大

39、的其他原因应先排除引起右室大的其他原因 (1)电轴右偏在)电轴右偏在90-180度;度;(2)I aVL呈呈rS,III aVF呈呈qR 且且 q0.025S;RIII RII (3)QRS0.12S;七七.逸搏及逸搏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 (escape beat and escape rhythm)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或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期前收缩是主动性的,提前的;逸搏是被动性的,延迟的。逸搏分

40、类同期前收缩,以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见。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一).房性逸搏:1.延迟出现P-QRS-T波群。2.P 波不同于窦性P波,P-R间期0.12s。3.QRS波群同于窦性。(二).房性逸搏心律:房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其频率5060次/分。房室交界性逸搏及其心律房室交界性逸搏及其心律(一).房室交界性逸搏:1.延迟出现QRS-T波群。2.逆性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3.QRS波群同于窦性。(二).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1.房室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其频率4050次/分。2.节律规则。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一).室性逸搏:1.延迟出现Q

41、RS-T波群。2.其前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3.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二).室性逸搏心律:1.室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频率2040次/分。2.节律可稍不规则。室性逸搏心律 预预 激激 综综 合合 征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一)定义 房室之间传导途径异常,存在旁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二)名称与分类 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le syndrome),又称典型预激综合征,房室束(kent束)。2.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又称短PR综合征,房-希氏束(Ja

42、mes束)。3.Mahaim型预激综合征,结室纤维。4.分支纤维。旁路示意图1-kent束,2-James束3-Mahaim,4-分支纤维WPW综合征综合征WPW综合征综合征B型:V1导联波及QRS主波向下,V5、V6导联向上,一般为右侧旁路,预激发生在右室前侧壁。向量指向左下。WPW综合征综合征A型:V1导联波及QRS主波均向上,左侧旁路传道,预激发生在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向量指向右下。LGL综合征综合征(一)洋地黄类制剂 1、洋地黄作用(效应)初T低继ST段下垂型压低,T双向(前倒后直)终倒置,使ST与倒T部分难以分清,把两部分看作一个倒置的不对称的融合波,前支稍长斜行下垂,后支较短突然向上

43、升起,两者几乎成直角,呈鱼钩样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2、洋地黄中毒:室早,室速,扑颤动,AVB(二)血钾升高:T波高耸;心电图演变。1、静息膜电位降低向阈电位水平靠近,除极速度减慢QRS延长,3位相变陡,AP时间缩短使T变窄并更加对称,呈帐篷状。2、初T帐篷状,之后R渐低,S深,QRS宽,甚至宽大的QRS与T波融合成正弦波;ST压低,P宽、低甚至消失,PR间期延长,终T波消失;室速室颤心脏停搏。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T波高耸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五、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血钾升高血钾升高:R渐低,P波低甚至于消失(三)血钾降低静息电位轻度增加,2位相缩短甚消失3位相延长,复极时间延迟ECG:ST缩短,T降低,U波明显甚T-U融合以致Q-T间期难以确定或误认为QT间期延长 严重时发生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